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孙 兵,尹斯年,杨建成
(1.盐城工学院体艺部,江苏盐城 224002;2.淮海工学院体育教研部,江苏连云港 222005)
金融危机视域下城市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
——以江苏沿海地区部分中产阶层人群为例
王 欣1,孙 兵2,尹斯年1,杨建成1
(1.盐城工学院体艺部,江苏盐城 224002;2.淮海工学院体育教研部,江苏连云港 222005)
运用调查、问卷、观察等方法,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对江苏南京、南通、盐城、连云港四个沿海地区中等城市中产阶层人群运动休闲做了深层次的调查与研究。重点分析和研究中产阶层人群的运动休闲方式、运动消费意识以及他们与所处的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中等城市中产阶层群体休闲运动特征和社会认同程度。结果:金融危机对中产阶层群体的社会地位影响不大;金融危机环境下中产阶层参与运动休闲的时间相对比以前长;运动休闲作为一种身份象征被中产阶层广泛认同。
金融危机;沿海;中产阶层;运动休闲;休闲消费
中产阶层历来就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经济的发动机,因为社会经济主要靠中产阶层来拉动。随着中产阶层财富的严重缩水,消费能力的下滑,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可想而知。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种经济型运动休闲、健身俱乐部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类人群大都把资金集中用在运动休闲、健身活动上。一向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也在金融危机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价格门槛的下降使这项运动越来越平民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产业低迷,吸引更多的高尔夫球爱好者,部分高尔夫球场推出部分时段低价优惠,以便提高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利用率。随着金融危机来临,高尔夫球迷们纷纷开始为自己的娱乐计划瘦身。运动、健身休闲为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的兴起并引起中产阶层的追捧,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1.1 研究对象
江苏沿海四城市符合以下变量的群体:财富资产变量;消费变量;社会声望变量;生活方式及文化变量;对社会的影响力等权力变量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与本课题有关的书籍作为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还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关于运动休闲方面的文章。
1.2.2 问卷调查法 阅读大量有关社会调查及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社会学研究和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问卷。严格执行问卷信度、效度的检验。
1.2.3 逻辑推理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逻辑推理,对咨询、调查、访问收集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学统计方法和统计原理分析处理。
2.1 研究内容
金融危机环境下,对中产阶层的受教育层次、运动休闲方式和运动场馆的选择、运动参与人员的选择、运动休闲项目发展趋势的认同以及参与运动休闲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
2.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质量普遍得到了改善。在我国,1995年国家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3个“长假日”,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14天,标志着我国正步入休闲时代,有关该方面的研究在近几年也是层出不穷。运动休闲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等多种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以娱乐身心,发展自我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因此运动休闲也称为余暇体育、娱乐体育、快乐体育、轻松体育。参与休闲、健身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基础,中产阶层人群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相对自由、宽松的时间,使得中产阶层人士有心和有能力参与休闲健身活动,所以我国大众体育走向深入同样难以超越中产阶层崛起这一社会条件。
2.2 研究目的与价值
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通过对江苏沿海四城市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期了解沿海城市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加快运动休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把中等城市中产阶层运动休闲作为研究对象,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实际应用价值:从中国知网上查阅的文献显示,国内外关于城市中产阶层的研究都是基于超大型城市或大型城市中产阶层人群样本的研究,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江苏省沿海四个中等城市中产阶层人群研究。