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稿
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回忆与思考/汪小洋 乔光辉 (2011.1)——中国当代艺术学大家张道一教授学术专访 6
从苏联的大风格到中国的“大制作”/陈世雄 (2011.2) 6
理论探索
当代戏曲实践的误区/孙书磊(2011.1) 10
南戏《张协状元》中的“副末”辩难/元鹏飞(2011.1)——兼议“末泥”即“末儿(兒)” 13
呈现与建构:民国时期京剧舞美理论/孙红侠(2011.1) 16
中国绘画色彩观演变研究/张 晶(2011.1)——魏晋南北朝 20
论中国画题跋在宋代隐显之缘由/许永福 朱晓清(2011.1) 30
论海德格尔关于艺术作品的思想/郝文杰(2011.1) 34
现代人文视野下的艺术教育/凌晨光(2011.1) 38
中国绘画色彩观演变研究/张 晶(2011.2)——唐朝 17
“传神写照”与肖像画艺术/潘丰泉(2011.2) 25
人类精神生态的症结与出路/汪余礼(2011.2)——易卜生后期戏剧的深生态学解读 32
略谈戏曲民俗研究的成就与学科意义/王学锋(2011.2) 38
潮州方言·潮调·泰语/张长虹(2011.2)——关于泰语潮剧的本体研究 42
印象派画家的波西米亚精神/李 勇(2011.3) 6
艺术与真理/郭勇健(2011.3)——王德峰艺术哲学述评 17
神话原型与性别操演:解析田汉《湖上的悲剧》的双重结构/周云龙(2011.3) 27
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思想/黄昌海(2011.3) 30
试论中国当代油画的后现代手法/符 莉(2011.3) 33
略论“有法无式”/曹林娣(2011.4)——中国古典园林营构法则 22
论梁辰鱼的史学追求及文艺思想/黎国韬(2011.4) 27
建国初期的中苏美术展览交流/朱 沙(2011.4) 31
论本雅明关于现代艺术的思想/韩王韦(2011.4) 35
后印象派——现代主义绘画的开端?/张 萌(2011.4) 37
性别政治及其表征: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学谱系/刘晓萍(2011.4) 42
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高峰/阮荣春 张同标(2011.5) 6
惠安女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图式转换与当代建构/翁振新 翁志承(2011.5) 11
当代艺术与公共政治:从“图像交往”到“艺术商谈”/彭 肜(2011.5)——以“成都春沙”(2004-2010)为中心 16
实用的遮蔽与审美的显现/叶佑天 漆晚霞(2011.5)——原始彩陶艺术的现象学阐释 21
台湾传统戏曲的产业化对策/魏 然 王 伟(2011.5) 24
寻找新的建筑伦理学/万书元(2011.6)——论卡勒鲍特的生态建筑 6
绘画构图的全面成熟/王志明(2011.6)——文艺复兴绘画的构图成就 12
士儒与艺术家/童 强(2011.6) 18
《海上夫人》:异体自剖与艺术家的自我镜像/汪余礼(2011.6)——兼论该剧所开创的新方向 22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邓 雯(2011.6)——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哲理因素的生成基础 28
欣赏评鉴
重述与转写/周靖波(2011.1)——歌剧《原野》叙事片论 41
难为的自在/张家壮(2011.1)——朱以撒论 46
略论“门”的审美意蕴/曾华晖(2011.1) 51
本立而道生/李豫闽(2011.2)——有感于汤志义做漆 60
计算不了的爱情/霍小宁(2011.2)——评《情话紫钗》的情境悖论 61
《西厢记》老夫人形象简论/齐 涛(2011.2) 64
金代晋南地区墓葬中杂剧人物的艺术表现/彭 超 穆宝风(2011.2) 68
王诜生卒年略考及其书法艺术/张荣国(2011.2) 71
古齐国树木纹瓦当探析/葛 涛(2011.2) 76
繁华落尽古桥间/周 晶(2011.2)——泉州洛阳桥探析 79
信仰的人间化/崇秀全(2011.3)——谈马萨乔《三位一体》真实形象与空间的营造 38
脱尘清润 古雅恬静/陈 蓉(2011.3)——浅析王来文先生的花鸟画扇面艺术 42
党怀英书法及其篆书艺术之创新/王守民(2011.3) 44
舞台剧《松子的爱》的视觉表达/童 玲(2011.3) 49
从《天鹅湖》的改编看经典舞剧的传承与创新/丁雪芹(2011.3) 51
物欲与真爱的交织/滕 雪(2011.3)——评话剧《爱,非试不可》 53
困顿的前行者/陈 阳(2011.4)——解读廖冰兄漫画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60
论新发现之仇英摹宋本《水军图》/徐中锋(2011.4)——兼论仇英绘画的独特成就 70
