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伟 (山东省寿光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700)
寿光地区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杨建伟 (山东省寿光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700)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病犬多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肌炎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100%,致死率为10%~50%[1]。本论文通过对山东寿光本地宠物医院就诊的疑似犬细小病毒犬中,选择经CPV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确诊为犬细小病毒病的病例为调查对象,以期发现寿光地区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为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从本地宠物医院就诊的疑似犬细小病毒犬中,选择经CPV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确诊为犬细小病毒病的病例为调查对象,收治的248例病例全部为自然发病犬。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为患犬年龄、发病季节、品种、免疫情况、病程、疗程、痊愈或死亡情况。
2.1 临床诊断 采用问诊、视诊、触诊、听诊等方法对病犬进行整体及一般检查,系统检查的重点是消化系统。
2.2 病毒诊断 主要采用犬细小病毒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进行检测。其操作方法为:用棉签从病犬肛门插入取出少许粪便或直接蘸取新鲜粪便;将棉签浸入装有1ml反应缓冲液的样品收集管,将棉签上的样品和反应缓>中液充分混匀。取出试纸,将它平放于宽敞和干燥的桌面;吸取被萃取过的样品混和液,向试纸条样品孔中缓慢地加入4滴,静置2~3min ,观察结果。阳性判断标准:C及T线对应处出现两条红线;阴性判断标准是:C线对应处出现一条红线则为阴性。只出现一条红线为非细小病毒感染或试纸条无效[2]。
2.3 粪便寄生虫检查 取少许粪便,加入含有1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中,混匀后,在显微镜100倍镜检,观察有无虫卵。必要时将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观察有无寄生虫虫卵[3]。
3.1 流行病学 犬是本病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如郊狼和食蟹狐等也可感染,各种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有易感性,但幼犬的易感性更高[4]。成年犬一般只出现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常不可见临床症状。本病主要由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5]。感染犬和康复带毒犬是传染源。病犬从粪便、尿液、唾液和呕吐物中排毒;而康复犬可能从粪尿中长期排毒,污染饲料、饮水、垫草、食具和周围环境,一般认为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6,7]。通过对248例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犬进行详细的统计,发现犬细小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品种、预后以及免疫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3.2 犬细小病毒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统计表明,6月龄以下幼犬发病率最高,3~6月龄之间感染的犬共有191只,达到了总感染数的76.83%。其中1月龄犬由于哺乳的关系,受母源抗体的影响,感染率及发病率相当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2月龄以后,犬体内的母源抗体几乎消失,而自身的免疫机能尚不健全,此时犬极易感染发病;6月龄及以上的犬的感染率较低,占总感染数的4.76%。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犬的免疫系统已经完善,感染率呈下降的趋势。
3.3 犬细小病毒感染与季节的关系 见表1。
表1 不同季节收治病犬统计结果
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冬季发病率最高。
3.4 犬细小病毒感染与品种的关系 在收治的248例病例中,其中外来犬只共有149例,本地犬只有99例。虽然有文献表明[8~10],犬细小病毒感染与品种的关系不大,但是经统计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外来犬的感染率明显比本地犬高。这可能是因为本地犬的抵抗力以及适应力明显高于外来犬。
3.5 犬细小病毒感染与免疫的关系 在统计的248例病犬中可以发现,85%以上都没有接受过免疫,只有15%的犬接受过疫苗注射。这说明,及时预防接种犬细小病毒疫苗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途径。此外,科学的日常护理、尽量减少幼犬相互接触也是减少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3.6 感染日龄与预后 从调查的248例临床资料来看,在早期由于易感性高和犬只密集,各年龄段的犬只都感染,可导致暴发性流行。病程较短,病死率较高。几个月后,则只有在幼犬中发生新病例。该病多感染4月龄以内的幼犬,其它年龄的犬数量相应较少。统计发现断乳前后的仔犬易感性最高,往往以同窝暴发为特征,死亡率相当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其他年龄组;4月龄以上感染犬治愈率高达100%。本地土种犬发病相对较少,引进品种或混血犬发病较多。
在对248例患犬病例的统计与分析中,发现多数死亡的犬都在4月龄以内,这是因为4月龄以内的犬的母源抗体水平最低,且免疫功能仍未健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已经完善,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外来犬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本地犬,因为外来犬的抵抗力以及适应力低于本地犬;患犬中未免疫犬的感染率高于已免疫的,表明合理防疫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因为在未合理防疫的情况下,抵抗力低下且极易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犬很快脱水衰竭死亡,但有20例4月龄左右的犬经过3次防疫仍发病的情况,可能为免疫失败,其原因是CPV-2出现了抗原性漂移。
[1] 蔡宝祥. 家畜传染病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4版, 1980.
[2] 徐辉, 杨俊芳, 史丽梅. 一例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 13(6): 181.
[3] 史利军, 曾妮, 李刚. 犬细小病毒生物学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10, 31(4): 82-85.
[4] 金霞, 张宇, 任一鸣等. 河南省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工作犬业, 2010(3): 21-22.
[5] 祝兴林, 何剑斌, 赵玉军等. 犬细小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J]. 辽宁畜牧兽医, 2004(10): 40-42.
[6] 吴炳云, 杨建华. 犬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技术[J]. 农业装备技术, 2010(1): 44.
[7] 李之富. 犬细小病毒病防治[J]. 四川畜牧兽医, 2008, 35(9): 47.
[8] 陈田生. 犬细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0(2): 40-41.
[9] 耿志贤, 时彦胜,郑亚平等.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现状调查[J]. 中国畜牧兽医, 2009(11): 135-137.
[10] Colin R P, Peril P, WilEan J F, et al. The global spread and replacement of cable parvovirus strains. J Gen Virol, 1988, 68:1111-1116.
(2011–03–31)
S858.292
A
1007-1733(2011)06-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