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信息超载影响及对策

2011-11-17 01:25罗玲
现代情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对策

罗玲

〔摘要〕互联网和ICT的过度发展导致了严重的信息超载,人们发现接受处理的新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它导致了信息压力、信息焦虑以及信息处理的低效。人们只有成为更好的信息加工者才能克服信息超载,其对策和方法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搜索工具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信息超载;信息焦虑;信息素养;对策

收稿日期:2011-03-28

作者简介:罗 玲(1959-),女,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发表论文数篇。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6.009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6-0036-03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Luo Ling

(Library,Xuzhou Radio & TV University,Xuzhou 221006,China)

〔Abstract〕The over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ICT leads to serious information overloading,people find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information need to be processed,and it leads to the in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pressure,information anxiet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Only when people learn to be better processor,can they solve information overloading,and the solution to it is to give people better information quality education and teach them how to use searching tools correctly.

〔Key words〕information overloading;information anxiety;information quality;solution

“信息爆炸”、“信息污染”、“信息超载”、“信息焦虑”——这些都是形容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而我们对此又无能为力的熟悉的词汇。太多的信息,有时比更少还要糟糕。

作为图书馆员,通过努力提供最好的馆藏和服务解决信息超载问题。图书馆拥有成千上万件馆藏,覆盖各种主题的杂志,更好的馆际互借有助于解决信息超载。

信息超载:指信息接收者或处理者所接收的信息远远超出其信息处理能力。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的信息和知识都处于大爆炸状态,造成信息量大、信息质量差、信息价值低等问题,信息超载的现象也随之而生。信息超载现象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现成的信息数量成倍增加、信息内容纷乱庞杂、很多低质量的信息充斥着信息时代的各个角落,而且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现在的这种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继续下去,很明显,对此问题人们暂时什么也做不了,它是免费信息市场与技术进步联系在一起的逻辑结果。主观上,对于从各种途径获得的海量信息,人们常常不知所措,不了解怎样在获得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同时也可以成功排除冗余无用的信息,结果造成盲目重视信息的展现与直观感受,却缺少对其深入思考与探索的不利情形。

就在不久前,GB尚指很大的存储空间。但现在,TB已很常见——甚至在家用PC中也是如此。目前,许多数据中心做规划时已使用PB。我想我们可以认同;在这些存储场所确实有许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是确实有用还是仅仅让人目眩?它是否已结构化?是否易于分析?是否易于共享?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名美国人平均每天要接收约34G信息,其中信息量相当于约10.05万个英文单词的信息量,34G的容量则相当于有些笔记本电脑硬盘存储量的1/5。

具体说来,信息超载的原因有:①由于信息技术及信息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造成信息供给量的增多和供给范围的扩大;②信息的存在形态缺乏条理性,信息容易丢失,也容易造成重复搜索;③个人及系统对信息需求的增加;④处理信息受时间限制;⑤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足,如用户没有掌握足够的关于检索信息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巧;⑥我们的组织规模在持续增长(可能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因此每天产生的信息也越来越多,组织中出现信息超载,常常是由于缺乏分层负责、分工合作的制度和观念,因而使大量信息集中到个别负责人身上,造成个别负责人的信息超载;⑦网络的信息传播机制和检索工具发展不够完善。

1 信息超载的负面影响

1.1 牺牲深度

接触信息太多使人注意力不够集中,深度思考能力受到影响。研究人员估算出,一名美国人每天从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视和其他媒体获取大约10.05万个单词的信息量,相当于大脑每秒接触23个单词。研究人员认为,如此大的信息量给大脑带来压力,人集中注意力时间因此缩短。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罗杰·博恩的话报道:“人们的注意力被分割成更短的一段段注意力。这不利于深度思考。”心理学家爱德华·哈洛韦尔说,一些人“忙于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而顾不得去思考和感受”。哈洛韦尔认为,这些人接触到的大量信息都停留在表面,“牺牲了深度思考和感受,变得把自己隔离起来,失去了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所以,当发生信息超载时,人们表现为:感觉接受的信息已经足够多,再接触会产生焦躁情绪,并且对信息重于仅限于表面的认知,忽略对其深层次的思考研究,有时甚至会偏离当初的学习目的,变得茫然无措。

1.2 前所未有的信息量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视、电话、电脑、电子邮件、手机、互联网、MSN、QQ等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困扰。按照研究人员估算,以信息单位计,一名美国人每天获取约34G信息,接受这些信息平均花费11.6小时。2008年美国人从各种媒体获得的信息总量是360万G。研究显示,美国人年“消费”英文单词总量1980年为4 500兆个,2008年接近1.1万兆,平均年增幅5.4%。这些单词来源包括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互联网、纸质媒体以及电视和广播节目。人们日常谈话使用的单词量没有被统计在内[1]。

哈洛韦尔说:“我们的大脑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处理如此多的信息。”“我们现在有一代可以称为‘电脑迷的人,因为他们在电脑屏幕前,或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他说。根据这项研究,美国人从电视节目中获取的信息量最多,以单词量计占获取信息总量的44.9%;电脑信息量居第二位,占27%;广播信息量排名第三,达10.6%。其后依次为纸制媒体8.6%,电话5.2%,电脑游戏2.4%,音乐唱片1.1%,电影0.2%。

信息过载的主观部分来自于我们提供的信息比我们能吸收的多得多,这是一个感知到的现象——有时被称为“技术压力”。用户正在被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控制,而不是由它提高能力。像任何其他形式的压力一样,技术压力导致智力行为下降和判断力差,对认知心理学家来说这是众所周知的。像负反馈回路一样,这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随意和随机使用的原因也是结果。缺少一个统一的知识管理框架概念也可作为一个恶化的因素。

