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与思想心态——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与分析

2011-12-08 14:29袁国友
关键词:村官农村大学生

袁国友

(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与思想心态
——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与分析

袁国友

(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

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和分析表明,云南省选聘到全省各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无论具体担任何种职务,都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做好自己所担负的村“两委”日常工作事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完成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重要工作。在服务农民、建设农村的具体实践中,大学生“村官”们不仅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密切融洽的关系,加深了对农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而且通过基层的实践和锻炼,加深了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本领和能力,成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针对大学生“村官”们反映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为大学生“村官”今后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以及不断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

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思想心态 ;政策建议

从2008年到2010年的 3年间,云南省共招考选派大学生“村官”15000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担任大学生“村官”,意义重大,影响广泛,社会关注。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18日,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和安排,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举办了2010年第十期培训班,对来自全省各地的222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活动期间,围绕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和大学生“村官”关心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以座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一、大学生“村官”学员的基本情况

参加云南农村干部学院2010年“大学生村官‘骨干’培训班”的222名大学生“村官”学员由全省16个州市的组织部门选派,各州市的学员名额大体相同。本期大学生“村官”学员的基本情况大体如下:

1.年龄情况。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大学生“村官”学员年龄最大者为 31岁(1979年出生),年龄最小者为21岁(1989年出生),大多数学员年龄在22—26岁之间(1984至1988年间出生)。

2.性别情况。参加本期培训班的222名学员中,女性学员数110人,女性学员占学员总数的49.5%。考虑到本次参训选派无性别方面的特殊安排或要求,参训学员的这一性别比例大致反映了当前我省大学生“村官”的性别比例状况。从这一比例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中的女性比例高于在岗在任的其他各级各类干部中女性干部的比例,也高于多数行业职业中女性职工的比例。这说明,大学生“村官”成为当前女性大学生就业选择意向比较集中、就业实现率较高的一个职业(职位)。

3.民族情况。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大学生“村官”学员的民族成分除了汉族外,还有彝、白、苗、回、哈尼、傣、纳西、藏、傈僳、佤、德昂、阿昌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员人数共有88名,占全部学员数的 39.6%。这一比例大体反映了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人口中的比例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基层干部的民族结构状况和全省各地干部的民族特点状况。

4.政治面貌。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大学生“村官”学员的政治面貌分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非党团群众三种。其中,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156人,占学员总数的70.2%;共青团员56人,占学员总数的25%;非党团群众14人,占学员总数的6%。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身份的大学生“村官”在大学生“村官”群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大学生“村官”总体上是一个政治上认同共产党、不断追求进步发展的青年群体。

5.任职情况。从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大学生“村官”学员的任职情况来看,222名学员中,担任村“两委”负责人的共有46人(其中担任村支部书记的4人,担任村主任的1人,担任副书记的23人,担任副主任的18人),占学员总数20.7%;担任村支书助理和村主任助理的172人(其中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的56人,担任村主任助理的116人),占学员总数的77.4%;没有担任任何明确职务的4人,占学员总数的1.8%。

二、报考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动机与考虑

参加本期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的“村官”学员几乎都是农家子弟。他们有的是大学应届毕业后即报考大学生“村官”,有的是大学毕业后参加过其他工作或经历过自主创业后再报考大学生“村官”工作。关于报考大学生“村官”的动机与目的,学员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考虑:

1.就业的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是许多大学生报考“村官”工作的基本考虑。选择大学生“村官”工作对许多学员来说,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一个较好的选择。他们报考大学生“村官”的一个共同想法就是“先就业后择业”。从许多学员的情况来看,他们或是在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失利后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或是在参加其他工作或自主创业感到不如意或不理想之后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或是直接出于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的考虑而报考大学生“村官”。

2.为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创造条件。从普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员并未把大学生“村官”或村“两委”干部作为长久的志向或职业,更多地是把它作为将来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一种资历或资本。为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国家和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奖励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今后报考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报考省属院校研究生时的特殊优惠政策上。通过调查访谈可知,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对这些优惠政策特别看重,把将来能够较为有利地进入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作为报考大学生“村官”的重要考量,把大学生“村官”工作视作将来进入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进身资本”。

