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业
(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行委动物卫生监督所,青海冷湖 816300)
肉孢子虫病(Sarcocystosis)是一种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其中间宿主十分广泛,有哺乳类动物、爬行类动物、禽类、鸟类、鱼类等,终末宿主为食肉动物,人可以为中间宿主,也可以为终末宿主。该病已被我国《肉品卫生检验规程》列为肉品必检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
鉴于该病在肉品卫生检疫检验和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为摸清和掌握青海冷湖地区上市销售商品牲畜胴体肉孢子虫病感染情况,为今后该病的防治工作和肉品卫生检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辖区内群众吃上“放心肉”,笔者利用市场检疫的工作的便利条件,对该地区上市销售商品牲畜胴体肉孢子虫病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从2010年4-11月间,先后利用近9个月时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查牛胴体140头、绵羊胴体150只、山羊胴体135只、猪胴体150头。被检的575头/只胴体全部来自清真屠宰场和生猪屠宰场收购的冷湖行委辖区内各社区群众自繁自养的家畜。
3.1 检查材料
3.1.1 受检牛、绵羊、山羊、猪胴体全部为经宰前检疫健康的家畜胴体。
3.1.2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每个被检畜的胴体上分别采取心肌、膈肌和咽喉肌各1份(10~15 g),编号后保存待检。
3.1.3 生物显微镜、手术刀、剪刀、玻璃器皿、载玻片、计数器、30%甘油溶液等。
3.2 操作方法
3.2.1 应用病原学调查方法,剥去被检肉样上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肉眼观察是否有虫体存在,然后随机抽取各肉样0.1 g,顺着肌纤维的方向剪成米粒大小的肉丁,置于载玻片上滴加30%甘油溶液压薄至半透明状的标本进行镜检。
3.2.2 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标本上是否有住肉孢子虫,如发现虫体,观察其形态、大小、包囊内结构并详细计数。
3.3 结果判定 在任何一种被检肉样上发现住肉孢子虫包囊,即判定为阳性;初次检查为阴性的重剪肉粒进行复查,复查未发现虫体者则判为阴性。
3.4 数据处理 计算感染率,感染强度和感染范围,并对有关数据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性对比。
在被检的140头牛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67只,阳性率47.86%(140/67),每0.1 g肉样的虫体感染范围1~105个,平均感染强度29.18个;150只绵羊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79只,阳性率52.67%(150/79),每0.1 g肉样的虫体感染范围1~208个,平均感染强度31.56个;135只山羊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84只,阳性率62.23%(135/84),每0.1 g肉样的虫体感染范围1~245个,平均感染强度38.18个;150头猪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71只,阳性率47.34%(150/71),每0.1 g肉样的虫体感染范围1~121个,平均感染强度30.44个。被检畜心肌、咽喉肌、膈肌等各部位的阳性数、阳性率、感染范围、平均感染强度见表1。
表 1 冷湖地区孢子虫感染情况统计表
5.1 分析
5.1.1 根据显微镜观察到的虫体大小、形态特点、包囊内结构与有关材料介绍,寄生在冷湖地区牛、绵羊(山羊)、猪上的肉孢子虫分别与枯氏肉孢子虫(S.cruzi)、嫩肉孢子虫(S.tenella)和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描述相吻合。因此,根据虫体形态特点及大小,初步确诊冷湖地区牛感染的肉孢子虫为枯氏住肉孢子虫、绵羊和山羊感染的肉孢子虫为嫩肉孢子虫、猪感染的肉孢子虫为米氏肉孢子虫[1-4]。
5.1.2 本次调查显示,冷湖地区山羊和绵羊肉孢子虫的阳性率最高,牛的阳性率和猪的阳性率相差不大。
5.1.3 抽样调查数据处理(t-检验)结果显示,冷湖地区牛咽喉肌的阳性率(47.86%)与膈肌的阳性率(40.00%)和心肌阳性率(28.58%)之间的差异性极为显著(P﹤0.01);绵羊咽喉肌的阳性率(52.67%)与膈肌的阳性率(40.67%)和心肌阳性率(32.67%)之间的差异性极为显著(P﹤0.01);山羊咽喉肌的阳性率(62.23%)与膈肌的阳性率(49.63%)和心肌阳性率(32.60%)之间的差异性极为显著(P﹤0.01);猪咽喉肌的阳性率(47.34%)与膈肌的阳性率(34.00%)和心肌阳性率(22.67%)之间的差异性极为显著(P﹤0.01)。通过数据对比显示,该地区牛、绵羊、山羊、猪肉孢子虫的重点感染部位都在咽喉肌上,其次在膈肌和心肌上。
5.1.4 本次调查发现,冷湖地区牛肉孢子虫阳性率(47.86%)低于韩秀敏报道[5]的西宁市屠宰牲畜住肉孢子虫的调查的结果(感染率为51.35%);绵、山羊的阳性率(52.67%和62.23%)明显低于青海省贵南县陈红霞报道[6]的贵南县绵羊住肉孢子虫感染率(96%);猪的阳性率(47.34%)于李福寿报道[7]的西宁市猪住肉孢子虫感染率(44%)基本相一致。这可能与上述有关地区中间宿主数量、自然环境等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本次调查样本大小有关系,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探讨研究。
5.2 讨论
5.2.1 本次调发现冷湖地区上市销售的牛、绵、山羊和猪胴体肉孢子虫的阳性率相对较高,都超过了47%。故此,建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检疫检验部门要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把此病的防治工作纳入常规防治计划。同时,肉食品卫生检疫检验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检疫检验工作当中,应该将咽喉肌和膈肌的检查放在首位,以确保当地群众真正能吃上“放心肉”。
5.2.2 肉孢子虫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的寄生虫病,其感染通常为隐性感染,阳性家畜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生前仅靠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因此,建议用血清学诊断方法(可以采用IHA、ELISA或IFAT诊断盒)进行家畜生前肉孢子虫诊断,上述诊断方法在30 min可出结果,又不需要任何仪器,方法比较简便,而且敏感度高,非常适合从事动物卫生检疫检验和兽医临床工作者使用。
[1]甘孟侯,蒋鑫书.畜禽群发病防治[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54-56.
[2]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农业出版社,1987.
[3]时文贤,张重喜.关于生猪屠宰场肉孢子虫病的检验[J].中国动物检疫,2002,19(5):30.
[4]姚树堂 李富强.应重视肉孢子虫病的检验[J].中国动物检疫,2000,27(5):37.
[5]韩秀敏.青海省西宁市屠宰牲畜住肉孢子虫的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27.
[6]陈红霞.贵南地区绵羊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5):29.
[7]李福寿.西宁市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毒性试验[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