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军 郝守东 同 海
陕西省志丹县羊子开发服务站,陕西 志丹 717500
为贯彻落实好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政策精神,必须坚持舍饲养羊。实行舍饲是进一步提高羊的生产水平、推广羊的科学养殖技术、挖掘其生产潜力的有力措施。舍饲养羊有利于大面积的实行人工种草和对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可有计划地调整饲草的季节性不平衡、缩短羊的饲养周期、实现羔羊当年出栏;有利于积存有机肥;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缓解林牧、农牧矛盾;有利于科学养羊技术的普及,使育肥羊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提高各项生产性能,增加出栏数、产绒量和产肉量,提高养羊产业的经济效益。
为探索舍饲养羊今后发展的道路,全面促进农民增收,笔者深入到全县各乡镇,走村入户,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农户及与部分乡村干部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了志丹县舍饲养羊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志丹县的舍饲养羊工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紧紧抓住退耕种草和舍饲养殖的机遇,逐步走上了科学饲养、精细管理的道路,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据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底全县存栏羊13.1万只;2007-2010年,全县共发展“一村一品”养羊专业户1311户,目前保留868户,巩固率为66%,其中 2007年54%、2008年61%、2009年78%,呈逐年上升趋势;永宁、义正2个乡镇是志丹县传统养羊重点乡镇,基础相对较好,巩固率分别达93%和88%。近年来,随着部分乡镇政府对抓产业的高度重视,采取了政策倾斜、大力宣传,明显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舍饲养羊的优越性;“一村一品”养羊专业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如顺宁和金丁2乡镇的巩固率分别达到了87%和85%;同时也涌现出了一部分发展优势较为明显的专业户及育肥大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各乡镇培育出了养羊专业村、专业户和龙头企业,以带动养羊业的发展。如顺宁镇托合树湾行政村柳树崾先村民小组,2008年5月,组织13户村民从榆林横山等地引进优质白绒山羊264只,采取配方饲喂的方式进行科学养殖,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科学化舍饲养羊的示范村。该村村民罗德强,2008年投资近5万元,购回1只种公羊和15只种母羊,2009年收入就达到了3万元,存栏羊达到31只,净增10只,预计到2010年底,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桃沟行政村桃梨洼村民小组村民刘志伟,2008年从榆林横山购回了一部分白绒山羊,进行饲喂,每年产2胎羔羊,出售羊绒和种羊每年收入约2万元;同时还经常从境外购羊,进行短期育肥、屠宰、加工、销售,仅此一项,每年收入约2万元。金丁镇金汤村村民王丕清存栏纯种白绒山羊40只,年出售种羊、羊绒毛和羊粪收入4.5万元。吴堡乡王老庄行政村王老庄村民小组的养羊户王宗学,2008年投资15400元,从榆林横山买回1只种公羊和15只种母羊,按配方饲喂的方式进行科学饲养,当年出售羊绒、种羊及领取奖励资金共计26760元,效益显著。永宁镇瓦子川行政村黄坪村民小组的刘玉同,目前养羊131只,2009年至今,出售的羊绒价值4万余元,出售种羊 12只,收入 2万元,其他收入6000元,效益明显。同时还涌现出了吊坪羊子育肥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为全县的养羊业开辟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志丹县羊绒精梳厂目前每年需100 t原绒,而本县只能供应20 t,其余全部需要外购。志丹县2011年计划实施羊肉深加工项目,对羊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近年来,羊产品的市场价格在不断攀升,目前羊肉价格已突破40元/kg,羊绒价格约300元/kg,对农户养羊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自从实施封山禁牧以来,养羊业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养羊业发展至今,无论从规模、效益还是科技含量上来说,都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难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志丹县石油经济发展迅猛,加之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大多数农民对发展养羊业认识不够,认为该产业劳动强度大、效益低,没有将其列为主导产业。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加强,大多数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弃农经商或进城打工,所以现有的养羊户以妇女、老人等农村留守人员为主。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民仍然坚守传统观念,把养羊作为家庭副业,没有强烈地追求效益的欲望,在投入上更是精打细算,使养羊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草畜产业效益的提高。
养羊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致富产业,也是志丹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县、乡党委及业务部门都非常重视,政府部门的初衷是用奖励的办法来带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进行大力扶持,但由于急于求成,造成部分养羊户形成了“等、靠、要”的想法。金丁镇金汤行政村清水坪村民小组养羊户石振国,2007年开始发展了15只羊,而现在仅存2只,究其原因,该养羊户看重的是政府补贴而不是养羊产业。纸坊乡稍沟村的养羊户张孝武,2008年开始发展了30只羊,而现在仅存8只,该养羊户则认为养羊效益差是因为政府没有为其提供饲草及加工设备。养羊户如此依赖政府扶持,根本不可能把养羊业作为一个产业去发展,更谈不上发家致富。