3.通过基层锻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调查访谈中,许多学员谈到,自己虽然在大学中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到农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可以接触基层,经历实际工作的锻炼,这对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大帮助。

4.为建设新农村发挥自己的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许多大学生“村官”在调查座谈中谈到,由于出生于农村,生长于农家,他们对农村的艰辛和贫困有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渴望有机会能为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对于近几年来中央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和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感到十分振奋和鼓舞,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新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报考了大学生“村官”,希望通过大学生“村官”这个途径和平台,参与农村的建设发展工作,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文化,带领村民发展致富,改变农村的生活状况。

三、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况

(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

根据云南省组织人事等部门发布的《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政策为:是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可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并符合相关规定的,通过推荐可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通过前面对参训学员的调查分析我们看到,从2008年以来云南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除少部分(占参训学员总数的20.7%)通过选举或组织安排担任村“两委”负责人职务外,大部分(占参加本期培训班学员总数的77%)担任村“两委”负责人助理职务。从这一情况可以说,从总体上看,目前,所谓的大学生“村官”,实际上担任的是真正的村官们(村“两委”负责人)的助理职务,扮演的是助手和村“两委”普通工作人员的角色。

大学生“村官”在村“两委”中所担负的工作,可以用“参与大事,负责小事”来概括。大学生“村官”所参与的大事包括协助村支书、村主任做好全村重要事务的处理工作,参与完成全村的一些重大专项工作,如村“两委”换届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指导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的收缴工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工作、村民之间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等。同时,大学生“村官”也根据村“两委”领导的安排,具体负责“两委”工作事务中的一些专门工作。从本次对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访谈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们在村“两委”中担负的日常具体工作主要是:

(1)文秘工作。从调查访谈的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都被安排担任相关的文秘工作,负责文稿的起草、文件的打印、报表的填写、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等工作。这既发挥了大学生“村官”们的所长,同时也较好地弥补了现任村官们在知识文化和文稿撰写水平方面的不足。

(2)内勤服务工作。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作为村“两委”的新人,出于熟悉工作及锻炼提高的需要,都被安排担任了村“两委”中的内勤服务工作,承担打扫清洁卫生、接待来访人员、会务服务等工作。同时,作为村“两委”中的“专职”人员,他们也被安排担负了村委会(村支部)的日常值班工作。

(3)远程教育设备和图书资料的管理使用工作。大学生“村官”由于具有电脑操作和互联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许多都被安排负责电脑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使用工作,组织村干部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许多大学生村官被安排担任图书管理员工作,负责所在村“农家书屋”的借阅管理事务。

(二)大学生村官与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群众之间的相处关系

大学生村官作为村“两委”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要面对的主要关系就是与村“两委”干部的关系和与村民群众的关系。与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群众相处的关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果,也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态和情感心情。从调查访谈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普遍地与当地干部和群众建立了融洽协调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村官”较好地完成日常的各项工作,而且给大学生“村官”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思想情感和情绪心态。

曲靖市陆良县大学生村官小毛说:“2008年到村任职后,我给自己准确定位,身为大学生‘村官’,其实更多地是锻炼和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打扫村公所、端茶倒水、写材料、补痕迹材料开始,完成村委会领导和干部交给的任务,用心学习,用心对人,很快融入村集体,也为开展其他工作奠定了基础,与村里其他领导和干部相处融洽。”“村委会领导、干部普遍学历不高,文化素质偏低,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能力,特别是领导能力、致富能力。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及与村民相处的道理,学到了农业农村方面的知识本领,感谢他们!”

大学生“村官”与村“两委”干部们建立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大学生“村官”尊重当地村“两委”干部,虚心向他们学习,积极做好“两委”领导安排的工作;“两委”干部们工作上帮助、支持大学生“村官”,生活上对大学生“村官”给予关心、关爱和照顾。这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村官”们尽快地找准工作位置、和谐地融入“两委”干部群体,而且也为大学生“村官”们愉快地开展农村工作、不断地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联系群众、服务村民是大学生“村官”的重要工作职责。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普遍地与农民群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大学生“村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要方式有:进村入户到各村民小组和农户家走访,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办理相关事务;接待到村委会办事的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组织开展党员学习活动和村民文艺活动;通过电话进行交流沟通,逢年过节时给熟识的村民发问候短信等。

