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应对方式研究

2011-11-27 10:19明高庆生
武术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表象竞赛维度

李 明高庆生

(1.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散打队,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扬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散打运动员应对方式研究

李 明1高庆生2

(1.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散打队,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扬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湖北、辽宁和新疆4个队伍的88名散打运动员的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的散打运动员更倾向于在竞赛中运用自我谈话策略,并且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训练中的动作自动化水平和目标设置水平更高;在竞赛策略上,男性散打运动员比女性散打运动员更多运用表象策略,且消极想法更多;在训练策略上,男性运动员更多运用放松、活化动员和放松策略,而女性更多运用情绪控制策略。

散打 应对

1 前言

20世纪60年代以前,应对只是一个日常概念。60年代以后,在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理论和应激理论的基础上,以Lazarus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引进认知评估理论,将“应对(Coping)”定义为“应对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这样,应对概念正式进入了学术领域[1]。

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应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着主要作用。最近20年,应对问题已日益成为心理学、医学、生理学、免疫等学科对应激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2]。

目前,有关散打运动员应对方式的研究主要涉及从个体身心健康角度出发进行有效应对的干预、指导和训练,大多集中在医学心理学、护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对象主要是非健康样体,如心理障碍、各类疾病患者;部分涉及特殊职业样体及被认为是高压力的样体,如教师和学生群体、外企白领阶层、运动员等[3]。

在体育运动领域,研究者分别从3个方面对应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运动员日常训练及比赛现场的应对[4][5],对于运动损伤的应对以及体育锻炼对于人们应对的影响[6]。

本研究着重关注散打运动员应对方式的特点,以期为日常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了江苏、湖北、辽宁和新疆4个队伍的88名散打运动员,其中男性71人,占总人数的80.7%,女性17人,占总人数的19.3%,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25岁,平均年龄19.42±2.57岁。其中国际健将6人,占总人数的6.8%,健将5人,占总人数的5.7%,一级17人,占总人数的19.3%,二级11人,占总人数的12.5%,其他等级的运动员49人,占总人数的55.7%。

2.2 测量工具

研究采用运动表现策略量表(TOPS)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是在前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研制的[7][8][9][10][11][12]。量表分为竞赛策略量表和训练策略量表(各32个条目),前者用于赛前测试,后者用于平时的训练中测试,用来评价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技能和策略[13]。

该量表采用5级李科特计分,1表示“从来不”,2表示“极少”,3 表示“有时”,4表示“经常”,5 表示“总是出现”。

2.3 数据收集

请运动员在训练和赛前分别填写训练策略量表和竞赛策略量表,完成后当场收回。

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等级运动员应对方式比较

将健将以上运动员作为第一等级组,一级运动员作为第二等级组,二级运动员作为第三等级组,无运动等级的作为第四等级组,分别进行比较。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各等级运动员分组情况

考虑到各组人数之间的比例,将第一、第二等级组进行合并,在有运动等级组和无运动等级组之间进行比较,则有运动等级组39人,占总人数的44.3%,没有运动等级组49人,占总人数的55.7%。各维度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以竞赛策略和训练策略的各维度作为因变量,考察有运动等级和无运动等级运动员在各维度的差异。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有等级和无等级运动员在竞赛策略的区别体现在自我谈话(p=0.03)、情绪控制(p=0.04)维度,在训练策略的区别体现在自动化(p=0.00)和目标设置(p=0.01)维度。结合表2可以发现,在竞赛中,有等级的运动员更倾向于运用自我谈话策略,并且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该维度为反向计分)。在训练中,有等级的运动员动作自动化水平和目标设置水平更高。

表2 竞赛策略、训练量表各维度描述统计结果

表3 不同水平运动员竞赛策略和训练策略的差异

3.2 不同性别运动员应对方式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性别散打运动员在应对策略上的不同,将性别作为自变量,比较各维度上的差异,结果见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出,在竞赛策略上,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在表象(p=0.04)和消极思维(p=0.00)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表2可以看出,男性散打运动员比女性散打运动员更多运用表象策略,且消极想法更多。

表4 不同性别运动员应对方式的描述统计结果

在训练策略上,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在表象维度(p=0.02)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动化(p=0.08)、注意控制(p=0.06)和放松(p=0.06)维度上的差异处于边界显著。结合表2可以看出,男性运动员更多运用活化动员和放松策略,而女性更多运用情绪控制策略。

