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IgE在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表达

2011-11-17 07:31刘娟王德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鼻息肉特异性局部

刘娟 王德辉

·综述·

局部IgE在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表达

刘娟 王德辉

研究证实,鼻黏膜局部可以合成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IgE)。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等,鼻黏膜IgE表达增高。检测鼻及鼻窦黏膜局部IgE的表达水平,对于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 IgE)在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皮肤试验和血清学特异性IgE是诊断这类疾病的一线方法,但均为间接诊断,反映的都是全身特异性状态。然而,很多患者临床病史明显疑似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试验和(或)血清学特异性IgE却为阴性。很多学者发现原因可能是鼻黏膜局部的变态反应及其IgE发挥的作用。目前,很多证据表明,鼻黏膜可以合成IgE,在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1 鼻黏膜可以产生IgE的证据

1970年Tse等[1]描述了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鼻分泌物中的豚草特异性IgE,引出了局部鼻黏膜产生IgE的概念。Cameron等[2]取过敏患者鼻腔组织在体外抗原刺激,发现可以生成SεSμDNA环(Sε和Sμ重组所形成的产物,即IgM转换为IgE过程中的产物),并用白细胞介素4(inter leukin-4,IL-4)(亦称IgE免疫增强因子,IgE-PF),IL-13单抗阻断,发现转换受阻。他们认为鼻黏膜B细胞受局部抗原刺激后可产生IgE。Gevaert等[3]在解释实验结果时认为:局部IgE的产生导致血浆IgE和鼻息肉组织中的IgE不一致;并证实鼻息肉中存在富集浆细胞的次级淋巴组织和富集B细胞、T细胞的淋巴滤泡,且在这些组织中发现了IgE。此外,Takhar等[4]发现,与非变应性鼻炎组相比,AR患者下鼻甲活检组织中存在激活诱导的胞嘧啶脱氨酶(一种免疫球蛋白转换所需的酶,传统理论认为只在淋巴组织生发中心的B细胞中产生)、多种胚系基因转录物、IgE胚系基因转录物,而且它们在花粉季节会上调。这高度提示,AR患者鼻部存在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大多数学者都证实局部鼻黏膜可以产生IgE。

在体内大部分IgE分布在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的肥大细胞上。关于IgE分子从合成部位运输到组织和循环的过程仍然不清楚。鼻黏膜包含了IgE产生所需的多种细胞及调节IgE合成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白介素3(interleukin-3, IL-3)、IL-4、IL-5、IL-6、IL-13、IFN、IL-10、IL-12等。此外,鼻黏膜局部IgE的分泌是弥漫的,并不局限于一个解剖位置,下鼻甲和鼻窦黏膜IgE的分泌没有显著区别,但上皮下IgE明显高于上皮[5]。

2 AR局部IgE的表达

很多学者证实AR患者鼻分泌物和鼻黏膜总IgE和抗原特异性IgE升高,局部IgE在AR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部分病史与皮肤试验和/或血清学检测不相符的患者,局部IgE也有明显升高。

2000年KleinJan等[6]在以前实验的基础上再次证明AR患者鼻黏膜IgE阳性的B细胞和浆细胞明显高于非AR,且应用针对IgE的抗体阻断后,阳性细胞明显下降。Rondon等[7]也发现AR患者经草粉激发后局部可以产生特异性IgE。局部IgE可在鼻黏膜产生已详细阐述,AR患者局部检测到IgE就不难理解。

在此详细讨论疑似AR患者局部IgE的表达,这部分患者皮肤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阴性。

