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瘟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建议

2011-11-14 08:02:36姚文生范学政宁宜宝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野猪病原猪群

姚文生,范学政,王 琴,宁宜宝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100081)

猪瘟又称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以高热、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我国是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占全球比例接近50%,猪肉消费占国内肉类消费的60%。猪瘟等动物疫病一直是阻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

1 我国猪瘟流行现状

1.1 流行范围广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单位[1-2]从全国31个省市区收集的猪瘟可疑病料中均分离到CSFV;经对兽医公报中猪瘟发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05-2009年全国共有23个省市区暴发猪瘟疫情4409起;经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文章进行统计分析,2005-2009年共报道猪瘟病例323例,涉及除西藏、海南以外的其他29个省市区,这些都说明了猪瘟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流行。

1.2 以散发流行为主,季节性不明显 自我国2007年实行猪瘟强制免疫政策后,全国各地区猪群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大规模免疫接种使猪群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率,导致CSF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几率很低。目前CSF多呈点状散发流行,流行规模较小,强度较轻,但这种散发流行见于全国各地。猪群发病主要取决于猪群的健康状态、免疫水平以及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根据兽医公报中猪瘟月度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发现当前每月CSF发病差异性不大,说明CSF发生季节性不明显(图1)。

图1 2005-2009年全国猪瘟疫情月发生次数统计分析图

表1 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病毒感染情况

1.3 发病猪群年龄小,持续感染比较普遍 目前我国CSF发病猪群大多在3月龄以下,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见,而成年猪(育肥猪、种猪)很少出现发病症状,但存在较为严重的猪瘟病毒持续感染,CSFV感染情况较为普遍(表1)。造成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垂直传播造成仔猪的先天性持续感染;猪瘟野毒反复感染免疫状况差的猪体或躲过抗体中和作用造成猪的后天性持续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也可导致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3]。这种类型的感染猪往往外表健康,无任何临床症状,但长时间带毒,是引起CSF流行最不易发现和最危险的传染源。

1.4 非典型猪瘟和繁殖障碍型猪瘟较多 近年来CSF的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急性病例较少,表现为非典型和繁殖障碍型猪瘟病例较多。涂长春[11]调查全国16个省市48个发病猪场,发现30个猪场的CSF在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上都不够典型,发病率与死亡率普遍较低,病程明显加长,其中繁殖障碍型猪瘟占33.3%(10/30);死亡率高,病程短的猪瘟病例相对较少,急性典型猪瘟只有1例。2005-2009年文献报道的323例猪瘟中,急性猪瘟 7例,占 2.17%;非典型猪瘟 48例,占14.86%;繁殖障碍型猪瘟23例,占7.12%,其他为混合感染病例(表2)。

1.5 混合感染情况严重 文献报道的323例猪瘟病例中,混合感染245例,占75.85%(表2)。混合感染的病原主要有附红细胞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PCV)、猪伪狂犬病病毒等(表3)。因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同猪链球菌病、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较类似,如不进行病原学检查,容易误诊。文献中关于附红细胞体的诊断大部分依据的是血涂片镜检结果,而血涂片在姬姆萨、瑞氏染色时,可造成染色液色素沉着并附着在红细胞上,易被误认为附红细胞体[12]。因此虽然文献报道的猪瘟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病例最多,但临床上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应低于PRRSV、PCV、PRV的感染率,也就是说 PRRSV、PCV、PRV应是目前猪瘟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黄庭汝等[13]、金颜辉[14]对广东、福建等地区主要猪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表明猪场CSFV、PRV、PRRSV、PCV2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二重感染为主,三重、四重感染病例较少;而PR、PRRS、PC均为免疫抑制类疫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目前我国猪群普遍使用猪瘟疫苗进行免疫,但仍有典型猪瘟或非典型猪瘟发生的原因。

表2 2005-2009年我国期刊杂志报道猪瘟发生情况统计表

表3 2005-2009年猪瘟病例中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

1.6 免疫失败现象比较严重 据猪瘟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文献[7,10,15-16],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猪场虽然进行了猪瘟疫苗免疫,但仍有部分猪群的免疫抗体低下,有的甚至只有20%的免疫合格率,这充分说明了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现象确实存在,且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持续性感染、混合感染、母源抗体干扰、免疫程序不规范以及疫苗质量等多个方面。