晚明杭州画家群体管窥/吕友者(2011.4) 74
苏州网师园的山水意境/向 诤(2011.4) 83
含泪:人的活法与人的精神/王 惠(2011.4)——有感于张丽玲和她的纪录片《含泪活着》 89
朝鲜族民歌中独特的民族调式色彩/李秀莲(2011.4) 91
英雄时代的预示/林别嘉(2011.4)——浅析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93
丹心一片照汗青/陈少萍(2011.4)——观梨园戏《朱弁》有感 95
一音三韵 荡涤心灵/林仕鹏(2011.4)——浅谈笛子在闽剧乐队中的运用 96
厦门大学台湾籍博士生座谈徐晓钟版《浮士德》[五篇](2011.5) 27
浮华中,名士的本土道德/林显源(2011.5) 28
诗意的舞台、诗化的台词、诗感的节奏/洪春柳(2011.5) 29
戏剧创作中的《浮士德》精神/陈孟亮(2011.5)——古诺、林兆华、徐晓钟三种导演版本之比较 30
认真经营真实的人生/刘颖灏(2011.5) 32
寻找“真善美”/康素慧(2011.5)——我看《浮士德》 33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漫画/吴继金(2011.5) 35
空灵·诗意/朱小明(2011.5)——朱德群其人其画 39
本真的存在与诗意的栖居/李佩文(2011.5)——米勒农民题材作品分析 42
古典主义的回光/林东波(2011.5)——布拉姆斯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45
交响乐集《我的海峡》之九“海峡之脉”音乐分析/李 晖(2011.5) 47
对迷茫现状的思索和对光明未来的遐想/邓 雯(2011.5)——试述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中圆舞曲的哲理意蕴 50
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一部远古史诗/董 波(2011.6)——评沈爱凤的《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 60
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
“思乡”的张力/冯 庆(2011.6)——《北国之春》、《鹿港小镇》中的现代性认同 66
《顾家姆妈》的喜剧性与艺术特色/王艺睿(2011.6) 71
新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视觉建构/陈 刚(2011.6)——谈罗中立的色粉画创作 73
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克里姆特作品背后的隐性世界/王 颖(2011.6) 75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陈荣超(2011.6)——古典舞《爱莲说》的意境美 79
越人善铸剑 青铜传瑰宝/唐 莉(2011.6) 80
海外艺履
挪威现代戏剧家比昂逊研究[三篇](2011.1) 60
作为希望现象的奇迹和暴力/黄凤祝(德)(2011.1)——论比昂逊与《超越能力》 60
他者·象征·主体/陈 靓(2011.1)——评《新婚的一对》中的人物主体性建构 64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生活/王非一(2011.1)——《新婚的一对》与现代城市 68
双城记/濮 波(2011.1)——利兹大学访问随记 70
感受不一样的《灰姑娘》/盛 柏(2011.2) 103
非遗保护
非遗保护:抢救·唤醒·文化自觉/马知遥(2011.1) 74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念的认识/汪 欣(2011.2) 97
婚庆吉祥图案设计初探/高 珊 王惠娇(2011.2)——以闽南地区为例 101
蜡染绘画艺术探析/钟绍琳(2011.3) 97
傩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对策/智联忠(2011.3) 100
泉州地区闽南戏曲传承中的社会文化功能之考察/刘 鹏(2011.3) 104
安海“嗦啰嗹”保护及启示/陈燕婷(2011.4) 97
畲歌嘹亮/徐玉萍(2011.4)——试论畲族民间音乐的教育与传承 102
春风弦管醉千场,雅韵清音笑万年/王丹丹 陈小红(2011.5)——记国家级南音传承人吴彦造 90
现代泉州木偶造型艺术考察/陈晓萍(2011.5) 94
永春龙水漆篮及其产业集群模式现状思考/苏少凌(2011.5) 98
太谷秧歌的传承现状和对策/智联忠(2011.5) 100
昆曲《牡丹亭》“堆花”表演衍变及成因初探/李 阳(2011.6) 50
文化视野
历代宦者演戏述略/黎国韬(2011.1) 79
尚武遗风的清代服饰汉化流变/刘若琳(2011.1) 82
性别文化与艺术表现/朱云霞 王玉珏(2011.1)——试论世纪之交台湾女性艺术的性别视野 88