Rondon等[7]在研究局部IgE时发现,常年非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nonallergic rhinitis, PNAR)患者鼻腔冲洗液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类型与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PAR)患者相似,但与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在他们的实验中,PNAR组屋尘螨鼻腔激发试验阳性率为54%,鼻腔屋尘螨特异性IgE阳性率为22%。虽然皮肤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阴性,但正因为鼻腔局部存在变态反应并能合成IgE,才形成了该结果。Pant等[8]也证实一部分持续性非AR患者存在局部炎症,鼻激发试验阳性,鼻黏膜产生IgE。Powe和Jones[9]综合分析了这方面研究,主要从4个方面论证疑似AR患者局部存在变态反应:①鼻分泌物检测特异性IgE和过敏介质;②过敏原激发试验后,过敏症状的表现和鼻道的生理改变;③鼻黏膜局部炎症细胞及其产物的组织学研究;④非AR患者鼻黏膜结合过敏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阐述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可能机制:①由于过敏原的特异性,常规过敏原不能激发皮肤试验;②隐蔽抗原,即许多未被检测的抗原;③由于组织特异性,过敏原不能激发皮肤试验;④非IgE介导的过敏。

虽然AR和疑似AR鼻黏膜局部可以分泌IgE,但详细机制还有待阐明,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局部IgE的表达

IgE在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 AFRS)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AFRS患者通常对多种真菌和非真菌抗原过敏,相应血清特异性IgE也升高,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增高。或许局部IgE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Carney等[10]证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FRS鼻窦黏膜IgE阳性细胞明显上升。Chang和Fang[11]的一项研究显示,14例AFRS患者中,12例筛窦黏膜曲霉IgE阳性,但血清IgE阴性。Wise等[12]研究局部IgE时发现,与对照组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相比,AFRS患者下鼻甲上皮和上皮下IgE明显升高,且上皮下IgE多于上皮。Ahn等[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做了类似研究,得出相同结论。这些研究证实,AFRS患者局部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即使局部IgE产生增加,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需要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组胺,但临床上抗组胺药物却不能消除和缓解患者症状。这表明局部IgE在AFRS中的作用还是很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4 鼻息肉患者局部IgE的表达

虽然与普通人群相比,过敏患者鼻息肉发病率未明显升高,但很多研究证实鼻息肉组织中存在IgE。Suh等[13]根据皮肤试验对屋尘螨的反应,将所有鼻息肉患者分为强反应组、弱反应组和不反应组,强反应组和弱反应组鼻息肉组织中屋尘螨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60%(9/15)和22%(4/18)。Bachert等[14]证实鼻息肉组织中存在抗原或微生物产物的变态反应。Sabirov等[15]也发现,链格孢菌特异性IgE在鼻息肉伴过敏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息肉组织。他们还得出结论,无论血清特异性IgE是否阳性,鼻腔局部链格孢菌特异性IgE和嗜酸性炎性反应都与鼻息肉相关。

近来,Sheahan等[16]也提出了鼻息肉不伴过敏患者局部组织存在IgE的证据。他们报道皮肤试验阴性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57%可检测到抗原特异性IgE,包括季节性和常年性的各种抗原。Bachert等[17]证明,与AR显著不同的是鼻息肉中特异性IgE与皮肤试验没有明显相关性。从上述研究发现,鼻息肉似乎与局部变态反应的关系更密切。

但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临床上大多数鼻息肉患者无变态反应史,且血清IgE水平不高,还发现鼻息肉中合成 IgE的浆细胞较少见[18]。Li等[19]将双侧鼻窦炎伴单侧鼻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息肉侧鼻息肉和非息肉侧组织特异性IgE并没有明显区别,认为局部变态反应不是单侧鼻息肉发病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在鼻息肉中发挥重要作用。超抗原不需要抗原呈递即可直接激活中鼻道鼻黏膜内的大量Th2细胞、B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使其合成释放大量促炎性因子,加重中鼻道内的炎性反应,促使息肉形成。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鼻腔中定居,激活T细胞克隆的潜能表明其对鼻息肉的形成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Gevaert[3]等证实,鼻息肉中含有高滴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IgE。Tripathi等[20]研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在息肉中的作用,认为其对息肉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Van等[21]发现鼻息肉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IgE阳性率高达70%。

