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明
(长沙理工大学 体育部,湖南 长沙 410076)
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信心影响因素分析
徐慧明
(长沙理工大学 体育部,湖南 长沙 410076)
论文以湖南省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定向、成功情境内外源、成功情境稳定性、失败情境稳定性、自我效能与自信心具有显著性差异;任务定向、成功情境可控性、失败情境内外源、失败情境可控性与自信心无显著性相关;普通大学生的自信心在性别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和学习年限上差异不显著。
自信心;普通高校;归因;自我效能;成就动机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价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关大学生自信人格发展趋势与特点、教育干预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究竟自信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研究的人比较少,自信心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是我们高校工作者的职责。如何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首先得从自信心影响因素入手,本研究通过调查三所学校的大学生的多个心理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影响自信心的因素,力求为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水平提供心理辅导和理论支持。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了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三所高校308名学生,其中男生122名,女生186名,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为302份。
(二)研究方法
1.心理测量法。本研究采用尼科尔斯和杜达依据尼科尔斯的理论编制,由我国学者姒刚彦博士译成中文成就目标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自我定向维度内部平均一致性程度在0.60-0.76之间,任务定向的内部一致性程度在0.46-0.71之间,自我定向的α=0.75,任务定向的α=0.73)。归因量表采用武汉体院姒刚彦博士从德国引进并修订的因果维度量表(中国版 CDS),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数据为:内外源维度R=0.849,稳定性维度R=0.563,控制性维度R=0.688,重测信度系数在0.42-0.802之间)。《自信心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M. Rosenberg)制订,它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测量个人自信心的量表。《自我成效量表》(Schwarzer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由德国心理学家(R.Schwarzer)制订,它是测量个人自我信念的常用量表之一。该量表具有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信度高等特点。
测试方法和程序:采用归因维度量表、成就目标量表、自我成效量表和自信心量表。对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进行测试。整个测试由本人严格按照量表测试内容进行讲解测试,以保证测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文有关的文献资料数十篇。
3.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上网、面谈等方式采访国内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专家有关成就目标、归因方面、自我效能、自信心的理论知识。
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主观因素
如表1所示自我定向、成功情境内外源、成功情境稳定性、失败情境稳定性、自我效能的t值的相伴概率小于0.05,说明这些自变量与自信心线性相关显著。任务定向、成功情境可控性、失败情境内外源、失败情境可控性的t值的相伴概率大于0.05,说明无显著相关。
表1 .女大学生自信心影响因素分析表
1.成就动机因素。如表1所示自我定向t值的相伴概率小于0.05说明成就动机与自信心相关显著,因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成就动机,是增强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体育课中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可能有几个动机,最初的动机大多是直接的,主要是想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但经过各种不同的教育影响,他的动机发生改变,由最初的直接动机转变为锻炼身体、展现美的社会动机上来。因而为学生设置明确的行为目标,增强成功体验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帮学生建立良好的成就动机,目标设置的难度与学生的自我期望相一致,且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学生就会满怀信心去努力,最终提高学生自信心水平。本研究表明任务定向与自信心相关不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是调查的对象的原因,本研究调查的是大一新生,她们对任务定向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也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设置明确的行为目标,增强成功体验,自信心的树立应立足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愉快的情绪体验上,立足于明确、合理的行为目标的制定。在建立了明确的行为目标之后,提高自我反馈信息,培养自我评价能力。让目标实现者参与目标设置,激发内部动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2.归因因素。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的过程[2]。归因理论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往往会从内在的和外在的方面进行归因,同时还要考虑原因的稳定与否[3]。适当的(积极的)归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不适当的(消极的)归因会使学生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归因也是影响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表一所示:成功情境内外源、成功情境稳定性、失败情境稳定性的t值的相伴概率小于0.05,说明这些自变量与自信心线性相关显著。这也证明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一个人的自信心的形成虽然始于童年时期,但也不是就此就定型了,在后来的生活中,个人的经历对自信心也会产生影响。随着经历的丰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也必然随之增加,对于成功事件进行积极归因,让人从中增强自信心;对失败事件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归因,增强自信心,坚定信心。教师应在课程上对归因进行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调整归因方式,具体方法是从兴趣入手、成功体验、科学归因、多元整合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水平。
