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勤
当前我国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教学法层出不穷,对此,一方面我们看到的确有些方法很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某些教学方法流于形式,甚至为了形式而忽视了新课改的实质,忽视了教书育人的目的。某些地方或者某些教师看到别人的某某教学法成功了,于是就照抄照搬,殊不知学情不同,科目不同,“拿来主义”不一定是个好事。在新课改要求下,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我想至少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理解新课改理念提出的三维目标
按照新课改三维目标要求:知识目标上,以学生课堂生成的知识为主而不是老师课前预设的为主,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灵光一现而不是抓着备课本不放;过程目标上,以学生自主构建为主而不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多想、多做而不是老师灌输;情感目标上,以学生体验为主而不是老师告之需要养成什么样的感情为主,学生体验到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家要养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此目标来看,实质上就是要将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的“学”为主,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以学为主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又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就如同大家所说的充当一个“导”的作用,那么这样的“导”做到如何的一种程度呢?是否每堂课都要这么做呢?所以说,课改理念目标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而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某些极为简单并且容易理解的知识或者是极为抽象的概念与其花大量的时间搞这些形式不如直接让学生识记。
二、抓住新课改教学实质
课改不管怎么改,我们都不能回避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最终我们的学生都要参加考试。考试分数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继续深造。所以,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教学,我们都必须紧紧抓住知识要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如果只是为了追求一些花哨的形式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掌握,那么最终结局可想而知。对照高考政治学科大纲对学生能力的四个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最终要回归书本知识,倘若连知识点都没掌握,怎么能达到高考能力要求呢?
三、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以学生为主
既然要以学生为主,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呢?某些教学方法也说了,让学生讨论,但是一个前提是学生要有兴趣讨论才行,所以说,作为一堂成功的课,一开始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于学情不同,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法千千万,有些经验可以学,但是很多时候照搬别人的方法不一定能成功。
2.不可忽视教师的“导”
从知识水平和能力上讲,学生很多时候并不能把握住知识的重难点,特别是文科类。倘若放任学生自由讨论,也许讨论的中心离三维目标就相差甚远。教师的“导”要引导着学生的思考方向,围绕着三维目标进行。
3.如何看待师生互动
一提到新课改,很多人都想到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师生互动。不过我们要明确的是“师生互动”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这只是一种方式或者手段,而不是目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了这种形式,而忽视了采用这种形式的目的。我们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而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互动。所以某些地方或者某些学校将互动的时间长短作为课堂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这有待商榷。
4.紧紧抓住知识重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判标准,要想得到理想的分数,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紧紧抓住知识重难点。平常教学中的知识重难点是我们高考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的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忽视重难点的突破。
5.不能忽视情感价值观教育
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包含情感价值观教育。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会成为所谓的素质高但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人。特别是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面对社会大量的负面影响,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到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相关的内容进行思想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成功的經验,我们应该从自己的特色出发,从学情出发,切忌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很多,但是基本要素不能忽视。
(作者单位 四川省华蓥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