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萍 宋林林
1.山西省汾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科,山西 汾阳 032200;2.山西省汾阳医院检验科,山西 汾阳 032200
2011年汾阳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王润萍1宋林林2
1.山西省汾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科,山西 汾阳 032200;2.山西省汾阳医院检验科,山西 汾阳 032200
目的:了解汾阳市农村饮用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按照国家卫生部2007年7月1日实施的《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法;水质检验结果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共检测78份水样,全部合格20份,合格率为25.64%,不合格58份,不合率为74.36%。微生物学指标是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不合格率为66.67%)。其次为感官和一般化学性指标不合格率为24.35%,污染指标不合格率为6.41%。结论:汾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污染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进水质净化处理,让人们饮用干净放心的水。
农村;饮用水;卫生分析
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汾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正确评价改水工作,为相关领导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010年对汾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检验,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 水样采集
按照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汾阳市疾控中心会同水利局,各乡镇分管领导对全市14个乡镇分三组进行现场采集具代表性水样78份,并就地填水源地卫生防护调查表。
1.2 方法
水样检测依据国家部2007年7月1日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1)判定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水质检测项目以不超过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限值为准,其中1项不合格,均视为不合水。
1.3 检测项目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2)毒理学指标:氟化物、硝酸盐;(3)微生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4)污染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氮。
2.1 共检测水样78份,有20份全部合格,合格率为25.64%,5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4.36%;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19份,不合格率为24.35%,其中不合格色度5份,浑浊度12份,臭和味1份,肉眼可见物7份,总硬度4份,铁10份,不合格率分别为 6.41%、15.38%、1.28%、8.97%、5.13%、12.82%;(2)污染指标亚销酸盐氮5份不合格,不格率为6.41%;(3)微生物学指标不合格52份、不合格率66.67%。其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水样19份、48份、48份;不合格率为24.36%、61.54%、61.54%见表1、表2。
2.2 水源卫生防护情况 水源水均无消毒设施,水源地没有设置防护带,水源管理人员均为该村村民,未接受过培训,乡村大多为集中式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
表1 水样单项指标不合格情况
表2 水样分类指标不合格情况
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须因素,另一方面又是传播致病因素的重要介质,因此安全饮水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要和有效保护健康的基本要素。而汾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共检测78份,完全合格20份,合格率仅为25.64%,尤其是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共52份,不合格率为66.67%,其次为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污染指标超标。
分析超标原因:①微生物学指标超标主要是由于水源没有保护措施和消毒设施,造成取水点、水源水微生物污染严重,尤其分散式供水污染严重表明农村浅井受粪便、污水、污染物污染,农民卫生意识较薄弱。饮用水污染存在着潜在的水源性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和爆发因素,有报告伤寒及甲型副伤害的暴发流行,是由于所饮用的水源受到伤寒病人粪便污染[3-4],腹泻的暴发流行是由于饮用水源受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5-6]。因此汾阳市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的现状应引起足够重视。②感官性状检测中有机物、无机物、悬浮物、泥土可引起饮用水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的超标。③一般化学性指标中总硬度超标反映了水中镁离子的浓度过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日常生活影响更多的是形成水垢,消耗洗涤剂等[7],铁超标原因可能与本地地埋环境有关,地下水含铁较高,集中式供水在铁超标情况下也未进行除铁,另外可能与输水管道有关。④亚硝酸盐氮超标说明水体在近期受到过污染,污染的有机物正在分解过程中。
建议:①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提高人们自觉保护水源意识;
②加强饮水处理和消毒;
③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④继续加强农村饮水监测网的监督、监测工作。
[1]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2] 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3]钟学峰,武冈市黄沙村伤寒水型暴发流行的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1998.5(1):27.
[4]李顺祥、余庆福、王树坤等一起甲型伤寒暴发流行调查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5(1):77133.
[5]陈忠良,一起水型腹泻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1998,5(2):81.
[7]桑晓燕,116份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7):621.
R123
A
1007-8517(2011)19-0064-02
201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