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琦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美国马里兰大学体育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启示
陈 琦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通过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为期3周的听课、座谈、观摩课堂、参观学校运动场馆设施、文化建设成果等渠道,对该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学习并做专门分析,介绍马里兰大学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期望对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体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学风建设
2009年9月我院派出“千百十工程”教师到美国进行为期3周的培训,开启了我院青年骨干教师团国际学习交流的先例。在美国期间,我们参观了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6所大学,分别听取了他们关于学校办学特别是学生培养的介绍。在马里兰大学(以下简称马大),我们一共听课33节,与教授、教练、管理人员座谈讨论31节,参观了学校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实验室和学校休闲中心、篮球馆、橄榄球馆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观看校级比赛2场和学校集会1次,观摩体育系课程教学38门。通过这些渠道,我们对马大的体育专业教学、科研、实验、校园文化等有了深入的了解。本文主要就马大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进行剖析,并结合我院实际阐述马大经验对我院人才培养的启示。
美国高校都信奉和坚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这在全美高校毫无争议地达成了共识。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华裔美籍教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都是赞叹不已!钱学森也一直关注我国大学的创新教育,令我们无限感叹。因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元兴趣和远大眼光,使得学生具备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从而筑牢专业发展和创新的基础。而通识教育可以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支持下,美国高校都重视通识教育。
早在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J.B.Connant)著书强调,通识教育要培养学生“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认知能力”等四种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专业提升所必需的,更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通识教育解决的是“拓宽学生知识兴趣、培养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性教育,而不是给专业教育添乱找麻烦的。哈佛大学经过多年实践的检验,在1985年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确定为六大类,即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和外国文化。耶鲁大学关于通识教育的思想则更加明确,他们认为大学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博的通识基础,培养领导群伦的通才。他们反对大学教导单一的技能或者只是为了造就某一行业的专家。这一鲜明的办学思想使得耶鲁大学越办越有特色,其世界排名稳定在前3位。
马里兰大学(以下简称马大)莫特校长认为,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成为全球公民是马里兰大学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学习多种文化、多种语言、多种科学知识,并具备自学、判断、适应、创新、就业、创业等六种能力。马里兰大学规定,本科生前2年不分专业,学生必须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完成46个学分(占总学分32.6%)的通识课程学习,以求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马大,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还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与监控,都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
马大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所谓完全学分制,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根据毕业总学分要求来选课选老师,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而正是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刺激,并不断强化提高。
马大的教学制度管理处处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他们的课程设置层次清楚,难度的增加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富有个性化,如运动生理课,头2年是入门介绍,第3年是专业课(选了专业后),第4年是提高课;再比如,各门课程都要安排占总课时1/3的讨论课,他们要求学生经常提问、鼓励学生善于提问,这就彻底打破了所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他们的课程考试一般都有3个部分:演讲、写作、动手(实践);马大体育系在本科生阶段强调按照研究的要求做实验,在课堂就注意培养科学精神,这一点做得很好。李良鸣博士告诉我,他以后也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做这样的改革尝试。
我们大家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那就是美国学生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素养都极富个性,不像是一个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你看他(她)们外在打扮似乎很随意,穿拖鞋的,踩凳子的,翘二郎腿的,头发五颜六色的,什么都有,可是,你再看他们的课堂,却是非常认真听讲、做笔记、提问题,我多次看见学生随时提问,思维异常活跃。我想,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马大对教学制度刚性与教学管理弹性之间关系的处理很到位,管理部门应对自如,大家习以为常,有效地维护了教学秩序。
一方面,他们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比如,不及格就得重修;作弊一次警告,作弊二次就得开除;他们的一些进阶课程难度很大(特别是前沿领域的课程,相当于我们的毕业论文课程),学生通不过比率比较高,不通过就得重修,没有丝毫商量余地。特别是博士课程,也经常有学生通不过,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博士生生源(每年有150人申报,但体育系只有能力招收15人左右),因为严格,他们的博士生不少要读完5年才能毕业。
另一方面,他们的教学管理又相当灵活,该放开的全部放开,让学生和老师自己做主人!比如,除了核心课程必修,学生都可以自由选课选老师;课程是一直排下来的,课间没有休息,老师和学生自己做主提前下课时间以便下次课准时,类似这些问题,老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没有什么争议和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再比如,中午是没有休息的,中午12:00、13:00,课程照排,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不存在休息不休息的问题,你自己做主,你觉得累你可以不选那门课,很自由。
马大关于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这样的结合非常融洽,培养的学生在思维敏锐、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胜人一筹!这也使得马大体育系在全美高校体育系当中排名第3。
马大体育系副系主任Oliveira博士给我们介绍了“学习革命”的理念。过去,是老师掌握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主要是从老师那里学习;现在,学生没有必要到学校来学习知识,了解知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寻找、收集、分析、讨论、批评,最后创造新的知识。这对教育来说是比较大的变革!