5 局部IgE的应用

尽管皮肤试验和血清学特异性IgE在临床上应用多年,并作出巨大贡献,但这些方法都不能检测局部IgE。局部IgE在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更好解释某些现象:第一,为什么有些患者表现为AR,甚至发展至哮喘;有些患者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尽管他们的皮肤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IgE可能都为阳性。第二,许多疑似AR患者皮肤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IgE为阴性。第三,局部IgE的产生已成为共识,虽然在疾病中的确切作用还有待研究,但针对局部IgE的治疗却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第四,鼻及鼻窦变异性疾病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是多种病理状态相关炎症过程的最终结果。对局部IgE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发病机制。

目前局部IgE的检测处于实验阶段,离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无论如何,局部IgE对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1]Tse KS, Wicher K, Arbesman CE. IgE antibodies in nasal secretions of ragweed-allergic subjects.[J]. J Allergy,1970,46(6):352-357.

[2]Cameron L, Gounni AS, Frenkiel S, et al. S epsilon S mu and S epsilon S gamma switch circles in human nasal mucosa following ex vivo allergen challenge: evidence for direct as well as sequential 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J]. J Immunol,2003,171(7):3816-3822.

[3]Gevaert P, Holtappels G, Johansson SG, et al. Organization of 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 and local IgE formation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s in nasal polyp tissue.[J]. Allergy,2005,60(1):71-79.

[4]Takhar P, Smurthwaite L, Coker H A, et al. Allergen drives class switching to IgE in the nasal mucosa in allergic rhinitis.[J]. J Immunol,2005,174(8):5024-5032.

[5]Ahn CN, Wise SK, Lathers DM, et al. Local production of antigen-specific IgE in different anatomic subsites of 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 patient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9,141(1):97-103.

[6]Kleinjan A, Vinke JG, Severijnen LW,et al. Local production and detection of (specific) IgE in nasal B-cells and plasma cells of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J]. Eur Respir J,2000,15(3):491-497.

[7]Rondon C, Romero JJ, Lopez S, et al. Local IgE production and positive nasal provocation test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nonallergic rhiniti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7,119(4):899-905.

[8]Pant H, Ferguson BJ, Macardle PJ. The role of allergy in rhinosinusitis.[J].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9,17(3):232-238.

[9]Powe DG, Jones NS. Local mucosal immunoglobulin E production: does allergy exist in non-allergic rhinitis?[J]. Clin Exp Allergy,2006,36(11):1367-1372.

[10]Carney AS, Tan LW, Adams D, et al. Th2 immunological inflammation in 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 nonallergic eosinophilic fungal sinusitis,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J]. Am J Rhinol,2006,20(2):145-149.

[11]Chang YT, Fang ST. Tissu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in maxillary sinus mucosa of 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J].Rhinology, 2008,46(3):226-230.

[12]Wise SK, Ahn CN, Lathers DM, et al. Antigen-specific IgE in sinus mucosa of 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 patients.[J]. Am J Rhinol,2008,22(5):451-456.

[13]Bachert C,Zhang N,Paton J, et al. Role of Staphylococcal superantigens in upper airway disease.[J].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8,8(1):34-38.

[14]Suh KS, Park HS, Nahm DH, et al. Role of IgG, IgA, and IgE antibodies in nasal polyp tissue: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eosinophilic infiltration and degranulation.[J]. J Korean Med Sci,2002,17(3):375-380.

[15]Sabirov A, Hamilton RG, Jacobs JB, et al. Role of local immunoglobulin E specific for Alternaria alternat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asal polyposis.[J]. Laryngoscope,2008,118(1):4-9.

[16]Sheahan P, Ahn CN, Harvey RJ, et al. Local IgE production in nonatopic nasal polyposis.[J].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0,39(1):45-51.

[17]Bachert C, Gevaert P, Holtappels G, et al. Total and specific IgE in nasal polyps is related to local eosinophilic inflammation.[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7(4):607-614.

[18]Sanchez-segura A, Brieva JA, Rodriguez C. Regulation of immunoglobulin secretion by plasma cells infiltrating nasal polyps.[J]. Laryngoscope,2000,110(7):1183-1188.

