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角陶赛特羊与青海半细毛羊杂交后代羊毛品质分析
艾德强 (青海省畜牧总站 西宁 810001)
陶赛特羊(T父本)与青海半细毛羊(M母本)经济杂交试验的结果表明,杂交后代(TM)的产肉性能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羊毛品质得到了改善。无角陶赛特公羊毛纤维细度、伸直长度分别为32.79±6.90μm、12.50±1.14cm。杂交一代的毛纤维密度与青海半细毛羊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羊毛品质 杂交后代 细度 伸直长度
2001年本单位承担了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下达的“引进高产肉用绵羊,促进肉羊产业发展项目”。为了建立适合青海农区和环湖牧区的繁育和杂交生产,提高当地绵羊品种的产肉性能,适应当前市场对优质羊肉的需求,本省于2002年起从北京引进肉用型绵羊品种无角陶赛特种羊,在省三角场种羊场进行纯种繁育,并开展不同杂交组合试验,对羔羊生长发育、产肉、产毛性能等作了测定。并进行了适应性观测。通过杂交试验比对,用无角陶赛特公羊杂交改良青海半细毛羊的产肉性能,导入后肉用性能明显提高,但陶半杂交一代羊毛密度明显降低,但毛纤维细度、长度基本保持了青海半细毛羊的特性。
1.1 毛样的采集 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按不同性别、年龄采集陶赛特羊(T)公羊、青海半细毛羊(M)、陶半F1(TM)毛样。采样部位为羊体侧部中线肩胛后缘一掌处,紧贴皮肤剪下毛样,供毛纤维细度、伸直长度等项目分析。用密度钳采取皮肤面积为1cm2的毛样,供密度分析。所有分析资料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
1.2 毛样处理 用乙醚将毛样洗净待用。
1.3 密度测定 在绒布上用摄子统计1cm2皮肤面积中毛纤维根数。
1.4 伸直长度测定 在黑绒布上用直尺随机测量,每个毛样测100根纤维。
1.5 细度测定 用显微投影仪,测量毛纤维直径,每个毛样测200根纤维。
2.1 毛纤维类型细度、伸直长度分析 由表1可见,陶半杂交一代羊羊毛纤维细度与其父、母本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陶半杂交一代羊毛纤维细度保持了青海半细毛羊的优点。陶半杂交一代羊羊毛纤维伸直长度显著的长于无角陶赛特羊,差异极显著(P<0.01);与青海半细毛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毛纤维类型细度、伸直长度分析结果 (μm、cm)
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类同。
2.2 毛纤维密度分析 纤维密度可表示毛囊发育程度,一般情况下,S/P值越大,则产毛量越高。由表2可见,陶半杂交一代毛密度与无角陶赛特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母本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陶半杂交一代羊被毛密度明显低于其母本青海半细毛羊。
表2 毛纤维密度分析结果 (根/cm2)
青海半细毛羊是以产毛为主的新培育品种,其毛纤维细度在50~58支,长度在10cm以上。用引入的无角陶赛特肉羊品种进行杂交后,其陶半杂交一代羊后代在相同的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早期生长发育较快、产肉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但羊毛品质和羊毛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陶半后代毛变粗、单位面积上的毛纤维根数减少,而毛纤维细度、长度基本保持了青海半细毛羊的特性,因此,笔者认为,在饲养青海半细毛的地区应继续加强当地品种的饲养管理和选育工作,尽量不要与肉用品种羊进行杂交改良,但利用无角陶赛特羊做父本,青海半细毛羊做母本进行经济杂交,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杂种优势明显,进行肥羔生产,既能满足当前人们对羔羊肉的需求,也是农牧民养羊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2011–09–08)
S826.3+2
A
1007-1733(2011)12-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