这位博士认为,只限于教知识的教法以及相应的研究已经显得落后,知识在网络上、书本上都可以找得到,而且找的速度比我们老师还快!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怎么教?新的媒体不断涌现,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这些新的要求。
我非常赞同副系主任的观点。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学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革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20年后,学习的方式还会发生改变!学校一定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主动去迎接学习革命所带来的挑战。马大体育系的所有老师能够利用教学软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度掌握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质量的老师占到50%以上。许多老师主动要求学校提供信息技术的培训,主动适应“学习革命”所带来的教学改革趋势。
为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挑战,马大体育系的老师在教学上非常注意两点:一是要课堂联系实际,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有用;二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喜欢问答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让学生感到有趣。“有用”和“有趣”这两条非常重要,非常管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马大对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高度重视,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不仅重视老师的科学研究,大量开设学科前沿性质的课程,要求老师在课堂要注意内容更新,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始终关注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马大体育系教授的研究水平尤其是研究群的水平很高。由于终身教职只有16人,所以,马大体育系的学科研究重点放在了运动生理(Exercise Physiology)、认知运动神经科学(CognitiveMotor Neuroscience)和体育文化研究(Physical Cultural Studies)。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教授们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直接反映到他们的课程设置当中去,课程设置从“1”类一直到“7”类,难度不断增加,“7”类课程只有博士生才能选读。课程难度之所以能不断增加,这完全要靠把教授们的研究成果转化编辑到课程内容当中去,从他们提供给我们的“教学大纲”内容中可以看到,他们很多课程设置的内容是前沿的富有新意的。
系副主任(Marcio A.Oliveira,运动科学博士)说,他经常要求学生期末提交创造性的作业(成果):比如做PPT、视频录像(要求应用正确的信息和总结)。他们鼓励考试改革!大量减少知识性的内容,而大量增加思考性、创造性的题目!这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理念所要求的。为此可以发现,在马大体育系这里,科研帮了教学很大的忙,反映在不断用科研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特别是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又能加入教授的科研团队,帮助教授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这很好地达成了教学与科研互动、互帮的目标。
一所大学对教师的配备与管理要求,与这所大学的类型直接相关。在教学型院校,科研的比重会小点。而研究型大学,就会比较侧重科学研究。马大的教师系列包括了终身教职(含教授和副教授)、讲师、助理教授和兼职教员。马大是研究型大学,所以要求终身教职必须要具备博士学位才有资格申请,而且规定教授的精力分配是:研究占45%,教学占45%,服务(校内外)占10%。
马大体育系共33名教师(16位终身教职,4位讲师,5位助理教授,8位兼职教员),可是他们的效率特别高,他们要承担842名本科生和71名研究生(20名硕士生和51名博士生)的培养任务,而终身教职还必须把45%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可见,教师们的压力有多大。
不仅如此,体育系的管理队伍也非常精良。马大从学校层面到各院系都有学生服务中心,它的职责是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报读马大、入校选课、购买教学参考书、就业等各个环节的问题。体育系的学生服务中心只有3个人,忙而不乱,工作非常有序。这个系的教职工非常敬业,工作量大,但都任劳任怨。队伍精良而又能干,他们的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以及他们的管理水平,令我们深深感叹!