普洱市江城县大学生“村官”小付说:“我进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林改工作,每天从早到晚和村民们爬山进林,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之后的入户调查、调解纠纷、一事一议、宣传政策等工作,加深了我与本村群众的感情。现在他们常说:‘有困难,找领导;有问题,问村官(他们大多叫我村官)。’”

文山州广南县女性大学生村官小王说:“我与本村群众关系还挺密切的,我下去的时候就是把他们当家人看,当家人来相处,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记得有一次,我有好几天没进去土锅寨二组了,有事就进去一下,遇到一个老奶奶,她问我:‘小王啊!好久都没来我们家这边了,是不是被调走了?’我说; ‘没有,奶奶。’她接着说;‘要是被调走了,你要过来和奶奶说,我们舍不得你。’这虽然只是老奶奶随口说的,但是当时我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她的话让我觉得我为村里所做的一切还是值的。”

从以上这些自述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不仅切实履行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其工作表现获得了村民的认可与肯定,而且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大学生“村官”与广大农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联系密切、相处和谐、情感真切是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群众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特点。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群众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是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联系群众、服务农民的结果,同时它也成为大学生“村官”今后进一步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动力。

(三)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

从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作为刚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工作的新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工作上、生活上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思想上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和矛盾。根据调查分析,这些困难、困惑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际角色与自身期许和他人期望的错位问题。如前所言,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工作中扮演的是“两委”干部助手和“两委”普通工作人员的角色,直白地说,大学生“村官”不是“官”。但大学生“村官”的名称使大学生“村官”自身以及村民群众对大学生“村官”产生了某种超乎实际角色的期待和期许,从而使名与实之间产生了错位和距离,这种情况给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苦恼和困惑。保山市腾冲县大学生“村官”小李的自述就反映了这种苦恼和困惑情况:“到村任职以来,工作上最难适应的问题是角色转换。到村里当村官,村民亲切地说:‘小李,你是我们的村官,可得为我们做实事啊!’我觉得自己不是官,虽然想为村民做点实事,可不知从哪里做起。我们下去后倍受各方关注,组织和各方领导也对我们寄予厚望,可忽视了一点,没有坚实的后备支持想做一点事是很难的,也就让我们的处境倍感尴尬。”实际上,实际角色与个人及社会期待之间的错位给大学生村官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惑和苦恼,这在大学生村官“群体”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二是个人理想愿望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问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尽管最初的动机和目的各种各样,但到村后,大多数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较大的贡献。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大学生“村官”又感到心有余力不足,甚至许多时候感到无能为力。究其原因,除了上面所说的大学生村官的“角色”限制外,许多大学生“村官”也通过实践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离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距离。关于这一点,许多大学生“村官”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了说明:有的大学生“村官”感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农村发挥不了作用;有的认为自己不懂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基本知识,无法对实际的农业生产情况加以指导;有的感到缺乏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无法为村里争取到各种项目和资金;有的感到自己对政策法律掌握得不够,无法有效地为村民解疑释惑等。

三是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不适应问题。大学生“村官”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来到农村基层和边疆民族地区,从知识分子群体中来到农民群众中间,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同样面临着许多不适应。在工作方式上,大学生“村官”与当地干部群众由于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也给工作中的协作与沟通带来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许多大学生“村官”对当地村干部工作中的习惯性拖拉、懒散、责任心薄弱看不惯,对一些地方村干部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团结状况不适应;对村民群众低下的文化素质、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不适应,感到难沟通、难工作等。同时,大学生“村官”也对农村基层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喝酒现象难以适应。对此,普洱市江城县大学生村官小付深有感触地说:“最难适应的就是喝酒。上面领导来人,喝醉;‘两委’班子成员在一起再喝,再醉;去下面开展工作,还喝,还醉。本人量小,一喝就醉。”在生活方式,大学生“村官”们也面临着语言交流、生活习俗等难题。许多大学生“村官”任职的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不懂民族语言,感到与村民交流沟通很困难。