3.自我效能因素。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4]。如表1所示效能期望也是影响自信心的因素之一,人的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自我效能感是自信心建立的基础或条件。自我效能感强弱不仅会影响自信心的建立,还会干扰自信心的发展。班杜拉在他的研究中指出自我效能感对自信心的极大影响。因而增强自我效能感既是培养自信心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自信心的基本途径。因此,培养和提高个体自信心,必须以增强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以提高自信心为着重点的思路展开。
(二)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客观因素
表2 .大学生自信心客观因素分析表
为了从总体上考察高校女大学生的自信心的特点,先对影响女大学生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描述统计。根据表2数据表明:普通大学生的自信心在性别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和学习年限上差异不显著。
1.性别因素。根据表2数据表明,性别因素的t值的相伴概率小于0.05,说明这两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相关显著。普通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性别差异,在差异比较上,男性的总体自信显著高于女性。这符合前人的研究结论,吕呈杰在对高水平运动员自信心研究中发现:网球运动员的3种类型的自信心都存在性别差异,在差异比较上,男运动员的总体自信显著高于女运动员,而在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心恰恰相反,女运动员高于男运动员。大多数研究者均赞成这样一种观点:Maccoby和Jacklin(1974)更是断言,在各种情境中女性均表现得不如男性自信[5],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自信心。本研究对性别进行了分析,究其原因可能是生理条件的差异,使女大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自我评价较低,再又传统的文化对女大学生自信心有影响,在我国文化背景下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自我认识不足也阻碍自信心的培养。
2.年龄和训练年限因素。心理学家们普偏认为,年龄因素是影响自信心的一个方面。Bird 和Willams研究了4个年龄组男、女学生的自信心,他们的研究证实了自信心存在年龄差异。冯爱民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进行分析中发现,高年龄组的特征运动自信心水平好于低年龄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6]。这个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不尽一致。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年龄的选择有关,本研究尽管年龄不同,但都没有超出青年这个年龄段范围,导致不同年龄本研究自信心虽然不同,但差异不显著。在运动心理学领域内,研究较多的是训练年限对自信心的影响,吕呈杰的研究认为:不同训练年限的网球运动员在自信上存在年限的差异,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在总体自信心差异比较上,3-8年的运动员自信心水平最高。训练年限不同,自信心水平存在着差异。而本研究发现:学习年限对自信心的影响不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普通大学生训练经验不丰富,一般都只有两年的训练经验,这与专业运动员3-8年的训练经验还是有差距。
3.专业因素。笔者调查了8个不同专业的普通大学生发现:他们在专业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同一专业的不同等级上还是存在差异,据前人研究表明,在高水平运动员中,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自信显著高于国家二级运动员。不同专业的普通大学生的自信心基本相同,因而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可实施基本相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对于同一专业的不同水平的大学生应该让他多参加活动以及多了解同伴的成功事例来同化。对于那些自信心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教师应该多采取挫折教育,使其清醒认识自身的实力,提升自信心。
(1)自我定向、成功情境内外源、成功情境稳定性、失败情境稳定性、自我效能的t值的相伴概率小于0.05,说明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相关显著。
(2)任务定向、成功情境可控性、失败情境内外源、失败情境可控性的t值的相伴概率大于0.05,说明无显著相关。
(3)普通大学生的自信心在性别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和学习年限上差异不显著。
[1]吕呈杰.高水平网球运动员自信心研究[J].体育学刊,2010,(7).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67.
[3]赵亮培.归因理论与学生自信心培养[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4,(3).
[4]秦红.浅谈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自信心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7,(26).
[5]Lenny E.Women’s self-confidence in achievment setting[J].Paychol Bulletin,1977,(84):1-13.
[6]冯爱民.大连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特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及其自信心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7]Christophe Gernigon Self-Efficacy,Causal Attribution,and Track Athletic Performance Following Unexpected Success or Failure Among Elite Sprinters[J].The Sport Psychologist, 2003,(17):55-76.
B849
A
1673-2219(2011)07-0093-03
2011-03-05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
徐慧明(1978-),女,湖南湘乡人,长沙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心理学。
(责任编校: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