从和谐社会角度来看,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层人群是否会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从社会大众健身休闲角度看是否可以引领社会大众的全民健身活动;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的消费对于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否具有借鉴价值。中产阶层群体作为参与现代时尚运动休闲消费的主要力量,研究中产阶层人群运动休闲参与意识和主要消费特征,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全民健身运动、运动休闲项目的开展无疑是一件具有相当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人们对休闲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他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这一思想后来成为西方休闲文化的传统。休闲学产生于美国,其标志是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他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休闲,提出了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近代启蒙思想家斯宾塞在其《暇闲教育论》中宣称:“这些各种趣味的陶冶和喜悦(指消闲)不但是重要的,面且在我们即将到来的时代里,这些趣味比现在会远远地占有人生的绝大部分。”一战后,社会对休闲的需求增加,西方进入休闲时代,运动休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皮普尔认为休闲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它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不是空闲时间的结果。他阐明了休闲的三种特征:①休闲是一种理智的态度,是灵魂的一种状态,休闲意味着一种静观的、内在平静的、安宁的状态;②休闲是一种敏锐的沉思状态,是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③休闲是一种庆典,那么它就与努力直接相反,与作为社会职责的劳动的独特观念相对立。托马斯·古德尔和杰夫瑞·戈比在《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一书中,从历史与哲学的视角,系统地追溯了人类在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休闲与劳动观的演变;区分了休闲和自由时间或空闲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创见地把休闲理解为“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的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从期刊网上搜集到国内研究运动休闲的著作主要有:卢锋主编的《休闲体育学》、徐明宏的《休闲城市》、马惠娣《关于“运动休闲”和“体育休闲”的思考》等,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的方面:①运动休闲的概念界定;②运动休闲的内容和分类;③运动休闲的特征和功能;④运动休闲的区域研究。虽然从大的方面上看关于运动休闲研究面已经比较广了,但是由于我国运动休闲的研究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研究不够细致和深入,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运动休闲的概念界定尚不够清晰;②运动休闲项目策划水平较低;③运动休闲的学校研究还只是停留在高校研究的层面上;④针对总人群的运动休闲的研究多,针对独立人群研究的比较少。研究中产阶层的著作主要有学者李正东的《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与实践》、南京大学周晓虹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孙淑惠的《中产阶层的崛起与我国大众体育深入发展的关系探略》、李春玲的《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值得关注的人群》、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等。其中专门研究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的著作不是太多,他们主要是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开展研究,和运动休闲有联系的相关研究更少。
4.1 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middle classes)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仅仅从收入、职业声望、财富等有价社会资源的相对占有量来界定中产阶层或许没有太大的社会学意义,这样定义的中产阶层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中产阶层,尤其是新中产阶层,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特别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产物,所指的是位于社会基本阶层之间的阶层。收入、声望的享有状况不过是阶层地位的结果。因此,对中产阶层的界定,只能将其置于现代社会的整体阶层结构中进行。然而,已有的关于中产阶层的主要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的中产阶层理论,基本上都是以对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情形下的社会结构的分析为背景的。新马克思主义的中产阶层理论,主要是从生产关系或统治关系的角度来界定中产阶层的,中产阶层被看作是在地位上处于基本阶级之间的阶层[1~2]。由于研究者的理论基础和视角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中产阶层界定方法和标准。国外对中产阶层概念的界定来主要最常采用的指标是教育地位、收入地位和职业地位三类。回顾国内关于中产阶层的多种界定标准,发现这些界定更多是针对个人层面,也就是说,具体的某人被测量是否符合中产阶层的标准,目的在于测量哪些人属于中产阶层。