从我们所接触的10多位教授来看,马大的教授治学非常严谨,比如系主任CLARK教授,体育系的三位学科带头人,他们对待教学科研不仅非常认真,非常敬业,而且他们的教学质量得到学生的赞扬,学术成果丰硕,在全国的学术知名度高。
教授们的教学科研两不误的状况,对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反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老师的讲课充满了学科前沿动态信息,避免了讲一般知识、炒冷饭。教授们治学严谨和敬业爱业,在学生面前树立了典范,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风,很好地做到了教学相长。
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3项基本职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靠各部门齐心协力来完成。这里面核心的问题是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大家共同来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科研环境。学风是教风、校风的基础,没有好的学风,就谈不上有好的教风和校风,由此可见学风的重要性。
在马大,各个部门以及人员的配置紧扣研究型大学的基本任务,校长助理(JOHN FARLEY)给我们介绍说,学校有1万管理人员(包括学生助教、学生协理),其中的学术事务(包含教学、科研)人员最多,有6000多人。这一点反映出来的服务理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在马大,我们看到各个部门的服务意识都很强。在学校的各个大草坪,甚至饭堂、咖啡厅、各个开放的教学楼走廊等等,学生都可以在这些地方看书,不仅环境许可,而且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支持这样的学风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的心思主要放在教学科研上,很容易就会形成一个学风浓郁的育人氛围。有人说美国的管理靠自觉,其实并不完全是!美国人的这种高度自觉、高度敬业是靠严格而规范的科学制度来形成良好习惯并得以持续发展的。
美国高等院校普遍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把创新能力的教育贯穿到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考试、课外社团活动当中去,各高校对通识教育极其重视,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今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紧扣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设置全院性的通识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领域,练好基本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精神修养,从而筑牢专业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要积极协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要下大力气调整、整合原有课程,避免低水平重复交叉设置课程;总体上要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这好比多点让学生自己做主“吃自助餐”,而少吃由别人做主的“围餐”;要完善第一课堂,加强第二课堂(社团俱乐部活动,是通识教育的延伸)、第三课堂(广泛的见习、实践实习活动);专业教育要适当减少学科理论课程教学课时,增加学科、理论课程的研讨课时,要特别突出实践应用型课程的设置,着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马里兰大学跟美国其他高校一样,实行完全学分制。马大在环境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都有独特的理念和举措,融个性教育于创新教育之中,培养模式多样化,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效果突出。
今后,我们要围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我们长期要关注的核心问题。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想方设法提高我们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考虑增加学生见习、实习实践的次数和时间,所有的课程教学,都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适应“学习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在全院推进研讨式教学、研究型教学,一定要想方设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包括专业基本功、教学能力、科研素养、体育文化传播能力等)。
今后的教学管理要更加紧扣人才培养的目标,要通过长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落实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建设,要把精品和特色建立在严格规范的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建设之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要严格依法治校,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保持教学管理的制度刚性与管理弹性有机结合,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富于创新理念,具有较好的素养、厚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好评。
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质量。马大在教师队伍管理上有很好的体制、机制。以大学发展的国际眼光,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高学历和高水平,遵循责权利相对应的管理原则,给教师赋予重任以及保证其完成重任的权利,经过严格评估后再体现“按效益分配”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得马大体育系的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美领先的地位。
科学灵活的管理机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院近几年的教师队伍不断充实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从创办体育大学的角度考虑,今后我们可以从制度改革和人文关怀并重的层面入手,对教师准入的条件可以适当拔高,比如对优秀博士以及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保持优先政策;对在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评定教授职称规定要有博士学位;对教学质量不高的老师进行专题培训,确保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政策激励与制度约束并举,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教学与科研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能不能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教学型老师,他的主要任务放在教好学生上,科研任务相对减轻;而把那些科研能力比较强的老师确定为科研型老师,他的主要任务放在搞好重大科研项目上,而教学任务可以大幅度减轻。这样,使得老师更好地发挥所长。当前,我们的课时补贴还比较高。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老师,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大奖励力度,要想方设法提高科研型教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院的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马大体育专业的学风非常好,靠的是整个校园教师们的严谨治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靠的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靠的是历史悠久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建设的积淀,靠的是各个管理部门高效率的服务意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优良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保障,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重视。加强我院的学风建设,可以从注重文化导向、弘扬广体精神、依法治校、严谨治学、严格管理、强化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各个部门群策群力,共同创造学风浓厚的校园育人氛围。
我们要注重以文化建设为导向,增强各部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培植浓厚育人氛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引导,老师们自觉地严谨治学、从严治教,同学们自觉刻苦学习、遵规守纪,管理者尊师重教、以身作则。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优良学风和浓郁的育人氛围。这样的育人氛围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我们各个部门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共同来培育尊师重教、严谨治学、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教学相长的学风环境和育人氛围。
The Concep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Training of Sports Talents in Maryland University
Chen Qi
(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510075,Guangdong,China)
The papermade a cleep,understanding,stnely and speeial analysisonMaryland University’s the trainingof sports talents by threeweeks listening class,informal discussion,classobserving and visition.The papermade a introduction obout Maryland Univdrsity’s the training of sports talents,in order to have some inspiring functions for renewing the conception of our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training of sports talents;the innovation ability;general education;the teachingmanagement;the construction of strle of study
G80-05
A
1672-1365(2011)01-0001-04
2010-11-22
陈琦(1965-),男,湖南茶陵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原理与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