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延华,郑国英
(1.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2.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论中国足球的“文化自觉”
门延华1,郑国英2
(1.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2.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中国足球在1993年率先进行改革,但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中国足球的成绩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中国足球期望不相符,与中国体育强国的形象不相符。究其深层次原因,中国足球改革注重在器物层上变革,没有深入探究和触及思想层和方式层的变革。中国足球强大应来源文化强大,足球文化的变革才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核心所在。文化的变革,一般是由里及表的,个别也有由表及里的。实践证明,前者代价小,后者代价大。所以,研究中国足球的文化自觉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它的应用价值在于科学指导我国竞技足球和足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结构有三层次,第一层次是思想层,是狭义的文化;第二层次是方式层,也是制度文化;第三层次是器物层,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前两者是软文化,称为“软实力”,后者是硬文化,称为硬实力。世纪之交,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理念,并对之作了深刻的阐述与分析。他认为“文化自觉”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中国足球的落后是全面的落后,在思想层上没有成熟的理念和深厚的足球文化做为支撑;在方式层上制度文化的缺失:中国足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器物层上缺乏科学化的训练。中国足球只有效仿,没有持久性的坚持与学习,近邻日本、韩国的成功的经验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中国足球表象是竞技成绩的不如意,但其核心问题是足球竞技文化的落后。当今,中国足球“裸奔”,不是资金短缺造成的结果,而是文化的“裸奔”酿成的残局。
2003年,中国足协(国家足球管理中心)制定的2003—2012年《中国足球十年发展规划》提出的“五个一流”,即“一流协会、一流的联赛、一流的产业、一流的竞技、一流的俱乐部”,就是没有一流的足球文化,这是导致中国足球“裸奔”的根源,也是中国足球竞技文化缺失的缩影。同时,这也警示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竞技足球深层次的文化自觉。竞技文化自觉是将国家竞技思想及其价值观念置于世界范畴,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
中国足球队与韩国足球队比赛总是输多胜少,这不能仅仅以“技不如人”就能解释清楚的。它是一个综合的体现,它与民族社会心理直接有关,实质就是民族“文化”。曾执教延边敖东足球队的崔殷泽教授认为:“足球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对抗,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斗智斗勇,精神力量的欠缺是我所发现的中国足球的最大弱点”。正如一位学者所说:“足球文化”重于“种族”,高水平的足球的竞争实质在于文化竞争。文化对足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化土壤是足球的母体,文化孕育了足球。尽管足球还受到种族、体能、地域等影响,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这些将成为次要因素,文化是足球成败的关键。我们请进来的和所要学习的并不仅仅是什么高明的技战术、有效的体能训练等,更重要是西方先进的足球文化。历史将继续告诉我们: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进行观念层的革命,需要“文化自觉”选择,一味仿效西方的器物文明和制度文明是注定要失败的。一个国家中某个竞技项目的强大,不仅取决于竞技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其项目文化能否得到世界的认同。
3.1 在足球教学中树立“授技育人”的思想
在足球教学中,变“足球教学”为“足球教育”,变“足球技术传习”为“足球文化传承”。在此理念下要对足球运动的定义进行再认识(全国体院专修通用教材《足球》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互相进行攻守对抗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而在2000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现代足球》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则认为“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两本做为高等体育院校足球课程主要教材对“足球运动”的定义虽有差异,但最终还是体现了“重物轻人”的认识。而英国足球总会则认为:足球的本质是培养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2004年出版的《足球教育》校本教材中认为: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比赛,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将足球运动上升到足球教育,将技术传习升华到文化传承,充分体现了“授技育人”的思想。构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足球教育课程新体系,引领中国足球文化建设方向,就要在足球教学中树立“授技育人”的思想。
邓小平同志很早以前就提出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近年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重视中国足球的发展。在2009年开展的校园足球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落实与实施。让足球回归教育,让足球回归校园,充分发挥足球的教育功能,不断扩大足球人口,建立校园足球竞赛体系。足球与教育相结合,校园足球将成为未来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广泛人才基地。校园足球普及的目的是为提高,竞技足球提高的终极关怀也是为了普及。校园足球的深入开展过程也就是中国足球不断进行“文化自觉”的过程,就是中国足球不断选择、适应、积累的过程。
3.2 在足球训练中树立“育人夺标”的思想
在中国足球竞技思想的变革中要逐步树立“育人夺标”的具有“类”意识的思想,以克服单纯为本民族争光的狭隘的“种”意识。以“育人”为核心,以“夺标”为载体,达到通过足球运动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中国现行的青少年培养体系,建立在职业俱乐部梯队培养体系之上。它的很大弊瑞之一就是青少年球员过早地从事专项技术素质训练,轻视对青少年球员文化素质的塑造,忽视对青少年球员适应社会的磨练。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足球人才,虽然是具备一定足球技能,但在高层次竞争中难以取得实质突破与飞跃。文化底蕴和适应社会能力差是直接导致我国足球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见证,职业联赛作为一种成熟制度已经被各国所借鉴。然而这种制度在中国的运作暴露出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制度本身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将制度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发挥制度本身作用。中国人要踢有灵魂的足球,有文化内涵的足球,中国竞技足球欲要得以升华必须用先进的竞技文化进行填充,使足球成为先进文化的载体,文化才是足球的灵魂。纵观世界足球强国,足球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一条足球文化发展之路。中国足球“物化”的外表现为“重球轻人,重训轻育”。要想培养中国高水平足球运动人才,必须要把过去单纯的夺标的训练思想转向“育人夺标”的教育思想,即“人物并重,更重人”。把物化的训练与人格的修炼相结合,变“足球训练”为“足球教育”。加强对足球运动员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优秀足球文化的传承,使中国足球走出符合现实中国国情的特色发展之路。
足球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孕育了足球。中国足球发展之路应将中国文化精髓与西方足球文明相融合,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足球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自觉”意识,从而全面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使中国足球尽快赶上世界足球强国的步伐。中国足球需要文化自觉,所谓中国足球的“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己的足球文化有自知之明,有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不同的足球文化特点,尊重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不同的足球文化特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育人夺标”的足球竞技发展之路,这对促进中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jyx28)。
责任编辑:乔艳春
◂论文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