考虑到上述研究结果的提示,运动等级是影响运动员应对策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有、无运动等级的运动员中分别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有等级的运动员当中,男女运动员在竞赛策略的自动化(p=0.04)、训练策略的自动化(p=0.04)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训练策略的活化动员(p=0.08)维度的差异边界显著;在无等级的运动员中,男女运动员在竞赛策略的消极思维(p=0.01)维度和训练策略的表象(p=0.02)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训练策略的放松(p=0.08)维度的差异存在比较显著。

4 结论

(1)不同等级的散打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存在区别。在竞赛策略上的区别体现在自我谈话和情绪控制维度,有等级的散打运动员更倾向于在竞赛中运用自我谈话策略,并且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训练策略上的区别体现在自动化和目标设置维度,有等级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动作自动化水平和目标设置水平更高。(2)不同性别散打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存在区别。在竞赛策略上,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在表象和消极思维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散打运动员比女性散打运动员更多运用表象策略,且消极想法更多;在训练策略上,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在表象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动化、注意控制和放松维度上的差异处于边界显著,男性运动员更多运用活化动员和放松策略,而女性更多运用情绪控制策略。(3)在有等级的运动员当中,男女运动员在竞赛策略的自动化、训练策略的自动化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训练策略的活化动员维度的差异边界显著;在无等级的运动员中,男女运动员在竞赛策略的消极思维维度和训练策略的表象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训练策略的放松维度的差异存在边界显著。

5 建议

研究结果提示,优秀的散打运动员更倾向于在竞赛中运用自我谈话策略,并且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训练中的动作自动化水平和目标设置水平更高。因此,在日常心理训练中培养运动员自我对话的习惯,增强运动员对情绪的自控能力成为重要的任务。同时,强调动作的自动化、较高的目标设置水平是保证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同时提示,不同性别散打运动员在竞赛和训练中运用的策略不尽相同,想要保证训练质量,获得较好的竞赛成绩,应该在日常训练中关注运动员的性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以及赛前心理咨询和辅导。

[1]王云霞,万明钢.应对理论的回顾与展望[J].河西学院学报,2002(3):46-49.

[2]邓荣华,颜 军,李宁川等.关于运动损伤应付模式与效果估价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0(6):29-31.

[3]叶一舵,申艳娥.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6):755-756.

[4]邢建辉.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的介绍与检验[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84-90.

[5]陈传勇,魏高峡,石道兴.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应付方式特征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0(5):20-22.

[6]李 林.体育锻炼作为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4):42-44.

[7]Bandura,A.(1977).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84,191-215.

[8]Loehr,J.E.(1986).Mental Toughnesstraining for Sports:Achieving Athletic Excellence.Lwxington,MA:Stephen Greene Press.

[9]Mahoney,M.J.Gabriel,T.J.,amp;Perkins,T.S.(1987).Psychological skills and exceptional athletic performance.The Sport Psychologist,1,181-199.

[10]Smith,R.E.,Schutz,R.W.,Smoll,F.L.,amp;Ptacek,J.T.(1985).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sport-specific psychological skills:The Athletic CopingSkills Inventory-28.Journal of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7,379-398.

[11]Smith,R.E.,Smoll,F.L.,amp;Ptacek,J.T.(1990).Conjunctive moderator variables in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y research:Life 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kills,and adolescent sport injuries.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58,360-370.

[12]Smith,R.E.,amp;Christensen,D.S.(19995).Psychologicalskills as predictors ofperformance and survival in professional baseball.Journal of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7,399-415.

[1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72-178.

Coping Strategy of Sanshou Players

Li ming1Gao Qingsheng2
(1.Sanda Team,Training Center of Jiangsu Sport Bureau,Nanjing Jiangsu 210029;2.Yangzhou Sport School,Yangzhou Jiangsu 225000)

88 Chinese Sanshou athletes from Jiangsu,Hubei,Liaoning and Xinjiang province a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see their coping strateg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 level athletes intend to use self-talking strategy in competition,much better on emotion controlling,and higher action automation and goal-setting level in training.In competition strategy,males use more image strategy and have more negative thoughts;in training strategy,males use more relax,motive strategy,while femalesuse more emotion controlling strategy.

Sanshou coping strategy

G85

A

1004—5643(2011)09—0066—03

1.李 明(1975~),男,教练。研究方向:武术散打训练。

作者简介:2.高庆生(1972~),男,教练。研究方向:武术散打训练与比赛。

猜你喜欢
表象竞赛维度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我看竞赛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