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盲人门球课的可行性分析

2011-12-06 12:23
关键词:门球盲人残疾

赵 海

盲人门球(英文是“Goalball”),1946年起源于德国和奥地利。[1]早期的盲人门球运动以康复娱乐为目的,是根据视力残疾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一项集体球类项目,因其活动的内容适合于盲人的特点而逐渐得到发展,它需要运动员根据触觉来确定自己在场上的位置、方向;根据听觉来判断球的方向、速度,从而迅速做出反应。集安全性、竞技性、观赏性于一体,既突出运动员个人技术又强调团队配合。我国盲人门球最初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华清滂先生专程到韩国参加培训,将盲人门球运动引入中国。盲人门球运动在我国就像是一座金字塔,各个省市几乎都有盲人门球队。为了了解我国视力残疾大学生对盲人门球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特开展本次调查活动。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选取山东、新疆、湖南、江西、河南、北京、山西、浙江、河北、成都、辽宁、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安徽、天津16个省市56人视力残疾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面积覆盖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调查采用自编问卷《我国视力残疾大学生对盲人门球运动的了解》,对于重度视力残疾的大学生主要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本次发放调查问卷56份,现场回收56份,回收率100%,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研究。

二 调查结果

1.在视力残疾学生中开展盲人门球运动群众基础调查。

(1)视力残疾大学生对盲人门球的了解。

表1 视力残疾大学生对盲人门球的了解

从表1学生对盲人门球的了解情况的调查发现,男生了解盲人门球运动的占97.22%,女生90.00%的了解,说明该项目在视力残疾人群中并不陌生。男生72.78%的学生有学习经历,女生65.00%的学生有学习经历,在访谈时发现有两名多重残疾的学生因身体残疾不能参加该项运动,其他同学都愿意学习,来满足他们健身、社会交往、娱乐等不同方面的需求。

(2)视力残疾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

分析表2结果表明,男生认为能够促进身体健康的占77.78%,以健身为目的居多,锻炼意志品质的占66.67%,了解该项目的占2.78%,可见较多的男生想通过该项目的锻炼,来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女生认为丰富课余生活的占75.00%,促进健康的占70.00%,了解该项目的占10.00%,男、女生都有较为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们注重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认为通过学习该项目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表2 视力残疾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表

(3)开设盲人门球课的愿望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可以开设盲人门球课的占73.21%,说明多数的同学喜欢这项运动,可以开设该课程。针对26.79%不开课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他们只有2人是无所谓的态度,其他的学生都是因为场地缺乏、师资缺乏等外部原因影响开课。

2.开展盲人门球运动的硬件基础调查。

(1)入大学之前盲人门球课程的开设情况。

通过对16省的视力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在未进入大学之前,盲人门球课程的开设情况并不理想,调查发现有一半的学校因场地的限制,没有系统的开设该运动项目。

(2)高校场馆、师资等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通过对长春大学、丰州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四所有特殊教育学院的盲人门球开设的必要条件进行调查发现,均有体育馆,为开设盲人门球课提供了必要的场地条件,各高校现在的教学经费基本能满足教学所需,各学校特教体育师资水平,能够完成盲人门球教学,从访谈参加过第一次培训的教师得知,因为盲人门球从普及以来对特教体育师资进行过几次培训,他是当年年龄较大的,包括他在内现基本上均在职。随着盲人门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各高校又是高水平代表队的研究单位,如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北京市盲人门球训练基地,由本校的教师担任训练工作,所以高校开设盲人门球课是可行的。

