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不力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1-12-08 15:50杨小帆史兵胡柏平
体育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阳光

杨小帆,史兵,胡柏平

(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2)

“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不力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杨小帆,史兵,胡柏平19

(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2)

“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不力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选拔制度的影响、体育文化基础缺失、“全员体育”动员不足等。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和促进措施,用体育的文化性影响教师和学生,整合基层力量,鼓励校本体育实践。

学校体育;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文化

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学生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进一步降低,小胖墩增多,近视率居高不下,文明病呈“小龄化”趋势[1]。青少年学生体质滑坡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后被称为“中央7号文件”)。《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2-4]相继出台。

在政府大力推行下,“阳光体育运动”得以迅速开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地区出现了“开始轰轰烈烈,开展断断续续、坚持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因此,如何才能有效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仍然是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1 “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不力的原因

1.1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是由其思想观念所决定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社会的文化传统对其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社会固有的文化传统不仅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群体的行为。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学优登仕,摄职从政”[5]和“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6]的观念。孔子还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6],反映出他对两种劳动性质人群身份的认知,反映了其等级观念——体力劳动者被置于社会底层,被置于受制于人的地位,无论体力劳动过程中包含着怎样的智慧和社会贡献。孔子的思想可谓是我国主流的文化思想,对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对体力劳动的认识也被中国文化阶层所继承,从此,与体力劳动有关的行为都被社会自觉地打入底层。同时,儒家文化所奉行的“去人欲,存天理”、“三纲五常”等道德规范对人们的影响颇深,认为暴露身体是一种极为淫秽的事物,只有那些体力劳动者,或被认为不拘一格、不入主流的人群才暴露肌肤。这些文化传统观念深深植根于国人的思想之中。

传统文化观念同样影响到我国的体育审美文化。我国传统体育审美文化倡导运动技术的艺术化发展,弱化身体对抗,重视养生,运动强度是“时劳而大致不疲”,突出智力体育的高雅[7]。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了独具我国魅力的身体审美观和养生文化,那些身体健壮者往往用“五大三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等一些贬义的词语来形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逐渐关注,这种审美文化开始了转变。但传统文化观念仍是“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不力的主要原因。

1.2 社会选拔机制的影响

“应试教育”虽然是我国目前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但是,从社会现实来看,已经发展成一种全社会的“应试教育文化”——只有在考试选拔中胜出,教育者(教师)、学习者(学生)和基层教育管理者(校长、家长)才算实现了自我目标,实现了社会价值,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反过来,又进一步的强化了“应试教育”。最终形成了一切围绕考试、一切为了考试、一切凭借考试的畸形社会倒逼机制。

正是处在这样的社会选拔机制倒逼的外环境制约下,整个社会都将教育资源尽可能分配到与考试有关的活动当中,对学校的评估也将考试成绩作为最核心的指标,学校也就把与“应试教育”有关的教学科目作为根本任务,致使体育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因此,“阳光体育运动”便出现了“开始轰轰烈烈,开展断断续续、坚持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

1.3 体育文化基础缺失

“阳光体育运动”难以深入持久开展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长期忽视用体育的文化性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即缺乏文化影响力的贯穿。从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来看,学校把重点放在了组织形式和身体活动内容方面,长期处于体育文化基础缺失的状态。

体育首先是一种文化,而各种各样的肢体运动(体育项目与活动内容)只是体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称之为肢体运动文化或运动技术文化。根据对“文化”内涵和构成的理解,体育文化不仅有体育运动的物质文化,如:运动本身的场地文化、器材(用品)文化等;还应该推崇的是体育自身的精神品质文化,如: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勇于拼搏、重在参与等等;同时,更应该看到体育还有着极其广泛和丰富的拓展文化,诸如:体育服饰文化、体育影视文化、体育歌曲文化、体育摄影文化、体育藏品文化、体育建筑文化、体育礼仪文化、体育思想文化等等。

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欠缺、体育文化宣传不力、学校对体育文化性认知浅薄等诸多因素影响,学校体育的文化建构并不令人满意。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的学校认识到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不清楚体育文化的内涵。正是学校教育长期忽视了体育的文化建设,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对体育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不足,更多关注的只是学生的生物性发展,忽视了体育文化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把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简单的理解为加强学生的身体运动,然而支持人们爱好和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往往是其丰富文化内涵。“阳光体育运动”之所以出现了“表层推进——根基不稳——效果不佳”的结果,与学校体育文化基础缺失有密切关系。

