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波
(祁阳县林业局,湖南 祁阳 426100)
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
陈小波
(祁阳县林业局,湖南 祁阳 426100)
简述了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剖析了新时期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与提高林农收入的矛盾,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生态公益林生态、社会效益与提高林农经营收入的措施。
生态公益林;分类经营;祁阳县
2011年是祁阳县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10周年,10年间,祁阳县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工程建设的机遇,先后实施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行了林业分类经营管理。自2010年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150元/hm2以来,祁阳县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实施生态公益林分级区划界定,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生态公益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推进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创新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公益林管理水平,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祁阳县国土总面积为199746hm2,林业用地面积102831.4hm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39.6万m3,森林覆盖率为46.17%。全县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44806.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3.57%,全部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39273.4hm2,占公益林总面积的87.65%,省级公益林面积5533.3hm2,占公益林总面积的12.35%。全县集体生态公益林全部采用家庭承包和均股均利形式明晰了产权,确立了林农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
祁阳县生态公益林中有林地面积23318.0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52.04%,灌木林地16604.5 hm2,占公益林面积的37.06%。公益林区域平均蓄积29.50m3/hm2,其中林分蓄积平均45.44m3/hm2。公益林有林地中,纯林18406.2hm2、针阔混交林1408.3hm2,竹林3503.5hm2,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78.94%、6.04%、15.02%。有林地中,常绿阔叶林面积3503.5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5.02%。
2.1管理机构及体制
祁阳县各乡镇林业站均加挂了 “公益林管理站”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公,并明确1~2名公益林管理专职人员。制定了《祁阳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制度》和《祁阳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制度》,县林业局同各乡镇林业站签订了管护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将责任量化到单位和个人。完善村级公益林管护合同,有公益林的村根据管护工作量的多少,骋请3~5名专职管护人员,负责护林、防火、病虫害监测等管护工作,实行责任与报酬挂钩。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2.2经营模式
祁阳县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方式分为三大类:一是“封禁型”,该类型指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严格保护的方式,严禁一切人、畜活动,彻底保证森林植被不受外界任何干扰,以维持森林现有的自然状态,任其自然演替,形成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顶级森林群落;二是“抚育型”,该类型主要包括需进行人工造林的宜林荒山、荒地 ,人工改造的低质低效次生林 ,即在林分的生长过程中实施了人工促进经营的措施;三是“经营型”,在保证林木健康生长、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兼顾森林旅游,适当进行采伐或提供林副产品收入的森林。其中“经营型”所占的比例较大[1]。
2.3建设模式
祁阳县推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模式主要有:植被封育恢复模式, 针、阔混交模式,竹阔、竹针混交模式,生态型经济林建设模式。近年实际应用中,退耕还林工程中主要采用湿地松与阔叶树混交的针、阔混交模式,和营造板栗、柑桔等经济树种的生态型经济林;雨雪冰冻灾害后中山、低山区森林恢复重建中主要采用杉木与阔叶树混交的针、阔混交模式,和竹林与杉木混交的竹针混交模式;丘陵区公益林主要采用营造油茶为主的生态型经济林建设模式。
表1 祁阳县2007—2010年生态公益林新造林面积对比Tab.1 Comparisonofnewafforestationareain2007—2010inQiyangCounty(hm2)年度纯林混交林竹林生态经济林合计2007678.2138.717.4 43.1 877.42008919.4203.538.240.61201.72009934.8235.375.993.31339.32010641.3185.671.2380.51278.6
2.4公益林采伐利用情况
公益林采伐方式主要有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其它采伐。祁阳县除因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清理灾害木采伐量较大外,近几年公益林采伐量较低。
表2 祁阳县2007年至2010年生态公益林采伐量对比Tab.2 Comparisonofharvestvolumein2007—2010inQiyangCounty(m3)年度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其它采伐合计2007 48 876 52 9762008141244423255251112009025431440398320100536123659
2.5生态公益林林下产业发展情况
祁阳县目前生态旅游项目主要有浯溪碑林、石洞源风景区、三圣湖旅游度假区等。林下养殖业方面有旺龙山庄养殖的“茶树跑步鸡”,规模较小,林下种植业也尚未成规模。
3.1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经费落实困难
3.1.1 机构不健全 祁阳县没有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站,生态公益林管理挂靠在资源林政法规股,管理人员为兼职,不利于公益林管理。
3.1.2 管理经费落实困难 公益林保护管理和补偿基金的使用管理已成为林业部门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湖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林业主管部门区划、界定、宣传、培训等保护和管理重点公益林的经费由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不得在中央补偿基金中列支。由于祁阳县地方财政困难,工作经费很难足额落实[2]。
3.2林农经营、管护公益林收益低
3.2.1 生态公益林采伐收益低,影响林农增收 由于生态公益林更新采伐龄级需要达到过熟龄,且采伐强度不超过蓄积量的25%或总株数的25%,采伐方式为带伐、小块状皆伐、择伐,再次采伐间隔期为5~10年,采伐收益期长,采伐收益低且采伐成本大[3]。
3.2.2 生态公益林林下产业为林农增收贡献少 祁阳县生态旅游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效益较低,目前还没有能力给所依托的生态公益林提供补偿。采用承包经营形式的生态公益林林下养殖业能够为林农提供一定的租金收益,但没有进行大力推广。林农自行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的也很少,林农从林下产业中得到的收入也较少。
3.2.3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单一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虽然从2001年的75元/hm2提高到2010年的150元/hm2,但与当前商品林地450~900元/hm2的林地年租金相比就是杯水车薪而已。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其管护成本和生态价值是不同的,其单一的补偿标准不能体现公平性。