近来我国学者运用综合判定方法进行中产阶层的分析与界定,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社科院课题衡量中产阶层的操作指标,以及李春玲提出的职业、收入、消费及生活方式和主观认同四个标准。上述对中产阶层的操作性界定标准各有不同的则重,既有个人经济条件(收入与财产),也有职业与特权、教育背景,还有阶层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阶层行为等等。到目前为止,对中产阶层的操作性界定,还未能建立起一套清晰、完整的可供长期跟踪测量和研究的方法及指标。同时这种研究现状也当然的是与中产阶层是最不容易划分清楚的群体特性有关。总的来说,若仅以某单一指标作为量度中产阶层的惟一标准,是不全面的。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于运动休闲的研究成果,借鉴运动休闲理论,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这类人群参与运动休闲的目的、参与人群的选择、休闲消费以及影响这类人群运动休闲参与兴趣和消费因素等方面的内容[3]。本研究对中产阶层的操作定义概念作如下界定:①相对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来源;②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③具有较高并被社会认可的社会声誉;④对社会关心度及与社会整合度较高。按照国内外的理论研究,这类人群主要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有产的,一部分是被雇佣的;第一部分包括中小企业主、中小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继承人等,这些人拥有资产;另一部分如教授学者、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等,他们属于没有资产的人群。随着社会经济快速有序的发展和个人自我发展的需求(工作职位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等等)的提高,本文设定的这些指标是一个动态的考察指标,相对指标可能会有所变动,但不影响对于中产阶层人群整体的研究。
4.2 运动休闲
休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cete,意思是自由的,主要是区分工作、娱乐和消遣。licete不是指与活动形成对立,而是不因其自身利益而从事的休闲活动,所以和娱乐、消遣有很大的区别,娱乐和消遣意味着工作后的休息、闲暇,而休闲却有其相对独有的自身权利,代表着自我。社会学家把休闲看成是一种社会建制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是发展个性的场域。哲学家研究休闲,是把它与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休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精神永恒密切相关。综合前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运动休闲作如下界定,是指由内部动机引发的,为了从外界环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运动方式,去休息、消遣、培养与谋生和经济利益无关的体能、智能和运动能力,自发地参加体育活动和自由发挥运动才能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运动休闲是由内部动机引发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来获取身心愉悦和健康的行为。这种休闲行为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的特征,即它们都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休闲活动,其本身的运动性非常明显,是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自主选择参与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活动。休闲的本质是人们按自己的意愿,支配并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通过身体运动这种表现形式[4],追求个人享受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休闲方式,是自发地参加体育活动和自由发挥运动才能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5.1 金融危机环境下中产阶层人群组成及其社会地位
江苏南京市、南通市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城市中产阶层人群占有比例比其他欠发达区域要多,而连云港市、盐城市属于沿海经济领域欠发达的区域,中产阶层人群占有比例相对较少。但是,四个城市这一阶层成员作为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大部分都接受过良好的精英教育。此人群对于稳定社会、促进社会民主化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他们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环境优雅的办公场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示范性的作用。他们引领社会生活、经济消费的潮流。从其自身即所谓“自稳定性”方面来说,他们比较满意自己的职业、收入以及被社会尊重程度。我们知道,中产阶层人群在生活方式、运动休闲参与意识和形式、消费方式等方面对社会普通大众的引导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中产阶层人群不仅仅在消费意识,还在消费观念上走在其他阶层的前列。更重要的是此人群形成了相对理性和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生活方式、运动休闲的消费观念。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而且特别注重运动休闲的参与形式、个性化以及符合自身的文化口味,更容易接受精英、前沿的教育理念,在运动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呈常态化。在中国,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的受社会尊重程度、文化教育层次、职业收入有较为固定的印象,社会本身需要通过教育来筛选社会精英,让受过优良教育的群体从普通大众中凸显出来,向更高级别的社会阶层流动,说明“学而优则仕”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阶层流向的主要选择机制。