1.3 产生信息焦虑

信息焦虑的定义:所谓信息焦虑症,是由于人们吸收过多信息、给大脑造成负担形成的。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过多繁杂信息,大脑中枢来不及分解消化,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被称为“信息焦虑症”。理查德沃尔曼(‘Information anxiety的作者)认为:它是由我们理解的和我们认为我们应该理解的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产生的。它是数据和知识之间的黑洞,是当信息没有告诉我们想要或需要知道的时候发生的。

信息焦虑症是一种身心障碍。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调整到可以接收如此大量信息的状态,因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所以也叫做知识焦虑综合征。焦虑标志:(1)信息消化不良:大量信息在短时间内输入大脑却来不及消化,时间一长,便出现偏头痛、头昏脑胀、注意力分散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高血压、心律不齐、紧张性休克等;(2)信息干扰:大脑中可能同时贮存着大量同类信息,对于各种信息接触过多,又不善于分析和处理,会变得思绪混乱,判断力下降;(3)信息恐惧:由于知识更新过快,不得不拼命学习新的知识。有些人会因此而顾虑重重,感到负担过重或担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后出现惶恐不安、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心悸气短等症状,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由于工作上的快节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部分人都习惯于从网络、电视、电子读物上获取信息。对信息资源有较强的掌控欲望,一旦正常获取信息渠道发生不畅,他们就会感到极不适应,变得焦躁不安,认为是自己错过信息。一些人会不停地看电话、电子邮箱,甚至出现一种心理等待,进而引发系列精神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若对网络、电子读物过分依赖,则会发展成为病态心理,严重时可能转化成强迫症。

2 对策和方法

2.1 提高用户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产物。信息素养并不是单纯的计算机知识,信息素养包括什么,如何实现?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信息素养是要求个人“认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及有找到,评估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美国图书馆协会制定了一套信息素养标准[3],其中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都能够:

(1)确定所需信息的程度;

(2)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及其来源;

(4)将选择的信息纳入到自己的知识基础;

(5)有效地使用信息实现特定的目的;

(6)了解围绕着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获得和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和法律。

影响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有很多因素,除了个人的职业、专长、爱好、心理状态、语言能力等,个人的信息素养尤其重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对所有学科,所有学习环境,以及各级教育这是共同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技能有关,而且对个人,教育系统和社会具有更广泛的的影响。信息技术技能,使个人使用电脑,软件应用程序,数据库和其他技术来实现多元化的学术,工作相关的和个人目标。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一定需要开发一些技术技能。同样的信息环境,同样的检索任务,不同的人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得到的信息数量和质量是不同的,得到的分析结果也会不同。

通过教育,可有效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包括:

(1)信息意识教育,指提高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产物、现象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

(2)信息能力教育,指提高人们获取、分析、应用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3)信息道德教育,包括引导人们主动承担信息交流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严格遵守行业法律法规,正确搜索、处理和传播信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等。

(4)信息心理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消除人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稳定心理因素,培养良好的信息心理素质。

(5)信息政策教育,是指导和协调一定历史条件下国家信息活动的行动准则[4]。

2.2 运用检索工具可减少信息过剩

检索工具是指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而成的用以报道、存储和查找信息的工具。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将来,搜索工具的发展趋势将要朝着本地化、商业化、智能化、专业化、功能多样化和服务个性化发展,检索工具将日趋发展完善。检索工具具有标引功能、信息搜索功能、检索功能和结果显示功能。检索工具的优点有:

(1)存储量大,内容丰富。

(2)更新速度快,内容新颖。

(3)便于检索,途经多样。

(4)使用方便,不受时空限制。

通过日期范围、原始出版物语言和文献类型制定检索策略降低检出结果的数量。在全文数据库中可用文章长度作为标准。另一个很重要的检索技巧是了解不同数据库的优缺点。仔细选择数据库可确保检出内容达到合适的程度或观点[5]。比如说Medline适合医学院校的学生。检索者可选择包含某一主题核心文献的数据库,参考咨询界由来已久的政策是更多不总是更好。检索重要文章的一个技巧就是将检索限制在综述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类型字段允许检索者限定特定类型的文献,SCI中文章的被引次数给出文章相关的影响价值。OVID数据库中可将检索结果用“场笔量排序。多数数据库都有按照检索词的相关度输出检索结果。

很明显,信息超载问题在起源上是多方面原因,由此推断,任何解决办法必须是多面的。尽管增加信息素养教学和课程的资源,可事实表明,根据互联网检索要求,用户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信和检索相关技巧的自学。现在实际的答案取决于信息专家在信息指南和翻译方面的传统作用。我们必须做更多的后处理,分析和说明来帮助用户理解和处理检出的大量信息。我们必须帮助用户学会选择,成为更好的“信息加工者”。开发更好更容易使用的参考工具,更多的导航中的导航。伴随着检索到的成百上千的书目、指南、全文和数值数据库,现代的根本问题不是发现信息而是过滤和帮助用户理解所找到的信息。过分强调技术为基础的解决方案,绝对应该避免。

参考文献

[1]余向前.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超载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8,(1):9-12.

[2]贺存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超载现象的非技术解决方案[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25-126.

[3]http://www.upicture.com.cn/Knowledge/nPost/nPostz6171.htm[EB].2009-09-12.

[4]ALA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URL:http://www.ala.org/Content/NavigationMenu/ACRL/StandardszandzGuidelines/InformationzLiteracyzCompetencyzStandardszforzHigherzEducation.htm#stan(accessed June 23,2003)

[5]冯峰.网络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发展趋势之探讨[J].现代情报,2006,(8):93-94.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