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新形势下,针对90后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和探索,找出一条适应现代德育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一、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必然使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影响到人的主观意识。尤其是90后的青年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和事物最快。因而单一在课堂上灌输些大道理,刻板说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思想。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发展和更新。面对90后的新一代,我们不能再用陈旧框框套在他们身上,而要面对现实,面对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例如,社会上的腐败问题,有些职能部门的不正之风等。面对这些,我们不能避而不谈,或谈之色变,而应该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在谈到理想与信念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不要一听到质疑就横加斥责。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从根本上消除疑问,一味地斥责和压制学生的思想是不能使学生从心底信服的。
二、抓好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学生的德育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各方面的素质,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德育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不断提升德育实效,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遵纪守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自我规范能力和自律能力。在实践中通过严肃考风、端正学风,让学生认真对待学习,认真对待自己的行为。将美德融入到学习和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道德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删掉过时的内容,反对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感到有用,让学生爱听。为此,职校教师要以同情、友谊、责任、勇气、毅力、挫折等人格行为教育学生。此外,还可以紧密联系中职学生的思想特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解决学生潜藏的思想问题,排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素养。在教学方法上,避免整齐划一,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个别教育。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每个班都有一些后进生,他们要么思想差,要么学习有困难,在教育方法上,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优秀生,特别是那些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自认为学习成绩好,容易放松思想品德方面要求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缺点,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位”,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三、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关爱学生
现在职校的学生都是90后的青年,他们主要的特点是:第一,不善沟通,内心空虚。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与兄弟姐妹间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所以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差。第二,心理抗挫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90后是经济条件富裕起来时出生的,没有经历过风浪和挫折,家庭条件较好,因此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受不得委屈。容易受到伤害,进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对于老师的批评不能很好地接受,同学间相处容易出现矛盾。第三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现在的中职生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伴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他们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手机、电脑、品牌服饰等应有尽有,思想活跃,喜欢标新立异。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体,而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极富特性的群体。在进行思想教育时,第一,不能“一刀切”,而是要论长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思想上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能力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其次,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前的德育教育中,往往是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没有选择的权利。“90后”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竞争,而且个性独立,他们希望被尊重,不喜欢被强迫接受。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将教育的主动权尽可能下放,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第三,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放在首位,关爱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生活。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真切的关怀,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帮助他们在今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北京市供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