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
绿岛红星(四章)
□蔡旭
海口解放西路是一条闹街,竹林里是一条僻巷。
僻静得如同1926年6月,在这里悄悄诞生了共产党的组织。
这座叫做邱家大院的二进三间四合院,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隐藏着乌云压顶下的12个姓名,隐藏着惊天动地与艰苦卓绝,隐藏着23年红旗不倒的源头。
直到75年后的2001年,邱家大院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有秘密才大白于天下。
今天我撑着伞穿过岁月的风雨,走进了邱家大院。这里天开云散,只留下当年的足迹。
会议旧址内,所有的门窗都在蓝天下敞开着,一点也没有保留。
围着四方桌,我在明式座椅上坐下,耳边响起了先辈们慷慨激昂的讨论。
先烈们殷切的目光从墙上射落,似乎想听我们的回答。
走出门来步子变得沉重,那是因肩膀负上了一些重量。
从僻静走向繁华,从昨天走向今天——
我从竹林里回到了解放西路。
这座“琼山会馆”坐落在陵水县城,已整整一百年了。
祠堂式中西合璧的三进院落,收藏着一个县的百年风云。
我走进这座当年由琼山商人合资共建的会馆,历史的回声令我激情奔涌。
不由得同16岁的会馆一起,参与了一场开天辟地的暴动。
1927年12月16日,以黎族同胞为主体的农民自卫军,经三次武装起义后攻占县城,在这里建立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
宣告了海南岛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的诞生。
熊熊烈火把地主的田契、账簿和刑具烧成灰烬。
把大革命失败后乌云压顶城欲摧的天空,映得通红。
我看到,陵水的红色政权虽然只存在半年,但琼崖革命的红旗再也没有倒下。
这里重新点燃的火种,穿越血雨腥风,迎来了丽日南天。
我张眼四望,在年轻的高楼大厦的包围中,百岁会馆似乎成了峡谷。
不过,挂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琼山会馆,令所有高楼都相形见绌。
它作为永远常青的标志,携手激情燃烧的岁月,引领陵水呼啸着前行。草舍,潜伏着红军医院、军政学校、军械厂和农场,遍布着血肉相连的源泉与无穷无尽的力量。
芭蕉根、“革命菜”与不知名的野果,支撑了饥肠辘辘中的坚定信念。
一支竹笛里的歌,飘出了烧不尽扑不灭生生不息的精神。
啊,当年的革命摇篮母瑞山,如今满目苍翠,怒放的红杜鹃照亮了漫山遍野。
苍松翠柏,水榭亭台,点缀着山青水秀的大好河山。
在向王文明冯白驹与琼崖纵队将士挥手告别时,我的心,同群山的林涛一起连绵起伏。
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洗礼,我想,应该能抖落一些身上的灰尘。
一条红色旅游线,带着我的虔诚,驶进了母瑞山。
王文明与冯白驹,两位琼崖革命的创始者与领军人,从并肩耸立的两尊铜像上走下来,指引着我们的行程。
在红军操场司令台前,我向这座海南的井冈山——琼崖革命的摇篮注目致敬。
无需导游词。纪念馆丰富的实物、文献、照片,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人证与物证。
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琼崖红军独立师遗址,经战火硝烟的锤炼与岁月风雨磨洗,它的光辉超越了历史与未来。
脚下是红军潭,深藏着红军伤病员弹尽粮绝英勇献身的悲壮故事。
眼底的深深的密林,黎村苗寨和茅屋
这里最显眼的就是石头。
石头砌起的农家屋,石头雕刻的将军半身像,诉说着一个石头般的人。
石头般坚定,石头般坚硬,石头般坚强,石头般坚毅。
邓小平的题字“冯白驹将军”,在雕像基座上闪耀。徐向前的题匾“冯白驹故居”,在门楣上辉映。
周恩来一句“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永远在岁月的时空中回响。
那一面光辉的旗帜,就诞生在长泰村这两进四间石墙瓦顶房屋里。
那位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旗手,就成长在这绿树环抱的摇篮里。
卧室中一张简朴的书桌,讲解着这一位石匠儿子的特别。
屋外那棵见血封喉百年老树的树洞,掩护过他被追捕的青春。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曾一把火把它烧成残垣断瓦。
怎能烧得掉石头呢?石头之魂更无法烧掉。
后来依样重修时,它就成了一座革命的博物馆。
它又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让世世代代永久地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