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艳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同情弱小、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体会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生本教育思想理念。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作者对白蝴蝶的感情变化。
2.理解作者对白蝴蝶复杂的思想感情。
3.认识作者笔下的“白蝴蝶”这一形象。
教学难点:
1.作者对白蝴蝶复杂的思想感情。
2.作者笔下的“白蝴蝶”这一形象。
课型:
自读课文。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又到了一年中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春夏之交,有一种可爱的小生灵正在花丛中、草丛间漫天飞舞,俨然成了这个世界的主角,它就是我们身边很不起眼的小昆虫——白蝴蝶。每到放学时,我那8岁的女儿就会在学校花圃边,追逐蝴蝶玩一会儿,快乐无比。我想同学们一定都曾有过这样快乐的童年回忆,今天,让我们跟随散文大家刘白羽先生再来重新认识一下可爱的白蝴蝶吧!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1.四人一小组合作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
2.板书生字词并注音:
例如:qìnsù niān
沁人心脾簌簌发蔫
měngchéng suō jì
吓懵 盛满婆娑颤悸
(二)解题:
请同学用“恋”组词,体会题目的含义。
明确:依恋,恋恋不舍。
(三)二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对一只小小的白蝴蝶恋恋不舍呢?
1.各小组分别推荐本组朗读最好的一名同学来朗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2.朗读完毕,指明读出所画的语句。(找正确的,要求其他同学画下)
3.各小组讨论:这些语句分别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词语概括。
4.各小组推举代表发言。
(1)“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这句话写“我”痴呆地望着受伤的白蝴蝶,心里油然而生同情之心,于是不自觉地关心弱小者的命运。——怜悯
(2)“它活过来了!”——喜悦
(3)“但我的灵魂里在呐喊,一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这只白蝴蝶的美与柔弱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所以当作者准备不再关注这只白蝴蝶的时候,作者的灵魂就开始了呐喊:它在提醒作者应该停下自己的脚步。——自责
(4)“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赞叹(敬佩)
(5)“唉!人啊人……”——失落(怅惘)
教师板书,请学生连线,体会作者复杂曲折的情感变化:
怜悯—喜悦—自责—赞叹—失落
5.思考并讨论:从上述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来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作者对白蝴蝶的感情变化。
6.请小组代表总结。
教师引导:本文通过对一只在暴风雨中受伤的白蝴蝶命运的关注,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的怜悯、敬佩。这一只可怜、可爱、可敬的白蝴蝶终于再次展翅飞翔于蓝天白云。
7.小组讨论:一只受伤的小蝴蝶怎么会在作者心中引起了感情涟漪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求统一答案。
(四)三读课文:分析白蝴蝶这一形象。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白蝴蝶的语句,小组讨论:这些语句表现了白蝴蝶怎样的形象特点?
2.小组推举代表回答。
例:“在鲜嫩的青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轻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这已经冻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细的脚。”
“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小组总结,教师引导:白蝴蝶具有外在美:纤细、柔弱,同时具有内在美:坚强勇敢,勇敢。
(五)四读课文:齐读精彩片段第6、8、9节,小组讨论本文的主旨。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同情弱小、关爱生命。
三、课后练习
课后去观察一种你最喜欢的昆虫,模仿作者的笔法,写一篇短文,表现它的外在美和内在美(200字以上)。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民兴实验中学高中部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