[19]Li JY, Fang SY. Allergic profiles in unilateral nasal polyps of bilateral chronic rhinosinusitis.[J]. Am J Rhinol,2008,22(2):111-114.

[20]Tripathi A, Kern R, Conley DB, et al. Staphylococcal exotoxins and nasal polyposis: analysis of systemic and local responses.[J]. Am J Rhinol,2005,19(4):327-333.

[21]Van Zele T, Gevaert P, Holtappels G, et al. Local immunoglobulin production in nasal polyposis is modulated by superantigens.[J]. Clin Exp Allergy,2007,37(12):1840-1847.

2010-06-28)

(本文编辑 杨美琴)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稿约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全体眼科和耳鼻喉科医学工作者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宗旨是促进国内外眼科和耳鼻喉科领域内科研成果的交流,加快技术与信息的传播,为临床工作者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提供学术园地。

1栏目设置

本刊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交流、病例报告、综述、调查研究等常规栏目外,还设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国际交流、学科前沿、教育园地、专家笔谈等深受眼科和耳鼻喉科临床医师欢迎的临床特色栏目。同时设立研究生专栏,为研究生基础研究提供快速通道,设立基层医院之窗,为基层医疗单位临床医师提供交流经验平台。

2撰稿要求

拟稿前,请先阅读本刊的“稿约”(刊登在本刊每年的第1期和第4期上),参阅各栏目相应文章的格式要求。

2.1 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资料可靠,实事求是,论点符合逻辑,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数据准确,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基础研究勿超过5 000字;临床研究3 500~4 000字,临床交流勿超过2 000字,综述4 000~5 000字为宜,病例报告800~1 000字,调查报告、专题讨论、讲座均在4 000字左右。

2.2 文题 简明、扼要,反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2.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务请慎重,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同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及Email地址。如有外籍作者,应附本人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函件。

2.4 摘要 论著性文章(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需附200~400字的中文摘要,必须包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不宜超过300个实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姓名后直接排出单位的英译名称、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其后加列国别。不属同一单位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在该作者单位名称左上角加“*”。

2.5 关键词 论著类文章需标引3~8个关键词。关键词应主要标引文章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图书馆编辑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每个英文关键词的第1个字母必须大写。

2.6 正文 一般按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的程序撰写。引言扼要指出研究的背景和动机,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重点讲明自己的改进和创新,应写明研究设计和统计方法的具体名称及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写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何种盲法措施等;应严格按照重复、随机、对照及均衡的原则,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结果需列出主要数据,图表内容与文字表达不要重复,整理、归纳时条理要分明。讨论要有中心,指出自己的观点或发现,有何新进展或特殊意义。

2.7 图表 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线条图请用黑色墨水和描图纸绘制。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对比度,背面注明作者姓名、图序号,并标明上下方向与简要说明,同时提供电子版。表格采用三线表,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并与文内一致。

2.8 医学名词 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药典名或中国通用药名,必要时注商品名。简化字通常参考新版的《新华字典》。

2.9 计量单位 需按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如“天”用d,“小时”用h,“分钟”用min表示。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否则应采用负指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该为ng·kg-1·min-1的形式。人体血药浓度测定,同其他检测值一样,以升(L)为单位,不用mL或dL。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mm Hg”,但每篇文章中首次使用时应注明1 mm Hg=0.133 kPa。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

2.10 数字 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可简写成“99年”,而应写全称“1999年”;小数点前或者后超过4位数时,实行3位数分节法,例如:“1,309.476,5”应写成“1 309.476 5”。百分数范围和偏差,前一个百分号不能省略,如5%~9%不要写成5~9%;附带尺寸的值相乘如3 cm×4 cm×5 cm,不能写成3×4× 5 cm3。但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均不用3位数分节法。

2.12 缩略词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词。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词,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词已共知,也可不注出英文全称)。缩略词不得移行。

2.13 志谢 作者对得到他人或单位的支持表示志谢可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注明。谢辞力求文字简练、诚恳;尊称被志谢人,还应把谢辞交被志谢人过目,征得同意。

