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从文
销售企业如何杜绝“问题油”
■文/赵从文
油品销售企业面临供应渠道多样化、外采油品厂家多批次多、油品流转环节多和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等诸多挑战,需要全面做好油品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销售给客户的油品1 0 0%合格。
2010年8月,山东烟台公司一座加油站93号汽油加油机出现红褐色粉末堵塞滤网现象,个别客户车辆启动困难、发动机声音异常。山东石油省、市两级公司快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没有造成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得到了客户的理解和认可。
事实上,近年来出现像上述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有的遭到媒体曝光,不仅导致企业经济受到损失,而且对企业品牌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层出不穷的油品质量问题,不由得让人思考:我国的油品质量为何频频出现问题?问题又主要集中于哪些环节?油品销售企业处于石油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担负着油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保证油品质量的最后一个关口,直接面对油品消费终端客户,做好油品质量管理工作异常重要。
油品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工作,涉及采购、运输、储存、销售直至延伸到售后服务的多个过程与环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相始终。
油品供应渠道多样化,不同厂家油品质量差异较大。以山东石油分公司为例,近几年配置油品占经营总量不足70%,主要由省内5家中石化炼油厂供应,油品出厂质量能够达到100%合格;而外采油品占经营总量的30%还多,外采油品的80%以上来自省内的20余家地方炼油厂。受炼制工艺水平与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多数地方炼油厂供应的油品质量不稳定,难以做到100%合格。
外采油品厂家多批次多,质量把关任务繁重。配置油品主要以铁路、管道、水运方式运输入库,批次少,批量大,到库时间集中,检验任务相对较轻;外采油品多数以汽运方式入库,批次多、批量小,到库时间分散。不同地炼厂家之间油品质量指标差异较大,需要逐批送A级质检室进行质量全分析检验,入库检验任务繁重。
油品流转环节多,质量控制难度大。油品经检验入库后,再经过油库储存与发货,二次物流配送,加油站接卸、储存与销售,直至最后加注到用户车辆油箱,流转环节多,加油站点多面广,受人员素质、设备设施状况、管理水平、外采油品稳定性差等因素影响,油品质量控制难度增大。
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加大。私家车主在密切关注油价波动的同时,更为关注油品质量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渴望购买到质量与价格相匹配的油品,对油品质量问题的容忍度降低直至趋零。为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政府职能部门加强了成品油市场监管,一旦抽检油品质量不合格,当事企业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是停业整顿。企业效益在受到损失的同时,也会对企业品牌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针对日趋严峻的油品质量管理形势,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应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以确保销售给客户的油品100%合格。
第一,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油品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工作,涉及采购、运输、储存、销售直至延伸到售后服务的多个过程与环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相始终。质量管理绝不仅仅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重在全员参与,行政一把手是本单位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业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履行与承担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管理监督检查与考核。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第二,强化质量管理“三基”建设,构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三基”建设是指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质检设施、检验能力等方面,是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
为强化油品质量管理,2008年4月起,山东石油公司单独设立“数质量管理中心”,作为省公司数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各地市公司对应设置油品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对全省系统油品质量工作实行分级归口管理。全省26座在营油库均设置具备相应检验能力的质检室,现有A级质检室5个,B级质检室11个,C级质检室10个,形成了B、C级质检室承担所在油库油品出入库检验、A级质检室分区域承担外采油品质量全分析检验的质检格局。为进一步优化质检机构布局,公司着手把外采油品检验任务繁重的潍坊、德州质检室提升为A级质检室,进一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全省的质检网络体系。公司去年连续举办两期初级质检员培训班,44人取得初级质检员资格证书,51名质检员通过核验,全省24个质检室77名在岗质检员全部持证上岗,其中12人取得销售企业中级质检员资格。在质检仪器方面,增加自动检验仪器配备数量,所有A、B级质检室及部分C级质检室,实现了闭口闪点、馏程、硫含量等常规项目的自动检测,提高了检验数据质量与工作效率,为油品质量管理及经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严格油品各流转环节质量管理,防范质量风险。质量管理涉及采购、保管、检验、配送、销售等部门,根据内控管理制度,山东石油明确部门职责,油品采购与保管分开,质量检验与监督管理分开,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相互监督制约。采购部门严把外采供应商资质关,在《中石化销售企业成品油外采供应商名单》中选择供应商,供货协议中明确油品质量技术要求及质量违约责任。省公司质检中心每年至少对外采供应商油品质量状况全面监测一次,根据油品质量状况,对供应商划分资质等级,对质量信誉好、资质等级高的供应商,优先安排油品采购计划。检验环节,严格执行《油品入库质量检验工作流程》,按规定项目检验,外采油品送A级质检室进行质量全分析,切实做到不合格油品不入库,公司2010年对25批次16283吨外采不合格油品做了退货处理。运输环节,严格落实“专车专用”制度,汽油、柴油分开,对于未执行的,加油站一律拒卸油品;因油罐车清洁度原因造成油品质量不合格的,由运输公司全额赔偿损失。销售环节,做好在售油品质量监控。省、市公司质量管理部门通过抽检掌握库站油品质量状况,油库、加油站随时关注消费者对油品质量的反映。
第四,严格监督检查与考核,逐级落实油品质量管理责任。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单位质量工作开展情况,为进一步规范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通过考核,可以提高各单位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山东石油制订了《油品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油品质量管理考核细则》,每季度对各市公司、油库组织一次质量管理考核,现场检查与日常考评相结合,全面量化评价各单位油品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考核结果纳入“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并与省公司对市公司的绩效考核挂钩。对质量管理考核成绩排名靠前的单位,授予季度(年度)质量管理“先进红旗”。公司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把质量管理责任逐级落实到部门、岗位、个人,省公司总经理与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及各市公司、联营企业经理,各市公司经理与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县公司经理逐级签订《数质量管理责任书》,突出强化了领导责任。对发生等级质量事故的单位,扣罚绩效工资,降低绩效考核等级,并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评选资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五,建立快速高效的质量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一是制定完善实用的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二是保障信息传递渠道畅通,传递及时。信息传递至少要有两条线。一条是行政线:加油站-县公司-市公司-省公司;一条是技术线:质检室-市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省公司质检中心。发生质量事件后,必须逐级上报到单位一把手。三是领导靠前,落实措施,全力以赴稳定事态。四是要主动与媒体沟通,及时发布消息,以正视听,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公众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