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转型求突围—访锦州石化公司总经理裴宏斌

2011-11-23 06:17张起花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10期
关键词:锦州装置生产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持续转型求突围—访锦州石化公司总经理裴宏斌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成品油定价机制又未理顺,忍受着“肠梗阻”的石化企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营利空间越来越小,寻求突围,唯有持续打好转型牌。

对于炼化企业而言,2010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原油价格波动上涨,石化企业不得不接受“高成本”的重压,而盼望已久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又一直难产,压力无法快速疏导,直接导致我国三大石油公司2010年炼油业务板块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如何转型升级,有效益运转是摆在当前所有石化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锦州石化是我国起步较早的石油炼化基地之一,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但企业在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展两方面使力,持续不断在“转型升级”上苦下工夫,2010年生产的高标号汽油比例由年初的不足10%上升到41%,主营部分营业收入达275亿元,全面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这些成绩锦州石化是如何做到的?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锦州石化公司总经理裴宏斌。

力调结构增活力

中国石油石化:裴总您好!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已成为我国石化企业当前发展的主旋律。在过去五年中,锦州石化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与尝试?成效如何?

裴宏斌:首先,围绕打造精品炼厂、构建和谐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锦州石化积极践行“精品、责任、执行”六字方针,坚持走内涵式挖潜改造之路。通过平稳快速实施装置工艺技术改造、有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研投入等措施,填平补齐了系统配套设施的短板,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五年来,锦州石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9亿元,建设项目129项。投入科研经费1.22亿元,完成科技项目101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随着两套蒸馏装置、三套催化装置技术改造的成功实施,13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的一次开车成功,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其次,锦州石化坚持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线,积极增产高标号汽油、低凝柴油、针状石油焦等厚利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仅去年全年,锦州石化就完成汽煤柴产量463.90万吨,完成化工、添加剂产品产量24.13万吨。其中通过精细调整汽油调和组分、开辟汽油下海输送通道等办法,生产93号汽油71.97万吨。

中国石油石化:调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锦州石化是如何做好“平稳、均衡、效率、受控、协调”十个字的?

裴宏斌:我们坚持生产以计划为主、计划以优化为先的原则,科学调整生产运行方案,不断加强计划执行率和操作平稳率考核。去年,我们围绕三套催化长周期运行、两套蒸馏加工负荷调整、开好减压深拔、焦化一炉两塔低负荷运行、提高重整装置苛刻度、加氢裂化开车等重点工作,统筹兼顾开展装置物料平衡、瓦斯系统平衡、氢气平衡和汽电平衡等工作,为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全年完成原油加工量655万吨。石油产品综合商品率完成92.78%,轻油收率完成71.52%,加工损失率完成0.58%,全年炼油完全加工费217.54元/吨。

中国石油石化:“十二五”期间,锦州石化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推进经济技术指标持续改善,实现“效益更好”的发展目标?

裴宏斌:首先,要从资源运作的源头开始精打细算,加强海洋油和苏丹达尔油等中质、重质原油的采购,搭建合理的原油结构。其次,以装置优化和系统平衡为重点,全力做好原油一、二次加工装置和炼油与化工装置的负荷匹配与调整。第三,要加强变动操作管理,确保新建装置、检修改造装置高水平开工,并做好后续优化运行,确保每个环节精益求精。第四,要注意缓解装置加工负荷不均的局面,着力提高加工效益好、技术指标先进装置的利用效率,实现二次装置加工负荷优化排产。第五,要抓好蒸馏、催化、加氢裂化、焦化、加氢、重整、制氢等装置优化操作,提高高标号汽油、低凝点柴油等炼油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

当前,我国炼化产品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传统炼化产品、中低端炼化品种生产过剩;新型炼化产品、精细、高端炼化品种短缺,甚至依赖进口。因此,产品结构的调整是近几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

中国石油石化:这些举措涉及炼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是不是也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裴宏斌:是这样。按照安全必保、效益更好、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我们首先要持续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管理体系。具体而言,以质量、计量、标准化,以及流程、制度管理为主要内容,结合ERP功能的完善,持续做好制度、流程修订工作,加快质量、内控、法律风险防控等工作的优化整合,创新基础管理模式,形成遵从法律、遵从规章制度、遵从操作程序的工作氛围。

其次,我们要加强财务运营管理工作。围绕费用成本和效益,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更好地调节加工流程,优化生产运行。优化完善预算考核指标,推动建立规划、计划、预算和考核四位一体的运作机制。

另外,积极推进HSE体系建设,落实属地管理和直线责任。全面推进经济增加值和全员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单元。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方式,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组织开展好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骨干的培训。

吃“粗粮”产“精品”

中国石油石化: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这使各炼油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难度非常大,锦州石化却基本做到了有效益运行,除了加大调结构的力度外,还有其他绝招吗?

