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后上海人口分布新态势*

2011-11-15 03:21高向东黄丽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6期
关键词:世博常住人口流动人口

高向东 黄丽鹏 汪 志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上海200062)

世博后上海人口分布新态势*

高向东 黄丽鹏 汪 志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上海200062)

世博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全面调整优化空间载体战略布局等因素将对上海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利用灰色理论模型对人口分布变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期间,上海市人口继续向郊区集聚,近郊区是人口集聚和流动的最显著区域,同时远郊区常住人口集聚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近郊区,成为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区域。今后一段时期内近郊区和远郊区为上海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调整提供空间,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新城镇将成为重点建设区域,上海将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加强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解决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和人口规划的问题,统筹考虑土地、产业、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实施城市人口发展功能区战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使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布局与城市形态、区域功能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保障机制。

世博会;上海;人口分布

世博会是上海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世博效应”将对上海的服务经济、产业结构、城市形态和人口变动等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世博后上海的发展。“世博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世博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社会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联系和效益,一个完整的世博周期持续时间达十几年之久。世博后阶段,即世博会后的一段时间,一般为5年左右时间。本文主要就世博后上海人口分布变动新态势进行研究。

1 世博后影响上海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1 世博后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转型”是世博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包括产业结构转型,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布局转型,从以中心城区为主转为依托重点区域的中心城区和郊区并重发展,并在长三角及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拓展发展空间;社会发展转型,适应多元化的特征,凸显文化软实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转型,转变过多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世博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将推进郊区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向郊区流动。

1.2 世博后形成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体系

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世博后“十二五”期间,上海城市发展目标是基本形成与“四个中心”功能相适应的“四港三网三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轨道交通网、内河航道网、高速公路网;能源保障体系、环境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按照“高效、安全、便捷”的要求,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构建高效运行、管理先进、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体系。

据初步统计,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在城市基础设施及环保方面投入2 700亿元。包括地铁、轻轨、铁路等的建设将显著改善上海的交通、通讯、居住环境等,为上海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将有利于吸引各地人才,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帮助上海实现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目标。同时,也推进了上海人口的城乡之间的流动,促进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动。1.3 世博后上海全面调整优化的空间载体战略布局

世博后上海主要围绕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重点突出标志性功能区的建设和能级提升,优化构筑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形态。一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空间布局以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聚集带为核心,并适当向邻近的郊区延伸和拓展;二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空间布局主要突出“三港”“三区”联动、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及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三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空间布局以位于近郊的大虹桥地区为重要载体,以虹桥交通枢纽为核心集中打造国际贸易中心的标志性功能集聚区,集中建设一批功能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集聚一批国际贸易组织、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总部。依托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整合现有会展场馆资源,适度拓展展览设施规模,建设现代国际化采购交易中心。

世博后上海全面调整优化空间载体战略布局,将大大改变原有城市人口分布格局,这种战略布局调整,特别突出了郊区发展是世博后上海新时期发展的重点[1]。上海的发展,客观要求郊区必须体现综合经济实力,在“集约”上做文章,积极推动“三个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郊区新城将成为重点建设的区域,为上海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调整提供空间。

2 世博后上海人口分布变动趋势及预测

2.1 世博后上海人口分布变动趋势

世博后上海将更加注重郊区建设,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世博后的“十二五”期间,上海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四个中心”。要根据“四个率先”的总体要求,突出改革创新的驱动和功能能级的提升,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统筹人口资源环境,注重与长三角发展相协调,注重中心城与郊区发展相协调,注重空间布局与功能完善相协调,进一步完善市域“1966”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从规划的角度分析,世博后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将逐渐从中心城转到郊区新城。新一轮郊区新城建设要按照构建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乡体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低碳宜居城市为目标,实现城市功能多元化、空间布局集约化、产业城市融合化、综合交通便捷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和公共服务均质化。同时,加快郊区新市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共同发展。

世博后郊区将逐渐演变成上海存量转移和增量发展所形成的制造业中心,成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地。从区域功能分工来看,上海的西部郊区将成为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制造业产业圈,其定位主要是形成国内外经济要素的“承接载体”;上海的东部郊区将成为以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配套产业圈,其定位主要是形成为国际航空港与深水港配套服务的“服务载体”。世博后郊区除城市化和工业化地区之外,在外环线周边,将着力营造大批的城市森林和城市绿化;在郊环工业带以内,将成为推进种子工程、生物工程、温室工程、绿色工程及以信息和贸易为内核的“服务农业”的主要阵地。同时,其他农村地区,则将向着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方向发展。

