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着力于新闻的“基本要素”——“爱在党旗下红动中国心”大型系列活动报道体会

2011-11-16 13:33□万
声屏世界 2011年9期
关键词:新闻广播基本要素听众

□万 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今年宣传上的一件大事。在这个既定命题下,江西新闻广播独立策划了“爱在党旗下 红动中国心”大型系列活动。作为活动组委会信息发布的官方指定平台,在长达70多天的活动期间,江西新闻广播发挥广播优势,首发的80多篇消息、录音报道,被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大量转载、引用。笔者认为,回归报道传统,从新闻的时间、空间、人物等基本要素着力,是这次大型系列活动报道出新、出彩的主要经验。

平衡使用 “两个时间”。著名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曾说,叙事存在两个时间:故事时间(被讲述事情的时间)和叙事时间(叙事的时间),这种双重性不仅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更为根本的是,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现为另一种时间。新闻报道具有叙事性,平衡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距离,对体现报道意图至关重要。这在“爱在党旗下 红动中国心”大型系列活动之二的“同走红色道路”活动的报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上海、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这五个党史重要节点地,发生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在以往的纪念性报道中,人们往往以“故事时间”为主,如在上海一大会址参观,就它的历史而说历史,围绕故事发生的时间去表述,今天的游客皆因“1921年”这个时间而来,这使报道很容易陷入历史的简单回顾。如何突出“同走红色道路”活动本身的特质,在爱心互助中,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同走红色道路”的报道,确立了以“叙事时间”为主的报道模式,观察点是同走红色道路的队员们,他们的到来是当地的“事件”。与上海一大会址游客的交流、拜访贵州老红军、在延安唱红歌、西柏坡纪念馆里学党史等等。有了时间就有了故事。6月7日,在贵州遵义,队员代表探访了在医院疗养的江西兴国籍老红军、96岁的王道金,当行动不便的伤残军人徐根水为当面表达敬意,一步步挪到医院五楼,当队员们把一包包兴国特产和家乡人民的声音问候带到老人面前,王道金眼眶噙着的泪水和对家乡的那份眷恋,在报道中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听众被深深打动。同样是在遵义,队员们被一张小欠条所感染。那是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向当地百姓买一头猪留下的并在建国后偿还的欠条。报道中,通过队员的讲述,让“故事时间”“叙事时间”从容过渡,听众从小事和细节处真实地感受到党对群众利益的尊重,升华了报道主题。

突出展现独特的“空间”。“地理景观通常被看作一个价值观念的系统”。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在《景观:媒介对世界的解释与描述》中引用了文化地理学者迈克·克朗的这个观点,并进一步指出,“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是建构景观象征意义的工具”,如摩天大楼被用来代表金钱财富。这些观点极大地启发了“同走红色道路”的报道,对“报道地点”或“报道空间”的强调,不能仅限于“记者某某从某处发来的报道”,它应该有一定的意义表达。6月7日开始,江西新闻广播就有意识地将“同走地点”的内涵加以延伸,报道一开头就指出,“66年前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66年后的今天,‘同走红色道路’的队员们也经历了一场行进中的思想大转折。他们在从贵阳前往遵义的大巴车上,以一种特殊的思想交锋为起点,开始了思想的涤荡。”这辆普通的行进大巴使“同走红色道路”活动的意义得以提升。6月10日,《高空中的爱心传递》是对“空间”意义运用得较为充分的一篇报道。在贵阳飞往西安的波音737客机上,队员们利用飞机上的广播进行活动内容的宣传,与机上乘客、机组人员互动,实现“爱心”主题在万米高空中的传递,这是活动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以往新闻报道中很少到达的“空间”。尽管飞机上的音响略微嘈杂,但在报道中运用的几段现场录音,让“高空”这个独特空间里发出的爱心号召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留下深刻印象。

尽可能多地容纳“人”。这个时代每天都在发生大量的新闻,新闻因“人”而生动。央视记者柴静说,记者的任务是“让人们看见新闻中的人,感觉到人的存在。”一篇新闻报道,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而应与人们同在,这是“爱在党旗下 红动中国心”活动报道所坚持的。在这次百万群众参与的系列活动中,报道的主角始终是普通的百姓。在“传颂红色祝福”——百万干群书写红色祝福卡及 “十大善行人物”评选环节,记者带着话筒赶到偏远的山区、爱心学校甚至劳改释放人员的家中,在一份份填写的卡片里,寻找个人与时代发展的种种情感关联。7月10日到12日,活动图片展的一组报道,也集中体现了这种人文风格。记者每天采访接触大量的观展人群,从他们的年龄、身份和对活动的评价等内容里获得社会不同阶层对“党”的热爱,对“善行”的理解,这样的报道真实、鲜活,就在身边。记得7月12日,善行天下人物获选者李菊仙到八一广场观展,被现场群众认出,大家热情地问候这位以拾荒为生却收养7位弃婴的81岁老人。报道最后以老人的“我就欢喜孩子”这样朴素的句子结尾,让新闻中的“人”感染听众。从8岁的可爱孩童到90多岁的长征老人,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学校,从干部到群众,在活动进程中每天不间断的连续报道里,尽可能多地容纳报道对象,尽可能多地感染到人,让听众产生共鸣。

活动报道因为有了明确的“时间”“空间”“人物主体”,对“是什么”“怎么样”的回答就更加清晰。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江西新闻广播将报道落实到最基本的要素上,着力创新,将充满亲和力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新闻广播基本要素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旋律创作的基本要素
形神是中医辨证要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
试论新形势下新闻广播中的采编技巧
新媒体时代新闻广播该怎么走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社会化网络时代新闻广播的突围节点:以微博为例
论社会治理协同机制的基本要素、实现形态与构建原则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