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壮丁》原是一部经典话剧。1963年,八一制片厂摄制组根据话剧改拍成同名电影《抓壮丁》,被改拍后仍不失话剧艺术的幽默、夸张,加之电影这种大众传媒的优势及影片本身的讽刺幽默,使得《抓壮丁》这部影片带来了更好的传播效果和更高的收视热潮。
历史的再现,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阅读史书、考证古物、查看实录、观看影片等,其中影片是我们了解历史最直接、最形象、且最娱乐的方式,它能以动态、合乎历史的道具及有声语言、戏剧性情节等因素吸引人们津津有味地审读历史,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引起观众对历史的深思,《抓壮丁》就是这样一部以幽默讽刺的喜剧形式来反映历史上一段黑暗时政的影片。
正如影片中山歌所唱:“这山没有那山高啊,那山更比这山荒啊。修的房子归保长啊,养个儿子归老蒋啊。”歌中道出了老蒋腐败的国民党政府推行严酷兵役制,为抗战,当时的国民党官僚、地方保长、反动地主利用抓壮丁乘机发国难财,祸害百姓,以致整个川北农村呈现出一派凄凉景象,穷苦的百姓过着困窘的悲惨生活。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将原先的募兵制改为兵役制,作为战时兵员补给的主要法规。后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政府根据《兵役法》征集兵员,以补充前线士兵。但在征召壮丁过程中却存在大量的弊端,如兵役筹办官员营私舞弊、强征壮丁、顶替买卖、贪污敲诈等,电影《抓壮丁》正是对这一征召壮丁时出现的丑陋现象进行的艺术写照。
影片内容虽是悲剧,但却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影片刻画了一群滑稽可笑的国民党军官、保长、地主的人物形象,描画了他们之间尔虞我诈、狼狈为奸的丑陋行径,采用强烈夸张而又栩栩如生的手法描摹出各个反面人物形象的诡诈、愚昧、吝啬、强悍、无赖的性格,看后使人有种嘴上想笑,鼻子却很酸的感觉,可以说,正是由于本片运用喜剧手法,以反面人物的滑稽猥琐反映当时国民党政府制度的腐败,从而产生绝妙的艺术成效,“这在新中国电影史上都是颇见创意的成功尝试。”[1]众所周知,讽刺喜剧是以尖锐泼辣的讽刺和嘲笑来揭露和抨击现实生活中反面事物的一种喜剧,这种喜剧的主人公大都是反面角色,他们往往品质恶劣、行为荒唐,随着他们的面目被逐层剥开至彻底暴露时,必然引发观众内心带有讽刺意味的笑,这也正是鲁迅所说的“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2],目的是为了引起警惕,并从讽刺幽默中受到教育。
在塑造影片主人公方面,电影制作者一般重点塑造正面主人公的形象,而反面人物一般只作正面主人公的陪衬,起到对比烘托的作用。然而,在喜剧电影中,尤其是讽刺喜剧电影,丑角、反面人物可以登堂入室成为影片主角,影片《抓壮丁》就是如此。很明显,电影《抓壮丁》刻画了一幅众反面人物勾心斗角、相互争利的群丑图,是一部完完全全表现丑角的电影,片中虽出现有正面人物,如佃农姜国富等,但其戏份特别少,整个影片将重点精彩留给了反面主人公,最终成功地刻画了像李老栓、王保长、卢队长、李老栓大娃子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丑角、反面主人公形象,在影片的嬉笑怒骂中令人忍俊不禁,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娱乐中针砭了国民党的黑暗时政并强烈地讽刺了敌人。
就影片《抓壮丁》的幽默表现而言,整部电影都是以卢队长、王保长、李老拴、李妻、潘驼背等几位反面角色之间复杂的戏剧冲突来构成种种黑色幽默剧情。
比如,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卢队长、王保长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地合谋抓壮丁一幕,他们通过花名册来决定哪些人该抓、哪些人该罚款。当提到地主李老拴的二儿子时,两人都知道李老拴有钱,都想去敲诈一笔。先是卢队长说“我自家去”,而王保长满脸堆笑自荐说“卢队长我去就行了,你何必去跑腿呢”,而卢队长看看王保长后嘿笑了一声,有点舍不得但还是会意地说“好,你去”。这足以看出他们贪污枉法、为己敛财的丑陋面目,又可以看出他们内部之间相互抢夺利益却又相互虚伪相待的滑稽可恶品质。
又如,王保长与李老栓是常来常往的朋友,李老栓每回放高利贷榨取农民血汗时,都要有画押立据、作中打保这个过程,而王保长每回都是重要的中间人,因而李老栓也供王保长很多吃用。当王保长来李老栓家说要抽他老二抓壮丁时,首先是说“那没关系嘛……你们家里的事还不好办么,你出几个钱就脱手了嘛”,而李妻他们不愿出钱时,就跟王保长套近乎,但是王保长来的目的就是敲诈钱的,于是就说“这怪不得我啊,这是上峰的命令,这公事公办”,而李老栓直接说他“假充正经”,王保长就更强调这回“更是非同小可,……那是石头上钉钉子——硬斗硬……这一回呀,是那个总裁下的命令”,李老栓知道被敲诈,没办法,只好出钱,以隔着方桌互相挪正椅子的方式来谈价钱,一语不合两人又同时搬着椅子退开,双方各怀鬼胎,相互争利,场面煞是滑稽可笑。最后双方达到妥协一致,李老栓将佃农姜国富托付为其儿子免抽壮丁说情的一千元交给王保长以免二儿子免抓壮丁,而王保长在其上级卢队长的合谋下知法犯法,勒索农民姜国富为本应免役的独子出了三次钱,最后还是被抓去当李老栓二儿子的替身。随后,李老栓儿子从省城以信寄支票回家,让王保长给念信,王保长欺侮李老拴一家人不识字,骗取了李老拴儿子的支票,并且以之借给李老拴,还要利上加利月底翻倍还给他。这些足以反映这些反面主人公之间相互争利、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欺压百姓的种种可憎行径,情节之中以讽刺幽默的言行展示给观众,让人在可笑中感到气愤。
总之,整部《抓壮丁》处处凸显反面主人公的滑稽可笑的丑态,以其讽刺幽默的言行推动情节的发展,构成一幅令人可笑又可恨的群丑图。
今天和平年代再看这部幽默讽刺喜剧,必然让人能“重温”那个时代的腐败及黑暗,从而唤起对今天的珍惜,这或许也是观看《抓壮丁》起到的社会教育意义所在。
[1]李道新.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境遇及其观念转型[J].电影艺术,2003(6).
[2]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A].鲁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