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二)

2011-11-27 12:30吴心
黄埔 2011年2期
关键词:松烟歙砚徽墨

■ 吴心

墨的历史,大概与笔的历史同样悠久(因为笔墨是配合使用的)。人们早期使用的墨料都是天然墨,包括植物墨,如漆液;动物墨,如乌贼鱼排出的墨液;矿物墨,如远古时代的岩画上所用的黄、黑、红、白等颜料。

由于天然墨的墨质较差,后来人们便研制出质地更好的人工墨。

人工制墨究竟起源于何时,由于缺乏资料,现在尚不知道。但从一些陶器、甲骨上留有墨迹的情况来看早在殷商时代就似有人工墨了。而据文献记载,从周代起就已普遍使用墨了。

早期人工墨的主要成分是松烟,松烟是将松枝经过不充分燃烧制得,黏合原料最早是用鹿胶、麋胶,以后也用牛胶。秦墓出土的墨就是用松烟与黏合原料拌合而制成的,呈丸状,使用时需将墨放置在砚石上,用研石压研,这与以后用墨的方法是不同的。

汉时,用墨已较普遍,还设有专门人员,管理墨的分发。据《汉官仪》记载,每月要发给尚书令等官员墨物,供其使用。这时,墨形从秦时的丸状演变成中间粗大、两头尖细的形状,称为“握子”,便于执握研墨。

在我国制墨史上,汉代是一个转折时期,墨的制作有了较大的进步,有大量的松烟墨出现,为以后的制墨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松烟所制之墨,色黑,质细,易磨,在“油烟”墨出现之前,松烟是我国人工制墨的主要原料。

晋时书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与此相应,制墨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当时用墨已相当广泛,就连人们往来馈赠、丧葬活动也大量用墨,以墨相赠、以墨殉葬成为时尚。因此,在一些晋墓中就屡有墨物出土。经化验,这些出土之墨的成分与现代墨基本相同。晋墨已具有了锭、挺的固定形式,这在制墨史上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制墨业发展迅速。河北省易水流域因盛产松木,遂兴起了制墨业。易州(今河北易县)所产“易墨”史上有名,古人称其“浆深色浓”。

唐代文化艺术有很大发展。制墨业也更加兴旺。除易州地区之外,潞州(即今山西长治)等地的制墨业也发展起来,所产“潞墨”与“易墨”齐名,历史上常常并称。“潞墨”大约到了明末以后就失传了。“易墨”在安史之乱之后工艺南移,发展成为众墨之冠的“徽墨”。

宋代以后,由于墨的大量生产,松林渐被伐尽,墨烟原料日显匮乏。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说过:“今齐晋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山矣。”这种情况使人们寻求新的料源,经过探索与研究,发明了油烟制墨技术,这在制墨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元代制墨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元墨多为仿古墨。

明代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明中叶以后,经济更加繁荣。这时的制墨业,由于书画艺术的发展,墨的需要量增加,出现了制墨作坊,另一方面,由于“油烟”、“漆烟”易采价低,也使墨业生产扩大。

“徽墨”此时形成“歙派”与“休派”两大派。歙州地区的制墨业称“歙派”,休宁地区的称“休派”。终明一代,制墨名家辈出,堪称“徽墨”盛世。

清代以“徽墨”为代表的制墨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许多名家。除“徽墨”外,婺源也产墨,婺源墨多为普及型墨品。因其价格低廉,深受一般知识分子的欢迎。婺源墨在文化普及活动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清代,“集锦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清初起,墨家无不以精制“集锦墨”为能事。“集锦墨”具有显著的“玩赏性”,组合巧妙,绘刻精美,装璜考究。“集锦墨”的创制,在制墨史上,可以说是一大创举。它把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刻、漆器、纺织、螺钿、裱糊等等艺术与工艺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综合性的艺术品,成为最美的墨种之一。

