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高度重视:八个月内三次研究部署社会管理问题
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指出,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会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48字”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是继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9月29日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后,短短8个月时间里中央第三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密度之高、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凸显中央对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高度重视。
另外,为提高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组部从今年5月起将用一年时间,开展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5月18~29日,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示范培训班在北京举行,256名来自基层社会管理一线的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培训。按照要求,目前,各地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工作陆续展开,有些省正在为轮训制订计划、编写教材、选调师资,一些地方的轮训和试点工作已经启动。
■ 地方积极探索:出台文件、创新手段、加强考核给力社会管理
在中央越来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会管理模式,特别是今年以来,已有北京、江苏等多个省份出台重要文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北京:围绕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社会和谐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5月3日,北京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北京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进行了审议。市委书记刘淇强调,要以创新为重点,围绕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社会和谐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北京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东城区创造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在今年向全市推广,并在“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覆盖。朝阳区推行的社会管理“全模式”,包含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10大模块,把涵盖居民生活的79个大类、439个小类、3452个细类的社会事务全部数字化。此外,海淀区的“公约化管理”、原崇文区的“信访代理制”……各区县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丰富着北京社会管理的模式。
●广东:考核官员不看GDP就看公共服务
2008年5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州、深圳、珠海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有选择地先行先试——
广州在14个街道开展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体制改革试点,出台《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珠海对政府职能动了大手术:市一级抓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区一级抓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镇街一级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绩考核体系也随之改变,珠海取消对“镇官”的GDP考核,只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珠海5月18日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上开全国先河——成立市委社会管理工作部,作为珠海市委专门领导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
●江苏:在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4月21日,江苏省委全会郑重提出“努力率先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创新被列入江苏省“十二五”的“八大工程”。5月1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首要任务、关键举措等进行明确。
江苏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源地,2003年率先开展平安创建,2004年“法治江苏”建设在全省展开。随着社会治安、平安建设、法治指数纳入江苏各级党政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和谐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已成全省干部共识。2007年,江苏省下发《关于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的意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社会矛盾排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省份之一。2011年,在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江苏将做到“应评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