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果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的深入,学制的缩短,特别是理论教学时间的不断压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这就出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习脱节。具体地说,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严重的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对教学一体化的理解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为一体,使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用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这里的“目标”,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来说,可以是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也可以是一项技能,一项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在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和规划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清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熟练弹唱儿童歌曲,创编并讲授儿童舞蹈,创作并表演、讲授童话、故事、儿歌,学前教育科研,制作充满童趣的手工作品,形神兼备的儿童简笔画技能,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幼儿优质课,规范书写粉笔字,营养配餐,幼儿电脑课件制作,编排儿童游戏。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局限和缺陷
1.传统教学效率低、效果差
在传统教学安排中,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教师对理论知识反复讲解,大量时间浪费在同一内容的讲解,造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
2.传统教学容易造成专业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矛盾
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容易造成重复讲授教学内容,学生不能将理论和设备的操作过程紧密有机地结合,导致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难以有机衔接,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安排,有的知识的学习先后顺序不协调,基础知识可能还未全部掌握,综合运用的内容就已经开始了,知识的学习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传统教学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培养
传统教学造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现实中学习时间较短,多数专业课程形成不了完善的体系,而当前社会对于学前教育教师却又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就要改变,要按需去学,学以致用。而传统的中职教育的专业教学计划大多是专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理论性比较强,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教师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只训练学生如何操作,不会太多去考虑在技能训练中需要哪些理论知识,由于缺乏整体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指导,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师傅带徒弟的学徒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培养。
三、学前教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思路与设想
1.项目化课程——一门课程的“教学一体化”
“项目化课程”是指将同一门课程的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若干个项目,通过一个个教学项目完成教学目标,是系统性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包括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型课程、方法类课程,理论型课程的部分内容。
2.课程项目化——多门课程的“教学一体化”
“课程项目化”是指有机整合多门课程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一种或多种能力。课程项目化(综合化)是培养学生某些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3.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的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技能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使课堂教学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培养教师在专业不同的方向发展,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
4.一体化教学环境
一体化教学环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教学场地与设备设施的一体化。打破传统的两者分离的布局方案,使两者充分结合,力争做到教学理念、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生产技术发展同步。
5.一体化教学评估
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各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质量评估,定期安排教师进行考核,实行教考分离。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应答进行考核。专门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跟踪教学效果,定期举行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建议。
四、学前教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在一体化教室上课,任课教师可以一边讲授基本理论,一边通过实验手段演示工作原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吸收消化。一体化教学还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突现能力的提高与培养,从而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能力训练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在方案的设计上,问题和训练都是教师备课时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并没有游离于教案之外,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教案进行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在问题的解答上,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正确的要肯定、赏识,错误的要引导,直到问题解决。
(2)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提取信息的主体,结合方案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信息提取出来,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是分析加工信息的主体,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动口,如果回答不完整,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继续提问,也可让其他学生补充回答,从而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3)服务于学生的能力训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产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将同一门课程的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若干个项目,通过一个个教学项目完成教学目标,是系统性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型课程、方法类课程、理论型课程的部分内容,如《美术·手工制作》《幼儿园活动课程》等学科都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有机整合多门课程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一种或多种能力,是培养学生某些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3.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体系,其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需求一致,也可与工作岗位相适应,达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符合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改善目前中职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一体化模块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不是理论和实习的机械叠加,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升华。只有教师真正更新了教学理念,真正转变了教师角色,真正找到了一种具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唐方.浅谈多媒体教学[J].上海科技大学学报,2002(1).
[2]张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26).
[3]戴世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2007(6).
(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