3.开展盲人门球运动的意义调查。

(1)对开设盲人门球课实验班的体育课后调查。

对09级针灸推拿班14名同学,进行了15周盲人门球课教学,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把增强体质、增强自信心、掌握运动技能、集体荣誉感、愉快、其他赋值,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表3结果表明,集体荣誉感均值为4.14,增强自信心均值为3.79,视力残疾学生课后普遍认为该课程能够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自信心,集体项目通过比赛他们协作意识加强了,有一名学生自信的说:“给视力正常的学生带上眼罩和我们进行比赛,胜者是我们”。增强体质的均值为3.64,他们看重盲人门球课的集体意识、自信心的培养,其次是能够增强体质。对掌握运动技能、玩耍娱乐同学们也给与肯定。与实验班同学访谈了解到所有同学都喜欢该项目,他们参与集体性活动很少,由于残疾存在自卑心理,缺乏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现通过盲人门球项目他们真正的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协作,增加他们融入社会的自信心。

表3 盲人门球体育课课后收获调查表

(2)充分的发挥盲人门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带动作用。

各高校具备物质、师资等各项条件,如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北京市残联盲人门球训练基地,现有国家队3名运动员,曾在2008年残奥会获得男子冠军、女子亚军的好成绩。加强宣传力度,通过他们的成功事迹感染普通学生,吸引那些可学习不可学习的那部分同学,参加到体育锻炼的队伍当中,让他们以身边的人为榜样,以我运动、我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

三 讨论

1.盲人门球的特点和发展。

盲人门球运动在比赛中的特点表现为速度快,运动强度较大,比赛较为紧张激烈,场上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同时对运动员的心理、集体协作团队精神等有较高的的要求。

197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行的第5届残奥会上,盲人门球运动第一次被列入表演比赛项目。我国1999年首次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世界盲人门球锦标赛。[2]我国盲人门球代表队首次参加1994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南远残运会。1996年大连市举办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首次设盲人门球项目,有13支代表队参赛;第五届上海、第六届江苏、第七届云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参赛队伍分别为39、50、48支。2007年我国首次举办盲人门球国际邀请赛。我国盲人门球项目发展较快,2008年第13届残奥会荣获男子组冠军、女子组亚军。

2.开展盲人门球运动的硬件、软件基础。

盲人门球安全性强,在视力残疾大学生中开展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在研究对象中12个省市有盲人门球代表队,新疆、成都、内蒙古、黑龙江4个省市没有代表队,据调查各省市的特殊学校所有视力残疾的学生对盲人门球运动都有所了解,该人群还是比较认同盲人门球项目。

3.开展盲人门球运动的意义。

根据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的视力残疾学生对盲人门球运动都曾参与过或有所了解。我国盲人门球运动员的年龄基本在20—25岁。[3]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指标,它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4]残疾人的高等教育就个体而言,是改变命运的事情;就群体而言,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文明、发达与和谐。[5]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适合视力残疾大学生开设一门“健身健心”的集体球类项目体育课,提高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为尽快的融入社会有了自信,服务社会来实现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因此可以看出,盲人门球运动在学校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三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选择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的课程,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视力残疾的大学生有较好的盲人门球学习基础,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动机,开展盲人门球课,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实现高校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视力残疾的学生经过盲人门球课的学习,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集体协作精神,为他们融入社会建立自信心,感受到自己也能为社会做贡献,只要去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高校盲人门球课程教学的开展是进一步完善了特殊教育大学体育教学。我们应树立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不同的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体验,以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方向。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改革创新,促进残疾大学生健康发展,要加强体育课程的研究,来指导残疾人体育教学。

残疾人教育事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团结,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宏伟目标的实现。充分的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与研究的作用,通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运动技能,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实现教研一体化为国家培养盲人门球高水平人才。

[1]李鸿江.竞赛项目通用知识读本[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4.

[2]贾勇.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概览[M].华夏出版社,2006:114.

[3]袁海生.盲人门球运动员人口学特征的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101 -102.

[4]黄晶梅,王爱国.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73-77.

[5]郁冬.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残疾人高等教育[J].文教资料,2008(27):154 -155.

猜你喜欢
门球盲人残疾
随声附和的盲人
我的门球情结
自首的盲人
盲人节
我国门球运动的文献综述
——基于2010—2015年的文献分析
盲人分衣服
老年人试试打门球
老来打门球益智更强身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