墨的种类,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实用墨和观赏墨。

实用墨又可分为书画墨与亦可供医用的“药墨”。在书画墨中,又可分为黑色墨与彩色墨。黑色墨即为书画所用之墨;彩色墨是指广义上的“墨”,有朱砂墨、五彩墨等等。

砚是研墨与调色的工具。它产生的年代,由于缺乏记载,无从得知。

1970年代,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姜寨遗址(陕西省临潼县姜寨)出土了一套绘写工具,有石砚、砚盖、磨棒、陶杯一件以及数块黑色颜料。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套绘写工具。其中的那方石砚,也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砚了。在殷商时代,笔既已精良,与之相配置的其它文具,包括砚台,应该也较进步了。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中,曾出土玉质石砚一方,雕制精良。河南省洛阳市曾出土周代石砚两方,一为长方形,以粗砂磨光而成,砚面仍留有朱红色;另一方为牛形、玉质,砚面也残留有朱红色。以上这些石砚,大多为调色工具,但已具有砚的功能了。

春秋战国时期,砚的使用已经较普遍。在秦墓中就有出土的石砚与研石。

汉时用砚已很普遍,砚以石、陶制的为多。东汉以前,砚一般都附有研石。东汉以后,由于墨体已有一定形制,砚的制作也趋于统一,已渐不再需用研石,研石也就逐渐消失了。

两晋南北朝时期,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除石、陶砚外,又出现了金属砚与瓷砚。这个时期,由于南方瓷业有很快发展,便出题瓷砚。这时的瓷砚大多为青瓷,是以瓷土为胎,表施青釉。砚在形制上多为圆形。有趣的是,陶瓷砚不仅在男性墓中发现,在许多女性墓中也有发现。这说明当时喜爱翰墨的妇女还为数不少。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不论在砚材种类上,还是在砚形式样上,都较前代有较大发展。从唐代起,出现了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砚和鲁砚。也有一些古籍记载为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除了四大名砚以外,在全国许多地方也陆续出现许多名砚,如江西省的罗纹砚,宁夏省的贺兰砚,河南省的盘古砚(又名云坛砚),甘肃省的嘉峪砚,湖南省的祁阳砚、双峰砚、桃花砚,浙江省的越砚,安徽省的紫金砚、乐石砚、罄石砚,河北省的易砚,四川省的苴却砚,北京的潭柘砚等等。在砚史上,唐砚确实占有辉煌的一页。故古人说,“镜必秦汉,砚必唐宋。”

歙砚 歙砚产于江西省婺源县,因唐代婺源县属于歙州故名歙砚。又因是产于婺源县的龙尾山,故又名龙尾砚。宋代歙砚曾被列为贡品。歙砚的品目,一般可分为五品25 种,五品为眉子石(其纹七种)、外山罗纹(其纹13 种)、里山罗纹一等、金星慢纹三种、驴坑一等。歙砚质美石丽。

鲁砚 鲁砚产于山东,有墨角砚、红丝砚、黄玉砚、褐色砚、紫金砚、鹊金墨玉砚等,统称“鲁砚”。其中最好者,是青州红丝砚。《续博物志》上说:“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红丝砚质地优良,色泽多样,纹理不一,以紫红地灰黄丝纹最为珍贵。

洮砚 洮砚产于古代洮州(今甘肃省甘南自治州临潭县一带),故名。洮砚有鸭头丝、鹦哥绿与赤紫石之分。石质细密晶莹,色彩鲜美。

澄泥砚 澄泥砚为一奇特的砚种,以虢州(今山西省绛县)产最著名,属陶砚类,因其制作方法而得名。

端砚 端砚产地在广东省肇庆市羚羊峡斧柯山一带。端砚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记载,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端砚在唐初,多以实用为主,注重石品,一般不注重雕饰。中唐以后,注重线条明丽,造型大方。宋代除注意石品外,更留意造型、雕工。端砚在明代已处高级阶段。砚式新颖繁多,古雅别致。雕工线条细腻。清代端砚虽也有相当发展,但多偏重精工,设计构思缺少创新,多以仿古为主。

历史上,关于端、歙高下之分,争论很久。传统看法,一般认为端砚“温润”,歙砚“坚润”。以往的“砚贵坚老”与“砚重柔腻”之辩,实际上是端、歙优劣之争。若全面综合观之,端、歙两石,不分轩轾,实难衡比高下。端、歙二石在砚材的宝库中,堪称“双璧”,同为祖国珍贵的砚石。●

猜你喜欢
松烟歙砚徽墨
非遗传承 歙砚匠心
风骚千年 匠心徽墨
松烟
坠星
虹关何处落徽墨
到潞州
潘悦艺术作品
比发呆
浅析歙砚的发展历程与当代传承
卒不得善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