从上海市域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分析,世博后上海郊区城镇发展迅速,将促进人口郊区化。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城市等级规模划分标准,将上海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划分为中心城(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组成的四级城市等级规模体系。上海市域的城镇体系将建设大城市(次中心城市)3-4个,一般大城市5-6个,中等城市控制在15个左右,小城市控制在45个左右。这对上海城市人口结构与总量的规模控制有较大的影响与作用。

表1 上海市域城(镇)市群体系构建Tab.1 System structure of Shanghai urban area

根据国家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世博后将支持上海的嘉定、松江、临港(浦东)3个重点新城建设的同时,将结合上海的市内轨交和城际快铁布局支持远郊南桥、青浦新城加快发展。嘉定、南桥、青浦3个新城的功能定位已从原所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提升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规划人口80万至100万[2]。

从总的趋势看,世博后上海城市建设将在规划、政策和资源上向郊区城镇倾斜,建设的重心将转到郊区,人口郊区化将加速。

2.2 世博后上海人口分布变动预测

2.2.1 建立预测模型

结合世博后影响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主要因素,根据2005-2009年的统计资料,运用灰色理论GM(1,1)的方法建立模型,对上海未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分布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灰色理论是研究“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性系统,遵循现实优先的原则,即注重对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起主导作用的现实信息。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状况[3]。灰色数列预测主要是指利用GM模型预测。

GM(1,1)建模步骤如下:

(1)由原始数据序列 X(0)=(x0(1),x(0)(2),…,x(0)(n))得一阶累加生成序列:

(3)构造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4)将a、b带回微分方程,得:

并还原求出X(0)的模拟值:

(5)模型检验:

按预测模型计算x'(0),并将x'(k)累减生成x(k),然后计算原始序列x(k)与x'(k)的残差序列及相对误差序列。

表2 GM(1,1)模型拟合值及误差一览表Tab.2 Fitted values and error in model GM(1,1)

从上表可以看出,灰色理论预测模型相对误差均在6%以内,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0.12%,0.7%,0.66%,因此残差检验通过。而且GM(1,1)模型比较适用于本次预测,预测函数如下:

上海市常住人口:x(k+1)=96894.010125exp(0.018598k)-95115.590125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x(k+1)=310723.213871exp(0.002087k)-310068.793871

近郊区常住人口:x(k+1)=36453.270135exp(0.021666k)-35689.930135

远郊区常住人口:x(k+1)=9162.809248exp(0.039712k)-8802.149248

其中,k=0,1,2,3…,n

2.2.2 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上海常住人口在2015年将达到2 150.31万,到2020年将达到2 359.86万,年均增长约20.96万。从人口分布来看,世博后上海城市近郊区仍是人口集聚最显著的区域,而向远郊区迁移将成为人口迁移流动的新趋势。

依据行政划分法以行政区为单位,我们把上海市的所有区县划分为三类[4],即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中心城区包括黄浦、静安、卢湾、虹口、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杨浦等9个区,这些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外环线以内地区;上海近郊区包括浦东、闵行、宝山、嘉定等4区;上海远郊区包括松江、金山、青浦、奉贤、崇明等5个区县。预测结果见表3。

表3 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预测Tab.3 Prediction of Shanghai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从表3可以看出,上海常住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主要在近郊区。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区尚有微弱增加,在远郊区增加速度最快,至2015年达到530.67万,在2020年达到647.23万,年均增长约11.7万;在近郊区,常住人口在2015年达到 970.32万,至2020年突破 1 000万达到1 081.34万左右,年均增长约 11.1 万。

在2010-2020年期间,上海市人口继续向郊区集聚,近郊区是人口集聚和流动的最显著的区域,同时远郊区常住人口集聚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近郊区,成为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区域。今后一段时期内近郊区和远郊区为上海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调整提供空间,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新城镇将成为重点建设的区域,世博后上海将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流动人口在上海市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很大,流动人口的分布变动对常住人口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5],笔者认为,上海市常住人口的上述发展趋势也深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由于中心市区生活成本的不断升高和就业机会的减少,流动人口向郊区迁移,并呈现向远郊区迁移的趋势。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切实做到“三规合一”

目前,上海已经实现土地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二规合一”,但是,人口规划与这两个规划之间尚未整合在一起,仍然处于“两张皮”状态,使土地和产业布局与人口布局之间不一致。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和人口规划的“三规合一”问题,统筹考虑土地、产业、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使人口规划真正落地[6]。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上海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根据上海城市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规划,正确把握世博后人口发展变动趋势,深化研究上海城市人口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可借鉴性和操作性的政策与建议。

3.2 加快推进郊区新城建设,引导人口向郊区特别是郊

区的新城集聚

上海城市在加快推进郊区建设同时,要引导人口向郊区新城集聚。世博后要按照上海城市统一规划和部署,加大新城建设的力度。郊区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人口转移和农村人口集中的主要载体,在城市化进程和统筹城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加快连接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建设,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资源配置向新城倾斜;充分发挥新城在人口集聚和化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中的作用,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人口向郊区集聚。

