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婧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政治技能对职业成功的影响
高 婧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政治技能在工作场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我国学者并未对该构想给予足够重视。该论文介绍了政治技能的源起、内涵及维度划分;阐明了政治技能对于从业者职场生存的影响作用;分析了从业者人格特质与政治技能的关系;探讨了政治技能与职业成功之间的作用机理;并阐释了政治技能对于组织人力资源发展的启示。构建出政治技能对于职业成功影响的理论模型。
政治技能;职业成功;职场友谊
职场生存和进取关乎个体安身立命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关键问题。而一系列职场中的负面感受对相当数量的从业者形成压力并造成困扰:努力工作但无缘升职加薪;积极上进却遭遇冷眼旁观;满心善意但受到排斥孤立;能力突出却遭到漠视忽略。如何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地生存并获得职业成功成为职涯管理领域的关注焦点。西方研究者提出的“政治技能”概念俨然成为以上问题最有力的解释,它代表着一种人际能力,能够依照情境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可以成功地管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并帮助自己对抗一系列的负面感受。而中国学者尚未对此概念给予足够重视。因此,该论文的研究意图就是从理论上探索从业者如何看待及应用政治技能,并通过何种作用机理缓和职场负面感受,从而帮助自己体会到职业成功的快乐和幸福。鉴于政治技能构念在中国学术界相对陌生,首先,介绍其内涵属性和维度划分。
职场政治行为和政治知觉一直是消极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议题,传递出更多的负面感受。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由于科层组织天然地存在着资源稀缺和晋升通道狭窄的问题,所以,政治行为几乎是无可避免的现象,[1]只是政治氛围在程度上有所区别。而且,这种区别是通过从业者的感受 (政治知觉)得出的,对从业者所造成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为何面对相同的客观现状,不同从业者的政治知觉和后续感受及行为截然不同?研究者从中探索出:拥有政治技能的雇员可以缓和多种消极态度和行为,产生更多的积极感受,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取得成功。明茨伯格曾明确指出,要想在组织这个政治竞技场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政治技能。并且,有效地运用政治技能对于职业生涯而言也越来越重要。
政治技能概念并1983年就被明确提出,但是近5年来,学者们才对政治技能展开系统的研究。Ferris将政治技能定义为: “一种有效地理解他人的能力,并且运用一些知识通过一些方式去影响他人,以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标。具有政治技能的人伴随着社会敏感性,具备根据情景变化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表现得很真诚,以此得到他人的支持和信任,从而有效地影响和控制对方的反映。”[2]Ferris等学者在理论上将政治技能划分为四个维度:社会敏感性、人际影响、网络能力、外显诚意。具有社会敏感性的从业者可以敏锐地观察并适应不同的社会情境,并且准确地解释他人的行为和社会情境中的其他内容,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较高的自我意识。人际影响则是指从业者有着技巧性地和令人信服的行事风格,可以对周边的人产生强有力的个人影响。网络能力是指借助于技巧性的行事风格,从业者很容易同他人建立联系,并且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盟,并恰当地将自己定位于网络中,为自己创造且利用各种机会。外显诚意则是指从业者展现给他人的都是高水平的正直、真实、诚心、真挚,并且开诚布公。以上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则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了理论上的四维度划分方式,并且开发出政治技能测量表,包括18个题项,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测量信度和效度。从政治技能的涵义可以看出,拥有政治技能的从业者更加灵活,对动态环境的适应力和调整自我的能力也更强。而它对个体职场生存具体的影响则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人们在职场当中的追求无非是两方面:精神和物质,在组织行为学中解释为与别人建立联系的需要 (和睦相处)以及获取权利和地位的需要 (要求进步)。在此目标的导引下,从业者之间的业绩竞争和人事纷争就会出现,即产生所谓的“政治环境”。在此环境中,人们的贡献和回报经常会发生被扭曲的现象,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并争取更大的进步,政治技能应运而生,它可以帮助从业者了解政治环境,因为人们需要从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群体中得到隐藏的信息,并同他人交换这些信息从而警惕地掌控着人际关系,以谋求自己的有利地位。拥有政治技能的人散发着一种冷静的自信和个人安全感。他们能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情境,并将成员内部心理活动、人际关系和团队工作过程综合起来进行处理,用真诚和真挚的方式将自我服务的动机隐藏起来,激发出他人更多的信任和信心,在此过程中,他们很擅长于在他人面前建立一个更好的自我形象[3]。为其职场生存创造充分的便利性。
