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湘西苗族武术文化保护的思考

2011-11-27 10:19刘卫华龙佩林
武术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湘西苗族武术

刘卫华 龙佩林 万 义

(湖南吉首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湘西苗族武术文化保护的思考

刘卫华 龙佩林 万 义

(湖南吉首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武术的起源、现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湘西苗族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标不是单单的传承和发展,而是应该在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湘西苗族 武术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良性循环

1 前言

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说席卷整个中国大地,至今可谓方兴未艾。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体系的生成及日趋成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日益突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不断升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引领下,包括武术在内的诸多传统文化正慢慢“复活”、“复兴”,而保护“非物质”已然成为研究热点。笔者也“趁热打铁”对湘西苗族武术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试图提出发展对策,改变这一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

2 湘西苗族武术简史

苗族武术古代称“舞吉堡”、“苗技”、“苗拳”。“苗族武术史与苗族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苗族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被征服的惨痛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敢于反抗斗争的英雄史。大量的史实证明,自夏商以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苗人一直摆不脱被强盛部落或民族以及后来封建统治阶级‘伐’、‘征’、‘讨’‘剿’等战争的厄运。‘赶苗夺寨’或‘赶苗夺业’”。因为战争,苗族人民不得不加强对自身和家园的保护,通过苗族人民自己的不断摸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各种武术套路,并利用各种生活用具当武器,创造出了“棍”、“刀”、“戟”等各种器械武术套路,湘西一带苗族称之为“舞拳舞棍”,也就形成了现在的苗族武术,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湘西苗族武术主要起源于战争。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整理的《湖南武术拳械录》中记录的苗族武术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角觝”。据《山海经·大荒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蚩尤斤头角,与黄帝斗以角觝人。”“蚩尤”为苗族的祖先,“角觝”与“蚩尤”有关,且花垣县流传的“蚩尤拳”头上戴着角,身上穿着棕片甲,手腕套虎爪,保持着古老的民族风格。可见苗拳的历史久远,源远流长。

3 湘西苗族武术的生存现状

湘西苗族武术有着深邃的文化底蕴,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但是,苗族武术多以口传身授为主要的传承方式,多为“民间的口头说法”,在传承的过程中因传承者的文化程度和领悟能力的高低成了其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苗族的居住地方多是“大杂居、小聚居”,但居住地相对分散,各个苗寨习练的武术不尽相同。

湘西苗族武术主要分为徒手和器械两个方面,徒手又可以分为:基本功、策手、花拳、点穴等四个主要内容。基本功是学习苗族武术的基础,它包括明功和粘功两种,所谓明功,即手足和桩步的基本动作,其意动而见诸于形,即有:气、腾、援、抖、捆等的基本技术动作;粘功,即俗话说的内功,则心动而运之于气,它以无形之气力而创有形之皮骨,手到劲发,风过草偃的特点;策手,策手即攻防擒拿解脱反击等技击手法,有“三十六攻、七十二防”,即一百零八手之说,效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组合而成的;花拳,是公开表演的苗族套路,是瞄苗族武术的基本内容之一,种类名目繁多,与策手相比较,其实战性弱,对于强身健体大有益处;点穴,是把反关节和穴道基本知识与格斗的基本技能相结合,是苗族武术的基本原理。

器械武术可以分为:棍术、刀术、暗器、弓箭术。棍术,苗棍常用坚韧木质制成、也有用钢管、铜管做棍的,棍的长短可以分:齐眉棍和七尺棍。棍法有:打、揭、劈、盖、压、云,扫、穿、托、挑、撩、拨等;刀术以劈砍为主,另外还有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刀法;暗器是指那些便于在暗中实施突袭的兵器;弓箭术,是用于在远程攻击用的。以下是笔者在实地考察和访谈中得知,在湘西自治州苗族武术徒手、器械开展的情况(见表1、2)