从当代艺术思考动画创作的选题/叶 璐(2011.1) 92
网络与网络亚文化/刘桂茹(2011.2) 47
论客家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苏俊华(2011.2) 51
殊途同归:怀旧与台湾经验/陈美霞(2011.3)——试论台湾眷村文艺风潮 76
浅析戏曲中的“三月三”/李 楠(2011.3) 82
让“空间”衍伸出更多意义/蔡福军(2011.3)——评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 84
闽剧花彩旦的艺术特色及表演技巧/程 微(2011.3) 87
高雅艺术消费:现状分析与建议/黄 星(2011.3) 89
免费开放与建构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董 平(2011.3) 90
《大河之舞》艺术表演的情感渲染/张文晶(2011.3) 92
小议艺术研究中的图文互证/吕小川(2011.3) 93
色彩中的质地因素/杨 琳(2011.3) 95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谈“展厅书法”/周小兵(2011.4) 46
闽台动漫产业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孔苏颜(2011.4) 50
论小提琴滑音所蕴含的“中正平和”的儒家思想/王 珊 陈 璐(2011.5)——以马思聪《思乡曲》为例 60
艺术终结之谜/郭全照(2011.5)——解读周计武的《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 64
金农书体意识浅论/欧键汝(2011.5) 68
性灵出万象 风骨超常伦/李健锋(2011.5)——邢庚山水美学释义 71
明清时期的德化人物瓷塑艺术风格初探/涂 慷(2011.5) 76
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的因缘/李启鸿(2011.5) 80
三元鼎立:美国戏剧产业体系格局扫描/范煜辉(2011.6) 82
“解”字“造”境/李永新(2011.6)——作为创意原型的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风格营造 85
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于媒体产业的分析/孙 婕(2011.6) 88
商业意识形态下古典音乐的演绎/何 晨(2011.6) 91
影视长廊
费里尼的丑角乌托邦/黄金城(2011.1) 95
《赵氏孤儿》:历史、话剧、电影/许 波(2011.1) 100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创作现状与发展意识/熊 立(2011.1) 103
《苏丝黄的世界》:好莱坞跨国恋情的拯救神话/姜智芹(2011.2) 82
身体奇观/郑 军 刘国强(2011.2)——关乎感官欲的镜像表述 84
从“苦”到“情”:论苦情戏悲剧模式的转变/李光柱(2011.3)——《天涯赤子心》人物分析 60
《桃花运》与后爱情叙事/王冰冰(2011.3) 64
滞后传播与聚合效果/侯 凯(2011.3)——论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中国电影的一种传播状态 67
影像背后/钱洪波(2011.3)——评八集文化纪录片《昆曲六百年》 71
遥远的回响/代金存(2011.3)——从《英国病人》中的“倾听”说起 74
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四篇](2011.4) 6
领袖形象与“人”的历史/徐 勇 徐 刚(2011.4)——论电影中毛泽东的形象塑造与个人/国族话语之间的关系
为平凡生活寻找动力/郝朝帅(2011.4)——新世纪“主旋律”电影的新变7 1 1
人性化的视角/张文诺(2011.4)——评电视连续剧《保卫延安》 15
气势磅礴 厚重坚实/许 波(2011.4)——舞台与银幕对“八一”南昌起义的艺术呈现 19
《让子弹飞》影评系列[三篇](2011.5) 81
姜文电影中的欲望与血性/李仁贵(2011.5) 82
《让子弹飞》中的欲望符码与集体无意识/卢 伟(2011.5) 85
《让子弹飞》的戏剧化叙事/张 琴(2011.5) 88
当代语境下的“写意式”改编/吴丽佳(2011.6)——解析姜文电影的改编策略 32
自由无羁的黑暗喜剧/徐国梁(2011.6)——萨布(SABU)电影简论 36
“红色经典”里的“人”/邓谦林(2011.6)——论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9
众里寻“她”千百度/杨凤娟(2011.6)——《时时刻刻》中的女同性恋倾向及其隐含意义研究 42
审美期待与本土文化精髓的化合/王晓艺(2011.6)——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猪八戒”系列神话剧 45