虽然工作效能和职业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智慧和勤奋决定的,但是社会悟性、社会技能也非常重要[4]。在和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政治技能可以使同事消除敌意。政治技能水平还可以弥补下属和领导之间的诸多差异性,建立高质量的交换关系。在政治上不成熟的人通常意识不到自己是具有攻击力的或者是不老练的,而高政治技能者往往能够缓解已经发生的职场冲突对自己身体和心理所造成的影响。当组织内公正水平比较低的时候,政治技能对于绩效的影响还会更加明显。拥有政治技能的领导想要影响他人的时候,也可以不露痕迹地实现操纵和控制[5]。然而,政治技能的缺失则会使从业者缺少信息、资源等必备的要件,不但减少成功机会,甚至成为他人侵害的对象[6]。以上研究表明,政治技能对于从业者职场生存的影响是多方面且积极正面的,而缺少政治技能则是潜藏威胁的。但是,并非每一种类型的从业者都能够通过此技能取得良好效果。
政治技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性的表达[7]。Kolodinsky的研究表明,政治技能一半是和人格特质相关的,另一半则是服从于个人和组织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必要的生存能力。例如,Brickle在研究中指出宜人性水平高的个体,如果政治技能也高,才能达到提升绩效的目的,如果宜人性水平低,仅仅拥有政治技能,则会被认为是工于算计的,如果宜人性水平高,但政治技能很匮乏,此类从业者受到的伤害是最大的。Brickle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阐明,如果个体有抱负、务实、喜欢竞争、追求权力,那么政治技能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的绩效提升作用是最为明显的。Ferris的研究也表明感知力强的人能够识别出职场中的各种线索,并且可以很好地管理自我形象,自我效能高和外控力强的人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关系能力,性格比较外向并且具有积极情绪的人通常具有较强的人际影响能力,性格比较积极主动的人,其人际影响和网络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再如,Shi曾指出积极人格特质通过政治技能四个维度的中介作用能够提升从业者绩效和利他行为。Kaplan则更加概括地指出具有以上特质的人不惧怕高度的政治生态,他并不认为政治行为是一种负面的事件,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以人为导向,更加社会化的职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格特质可以作为政治技能的前因变量来决定政治技能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和政治技能发生交互作用对后果变量产生影响。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在明茨伯格的最初研究中,就提到了政治技能对于职业成功的影响,但是从理论和实证上证明两者关系的研究还是稀缺的,同时,学界当时对于职业成功界定的范畴没有如今宽泛,因此,两者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和明确。
在职业成功领域的传统研究中,职位和薪酬一直是衡量的标准。在后续的发展中,被界定为“客观职业成功”,而“主观职业成功”在长达10多年的研究过程中都简单被“工作满意度”所替代,直到近几年,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其测量方式。近期研究表明主观职业成功包括三方面内容:对于工作的可控制性 (涉及对于自身工作能力和对工作环境的控制)、身心健康 (主要通过压力水平进行表述)和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平衡。过去的研究是关于政治技能对于薪酬、职位和满意度的影响。鉴于以上所论述的职业成功的涵义逐渐丰富,两者之间还会出现了新的研究空间。
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中,表明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Ferris认为政治技能对从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8]Jawaha指出其能够提升工作绩效。Luthans则认为人们在职场上的成功更多是依赖于社会敏感性,必须通过社会和政治能力来保持先进性。Treadway认为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人们必须技巧性地对和自己目标相一致的活动进行投资,所以要花相当的时间在人际网络活动中,而拥有政治技能的个体非常乐于参与到网络活动中,这样可以潜在地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提升身份和幸福感。Lu则指出个体还能够通过人际影响过程得到上级更高的评价。Brickle针对美国工会代表政治能力进行的研究表明,政治技能越高,职业成功几率越大。Perrewe的研究结论也表明政治技能水平高的人压力小,负面情绪少。Momm则认为政治技能水平高的人理解社会线索和体察他人情绪的准确度也高,这样才能更快进行自我调整,有效与他人合作,提升工作效能。
政治技能关注的就是职场中非正式规则的学习,包括行为的方式和互动的内容,这种无形且综合的技能对于长期的职业成功非常重要。政治技能高的人会将对工作的责任感转变为绩效,而不是压力感[9],可以提高收入、职位和工作满意度。职场社会化的过程也必须借助于政治技能才能够对工作效能产生影响。政治技能水平高的人在职场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比较强。研究表明,如果领导和下属管理质量比较低,政治技能高的人就会衍生出很高的离职倾向,因为他凭借自己的网络有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10]。在从业者政治知觉比较高的时候,政治技能能够为其带来自信心和安全感,从而减少其情绪劳动,防止其身心俱疲。政治技能水平高的人还可以对抗充满政治色彩的决策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持其工作满意度[11]。