裴宏斌:我们摸索出的经营思路是“吃粗粮,产精品”,从而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加工一些高硫、含酸的重质油成本较低。为此,锦州石化合理调配原料,优化生产方案,设计出了一系列工艺流程,形成了锦州石化的独特加工工艺。当前,我们不仅能加工这些劣质、重质油,而且生产出的都是高标号,高附加值的产品。

对于剩下的渣油,我们也做到“吃干榨尽,变废为宝”,深加工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利用丙烯生产聚丙烯、异丙醇,利用丁二烯生产顺丁橡胶,利用异丁烯生产添加剂等,这些都是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市场效益不错。

去年,面对陆上原油持续减供、进口原油运作风险逐步加大的不利局面,锦州石化适时成立了外油运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购入新西江和锦州25-1等中重质海洋原油,全年累计完成海洋原油配置计划97.71万吨,较年计划增加47.71万吨,增幅达到95.43%。同时,努力争取苏丹达尔原油配置计划44万吨,有效缓解了二次装置加工负荷不均匀的矛盾。

中国石油石化:加工劣质原油必然对工艺技术水平及设备维护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锦州石化是如何应对的?

裴宏斌:根据重质原油的加工要求,我们除了优化、新上一批装置外,加强了装置非计划停工考核,提升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水平,并按照装置管理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的要求,提高了工艺技术管理对生产运行的分析指导作用,保证各个装置的平稳运行。

设备管理是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物质基础。在这方面,我们推行从物资采购到设备安装、从设备投入使用到维护保养,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有效开展预知性检修,做到保质保量;做好大修和装置改造的计划实施,严控频修,慎重利旧,逐渐建立了从风险识别到隐患消除再到维护保养的完善管理程序。

向“循环”要效益

中国石油石化:“十一五”期间,我国各行各业都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工作,清洁生产的呼声也非常高,在这方面,锦州石化做出了怎样的成效?

裴宏斌:“十一五”期间,锦州石化提前两年实现节能节水工作目标,其中炼油综合能耗由2006年的81.29千克标油/吨下降到2010年的65.88千克标油/吨,吨油耗水由2006年的1.32吨/吨下降到0.87吨/吨,下降34 %。

中国石油石化:推行循环经济是我国石化企业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的终极选择。锦州石化是如何有意识地规划并构建自身的生态工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的?

裴宏斌:首先,锦州石化把节能降耗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了节能节水管理体系,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同时,不断完善“十一五”节能节水规划,明确挖潜方向和目标,建立了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在日常管理中,层层签订了环保责任书。在锦州石化,每一寸厂地、每一台机器都是有人看管的。

其次,我们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抓好清洁生产工作。针对化工污水,我们投入近5.5亿元,先后投产了化工污水回用和炼油污水回用两套环保装置,将生产污水全部回收利用。在尾气、烟气的治理上,我们实施了煤电厂完善工程,投资2亿多元,彻底解决了二氧化硫排放不达标的问题。新上了1.5万吨硫黄回收装置,年可回收1.27万吨硫黄,为企业增效600余万元。此外,我们公司的供热改造工程——烟气脱硫项目也已经投产。数据显示,煤电厂炉内脱硫+炉后湿法使脱硫率大于95%。

针对燃料消耗占企业能耗15%左右的现状,我们把提高加热炉热效率作为降低燃料消耗的关键环节抓实抓好,职能部门加强对加热炉的监测,通过对煅烧加热炉改用新型燃烧器,提高了瓦斯燃烧效率。通过对焦化等装置加热炉安装7台氧化锆在线测量仪,对重整等装置加热炉风机增设变频器,有效控制了加热炉过剩空气系数。

针对地下新水管网超期运行,腐蚀严重,特别是自备电站耗水比重大、部分水场年久失修、循环水泄漏以及水质硬度高等困扰降低水耗的难题,公司从加强用水考核、减少新鲜水漏损、大力整治落地水、提高污水回用率等环节入手,使水耗大幅降低。

节能减排和一系列清洁生产的工作都是为发展循环经济打基础的。企业内部的循环只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及中国石油集团整体规划,加大技术支撑力度,根据行业特点拓展循环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最终达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锦州装置生产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轰趴装置指南
攻占锦州东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