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1-11-23 01:42章潇丹
职业·下旬 2011年10期
关键词:职高语文课堂

章潇丹

有效性课堂教学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职高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行为不规范,因此中职语文教学高耗低能、事倍功半的现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极大提高课堂效率。由于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情感,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用浓浓的师爱感染、打动学生,要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温暖的笑容和亲切的语言。教师要充分发挥“期待效应”,多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或成绩,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课下,教师要把学生当做朋友,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呵护,不断鼓励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并且不歧视任何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才能营造出民主、开放、自主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形成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课程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职高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输送现代企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中级技术人才,它的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在社会立足了。殊不知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仅凭专业知识还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同时“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职高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的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步入社会后,在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只有借助语文这个工具,才能使自己有用武之地,更好地施展才华。当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还课堂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只要留意一下身边的学生,不难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常常抱怨教读的课文没味道、不精彩,不愿意学习,但课余甚至上课时却迷恋其他“闲书”和杂志,一张报纸、一则广告都百看不厌。还有人发现,即使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在课外学生可能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但一选入教材,到了课堂上就兴味索然了。探究其中原因,乃是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主动、自觉地关注文章内容,是一种放松惬意、无任何负担的“休闲”阅读。而当前在一些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语文基础薄弱,上课思维不够积极,有时回答问题令人啼笑皆非,导致一些语文老师干脆一切自己包办。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只是课堂的观众,看老师表演而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破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要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要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切忌“喧宾夺主”。

像《黄山记》这类课文,一些教师会认为文章篇幅长,职高学生由于基础差,对这类文章不会感兴趣,于是自己从文章结构、语言品味到文章主题,一包到底。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知所云。与其这样,不如试着改变方法,鼓励学生多读,大胆地谈自己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教师再适时点拨。这样,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认真的效果。

四、以激发兴趣为主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其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比如在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依次投影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和秦始皇陵等图片,并配以解说,要求学生概括出这些陵墓的特点。然后再展示托尔斯泰墓。对比之下,学生能概括出托尔斯泰墓简陋、寒碜等特点。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就是这座在同学眼里简陋、寒碜的坟墓,有人却说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它到底美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起去瞻仰一下这座坟墓吧!这样,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很自然就会进入到对课文的探究中去,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共鸣。

优美的语言可以带给学生最美的教育享受。教师出口成章、言之有物的语言表达,能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规范而丰厚的语言情境中,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感知各种语言现象,丰富感受,提高感悟能力;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的高低、强弱、缓急的吟诵,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发,从而有兴致去品味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和旨趣。如教学《念奴娇 赤壁怀古》,用慷慨激昂、富有气势的语言来描述如画的江山、澎湃的大江,学生就能从教师激情描述的情景中,去感受苏轼虽身处逆境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雨霖铃 寒蝉凄切》,用低沉、哀婉的语言描绘凄美、缠绵的画面,学生就能从教师如泣如诉的吟唱中,去感受柳永凄婉惆怅的离愁别恨。教师也可在各类主题的教学中,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如可以让学生采用讨论、演讲、讲故事、出主意、写日记、练作文等形式,锻炼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在频繁的说话、讨论和解释中产生好奇心,调动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可视、可听、可知、可感,充分发挥其联想、想象的功能,使之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有了兴趣才会积极探索、努力钻研,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比如教读《好雪片片》,一曲《爱的奉献》背景音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插播汶川大地震流浪老人的捐款场景,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涤,使他们更深切地感悟到了文章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3.结合专业,使学生乐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目前,职业高中语文教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感兴趣。如果语文课能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各专业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烹饪专业的实践操作课比较多,语文课可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对自己所制作的菜肴命名,或对自己创新性的命名进行解说,或介绍某道菜的制作过程等,并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旅游专业对语文能力的要求侧重口语表达和人际沟通,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可指导学生写导游词,设计情景训练学生的讲解能力,如介绍旅游景点或自己的家乡等。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语文能力,又巩固了专业知识,达到了使学生爱学、乐学的效果。另外,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在充分发展个体的同时顾及全体的发展。多采用活动法、讨论法等,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控制教学节奏

“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在这里意味着某种“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中职学生的基础普遍不够扎实,且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上课时宁可减少教学内容也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课文的时间,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做笔记的时间,否则学生听得糊涂、听得吃力,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就会失去信心。

5.注重赏识和激励,巩固学习兴趣

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的学说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赏识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产生乐学的心境。

职高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应善于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吝惜褒扬的词语,不吝惜笔头的分数。哪怕是学习成绩有提高了、上课能抬起头听课了、作业写工整了等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尽管学生的作文语言不尽如人意,但字迹工整得让人感动,也完全可以给个能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分数。教师这种对学生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它能激发学生产生自信心,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情绪愉悦的氛围中固定下来、发展下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语文教师树立学生主体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充满爱心,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定会不断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职高语文课堂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