表1 湘西苗族徒手类武术的生存状态调查

表2 湘西苗族器械类武术的生存状态调查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在练习湘西苗族武术的人群少,有的苗族武术已经没有人练习,在调查期间,有些苗族武术名称连一些苗族人自己也很模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湘西地区开始逐步脱离自我封闭的经济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比以往更加频繁,加上外来的体育运动不断渗透进来,使得湘西苗族武术面临消亡的状态,如古老而原生态的蚩尤拳在困境中已经很少有人练习;又如暗器、致命穴道,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人们对暗器和致命穴道的利用很少,逐渐使暗器和致命穴道的练习人群几乎没有;只有少数的拳法、策手、刀术和棍术的练习人群还存在,但是这些练习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和中年人。现在湘西苗族武术已到了生存濒危状况,如不及时对湘西苗族武术加以保护和传承,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

4 制约湘西苗族武术发展的因素

4.1 生产方式的变迁

生产劳动是苗族传统武术产生和发展的灵魂,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现代化生产工具使用,湘西苗族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那些带有典型农耕、游牧社会特点的传统武术,已经落后于人们的时代追求,不可避免导致衰退。从以前用的镰刀来说,现在已经用上了机械来收割,镰刀的利用价值就消退了,人们对镰刀这种生产工具的武术技巧也就随之淡化;还有湘西苗族武术很有名气的“棒棒烟”,“棒棒烟”用坚韧木质雕刻而成,平时可以吸烟,战时可以做短兵器,可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到来,各种先进的农用工具和生活用具把它们代替,致使一些本来就稀有的器械武术,不得不在这样的情况下消失。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看是正常的、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4.2 现代体育的强烈冲击

现代体育集竞争性、规则性、娱乐性、休闲性于一体,与现代社会普遍追求的“自由、竞争、超越”的价值取向吻合,从而强烈冲击地方传统健身体育运动发展。调查了解到,湘西苗族人们在健身和娱乐休闲体育运动中,大部分选择的是现代体育,比如,湘西州每年举行的全民篮球赛,参加的队伍近50支,人数500多人,而且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比赛,每场球的观众都是几百上千;又由于地方政府的健身意识提高,政府大力修建了各种以现代体育为内容的健身场馆,如篮球馆、舞蹈房、羽毛球场等。现代体育基本占领了湘西地区健身的主流地位。湘西苗族武术这种统武术蕴含的“灵肉一体、身心并育、天人合一”的体育思想很难融入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核心理念的缺失造成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生存的边缘状态。

4.3 地区经济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状况直接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地区,体育运动也就开展的相对较好。“穷习文,阔练武”,虽是民间的口头禅,但也反映出了习武练功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样湘西苗族武术也不例外,湘西苗族地处大山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当前一切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武术传承人,在招徒弟传授技艺都是为了“讨口饭吃”,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连“徒弟们”也不能够解决生活的基本问题了,因而大多数练习者已经放弃练武而忙于生计奔波,因而也就不难理解苗族武术“门庭冷落”的状况。

4.4 传承模式

湘西苗族武术的文化体系由于其形成的渐进性和传承过程的封闭性、标准的模糊性、文化的继承性等特征,使传承活动形成了以宗教、宗派和门户传承为基本模式,以师徒传承为基本方式,以武德教育为传承核心。还有,湘西地区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的少,湘西苗族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就形成了“苗拳收徒参师有着严格的教门规矩,一般要经过立誓、师审核受戒三个程序和阶段”的习俗。其中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三教三不教”“三打三不打”等等,这使得练习者变得更少。

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湘西苗族武术文化发展思考

湘西苗族武术是苗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也是特定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因此,湘西苗族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终极目标不仅仅是面对湘西苗族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而是应该在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5.1 湘西苗族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一部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率众多农民表演的大型原生态民族民俗舞蹈集《云南映象》一度震撼全国,人们不仅从那美轮美奂、神奇迷人的舞蹈表演中领略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也多了一份对它的向往。《云南映象》已成功的成为精致的“云南名片”,在宣传云南形象、塑造云南品牌和促进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湘西苗族武术是苗族先人留给今人和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充分利用人文元素,加大宣传力度,从表演到旅游开发,从各种工艺品销售到文化创意发展,多手段全方位地开发湘西苗族武术中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使湘西苗族武术在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开发人文旅游景观、刺激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旅游经济的迅速增长给湘西苗族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经济来源和资金保障,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传播作用也给湘西苗族武术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和传承条件。