我们认为,世博后上海人口布局总的原则: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应控制,郊区应适度放宽。中心城区人口总量实现动态平衡;郊区人口实现总量突破。同时,要重点促进郊区内部的人口流动,推动落后郊区的人口向发达郊区流动。

3.3 实施城市人口发展功能区战略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关于编制和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结合上海城市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以及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等情况,将上海市区域科学界定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收缩)区、人口稳定区、人口集聚区”4类人口发展功能区[7],并在不同的功能区实施不同的政策措施。同时,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使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布局与城市形态、区域功能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3.4 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

上海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已经较高,世博后有逐渐增加的趋势[8],因此流动人口管理是人口工作的重头戏。世博后上海在流动人口均等化方面,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要正确处理好本地人口与外来流动人口的关系;要处理好外来流动人口就业与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关系;要处理好本地公共服务与外来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关系;要处理好扩大覆盖面与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建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保障机制,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共享,开展流动人口变动趋势的预警监测和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References)

[1]潘高峰.世博后上海基建重点转向郊区[N].新民晚报,2010-06-18.[Pan Gaofeng.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Trend to the Suburbs after Expo[N].Xin Min Evening News,2010 -06 -18.]

[2]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EB/OL].2010-06-07.http://www.ndrc.gov.cn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al Planning[EB/OL].2010 -06 -07.http://www.ndrc.gov.cn]

[3]蔡济波,陈海波.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R&D投入强度预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14-17.[Cai Jibo,Chen Haibo.Prediction Research on China R&D Input Intensity Based on GM(1,1)Model[J].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0,(21):14 -17.]

[4]高向东,王宇.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4):91 -92.[Gao Xiangdong,Wang Yu.The Research Method of Big Citie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hanges and Suburban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09,(4):91 -92.]

[5]高向东.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2):105 -108.[Gao Xiangdong.Research of Accumulative Effec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Outer Region of Shanghai[J].Urban Studies,2009,(2):105 -108.]

[6]吴志强,肖建莉.世博会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的回顾[J].城市规划学刊,2010,(3):14 -19.[Wu Zhiqiang,Xiao Jianli.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Discipline and the World Expo:An Overview of the Planning of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J].Urban planning forum,2010,(3):14 -19.]

[7]高向东,汪志,黄丽鹏.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人口发展趋势研究[J].科学发展,2010,(9):49 -53.[Cao Xiangdong,Wang Zhi,Huang lipeng.The Trend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fter The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J].Scientific Development,2010,(9):49 - 53.]

[8]任远.世博机遇与完善现代大都市管理[N].解放日报,2010-06 - 06.[Ren Yuan.EXPO Opportunitles and Perfect Modern Metropolitan Management[N].Liberation Daily,2010 -06 -06.]

[9]王宇熹,汪泓,肖峻.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上海城镇养老保险人口分布预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12).[Wang Yuxi,Wang Hong,Xiao Jun.Forecast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Shanghai Pension System Based on the Gray GM(1,1)Model[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etice,2010,(12).]

[10]刘睿文,封志明,杨艳昭,等.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0,(10).[Liu Ruiwen,Feng Zhiming,Yang Yanzhao,et al.Research on the Spatiai Pattern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in China[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0,(10).]

New Trend of Shanghai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fter the 2010 World Expo

GAO Xiang-dong HUANG Li-peng WANG Zh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opulation Institute,Shanghai 200062,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frastructure of modern city and completely adjusting optimizing space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Shanghai’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fter the World Expo.This paper forecast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hanges by using the GM(1,1)model.Based on the forecasts,it suggests that people in Shanghai continue agglomerate to the suburbs between 2010 and 2020,and at the same time,an inner suburban area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area of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nd flow,while the speed of population assembling in outer suburban area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ner suburban area.For a long time the inner suburb is going to become the main area of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Inner and outer suburbs provide space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layout,and then become the key construction area.Shanghai is going to speed up the formation of a new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of after the World Expo.Suggestions are: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n popul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lanning,solveing the“problem of coordinating land planning,industrial planning and population planning,considera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land,industries and population;implementing urban popul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guiding population flow and migration in an orderly way,impel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population space layout,urban morphology,regional function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strengthening equal access service to the floating population,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input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have equal access to basic public service.

Expo;Shanghai;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922

A

1002-2104(2011)06-0001-05

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01

2011-01-06

高向东,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地理和人口社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873042);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编号:2010-Z-34)。

(编辑:李 琪)

猜你喜欢
世博常住人口流动人口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
世博特刊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