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春
长期以来,与语文课相比,数学课堂气氛总是略显沉闷。有人说,语文教师善于抒情,所以语文课堂气氛便激情澎湃;数学教师长于说理,充满理性,所以数学课堂气氛便显得有些沉闷。但是,就先师看来,并不尽然。怎样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因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学生才能快乐学习。
1.师生间进行平等的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打消对教师的惧怕和戒备心理,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有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机会。
2.注重倾听与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学会真诚地倾听、理解,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与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有时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我们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六个大组,每组都有两名组长,开始的时候,小组的展示都变成了组长的展示,其他的组员不展示也不敢展示,对此,我们及时调整小组讨论方案,规定每天讨论交流的时候组长规定组员轮流展示,这样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展示者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认真倾听组内同学的讲解,吸取大家的建议、方法等。渐渐地,我们做到了人人都展示,人人的展示都在一天天地进步。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班级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不同认识水平或类型的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健康的发展。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1.让关爱充满课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期望传递给学生,特别是对数学成绩不佳者,不应轻易给他们扣上“差生”的帽子,当他们的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挫折时,应及时给予期望、信任和真挚的爱,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取得化败为胜的成功。例如,在课堂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回答不畅时,用期待的眼神或者适度的诱导进行激发;回答顺利时,用赞许的目光或者适当的表扬给予激励。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期望的信息,便会产生积极地“鼓励”效应,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动力源,促使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
2.用创新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種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才会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
3.让思考灵动课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我总是想方设法“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
例如,在“角”一节的教学中,引入概念之后,针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在学生思考之余提出问题:射线绕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是角吗?为什么?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1.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有关吗?2.在直线上取一点的图形是平角吗?3.周角与射线有什么区别?以使学生在疑中学,在疑中解疑,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每一节数学课只要教师精心设计,都会充满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这样,45分钟的数学课,就能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发言,踊跃地参与。这样数学课堂自然就充满了活力。
三、让生活融入数学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出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丰富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