5.2 湘西苗族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良性循环

湘西苗族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良性循环,主要是加强各种古迹修整和还原原生态环境。收集、整理与湘西苗族武术有关的文物器具和历史文献,条件成熟时可以通过建立湘西苗族武术展览馆的方式,促进湘西苗族武术的物态保护。加强地方的治理,做到和谐苗寨,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湘西苗族武术的旅游经济开发提供良好氛围。加强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灵活、协调性好、操作便利等特点,为湘西苗族武术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稳定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湘西苗族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自我传承和文化创新提供保障。

5.3 湘西苗族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文化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湘西苗族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文化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主要是将湘西苗族武术纳入到群众体育的健身活动中,利用丰富多彩、实用性强、特色鲜明、健身价值高的湘西苗族武术促进青少年的文化传承。但是,湘西苗族武术作为湘西苗族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冲击本土文化的今天,要在当地得到更广泛的开展,必须在其动作、内容上有所创新改编,使其动作既实用,又简单,还不换其原味。(1)通过社会组织培训的方式,实现湘西苗族武术参与主体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和现代工人的转变,使之具有积极心态、开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湘西苗族武术与全民健身、广场文化、节庆节日相结合,通过湘西苗族武术的开展体现对群众生活的关注关心,对个体权益的平等诉求,对民族宗教习惯的尊重,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面貌,促进地方稳定和民族团结。经过湘西苗族武术体验和熏陶的人们,他们会将这种亲身经历的感悟运用于湘西苗族武术的宣传、传承和保护等实际工作中,产生良好的反哺作用。(2)实现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湘西苗族是贫困地区,许多农村学校无法开展一些现代体育项目,湘西苗族武术作为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可解决地方贫困带来的制约。湘西苗族武术乡土气息浓厚,如果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经教材化处理后在当地中小学校推广,可使本土学生对湘西苗族武术有客观的认识,可培养新生代对本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归属感。“全球体育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而且许多体育项目,都是在经历走进学校,成为学校体育资源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和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学校体育方式而在社会广泛地流传开来的”。因而,为了促进当前新农村建设,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出在学校开展苗族武术教育的具体文件,并要督促各学校落实文件精神,积极在学校开展苗族武术教育与活动,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中、小学生武术比赛,以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对苗族武术的喜爱程度。湘西苗族武术引入当地中小学校,既是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也是湘西苗族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

[1]吴荣臻.苗族武功[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湘西州体育局.贺龙杯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湘西赛区秩序册[Z].吉首:湘西州体育局篮球协会资料,2010(5).

[3]吴荣臻.苗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4]冯胜钢.黔东北土家族“金钱杆”的价值[J].体育学刊,2006(3):64-66.

[5]吴曙光.试论苗拳[J].贵州民族研究,1990(4):33-41.

[6]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20-22.

[7]韩春英,韩 甲.新疆方棋:亟待保护和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7(9):94-95.

[8]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J].成都体育学报,2008(7):54-57.

[9]李冬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兴衰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44-45.

[10]张春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4-128.

On the Protection of Miao Wushu Culture in Western Hunan from the View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u Weihua Long Peilin Wan Yi
(P.E.School,Jishou University,Jishuo Hunan 416000)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field visits,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the paper studies the origin of western Hunan Miao Wushu,current status and constraints in areas systematically,proposes that the protection of Western Hunan Miao Wushu from the view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ims to not only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it,but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forming the sustainable cycle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Wushu cultures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west of Hunan Wushu cultu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irtuouscircle

G85

A

1004—5643(2011)09—0047—03

1.刘卫华(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湘西苗族武术
中华武术
欢乐湘西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湘西 国画
苗族民歌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