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1-12-09 23:13:58任保艳杨文勇云南省马关县人民医院663700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真菌性念珠菌

任保艳 杨文勇 云南省马关县人民医院 663700;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寄生于人体皮肤和黏膜,属于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及导管技术的开展,艾滋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加之抗真菌药物有限,而耐药率有增无减,因此,加强真菌感染的控制及耐药监测,有效防治真菌感染及提高治愈率已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真菌性阴道炎是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绝大多数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了解妇女阴道真菌病的菌种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对2009年 1月 1日-2010年 6月 30日阴道分泌物检出真菌者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由妇产科门诊及住院部送检阴道分泌物967份,常规涂片法检出真菌83例,用无菌棉拭子经窥阴器进入阴道,取后穹隆分泌物置无菌管中,立即送检。培养分离出真菌80株,患者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3.4岁。

1.2 真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标本接种于TTC-萨布罗培养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35℃培养24~72h,可直接根据菌落形态、颜色、革兰氏染色镜检做出初步判断。再进行厚膜孢子、芽管产生试验、糖同化培养基或糖发酵试验最终作出鉴定。

1.3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ATB板条(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操作与结果报告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967 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真菌83例;培养分离出真菌80株,其中白色念珠菌59株,占73.8%;热带念珠菌9株,占11.3%;平滑念珠菌 7株,占 8.8%;伪热带念珠菌3株,占3.8%;类星形念珠菌2株,占2.5%。对6种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为95.0%(76/80)、两性霉素B为91.3%(73/80)、5-氟胞嘧啶为85.0%(68/80)、咪康唑为77.5%(62/80)、益康唑为 75.0%(60/80)、酮康唑为86.3%(69/80)。唑类药物耐药现象比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严重。

3 讨论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之一,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阴道均有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侵犯人体器官和组织,如侵犯阴道,引起真菌性阴道炎。本组阴道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与有关报道差异较大[2],可能与菌株的变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及临床用药习惯有关。近年来,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多,加上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而需加强真菌鉴定技术的提高,建立药物监测,及时给临床反馈耐药变异情况。由于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对人体的毒性较大,故临床可根据药敏结果的M IC值,选择合适的剂量,既达到了治疗效果,也减少了药物对患者的毒害作用。因此,真菌的药敏可以帮助临床合理的选择药物以及适当的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真菌药敏试验方法较多,笔者采用的ATB真菌药敏试剂盒条件易控制,判断结果界限很清楚,且操作简便,适宜于临床上真菌的常规药敏试验,并可直接读取M IC值,特别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真菌是妇女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前外阴阴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妇女在妊娠期细胞免疫力降低,同时雌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阴道上皮糖原含量增加,乳酸生成增多,阴道pH从正常的4.5上升到6.5,导致念珠菌大量繁殖而致病。真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可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及阴道灼热痛、瘙痒等,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妊娠期真菌性阴道炎尤其严重,特别是妊娠后3个月的临床发病率更显著增高,而且易复发难根治。孕妇患有阴道念珠菌病,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发生鹅口疮和真菌性皮炎的几率明显增高,另外病原菌如经生殖道上行,穿透胎膜污染羊水,致宫内胎儿感染,可造成流产、早产等不良后果,也可造成新生儿念珠菌病。当然,检出真菌未必就是真菌感染,但应引起高度关注,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3]。对于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需要临床医师与实验室间的相互联系,并加强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真菌药物。值得注意的是,真菌在临床标本中并不都是作为单一分离菌存在,部分病例混合一种或多种细菌。真菌作为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和菌群失调等条件下致病,因此,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结果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综合考虑后选取合理的治疗方案(个体化用药或联合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4]。

1 叶应妩,王毓三 ,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73-874.

2 周晔.383例阴道真菌感染菌群鉴定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38-39.

3 林宏,孙蒂,王厚芳,等.成年妇女阴道酵母样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4):45-46.

4 温会燕,周惠琴,杨欢,等.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329.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真菌性念珠菌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9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03
临产孕妇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调查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