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林,李 宁,彭 菲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与休闲系,四川 成都 610041)
高校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蔡 林,李 宁,彭 菲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与休闲系,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校办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出发,对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对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并在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以期对各高校的运动休闲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高校;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培养;理论;实践
高等教育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英才教育,一种是大众教育。英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博雅教育,注重人精神的熏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而大众教育则是培养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按照美国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1]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2]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主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1.2 高等教育学理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阐释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定位是否科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王明伦,2004),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大部分高等教育专家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2.1 高等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非是“压缩式”的教育,更不是底层次、低水平的教育。他们是素质很高的职业人才,除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之外,也需要有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彭腾,阚小良,2005)。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是他们作为高等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基础。
1.2.2 基层性
应用型人才是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具有很强的基层性。基层性也是应用型人才的生命力所在(谢明荣,邢邦圣,2001)。
1.2.3 技术性
一般来说,“技术”是对科学原理与规律的应用。技术又分为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应用型人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但具有某一方面的单项能力,而且具有某一领域、某一岗位群所需的技术综合能力。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相应技术岗位上,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零距离”上岗,较好地履行技术职能(王明伦,2004)。
1.2.4 复合性
应用型人才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他们不同于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他们的工作场情、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应该具备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性人才。
1.2.5 职业性
应用型人才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谢明荣,邢邦圣,2001)
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是指具有休闲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具有休闲运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各类休闲运动的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组织教学指导能力;懂得休闲运动产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具备“一专一长”,即一个专业一个特长,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4]
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休闲运动俱乐部、会所、运动中心、高级酒店的健身中心,以及休闲运动管理机构(行政单位、社区、景区)等。
2.3.1 知识规格
掌握国学、哲学、艺术、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熟悉社交礼仪、公文写作和计算机应用操作以及体育实用英语口语,普通话要求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专业知识要求掌握休闲运动的概论;休闲运动技术及鉴赏知识;休闲运动的教学指导与训练;休闲运动损伤与保健康复;休闲运动的市场分析及项目推广,休闲运动产业的经营管理原理及休闲运动俱乐部运作服务管理。
2.3.2 素质规格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和方法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助人为乐,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祖国、服务社会。
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习惯,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敬业精神,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具有良好文化修养、休闲运动文化素养、国学文化素养、艺术欣赏水平。热爱休闲运动事业,积极传播休闲运动文化,具备良好的品行。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社会适应性强。
2.3.3 能力规格
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休闲运动项目的教学组织与训练能力;运动损伤救护与保健康复能力;休闲运动俱乐部(单个项目)的运作与组织管理能力;职业服务能力。
2.3.4 证书要求
为了保证零距离上岗,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应在毕业前获得以下证书:必考证书:体育运动项目三级裁判员证、红十字急救员资格证书;选考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营养师、助理营销师、保健按摩师、初级户外运动指导员、导游证、健康管理师
3.1.1 从市场需求出发
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因此从人才的定位、专业的设置、培养的模式都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具体说来是指我们应按社会岗位需求来申办专业,按企业人才需求来确定人才定位,紧密结合企业来构建人才的培养模式。
3.1.2 专业和行业融合
运动休闲人才的专业办学在专业设置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运动休闲行业的发展变化很快,这种变化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体现在业态形成上。在运动休闲人才面向的就业企业中,除高尔夫和健身房是比较成熟的业态外,其他的一些业态有的正在形成,有的正在消失,又有一些业态在交融,因此在专业设置上我们必须和行业保持一致,以保证人才的社会需求量;第二,因为行业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所办专业的内涵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第三,因为行业变化太快,我们办学的师资、场馆难免会跟不上办学的需要,所以要借助行业资源来实现我们办学的目标。
3.1.3 学习和就业融合
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指人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教育和生产劳动的脱离造成了片面的人和人的不自由。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也谈到实践能力的发展是不断的“经验改造”的过程,因此杜威的教育是提倡的是“从做中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都告诉了我们实践能力的发展只能在实践中完成[5]。我们把学生学习的过程放到有就业意向的企业中去,不但能达到实习实训的目的,还能达到就业的目的。
3.2.1 “一专一长”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就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是一个复合性的人才,因此学生首先要是行业内的博识人才,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但同时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又是一个专业人才,为了让他们在就业时突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特长教育课程,特长教育课程直接对应某个社会岗位,课程内容以职业教育内容为主,教育方式采取特长课程组导师制。
3.2.2 校企深度合作解决场馆建设和实习实训问题
运动休闲专业运动项目新,并且变化很快,因此很多高校在办此类专业时,原来的场馆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教学的需要。借助企业优势,校企合作采用BOT模式(建设-经营-移交)和BT模式(建设-移交-分期回购)。一方面解决场馆建设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办学共同培养运动休闲应用型人才。
3.2.3 课程体系建设解决课程改革问题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多门课程的联合互动,并且需要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场馆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的共同推进。在课程改革中,专业必修课为专业选修课打下基础,而专业选修课中的特长教育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培养的终级目标,因此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口是特长课程体系的改革,由特长课程体系改革需要来决定专业必修课程体系的改革。特长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成为一门岗前职业培训,实现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调发展,其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由行业市场需求决定,突出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3.2.4 行业外聘结合实习实训解决师资问题
由于运动休闲专业的超前性和发展变化快的特点,使得专业办学很难找到适用的师资,此时很多高校都会采取外聘行业专家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迫于体制的原因有时很难给予适当报酬,有些专家可能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也缺乏讲课的能力使得很多的外聘专家的课程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有效的机制是把与学校建立了长期实习就业基地关系的相关专家聘请到专业办学中来,就可以完全解决师资难的问题。因为,实习就业基地企业需要借助讲台向有可能成为他们企业员工的学生宣传他们的企业,因此通常情况下他们很乐意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担任专业教师;同时,企业也很想在课堂上完成就业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从而缩短将来合格上岗的时间;另外,企业方的行业专家常期和专业课教师沟通,就可以提高他们的课程质量,很快达到教学要求。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http://paper.people.com.cn.
[3]薜立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4]蔡林,李宁,许军,彭菲.论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5]王东.构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J].教育科学,2005(1):9-13.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Leisure Sports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Cai Lin et al
(Sichuan Higher Institute of Cuisine,Chengdu Sichuan China 610041)
With the arrival of leisure era,applied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This paper,from the universal law of applied sports talent traning,explores the correspond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cientifically defines the applied leisure sports tal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ir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university,applied,leisure sports,talents training,theory,practice
G807.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1)10-0092-03
G807.4
A
1001-9154(2011)10-0092-03
蔡林(1963-),女,重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201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