3.2.4 生态公益林营林成本较高 祁阳县生态公益林中乔木林大部分为人工单层纯林,自然更新能力弱,对于带伐、小块状皆伐后形成的采伐迹地,必须进行人工更新,小面积采伐迹地的炼山整地成本相对较高,若不炼山,则造林成本高。对于通过伐造结合、补植补造改变林分结构,以形成生态效益高的复层异龄混交林,则成本更大,没有专项资金的支持是很难实施的。
3.2.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补偿资金大部分未发放到户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大部分集体经营的生态公益林未分山到户,补偿资金也没有发放到林农手中。
3.3生态功能较为脆弱
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灌木林比重过大,有林地中混交林所占比例低,常绿阔叶林所占比例低,且主要分布在高海拨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内,针叶纯林占据了主导地位, 大部分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较为简单。近年规划新造乔木林都是作混交林设计,但林农在实际造林时大部分营造的是纯林。天然阔叶林面积不断下降,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减少。树种结构、龄级结构、群落结构都比较简单,森林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森林免疫能力低下,整体生态功能较为脆弱。
4.1健全公益林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
设立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安排专职生态公益林管理人员。争取县财政支持,落实生态公益林管理经费。
4.2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4.2.1 拓宽资金来源 一是政府投入。在中央和省级补偿的基础上,根据省、市、县财政情况,按一定比例建立中央、省、市、县多级补偿制度,提高补偿标准;二是受益者合理负担,征收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通过地方性立法以税费的形式向社会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根据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制定合理可行的征收项目、对象、标准,向直接受益或依靠森林资源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且有直接收入的单位(如水利、水电、城市饮用水、生态旅游、厂矿等)或个人征收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4]。
4.2.2 完善管护合同,将补偿资金发放到户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权属落实到户,应根据林权证登记权属重新签订管护合同。并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到林权所有者手上[5]。
4.2.3 分类补偿 根据不同林种、地类、树种、群落结构、生态区位、保护等级等,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和经营管护成本的不同,构建生态功能评价模型,制定差别化的补偿标准,分类进行补偿。
4.2.4 实行生态公益林造林、抚育补助制度 一是对新造生态型经济林、纯林、混交林按照从低到高的标准实施造林补助;二是对生态公益林补植补造、伐造结合、等优化龄级树种结构、增强生态功能的活动实施补助;三是对生态公益林抚育实施补助。
4.3出台生态公益林抵押贷款、保险政策
在森林贷款、森林保险中实行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同步开展。设立生态公益林贷款基金,专门为生态公益林提供贷款支持。将生态公益林纳入森林保险范围[6]。
4.4完善生态公益林采伐制度
4.4.1 设立合理的采伐模型 对符合抚育、更新采伐条件的生态公益林,设立合理的采伐模型,制定合理的采伐审批程序。对人工林采用培育大径材的模式,延长采伐周期。林改后分山到户小班面积不足1.2hm2,不便于设计小块状皆伐或带状皆伐的,可以与周边小班联合进行设计,但必须保持伐区范围的稳定,下次更新采伐时不能随意更改。
4.4.2 建立生态公益林采伐档案 建立生态公益林采伐档案,确保抚育、更新采伐的间隔时间和伐区范围的稳定,防止出现生态公益林过度采伐。
4.5积极引导公益林林下产业发展
引导依托生态公益林的植物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枝、叶、花、果的开发利用,种植珍贵树木、花卉、药材、野生蔬菜、果品、黑木耳、食用菌等,开展林下养殖等多种经营;或者利用生态公益林的景观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等。出台生态公益林林下产业扶持政策,先搞试点开发,再逐步推广。
4.6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
4.6.1 加强生态公益林火灾防控 一是按标道建设防火林道、防火林带、防火线,构建密集的生物防火林带网;二是落实森林火灾防控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群防群治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
4.6.2 加强生态公益林病虫害防治 落实生态公益林病虫害测报责任,加强病虫害测报,配置必要的防治设施和设备。
4.6.3 加大破坏生态公益林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严厉打击盗伐、滥伐生态公益林,滥征乱占生态公益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防止人为的破坏生态公益林。
4.7改造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提升生态功能
通过伐造结合、补植补造、封山育林等措施,调整生态公益林的林分结构,改变林相状况,丰富林层,使生态公益林由纯林向混交林转化,同龄林向异龄林转化,简单群落结构向完整群落结构转化,逐步实现群落结构完整的复层异龄混交林,提高林地总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确保生态公益林处于一个安全稳定良好的森林生态循环体系[7]。
[1] 伍春明,黄继山.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模式探讨[J].经济林研究,2009(1):94-97.
[2] 文秋成,马志前.衡东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5):82-84.
[3] 郝春旭,杨莉菲,温亚利.生态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J].林业经济,2010(7):26-29.
[4] 罗联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5):49-51.
[5] 陈钦,刘伟平.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分配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8, 24(6):134-138.
[6] 任枫. 闽侯县生态公益林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1):64-65,106.
[7] 薛克娜,柯欢,田雪琴,等. 顺德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与成效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9(6):118-120.
Th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statusandcountermeasuresofecologicalforestinQiyangCounty
CHEN Xiaobo
(Forestry Bureau of Qiyangxian County, Qiyang 426100, China)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tus of ecological forest was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cological social benefit and Improve plant trees farmers’income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ecological forest were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forest were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of ecological forest and improve farmers’income measures were pointed out.
Keywords: ecological forest; classified management; Qiyang County
2011-02-16
2011-08-18
湖南省重点公益林资源与生态效益监测项目(2130209)
陈小波(1982-),男,湖南省祁阳县人,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从事林业资源管理。
S 727.2
A
1003-5710(2011)05-0072-03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1. 05. 020
(文字编校:杨 骏,龚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