如在对志丹县鑫丰农业总公司羊子产品系列加工厂的调研中发现,该公司存在资金短缺现象,处于半停产状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部分乡镇政府督促农民利用废弃农田大规模种植牧草,但因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民不懂饲草的种植管理,重数量、不重质量,不能及时收割,导致饲草营养价值偏低;也不懂饲草饲喂技术,不进行饲草粉碎和草粉加工,直接用长草饲喂,饲草的利用率极低(低于50%),浪费严重,同时也增加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
政府部门在指导方式上一刀切,特别是在“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中,一味追求全村的整体发展水平,违背部分农民的意愿,发展了一些不具备养羊条件且积极性不高的养羊户,出现了“今年发展,明年倒塌”的现象,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打击了部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由于受封山禁牧的限制,志丹县境内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只有通过人工种植高密度饲草玉米和其他作物秸秆及苜蓿和沙打旺等优质牧草进行饲喂。但由于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致使农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减小,再加上对优质牧草地的管护不力,使得舍饲养羊业的饲草来源受到了限制,导致部分养羊户用钱买草养羊,大大增加了养羊成本。
长期以来,志丹县养羊业主要以白绒山羊为主,采取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不重视种羊质量和选配育种工作,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成年公羊体重平均仅约30 kg,母羊则不足25 kg;周岁公羊平均22~23 kg,母羊21~22 kg;繁殖成活率仅为50%。
较理想的羊群结构是:繁殖母羊占70%以上,后备母羊占20%左右,种公羊占3%左右。而志丹县目前适繁母羊只占羊群总数的50%,羔羊占25%左右,种公羊占2%左右,羔羊当年出栏量极少。这种由传统养羊方式造成的羊数量的增长与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养羊业资源产出率低的主要原因。
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明确产业政策和思路。其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的扶持政策,坚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扶持积极性高的养羊户。最后要想发展,必须实施“行政推动、能人带动、技术支撑”等措施,引导农民养羊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以往以行政命令鼓励养羊大户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的情形,也可以适当进行扶持;在指导农民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深入到村、户,及时掌握农民的基本情况,并向他们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技术,帮助他们发展产业。
政府和业务部门应尊重农民意愿,变“整村推进”为“以户发展”。重点扶持积极性高、有能力发展的农户,让一部分基础较好、素质较高的重点户先发展起来,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规模,最终达到普及全村、惠及每家每户的目标,从而推进志丹县养羊产业的整体水平。
要发展舍饲养羊,饲草建设是关键,充足的饲草是发展舍饲养羊的物质基础。养羊户要根据自己养殖的数量,种足种好优质牧草和高密度饲草玉米,适时收储和青贮,保证草料适时供给,达到种养结合,协同发展。
1)农副秸秆的加工调制技术。包括青贮、氨化、微贮、晾晒、切铡和粉碎等技术。农副秸秆的综合利用在志丹县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每年的浪费量很大,以玉米秸秆为主的农副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应将其作为饲草加工的重中之重进行推广。
2)羊舍建设及改造技术。立足山羊舍饲技术要求,着重做好圈舍通风、干燥、保暖和卫生工作,饲养密度以成年羊每只2.0~3.0 m2、羔羊每只0.8~1.0 m2为宜,根据饲养规模确定圈舍面积,就地取材,从简易圈舍起步,逐步向标准化过渡。
3)羔羊育肥出栏技术。保证充足的水、草资源,充分利用羔羊前期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直线育肥方式,实现羔羊当年出栏,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4)种公羊的培育技术。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购回优质白绒山羊种公羊后,一直留在本群内长期使用,使羊的产绒量、体格、体型等多方面指标严重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纯种公羊在购回后实行近亲交配,体现不出杂种优势,造成品种的退化。
5)季节性育肥技术。对失去繁殖性能的老、残母羊和羯羊,应充分利用夏秋季节草多、质优的时机育肥壮膘,趁冬季山羊销售旺季,适时出栏,提高出栏率和经济效益。
6)疫病防治技术。人的生活区要和羊舍有一定距离,要定期搞好防疫、药浴和驱虫,将卫生保健及防治技术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养羊业健康发展。
典型带动、龙头引领是发展产业的瓶颈,保护和扶持独立发展起来的羊产品加工企业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基础,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予以资金的扶持和贷款倾斜。通过抓“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带动一批素质较高、具有科技和经济头脑的农民,让他们成为养羊户的榜样,依托本地市场和其他多渠道组织形式最大程度的让示范户获得收益,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影响作用,促进一批积极性高的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的形成,不断增加养羊数量、提高养养羊质量,逐步推进专业化生产、经营、管理的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