1.4 “全员体育”动员不足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并重。这种地位就要求全体教育者都需要共同参与学校体育。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调查发现,无论是大课间还是课外活动,全校学生几乎是同一时间参与运动,无论是开展同一种运动项目还是多种项目都同时开展,只靠几位体育教师是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调查还发现,如果学校一些领导热心、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热爱体育,上述现象就会出现明显改观,“阳光体育运动”就落实的比较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该是全体学生参加、全体教师参与的一项全校活动,决不能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为只是体育教师的事情。

综上所述,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观念限制,也有文化制约。而观念与文化的改变需要更长时间,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落实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2 “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对策

2.1 有力的政策保障

1)加大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如陕西省教育厅组织“规范全省中小学作息制度,整治学生早到校的专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全省组织的“阳光体育评估”更是极大的推进了阳光体育运动发展。今后应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状况纳入学校考核与评价体系之中,同时各级考试中增加体质测试,引导人们关注体育、参与体育。2)加强监督。政策需要有效的监督来保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执行“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鼓励行政管理部门、兄弟院校、学生家长共同监督评价,建立学校体育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2.2 有效的促进措施

1)加强舆论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应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舆论氛围,让全社会进一步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有声势、有影响、有内容、有结果,为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2)改革体育教学。“阳光体育运动”是通过学生参与某一项体育运动来实现的,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无可厚非、但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生理发展规律和体育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允许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体育特色项目。3)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任,大多数学生最终会走向教师岗位。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专业需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体育文化,提高学生组织体育活动和运动技能传授的能力。这样,才能开展学校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运动”。4)教师资格考试增加体育教育内容。教师资格考试中增加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考试内容,让报考者学习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为其开展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3 以体育的文化性影响教师和学生

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将体育作为学校文化来建设,用体育的文化性影响全校教师和学生——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并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校本”体育文化氛围。比如在校园里开展体育歌曲比赛、体育摄影展览、体育影视欣赏、体育礼仪展示、体育藏品介绍、体育建筑设计、体育思想解读等等。同时,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体育元素(每门课程中都有体育的素材),通过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来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及其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体育对学生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影响,从而夯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文化基础,使“阳光体育运动”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4 整合基层力量

基层学校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最终渠道,是否能真正的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达到实效、长效的关键在于基层力量的整合,其中缺少不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及其社区中的任何一支力量。学校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重要组织者,要加强责任制,要求领导带头、全体教师参与,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高效进行。其中,体育教师主要是加强对活动场所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活动内容上的选择以及体育锻炼的指导,同时因地制宜,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精心制定学校、班级、个人活动计划;班主任和其他代课老师则主要的是发挥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家庭对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着积极意义,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体育教育,正确引导孩子的体育兴趣,开拓其体育文化的视野,从而实现“阳光体育运动”全员参与。

2.5 鼓励校本体育实践

要真正实现学生“人人有项目,人人爱运动”的目标,必须鼓励学校大力开展校本特色研究和实践,从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丰富内容、合理组织、有效开展。综合考虑学校、家庭、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等条件和资源,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阳光体育运动”。校本体育应以项目为依托,根据学校实际选择1~2个项目,建立不同层次运动人群的体育活动组织或社团,比如:顶层有校学生队、教师队;中层有年级队、班级队;底层有体育运动项目小组。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不同水平的运动团队,真正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学校体育运动氛围。

[1] 赖小玉,刘海金,刘尚礼. 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 体育学刊,2007,14(5):125-12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 中发[2007]7号.

[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 教体艺[2006]5号.

[4]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 教体艺[2006]6号.

[5] 南朝·梁 周兴嗣. 《千字文》[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6] 春秋·鲁. 孔子.《论语·子张》[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 秦双兰. 中国体育审美观念的历史变迁[D]. 保定:河北大学,2007.

Causes for insufficient promotion of “Sunny Sports” and solutions for development

YANG Xiao-fan,SHI Bing,HU Bo-p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The Research Center of Fundamental Courses in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Main causes for insufficient promotion of “Sunny Sports” are as follows: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ceptions, missing of sports cultural foundations, insufficient mobilization of “National Sports”, etc.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measures: further strengthen macroscopic regulation and microscopic implementation; build school-based cultural features of “Sunny Sports” by basing the breakthrough on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tegrate forces at grass roots to strength the fusion of sports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hus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nny Sport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unny Sports;sport culture

G80-05

A

1006-7116(2011)03-0095-03

2010-06-01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与师范生体育课程改革研究”(DLA080204)。

杨小帆(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论。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阳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走在阳光路上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