四、大学生“村官”的愿望与建议

大学生“村官”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参加“村官”考试,来到农村任职。无论是对于当下的“村官”工作,还是对以后的发展前景,他们都有许多思考和设想。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相关政策并且为大学生“村官”未来的创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条件等等问题,大学生“村官”们向党委政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为大学生“村官”报考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条件。如前所言,进入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是许多大学生“村官”当下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虽然国家为大学生“村官”报考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大学生“村官”们仍感到限制条件太多、成功机率不大。为此,大学生“村官”们建议:①在招考公务员时,设置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位(这一点,国家在2010招考公务员时,已经付诸实施);②加大从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在相应的招考计划中,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所占的名额和比例,给大学生“村官”以特殊的政策倾斜,形成更有力的政策导向;③放宽对大学生“村官”报考的年龄、学历、专业、性别限制;④对报考公务员须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这一规定,应具体明确“基层工作”的内涵,从而使真正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能够切实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和鼓励;⑤对大学生“村官”任期中表现特别优秀、工作成绩特别突出者,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以不经过考试而将其直接录用为县乡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第二,为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发展提供具体而实在的扶持条件。鼓励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实际,带头创业、带领发展,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许多大学生“村官”也有自主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缺乏创业所需的资金、技术等条件,创业发展的愿望难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家为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也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实际中很难得到落实。例如,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基本上变成一纸空文。为此,大学生“村官”建议:①将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具体化、简便化,使其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②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门培训,使大学生“村官”能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

第三,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村官”们对国家提供给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较为满意,大学生“村官”们对党和政府心存感激。但一些大学生“村官”也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①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让相关部门的领导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状况和思想心理状态,听取大学生“村官”的意见和建议,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和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怀和帮助指导,同时,也为大学生“村官”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搭建一个有益的平台;②继续落实好关于大学生 “村官”的各项待遇(如医疗保险方面的待遇许多人都未切实享受到),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补贴标准,对干满 3年后又继续留任的大学生“村官”应适当提高其待遇;③对于愿意在农村继续任职或创业发展的大学生“村官”,应制定具体的鼓励扶持政策,为农村发展留住新鲜的有生力量;④多举办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为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的继续提高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五、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成效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从我们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访谈情况来看,云南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力度大、覆盖广、措施实、成效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成效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全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的有生力量。从我们对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访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到村任后,埋下身子,脚踏实地,积极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服务农民群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成为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新的生力军。

(1)为保障村“两委”日常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前所述,许多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担任了村“两委”的文书处理工作,负责文字村料的起草、文件的收发、资料的整理归档、电脑的管理使用、远程教育系统的运行维护、“农家书屋”的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属于村级事务中科技知识文化含量较高的工作,大学生“村官”担负这些工作,既发挥了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长处,同时又提升了相关工作的办理水平,促进了村级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大学生“村官”在这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受到村“两委”负责人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许多人由此成为“两委”负责人文字工作上离不开的“秀才”。

(2)在服务农民群众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大学生“村官”作为村“两委”负责人的助手,协助村“两委”干部,参与了村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许多重要工作和重要活动,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新农合”及“新农保”的推广工作、村规民约的制定工作、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征地拆迁工作、综治维稳工作、计划生育工作、2010年春天的抗旱工作、村民科技培训工作、村级为民服务站的建设工作等等。在所有这些工作中,大学生“村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所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群众的肯定与好评。

第二,为边疆民族农村地区的未来发展培养、锻炼、储备了大批优秀人才。高校毕业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到农村基层工作,担任大学生“村官”,是我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创举,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村干部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举措。从云南的情况来说,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不仅有利于改善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结构单一、人员老化、素质不高、活力不足的状况,优化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而且能够为农村的长远发展培养、锻炼、储备一大批素质优良、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基层干部和创业发展人才。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这一作用,尤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从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访谈中可以看到:一方面,尽管各人的感受、认识不一样,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历对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人的锻炼提高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一是熟悉了基层、熟悉了农村,对国情、省情、农情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二是熟悉了农民、熟悉了群众,了解了农民的疾苦,理解了农民的愿望,培养了对农民群众和广大百姓的朴素深厚感情;三是接触了实践,经受了锻炼,提高了应对和处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本领和能力。另一方面,尽管大学生“村官”今后的择业方向和职业情况可能各种各样,但在县乡基层就业应是大部分“村官”今后就业的主要方向,这就为农村的未来发展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的未来发展培养、准备、提供了大批有知识文化、有理想抱负、有能力本领的优秀人才。这对促进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和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第三,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锻炼、到基层发展开辟了制度化、机制化途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不仅为高学历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和发展开辟了制度化的途径和机制,而且有利于形成政策化、社会化的就业导向和舆论氛围,为高学历人才向农村的广泛流动提供重要的制度示范和价值导向。而这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发展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边疆民族欠发达省区来说,尤显重要也尤为必要。