要想在组织中产生影响,和他人结成联盟是不可或缺的。拥有政治技能的个体能够表现出高水平的诚意,帮助他们赢得他人的信任,他们更易于建立友谊网络[12],如果没有有效的网络,所有政治技能中关键的部分就无法实施[13]。同时,他们感觉到自己对于环境有更强的控制力,可以不断为自己创造机会,将自己安置到网络中有利的位置,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利用这个机会。而且,巧妙地实施影响能得到情感性的结果。政治技能水平高的领导可以毫不费力地解读社会线索,花费较少的时间就了解、影响甚至控制他人,并且有效地构建社会网络,发展友谊关系。良好的政治技能甚至可以让身体不好的雇员在友谊网络中得到朋友更多的支持和领导更多的体谅,产生工作满意度。政治技能还可以在人们离散的行为中制造一种协同,创造一种人际互动性,并且从友谊网络中取得更多的有关组织的线索,这对于晋升是最有价值的财富[14],对于职业成功有一定贡献。同时,和同事保持密切的交往,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实施政治行为,并且得到更多政治策略知识[15]。从以上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政治技能不但可以为从业者创造更多的发展友谊网络的机会,还可以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友谊的质量。
最重要的是,职场友谊关乎个人的真情实感,就如先哲亚里士多德所说:“感性 (友情)使政治联盟成为可能”,格雷厄姆也曾指出: “人们并不总是按照目的和手段的推理行事,而是往往在本能和感情的刺激下直接行事”。过于凸显的目的性会招致反感,过度伪装的真诚会遭到排斥。因此,要想达到在组织中游刃有余,建立友谊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职场友谊对于职业成功的各方面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职场友谊的深入,员工对于既定的工作和任务会更加投入,建立起积极的工作态度。它还可以为雇员提供情感上、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也可以减少雇员工作上的压力,增进与他人的沟通[16]。而且,不论职场氛围好坏与否,职场友谊都会提升工作满意度[17,18],还可以帮助个体雇员谋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增加雇员的工作卷入度 (work involvement),帮助其克服孤独感 (Loneliness),加快雇员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使雇员迅速从一名职场新人成长为绩效能手。
在我国的职场中,大都采用举荐流动的方式,从业者向上流动是“甄选”的结果,从程序上来讲,必须要经过领导提名,组织认定,群众认可。这就决定了从业者在优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既要妥善处理和上级的关系,得到充分的认定,也要稳妥经营和同事或下属的关系,得到其普遍的接纳和拥护。而友谊网络则是整合这些资源最自然、最便利、最有效的方式,这也是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经营职场友谊的原因。既然政治技能通过职场友谊的作用可以促进个体职业成功,所以对于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体而言,政治技能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科目。
研究已经表明,缺乏政治技能的人无法塑造出和公众以及社会预期相符合的形象,其产生的往往是比较尴尬和负面的印象,这样只会加剧环境的不确定性。鉴于政治技能是可教授或可学习的作业方法,[19]因此,良好的指导关系和指导者对于提升组织政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20]且培训、塑造以及开发从业者的政治技能是必要和可行的。
参照Ferris的思路,笔者认为,在培训的过程中,第一步是自我了解阶段,即加强自我意识,进行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和优势劣势;第二步是培训练习阶段,即通过已有的方法 (案例学习,角色扮演,经验体会等)对政治技能进行练习和发展;第三步,评估提高阶段,即通过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评估和反馈,适应不同发展阶段,采取适宜的方式,做出合适自己的角色定位。当员工具有了必要的技能之后,就能够克服不利的环境,建立比较持久的工作关系。
综上所述,首先,研究者已经将政治技能定位于中性色彩的词汇,而不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所认为的“讨巧,善于拍马”等极富情感色彩的词汇,从业者应以理性的方式看待这一组织中的现象。其次,政治技能对于职场生态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是积极的。再次,不同性格特质的从业者对于政治技能认同度和接受程度是存在差异的,在理论上也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同时,在理论上对政治技能和职业成功之间的机理关系进行研究尚属待开发领域,值得进一步探讨。最后,政治技能的培训与开发对于各层级的从业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和总结。综合以上,作者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1] Ferris G R,Perrewe P L,Anthony W P,Gilmore D C.Political skill at work [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0,28(4):25-37.