5.2 金融危机环境下中产阶层人群运动休闲方式
5.2.1 对品牌效应的认同 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对品牌的认同可能存在偏差,以往社会认为休闲品牌是中产阶层人群特有的范式与身份象征,而在调查中发现:在对一些国际运动品牌认同程度上,选“不太符合”、“不符合”的中产阶层人群分别为32.5%和33.7%,而选“符合”与“比较符合”的仅占8.9%和16.6%[5]。两者或许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但至少可以说明其在对待国外运动品牌的消费态度上中产阶层持有比较温和与理性的态度,这和人们传统认识上认为中产阶层人群是崇洋媚外、高消费有着显著的差异。
5.2.2 对休闲健身场馆、旅游路线的认同 中产阶层人群对休闲健身场馆的认同在健身方面有明显的体现,调查中在对中产阶层人群“是否经常去健身房”的电话和网络问题回答中“偶尔去”的比例分别为42%、“经常去”的为28.1%,说明中产阶层对自身健康诉求较高[6]。中产阶层群体大部分都喜欢去一些高雅、安静的休闲场所,健身、休闲有的时候并不是他们的主要诉求,亦或仅仅是享受运动休闲和健身的乐趣的过程。在闲暇时的旅游方面,中产阶层人群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对近两三年来是否经常外出旅游的问题,中产阶层人群回答“是”的比例67.2%,回答“否”的比例只有7.8%[7],说明旅游正在成为中产阶层人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类群体往往需要通过短暂的旅游时间给自己心理、身体一个放松和休闲的过程,以此来减轻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5.2.3 参与人群的认同 调查发现四城市中产阶层人群在是否注重选择运动场馆的回答分别为70.6%、29.4%,是否注重参与人员品味选择为82.2%、17.8%,表明中产阶层人群在选择休闲、健身场馆时,对场馆的舒适度和品位考虑较多,对一同参与运动休闲人群的要求很高。在社会交往和经济提升上面如果没有对他们有利的人群参加,也可以说在他们许多人的潜意识中对社会地位与经济基础方面不如他的人有轻视的一面,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积极性会显得不高,这可能与中产阶层人群所接受的精英教育以及在较好的环境中工作养成了一种优越感有很大的关系。
这类人群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靠自身的奋斗获得的,也知道可以通过继续努力和奋斗来进一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升自己和家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实现新的社会地位跃迁和更多价值体现。
5.2.4 参与时间的认同 在对中产阶层人群参与运动休闲的时间的调查显示:金融危机前,他们一周参与运动休闲的时间为8~10小时,而金融危机环境下参与运动休闲的周时间为12~14小时。选择省外游的比例(32%)较以前高出11个百分点,而省内游(45%)比以前高出5个百分点。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约五成(50%)受访者选择跟团旅游。选择自驾游的比例(18%)比以前下降6个百分点。而选择自助游的比例(33%)则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有出游计划的受访者中,约50%打算花12天旅游,比以前的72%大幅减少;约40%打算花4~6天,而以前占13%。这显示中产阶层群体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旅游上。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工作压力有所缓解,工资之余参与运动休闲既可以减轻压力,大家还能聚在一起锻炼身体、交流心得,所以,这类人群都愿意把资金集中用在健身、运动和旅游消费上。
5.3 金融危机环境下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的符号象征
5.3.1 运动休闲的范式认同 ①休闲或许仅仅是某种放松与休息的范式,由于这类人群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平时和朋友难得有相聚的机会,所以一到周末或假期,大家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尽情放松身躯和大脑,这可以看成是他们的一种减压手段,通过参与运动休闲重新树立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信心。对当前中产阶层群体中的人来说,他们的休闲方式可以变为更为积极有效。当然,还有一部分中产阶层人群平时则几乎没有什么闲暇、娱乐活动,休息、闲暇时间就是在家看电视、看书,偶尔探亲访友,认为休闲放松的形式越简单越好,这种为缓解工作压力的补偿性休闲在调查者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8.3%)。②实用性休闲是中产阶层的休闲交往采用有较多的范式,部分中产阶层个体参与运动休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社会资本和认知地位。或许他们有的时候可能忙得连看电视、陪家人的时间都很少,但是周末他们就会和许多老板、合作伙伴、公众人士一起去游泳、打球、健身,而且总是积极地参与。参与其中并不是为了自由或带家人休闲、散心,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拉关系,另一方面是想利用休闲、健身改善工作氛围,和同事、下属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或者组织他们去外地与同行交流和联欢等等[8~9]。中产阶层人群选择自我休闲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5.2%),调查发现周末外出打保龄球或者高尔夫人较多,但是相当参与其中的人士会有这样的感觉,本来两三小时可以完成的活动,却要等四五个小时,加上对于一般的参与者来说,保龄球或者高尔夫的运动量本来就不大,却要在等待中花费这么长时间,觉得这样的休闲还是比较累,与其这样,倒不如在家休闲、健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5.3.2 运动休闲的社会认同 休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它具有一切社会时间的象征功能。