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村官”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村官”工作也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根据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访谈和大学生“村官”自身的意见建议,我们认为,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政策,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为大学生“村官”履职尽责和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生“村官”在村级事务管理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情况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资源浪费,同时又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建议:①赋予大学生“村官”在村级事务管理中更大的责任和权力,使其能够对村级事务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和影响。具体措施是:对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先安排担任1年的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职务;1年后,表现优秀者,可通过组织途径,安排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成为真正的“村官”,实质性地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②制定和实施更为具体更为明确可行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政策,给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扶持。具体内容包括: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创业”可以享受的贷款支持额度;明确农村信用社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金融扶持机构,并制定简便易行的贷款办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官”贷款的担保和还款问题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③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为大学生“村官”提升能力、履职尽责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如根据大学生“村官”任职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制定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和大学生“村官”行为准则,使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有章可据、大学生“村官”的行为有范可依;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机制,定期举行农业科技、政策法规等各方面的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以州市或县区为层级和平台,建立大学生“村官”之间的联系沟通交流机制,使大学生“村官”之间能够及时交流经验信息、沟通思想感情、缓解精神压力等。

第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较好的物质待遇和保障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的物质待遇为每年1.5万元的补贴和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安置费。其中,补贴分为每月1千元的工作生活补贴和每年约 3千元的社会保险缴费两部分。这一待遇基本上只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万元左右,每月按1500元发放大学生“村官”补助,同时将各种社会保险(特别是医疗保险)措施和相关待遇切实落到实处。

第三,为大学生“村官”聘期结束后立足基层就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大学生“村官”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有生力量,也是农村未来持续发展的潜在人才资源,为了将大学生“村官”这一重要人才资源用好用活,必须为大学生“村官”立足基层就业发展、建功立业开辟更多途径、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好条件。建议切实落实好县乡党政机关主要面向大学生“村官”考录工作人员的相关政策规定,并放宽对学历、专业、年龄、性别等的限制,使所有大学生“村官”平等地参与竞争,具有更多的机会;引导、鼓励、支持基层企事业位面向大学生“村官”招录工作人员,对招录大学生“村官”的企事业单位在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对聘期结束后在农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应制定更为切实有效的奖励扶持措施,使其能够不断成长壮大,从而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1]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手册[Z].昆明,2009.

[2]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未刊资料)[Z].昆明,2010.

(责任编辑 王东昕)

TheW ork and Psycho logy of the Co llege-studen t“V illage L eaders”in theM inor ity Border land:A Case Study of the College-studen t“V illage L eaders”from Y unnan Rura lL eader-tra in ing Co llege

YUAN Guo-you
(Research Center of RuralDevelopm ent Po licy,Yunnan Agricu lturalUniversity,Kunm ing650201,China)

This is a case study of the wo rk and p sycho logy of the co llege-studen t“village leaders”from Yunnan Ru ralLeader-training Co llege working in the m inority borderland of Yunnan Province.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se co llege-student“village leaders”were responsible and devoted to whatever they are required to do.They could usually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 ith the local far m ers and leaders.Theirwork could help them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 and encourage them to do theirwork better.Theirwork has p roved that they cou ld p lay an important ro le in the grass-roots institutions and are an important fo 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them ino rity borderlan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 ents at all levelsp rovide favora

b le po licies and conditions for help ing such co llege-student“village leaders”work better in the future.

co llege-student“village leaders”;work;psychology;po licy;suggestion

C916

A

1672-867X(2011)04-0005-07

2011-04-30

袁国友(1966-),男,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问题研究”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村官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唱村官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假如我不是村官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