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是一种具有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其角色形象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艺术提炼和再创造,而将这些角色形象赋予生命与活力并表达出创作者所寄予的思想感情,不仅仅通过其画面造型来表现,还通过声音对角色的造型和性格的诠释来释放。对动画角色声音的音色、音调、节奏、和语气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能使声音具有一定的象征特征,以符合角色的性格、情绪、气质以及特定的场合,或强调特殊的动作效果,形成一定的声音形象。声音形象是人们通过听觉形成的关于发声对象的印象,通过对身体的各种发生和共鸣器官的调动与协调,理性的意识和精神上的再创造,给观众传达一种美的声音效果。它与创造视觉形象的过程相同,其塑造过程是一种美的创作过程。
著名的动漫人物唐老鸭,它之所以能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它滑稽可爱的样子,另一方面,配音演员压瘪嗓子,不断吞咽口水所模仿的“鸭子音”,还有标志性的“啊哦”口头禅,更是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角色,以至于人们不用看画面,只听它一开口就知道正在表演的角色是唐老鸭。我国的唐老鸭“李杨”,十多年前我们熟知的人物,用声音塑造的唐老鸭形象伴随着许多孩子快乐成长,成为几代人脑海当中斑斓的记忆。配音演员用声音塑造的唐老鸭的声音形象把人物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这无疑是一例成功的声音形象。
声音形象的塑造以剧本中的语言形象和人物设定中的视觉形象为依据,通过理解作品及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主要由配音演员来完成,表现的不只是语言特征,更多的是由此体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内涵。优秀的配音可以使整部动画的工作如虎添翼,也能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以日本电视动画为例,日本较成熟的动画产业催生了繁荣的“声优”行业,大批优秀的配音演员涌现,演员们用他们有个性、有表现力的声音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如《钢之炼金术师》中给爱德华配音的朴璐美、《名侦探柯南》中给柯南配音的高山南、《火影忍者》中给鸣人配音的竹内顺子,她们都是“少年音”的优秀代表,所配人物角色也都是小男孩,可是却各有各的声音魅力。朴璐美的声音沉稳而有爆发力,符合爱德华少年老成、偶尔抓狂一把的性格;高山南的声音则清脆悦耳,符合柯南在人前伪装的无知小朋友的形象;竹内顺子的声音则更为夸张,有淘气男孩特有的尖锐感,对于鸣人的形象也很贴切。观众依据角色所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角色的个性,这才是有生命力的声音。它如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中塑造人物的“我就是”原则,配音演员配出的声音应当让观众感到“就是他”[1]。而美国动画片多采用先期配音,配音演员的发挥空间比较大,待配音完毕后再根据演员的配音来绘制动作,让声音与画面获得最大的契合度,感染力强。
遗憾的是,现今国内的动画产业对配音不够重视,国产动画声音形象创作存在不足。仍以“少年音”为例,国内目前还很缺乏声线很有特色的、专攻男孩声音的女配音演员,而这一类型的人物角色却偏偏是动画中最多出现的。历数各大热播的动画片,第一主角大多都是几岁或十几岁的男孩。过去的配音队伍,如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多直接选用剧团女团员为男孩配音,他们中有观众熟知的李韫慧、王晓燕、邓常兰等。这些配音演员无疑非常优秀,但毕竟人数有限,难以掌控大量不同的角色,经常出现几个演员同时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物配音的情况。90年代是“辽艺”的配音事业黄金期,那时片源并不多,还可以满足观众需求。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媒体的崛起使得观众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国外原片,对配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美也发生了改变,老派的配音团队渐渐衰微。国产动画配音近年分化为两个极端,要么高薪聘请明星大腕,走马观花地配一遍,要么就是鱼龙混杂的配音团队,整个配音的流程非常快,演员来不及深入了解人物就匆匆上马。“少年音”几乎千篇一律,拿腔拿调,缺乏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物的全面了解,只是片面停留于人物的年龄层,小男孩的角色只是随便找个女配音演员来模仿一下男孩说话,声音缺乏应有的变化。事实上,人物的性格是千变万化的,如调皮捣蛋的淘气包和肩负重任的热血少年,他们的声音完全不可能相同,不可能每个少年都拥有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嗓音。这不仅仅需要配音演员在研究剧本和角色时多加揣摩,更重要的是需要国产动画对声音形象的把握真正重视起来,把它放到和造型形象平等的位置上去加以大量实践。
另外,国产动画片大部分只会在片尾的结束部分加上一份笼统的配音人员名单,而日、美等国动画在影片结束后的第一张演职人员表必定是对应的配音演员名单,配音演员的名字甚至在导演之前。我们对一部国产动画片的评价很多时候仅限于画面,只重视人物的形象而忽略了人物声音形象。一些作品中声音语言只是作为画面的简单说明或补充而存在。有些片子前期花很多心血设计的人物形象,到后期只是随便找几个配音员捏着嗓子把台词说上了事,根本谈不上声音形象设计、语音语调处理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这种对声音创作的轻视致使国产动画片声音与画面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动画创作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
欣赏一部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漂亮的造型、流畅的动作,更重要的是造型与声音的相辅相成,这就是“造型形象”与“声音形象”的结合。国内动画产业正在加速发展,许多动画画面已经足够精美,人物已经足够漂亮,之所以反响平平,这与平庸的声音形象不无关系。配音环节的细节缺失是国产动画必须克服的障碍,如何塑造成功的声音形象还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郑建初,林洪桐.第三度再创作——关于配音艺术的对话[J].电影艺术.1994年第3期
[2]廖菁,张伟.国产原创动画片声音形象创作有感[J].当代电视.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