索尔·斯坦维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指出:“在任何阶层中,有闲和夸示性消费都会盛行,任何社会阶层,都不会彻底摈弃惯常的夸示性消费。”[10]这种炫耀性消费和夸示性有闲是社会存在的极具象征性的活动,这类人群参与运动休闲的目的并不是想从消费、健身、休闲中获得一种生理、心理的满足,而是希望从运动休闲中得到某种象征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由古至今,引领社会流行的运动休闲项目历来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认为是高尚、有教养的社会实践,只有社会上层的精英才能参与其中(这里当然包括中产阶层人群),而社会下层大众没有经济实力和空余时间,而且这些活动通常需要准备符合这类项目的装备:得体的服饰、精良的球杆、具有表现力的活动方式等,比如高尔夫、赛艇、滑雪、潜水项目等。时至今日,在我国这类运动项目依然有专属于社会上层的休闲活动的趋向。
5.3.3 运动休闲的性别认同 ①男性中产阶层群体注重运动休闲中的人际关系,女性中产阶层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更加注重运动休闲本身带来的价值体验。成功的男性在参与运动休闲时往往并不十分在乎运动项目本身带来的锻炼效果,而是特别在意一起参与休闲活动的群体构成,十分注重选择与自己身份、职业、爱好相当的人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运动休闲群体,其目的主要是想通过运动休闲活动来放松身心,同时拓宽社会交往、沟通人际关系、增进情感交流。而调查中有80%的女性似乎不太在意休闲人群的组成,她们比较看重运动休闲本身的健身和娱乐价值,这样的组成结构是一种十分松散的活动组织,她们参与运动休闲主要是以健康和娱乐为主旨,在休闲中体验健康、锻炼体型、愉悦身心[11]。②女性中产阶层群体比男性中产阶层群体更热衷于欣赏非竞技类运动的娱乐性休闲项目。我们知道,由于社会发展对男性角色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男性比女性更加关注近期的竞技类体育消息,在竞技赛场上男性球迷远远超过女性球迷,各地男性还会组织拉拉队、助威团到当地为赛事助兴。非竞技类的娱乐性休闲运动主要指不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以无身体练习的集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为一体的休闲运动项目为主,女性对于这些寓智于乐、培养思维、启迪智慧的智力游戏项目情有独衷。③作为一种文化标签的社会性别不仅影响到男女性别群体的闲暇生活,而且也直接影响他们对于休闲运动项目的选择。慢跑、散步、羽毛球、网球、游泳等休闲项目是中产阶层人群较为常见的休闲活动项目。调查发现,这类人群参与运动休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7:30点~9:30点、周末的下午和晚上。男性群体比女性群体从事运动休闲活动项目更为广泛,可供男性群体选择的运动休闲项目更多,而女性群体特征较为明显的项目主要有健美操、健身操、瑜珈等有氧练习项目,而且活动内容的选择性与形式也不如男性,男性群体比女性群体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选择余地[12]。
当地高档的运动休闲场所大部分有两片以上标准的室内网球场和运动品专卖店,有会员酒吧,俱乐部有泳池和冲浪按摩池、健康舞室、桑拿室,有保龄球场、宴会厅、会议室,备有先进的视听设施,无论是商务研讨会、文化交流、社交活动,俱乐部的资深职员均会以丰富的专业经验,为会员悉心安排,能够进入这样场合的人群必定有相当的经济基础。
休闲农庄成为一种最新时尚的运动休闲潮流。南京市、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等地的一些休闲农庄更是直接打出了运动牌。由于现代人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健康观念也越来越强,郊区的休闲农庄能够提供运动场所,既可以满足大家对运动的需求,又可以欣赏青山绿水,呼吸新鲜空气。一到周末,休闲农庄往往人满为患。农庄主要开设一些球类等项目的场地,虽然活动的内容还有待增加,可活动方式基本上人人都会玩,又是群体活动,因此往往是边运动边娱乐边休闲。在工作之余远离城市,到郊外的农庄去运动将成为中产阶层人群最时髦的运动休闲方式之一。
户外运动将成为时尚休闲方式。随着休闲方式的泛化,中产阶层群体有更多的方式可供选择,他们对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无法想象开着私家车、身着时尚的外套、手持精良的运动装备的中产阶层群体会在一个污染严重、噪音纷杂的环境中进行休闲。由此,户外运动将成为休闲方式的主流。户外运动亲山近水,可以满足中产阶层群体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寻根情结。四个沿海城市比较稳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有大约2 000~2 500人左右,主要以公务员、私营企业主、高校教师以及自由职业者为主,年龄以24~45岁为多。这些人大都有钱有闲,平常工作比较忙,因此也需要户外活动来缓解压力。而且每个户外运动爱好者都会花费上千元购买户外运动装备,这也促使户外专买店的兴起和兴旺,户外运动的队伍正在日益壮大,势必成为中产阶层群体首选的时尚运动休闲项目的可能。
中产阶层对运动休闲项目的认同有明显的一致性,高尔夫、游泳、射击、骑马、拓展以及野外生存、攀岩等都是他们的选择项目。而且他们对世界最早流行的运动休闲项目接触机会比普通人群早,接受的愿望也比较强烈,这和他们寻求新鲜事物的期望和不断创新的观念相符合。
在国际社会,旅游是仅次于信息、石油的第三大产业。旅游在沿海城市也是中产阶层人群热衷的休闲方式之一,而且旅游还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帮助人民了解和接受各种各样的文化。旅游需要一定的时间、经济实力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旅游和运动休闲必将成为未来中产阶层一个主要社会身份的象征。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运动休闲作为人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有闲状态,作为人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放松和愉悦体验。因此,运动休闲强调的是质量、是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运动休闲活动的数量、奢华程度。