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凌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知识和基本能力。然而,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信息技术教学即没有既定方法,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路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十分迅猛的态势渗透到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很多原有的思维方法和生活习惯。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中发展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随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信息技术正式进入国家课程体系,也标志着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走向了新的高度。
一、教师要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一般的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特点。教学思路清晰,信息技术课就会清晰呈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矛盾: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浓厚兴趣与对教材学习的毫无兴趣。几乎每个学生都盼望着信息技术课早点到来。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是盼望着到机房里去玩游戏,而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却毫无兴趣。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并且还要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尽可能多地使学生过关,提高过关率,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多样采用、创新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讲授起来感到棘手。如果讲解时能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使抽象、费解、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浅显易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他们的掌握程度,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按照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要求进行班级授课,然后安排一个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这时教师要再对那些操作水平暂时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并相对降低难度和要求。教师接下来就要针对少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补充,同时也可以让这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充当“临时导师”,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对于那些处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努力创设“情境教学”的环境,低起点,稳切入,精培养,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可以运用“启发—创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等方法,分散难点,循循善诱,让学生渐入佳境;而对于那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要运用“自主性探究”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修,并有目的地“压担子”,尽量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四、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程下评价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传统评价方法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标准中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新课程下课堂评价必须提倡多种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因此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2.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评价方法有“谈话”“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成长记录”等。即使是考试,也是倡导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灵活组织进行,如辩论、情景测试等。这种多种多样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为评价原则的实施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保障。
总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这就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承认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但更着重强调的是教师要担负起学生学习经验重组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责任。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并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和积累新的教学方法。使之真正适合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努力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太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