2 防控措施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CSF流行状况以及生猪饲养方式较为落后、生猪流动较为频繁和饲养密度大的猪业养殖特点,建议在坚持实施猪瘟强制免疫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2.1 实行种猪群净化措施 带毒母猪可以垂直或水平传播猪瘟病毒,带毒种公猪也会传播猪瘟病毒,它即可水平传播猪瘟,又可通过配种或精液传播给母猪,并经母猪垂直感染仔猪,带毒仔猪又可继续水平或垂直传播猪瘟,这是造成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我国猪瘟长期持续存在和散发流行恶性循环的主要根源。因此,通过监测种猪群的感染与免疫状态,坚决淘汰感染种猪,结合抗体监测、合理免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逐步净化种猪群,建立无带毒健康种群是目前我国控制猪瘟的有效途径。陶海静[17]对河南省9个阳性猪场采用以净化种猪群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说明种猪群净化的有效作用。

2.2 加强免疫监测 免疫监测是减少我国现阶段CSF流行的重要手段,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样检测猪群抗体是否达到保护水平。杜念兴[18]建立猪瘟免疫抗体PPA-ELSIA监测方法,并对抗体不同的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以100%抗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为判断标准,结果OD490值在0.3以上的猪100%得到保护,OD490值在 0.17~0.3之间的猪75%得到保护,OD490值小于0.17的猪20%得到保护。李栋梁等[19]运用正向间接血凝实验(IHA)监测抗体方法进行猪瘟疫苗免疫保护临界值研究,结果显示抗体滴度等于或小于5log2时,部分实验猪出现高热、组织坏死和带毒现象;当抗体滴度等于6log2时,除部分仔猪出现体温升高外,无其他可见病变,病原检测全部呈阴性;当抗体滴度等于或大于7log2时,实验猪无任何可见临床症状和病变,病原检测全部呈阴性。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论是PPA-ELSIA方法,还是IHA方法,免疫监测均可有效反映猪只的免疫保护水平和存在隐性感染的风险性。在实际生产中,应定期进行免疫监测,及时掌握猪群整体免疫状态。当OD490值降至0.3或抗体滴度降到6log2时,及时进行免疫补种,同时坚决淘汰免疫反应能力低下的猪只,避免发生免疫失败现象,减少或杜绝隐性感染带毒猪的存在。同时,由于母源抗体干扰,许多仔猪(30日龄以内)注射疫苗后并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力,此时也可感染病毒,发生所谓的免疫失败现象。每个猪场母猪群的免疫状态各不相同,通过免疫监测,了解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可为猪场制定合理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2.3 加强病原监测 病原监测是疫病防治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猪瘟的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点状散发为主,典型发病病例较少,非典型猪瘟病例较多,主要表现是母猪繁殖障碍、持续感染、隐性感染和免疫耐受,猪只死亡较少。因为点状散发和死亡病例少,往往不能引起兽医防疫部门和养殖场主的重视,容易忽视对猪瘟的防控,造成猪瘟长期持续存在。加强猪瘟病原监测,既可及时提醒兽医防疫部门和养殖场主了解猪瘟病毒的现实存在,促进其对猪瘟的重视;又能随时掌握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监控新毒株或新变异株的流行,为政府制定猪瘟防控决策提供科学数据。目前混合感染比较严重,大部分猪瘟病例都混合感染PRRSV、PCV2、PRV、链球菌、弓形体等其他病原,其中PRRSV、PCV、PRV是主要的混合感染病原,三者均为免疫抑制类病原,对猪瘟疫苗免疫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免疫效果。从近几年对猪瘟的监测情况来看,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暴发流行后,猪群中猪瘟野毒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做好CSFV监测的同时,兽医防疫部门和猪场还应做好PRRSV、PCV、PRV等其他病原监测工作,查找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可能存在的原因,综合防控猪群疫病。