一旦运动休闲方式成为经济状况、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象征时,运动休闲固有的价值将受到侵蚀。中产阶层人群参与运动休闲在意的往往是运动休闲的标签功能,运动休闲将特定的阶层与其他阶层区别开来。高品位的运动休闲活动就像名牌产品一样成为中产阶层人群生活的一部分,会员俱乐部成为除办公室外他们谈论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地方,运动休闲成为成功人士们彼此认同与强化联系的工具,成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准入机制。中产阶层和普通人在运动休闲活动的选择、品位的确定等方面享有不同的话语权力与能力。中产阶层人群是时尚的制造者,普通人群是时尚的追随者。在什么是高品位的运动休闲方式这一问题上隐含着一种象征符号的制造和操纵,体现了中产阶层人群与普通人群的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实运动休闲是一种文化,只有达到一种文化上的自觉、创造与反思,才能让运动休闲活动服务于人的发展、人的自我实现。这也是金融危机环境下社会学对中产阶层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周晓虹.中产阶层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6-47,73.
[2]孙淑惠,王广虎.各阶层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2.
[3]王 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7.
[4]王 欣.苏北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及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67-68.
[5]李春玲.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值得关注的人群[EB/OL].http:// www chinaelections org.
[6]徐明宏.休闲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33.
[7]Bourdieu,P.La Distinction: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Paris: Minuit,1979.
[8]杨 雄.上海'白领'青年职业生活调查[J].青年研究,1999,6): 118-119.
[9]马惠娣.关于“运动休闲”和“体育休闲”的思考[EB/OL].http://www.bdxhw.com/viewthread.
Sports Leisur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Middle Class in Financial Crisis: Based on some Middle Class People in Coastal Areas in Jiangsu
WANG Xin1,SUN Bing2,YIN Sinian1,YAN Jiangcheng1
(1.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 Education Department,Yancheng Institute,Yancheng 224001,Jiangsu,China; 2.P.E.Department,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2005,Jiangsu,China)
The authors of this study use questionnaires,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to do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urban middle class people sports in four medium-size coastal cities of Nanjing,Nanton,Yancheng and Lianyuangang in Jiangsu.In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middle class people entertainment,sports and sports consumption with their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statu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um urban middle class group leisure sports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identity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Results show that: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no influence on middle class group social status;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financial crisis,middle clas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leisure time i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before;sports leisure as a status symbol by the middle class is widely recognized.
financial crisis;coastal;the middle class;leisure;leisure consumption
G80-05
A
1004-0560(2011)04-0033-05
2011-05-28;
2011-06-16
江苏省教育厅2010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2010SJD89004;盐城工学院2011年校级课题资助,课题编号: XKY2011038。
王 欣(1969-),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
责任编辑:郭长寿
◂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