梦想世界中简单的美/杨 瑛(2011.6)——《飞屋环游记》角色设定赏析48艺术教育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探索/吕承坚(2011.1) 107
黄自《思乡》的歌曲分析与演唱提示/邢岚枫(2011.1) 109
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耿琴瑶(2011.1) 111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探析/马晓岚(2011.2)——兼及艺术职业教育改革思考 105
浅析人物角色设计中眼部表情的特点/刘 利 刘 虹(2011.2) 108
声乐中改变音色的几种方法/张斓斓(2011.2) 111
艺术类本专科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任务/范英豪(2011.3) 107
谈中国民间舞蹈的审美教育意义/陈晓颖(2011.3) 110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孙 艳(2011.3) 111
“游戏化学习”在儿童钢琴启蒙教材中的应用和设计/肖 端(2011.4) 104
舞蹈创作计算机三维辅助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刘 浩(2011.4) 106
道可道,非常道/朱惠华(2011.4)——辨析中国古代声乐理论的现代意义 109
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彭 艺(2011.4) 111
中国高校数字电影院线前景探索与发展策划/马晓岚(2011.5) 106
舞美设计教学中的综合性小品造型训练解析/林晨曦(2011.5) 110
融戏于舞/廖红新(2011.5)——谈民间舞蹈教学中融入戏曲表演艺术的教学思路 112
寓教于“乐”/郑 彤(2011.6)——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93
高师合唱何处去?/吉颖颖(2011.6)——兼论民族特色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96
论美术理论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刁秀航(2011.6) 100
萨克斯重奏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陈忠辉(2011.6) 103
舞蹈教学语言运用策略/何文音(2011.6) 105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焰火》的教学分析/林别嘉(2011.6) 107
声乐艺术实践的重要性及对策/钟玉长(2011.6) 109
谈美术鉴赏中的音画结合/俞 程(2011.6) 111
艺苑画廊
流水欢歌——中国水彩画名家广西行作品选登(2011.1) 54
行走之间——2011福建青年工笔画家提名展作品选登(2011.2) 54
缺席的身份——2011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提名展作品选登(2011.3) 54
惠女情怀 翁振新中国画作品选登(2011.4) 54
首届福建省青年美术家提名展作品选登(2011.5) 54
俄罗斯当代现实主义画家尤里·卡留塔、根纳基·别尔纳茨基 54
和安娜·维纳格拉多娃作品选登(2011.6)
封面 油画《水仙》/管朴学(2011.1)
漆画《香远·红莲》(局部)/汤志义(2011.2)
油画《紫阳楼前的风水林》/王 辉(2011.3)
国画《嫁给大海的女儿》(局部)/翁振新(2011.4)
油画《黄山松林》/顾黎明(2011.5)
油画《收获甘蔗》/谢 森(2011.6)
封二 流淌的色彩 飞扬的心绪——管朴学油画作品选登(2011.1)
汤志义漆画作品选登(2011.2)
岂梦光当代油画作品选登(2011.3)
丁一林油画作品选登(2011.4)
顾黎明油画作品选登(2011.5)
谢森油画作品选登(2011.6)
封三 土楼情怀——梁明国画作品选登(2011.1)
刘建国画作品选登(2011.2)
董小明水墨综合媒介作品选登(2011.3)
袁牧国画作品选登(2011.4)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教师绘画作品选登(2011.5)
郑浩千国画作品选登(2011.6)
封底 国画《霜降》/梁 明(2011.1)
国画《村庄》/杨玉泉(2011.2)
装置《水墨·荷》/董小明(2011.3)
国画《浓绿万枝红一点》/袁 牧(2011.4)
油画《蓝色梦想》/周向一 吕承坚 陈若鸥 梁阿兴 李为民(2011.5)
国画《白水春山》/郑浩千(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