2.4 发展规模化养殖 农户散养是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生产模式。农村散养户普遍存在防疫意识淡薄,饲养条件差等不足,不利于疫病防控。发展规模化养殖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为猪群提供较好的生产环境,减少感染疫病的几率。规模化不是简单的养殖数量的规模化,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免疫、监测、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病防控方面的人员配备、规章制度以及设施设备等,不能像一些地方建设的规模化小区,只是将养猪户聚集在一起,缺乏相应的动物防疫措施和设备,俨然就是一个养猪“贫民窟”,反而成为猪病暴发的高危地区。猪场规模化程度越高,越应重视猪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人员管理以及卫生消毒、免疫、监测、无害化处理等的制度和措施也应越健全和规范。发展规模化养殖,不仅仅是养猪数量要上规模,关键是饲养管理和动物防疫条件要上水平。同时,有条件的猪场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避免外来病原的感染,并对不同饲养阶段的猪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如必须引种,要慎重选择,对引入的种猪进行监测,待检测确无猪瘟病毒感染,方可与其他猪混养。只有这样,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猪群混合感染的几率,才能为防控猪瘟提供有利条件。

2.5 开展野猪猪瘟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野猪同家养猪一样是猪瘟病毒的易感动物,也可长期存在CSFV持续感染。欧盟国家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表明,野猪长期存在CSFV持续感染,是该病毒的自然贮存宿主和欧盟国家暴发猪瘟的最重要传染源[20]。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山川河流多,野猪分布区域广泛,因受禁猎保护,数量日益增加[21],近几年经常有野猪群毁坏农田作物的新闻报道,野猪与家养猪接触的机会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居民有喜食野味的习惯,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饲养野猪用于食用的养殖场,野猪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区交易也比较频繁,但野猪检疫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野猪业已成为传播猪瘟的重大隐患。目前我国针对野猪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的数据很少,野猪CSFV感染情况不清。鉴于野猪可能存在传播CSFV的风险,开展野猪感染情况调查,摸清野猪CSFV感染情况,应是纳入我国猪瘟防控的重要内容。

[1]王 琴.我国猪瘟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防控[J].猪业科学,2010,1:82-84.

[2]Changchun Tu,Zongji Lu,Hongwei Li,et al.Phylogenetic Compariso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in China[J].Virus Res,2001,81(1/2):29-37.

[3]宁宜宝,王 琴,赵 耘,等.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5):31-35.

[4]韩庆安,许玉静,郑 丽,等.河北省规模猪场猪瘟病毒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的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2009,39(1):89-94.

[5]闫国晖,邢海云,梅 林,等.我国部分地区2008年主要猪病毒流行情况分析: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2008:791-792.

[6]陈艳红,郭 鑫,姚建聪,等.北京地区猪瘟感染和免疫状况的血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4,40(7):17-18.

[7]徐 凯,徐志文,郭万柱,等.四川省规模化猪场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J].养猪,2010,2:65-71.

[8]胡 杰,磨龙春,黄 夏,等.规模猪场猪瘟野毒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2):105-106.

[9]郭成玲,何世成,刘道新,等.2001-2008年湖南省猪瘟流行病学研究[J].养猪,2009,4:63-64.

[10]杨春华,祝建新,段振龙,等.江西地区猪瘟感染和免疫状况的血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9,45(8):26-27.

[11]涂长春.中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与防治[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20-21.

[12]韩子强.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3:21-22.

[13]黄庭汝,孙彦伟,宋长绪,等.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圆环病毒2型的相关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0(2):94-96.

[14]金颜辉.2004-2005年福建省部分猪场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06,28(3):5-6.

[15]蔡奕琪,朱燕秋,王锐彬.2001-2008年猪瘟抗体和猪瘟病毒监测结果分析[J].养猪,2009,3:73-74.

[16]韦显凯,邹联斌,屈素洁,等.广西部分地区猪群主要疫病免疫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0,71(1):161-163.

[17]陶海静.河南省猪瘟流行情况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42-7843.

[18]杜念兴.猪瘟免疫失败原因解析[J].畜牧与兽医,2007,39(11):1-3.

[19]李栋梁,李秀敏,祝俊杰,等.猪瘟疫苗免疫保护临界值的研究[J].北京农业,2007,8:33-35.

[20] Laddomada A.Incidence and Control of CSF in Wild Boar in Europe[J].Vet Microbiol,2000,73(2/3):121-130.

[21]国家林业局.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276-278.

猜你喜欢
野猪病原猪群
萌萌的小野猪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智慧的野猪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
野猪受骗
读写算(下)(2015年6期)2015-08-22 05:57:56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