[2]Ferris G R,Treadway D C,Kolodinsky R W,Hochwarter W A,Kacmar C J,Douglas C,Frink D D.Dev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31(1):126 -152.
[3]Lu Y M,Ferris G R,Zinko R,Perrewe P L,Weitz B,Xu J.Dispositional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political skill in organizations:A four-study investigation with convergence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7,71(1):146-165.
[4] Brickle G,Meurs J A,Zettler I,Solga J,Noethen D,Kramer J,Ferris G R.Personality,political skill,and job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8,72:377-387.
[5] Douglas C,Ammeter A P.An examination of leader political skill and its effect on ratings of leader effectiveness[J].The Leaership Quarterly.2004,15(4):537-550.
[6] Perrewe P L,Nelson D L.Gender and career success:the facilitative role of political skill[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33(4):366-378.
[7] Mayer J D.A tale of two visions:Can a new view of personality help integrate psychology?American Psychologist.2005,60(4):294-307.
[8]Ferris G,Treadway D,Perrewé P,Brouer R,Douglas C,Lux,S.Political skill in organizations [J].Journal ofManagement.2007,33(3),290 -320.
[9]Hochwarter W A,Ferris G R,Gavin M B,Perrewe P L,Hall A T,Frink D D.Political skill as neutralizer of felt accountability-job tension effects on job performance ratings: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7,102(2):226-239.
[10] Harris K J,Harris R B,Brouer R L.LMX and subordinate political skill:Direct and Interactive effect on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job satisfaction [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9,39(10):2373-2395.
[11] Gallagher V C,Laird M D.The combined effect of political skill and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on job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8,38(9):2336-2360.
[12] Wei L Q,Liu J,Chen Y Y,Wu L Z.Political skill,supervisor-subordinate Guanxi and career prospect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47(3):437-454.
[13]Momm T,Blickle G,Liu Y M.Political skill and emotional cue learning[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0,49(2):396-401.
[14] Blass F R.Socialization tactics,content,and career effectiveness:the role of political skill in contextual adjustment and effectiveness[D].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Florida State university.2003.
[15] Coole D R.Expans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an examina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Charisma,political skill,and performance[D].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2007.
[16] Berman E M.Workplace relations:friendship patterns and consequences(according to managers)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2,62(2):217-230.
[17] Morrison R L.Too much of a good thing?Difficulties with workplace friendships[J].Business Review.2007,9(2):33-41.
[18] Nielsen I K,Jex S M,Adams G 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cores on a two-dimensional workplace friendship sale[J].Educational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2000,60(4):628 -643.
[19]哈罗德·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M].杨昌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0]Blass F R,Ferris G R.Leader reputation:the role of mentoring,political skill,contextual learning,and adaptation [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7,46(1):5-19.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skills in the workpla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which unfortunately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from Chinese scholars.The paper describes the origin,content and dimension of political skills,clarifies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skills on the workplace,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political skills,discusses the mechanism between political skills and career success,and reveals the enlightenment of political skills for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t finally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explaining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skills on career success.
Key words:political skills;career success;workplace friendship
(责任编辑 俞 茹)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Skills on Career Succes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GAO Jing
(School of Management,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C931
A
1672-867X(2011)02-0089-05
2010-12-20
高婧 (1981-),女,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价值观管理的职业高原与职业成功关系研究”(项目编号:71002050);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项目“非高层员工雇佣关系与组织绩效的关联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价值观管理的员工犬儒主义与职业成功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6102120056)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