2.14 参考文献 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并且对本文有学术价值的,原则上以近5年文献为主,多引期刊文献,少引书籍文献,参考文献只限于正式发表的出版物、专利等。参考文献的编号按照国际标准GB7714-2005,按正文中出现的前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注。论著一般在10条左右,文献综述不超过25条。内部刊物及资料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日语汉字请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外文请用印刷体打印。参考文献尽量在网上采用复制方式,网址:http://www.ncbi.nim.nih.gov/pubmed,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1~3名全部列出,作者间加“,”;3名以上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et al”(英)或“,他”(日)].文题[J].刊名[中文期刊用全名,西文按《医学文献索引》(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年份,卷(期):起页-止页.(卷后一定要注明期)。

举例:

[1]邱孝芝,郑瑞琼,金岫云,等.角膜层间灼烙术治疗大疱性角膜病变[J].中华眼科杂志,1992,28(3):176-178.

[2]NISHIOKA C J,COOK P R,DAVIS W D,et al.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nd asthma[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4,110(6):494-498.

书籍:[序号]文献作者.文献名[M]//书籍作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举例:

[1]吴学愚.喉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7-159.

[2]嵇训传.青光眼[M]//严密.眼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7-117.

[3]CREER C A.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olfactory:system[M]//GETCHEIL T V.Smell and taste in health and disease.NewYork:Raven,1991:65-79.

2.15 基金论文 为提高优秀论文的时效性,本刊优先刊登已列入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省部级以上获奖课题的优秀论文。凡此类论文,请在文稿首页脚注予以注明。如“本课题为×××科研基金项目”,并注明资助项目及编号(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您的论文在本刊刊登后获奖,或被国际著名期刊转载或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请作者将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寄编辑部1份,本刊将在收到获奖证书复印件后退还作者复印费和邮寄费。获奖证书可作为增选审稿人、编委及以后录用稿件的参考。如有重大发现或有国际竞争价值的研究论文请作者声明,本刊将视具体情况在显要位置优先发表。

2.16 研究生论文 为方便广大眼科和耳鼻咽喉科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基础性论文及临床研究论文及时发表,本刊设立研究生专栏。凡在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凭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院或医院科教科)或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投稿,已毕业的研究生或出站的博士后论文凭工作单位证明投稿,本刊对此类论文优先录用。

3投稿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稿件的学术水平和资料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在投稿时必须同时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介绍信并加盖公章,同时付稿件处理费20元/篇,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和邮编,否则暂缓审理论文。介绍信中应明确以下内容:①文章内容和所有资料真实;②作者署名及排序无争议;③来稿未在正式刊物发表过,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等项。来稿一式两份,并发一份电子版至本刊编辑部电子信箱,作者自留底稿。要求计算机稿,均以Word排版,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A4纸打印稿。本刊收稿后即寄回执,稿件录用后即发通知单及清样,并请交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须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作者收到清样后,请用红笔在文内校对,不要在校对时更改原作者姓名或增减作者;如确要变动必须由第一作者亲笔签名并经单位盖章,方可采纳。请不要对清样原文做较大改动,并按规定时间将清样及版面费寄回编辑部,超期寄回则可能延期刊出。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

4作者文责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作者对文稿中引用他人版权资料的部分需自己承担全部责任。各栏目文章涉及人体对象的研究必须符合世界医学会有关医学伦理学的要求,资料的公布均须得到有关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初审后不采用的稿件,一般3个月内退还。复审后不采用者,也予修回后3个月内退回。修改稿逾期1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认真核实后就此事将有关资料通报作者单位,并立即退稿。一稿两用一经证实,2年内本刊将拒绝发表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一切文稿,并向其他有关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5邮寄地址

上海市汾阳路83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31。电话:(021)64376491或(021)64377134转211或221,传真:(021)64376491,Email:eentm@sina.com。请勿寄给个人。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上海 200031

王德辉(Email:wangdehuient@sina.com)

猜你喜欢
鼻息肉特异性局部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局部遮光器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