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恩慧(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
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尴尬局面,国产大豆供应相对稳定,而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日益加重。
2010年,国际大豆市场一度受制于全球大豆强烈丰产预期导致的供过于求的利空基本面,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担忧、非常强劲的中国需求及对南美产区干旱炒作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全球大豆市场摆脱弱势震荡后稳步上扬,对国内大豆市场形成支撑。同时,国内大豆市场继续受到政策面的影响,年初有临储大豆托市收购政策提供支撑,后在通胀压力下,抛储、稳定物价等政策又对大豆价格的上行起到抑制作用。总的来看,2010年中国大豆市场在供求、政策及国际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稳中上涨走势;价格在2009年价格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年整体表现相对平稳,月均价维持在3560~4000元/吨区间理性波动,大多数时间高于2009年同期水平,幅度在200~420元/吨不等。
1.国产大豆产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0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880万公顷,较2009年减少39万公顷,减幅4.24%。但由于大豆作物生长期内长势良好,单产普遍提高,2010年国内大豆产量1520万吨,同比增加22万吨,增幅1.47%。但业内预计2010年大豆产量可能不会超过1500万吨。其中,黑龙江地区大豆产量将超过900万吨,个人认为超过800万吨的预计更准确。同时,2010年国产大豆整体品质较好,其中东北地区一等与二等大豆占全部大豆的70%以上。
2.大豆进口情况及分析。由于需求增加、进口大豆价格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2010年国内大豆进口量较2009年大幅提高,见图1。海关数据显示,1~12月国内共进口大豆5480万吨,较2009年增加1225万吨,同比增长28.8%,连续第6年创下历史最高记录。2010年进口大豆量占我国大豆新增总供应量的比例继续提高至78%,2009年该比例为74%。从大豆进口来源情况看,依然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其中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的南美大豆进口比重呈现增加的趋势,见图2。1~11月,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为1871万吨,从巴西进口1853万吨,从阿根廷进口1074万吨,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7.9%、37.5%和21.8%。
◎图1 2003-2010年大豆年进口量对比
◎图2 2003-2010年美国和南美进口量占当年进口总量的比例
2010年月度大豆进口量除2月稍低于2009年同期外,其余各月进口量均明显提高,且大多数月份进口量超过400万吨,并在6月出现619.9万吨的单月历史最高纪录。与往年相比,2010年月度进口大豆水平继续提高,见图3。幅度更为明显,相似的是一季度大豆进口量相对偏低,处于全年较低的水平。
3. 进口大豆库存量和消耗情况。已有的数据表明,2010年以来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持续庞大,供应宽松,港口进口大豆库存水平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年国内港口进口大豆库存量持续在450万吨之上,尤其自7月后基本维持在600万~650万吨,而2009年国内港口进口大豆库存量基本在300万~450万吨。截至12月31日,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库存约659万吨。下半年港口日消耗量基本保持15万吨以上的水平,曾创出50万吨的日消耗量,6月时日消耗量仅12万吨左右。即便如此,截至年底港口大豆的可供压榨天数依然维持在40天左右,表明港口大豆的供应压力依然偏大。
4.大豆出口情况。1~11月出口大豆16万吨,同比降低52.06%。主要出口国是韩国、日本。其中对韩国出口4.5万吨,同比降低72.3%;对日本出口4.4万吨,同比下降3.44%。1~11月,我国累计出口大豆总价值1.15亿美元,同比降低49.4%,出口均价719.3美元/吨,同比下降5.6%。
5.供需情况。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2010年国内大豆消费量继续增长,但国产大豆产量增长缓慢,供需缺口急剧扩大,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不断增强,整体看供应量增幅高于消费量,大豆市场依然供过于求。2010年国内大豆供应量7280万吨,同比增长27.6%;其中国产大豆产量1520万吨,进口大豆产量5480万吨。2010年国内大豆需求量约6190万吨,同比增长21.9%;其中,用于压榨的消费量约5200万吨,较2009年增加1030万吨,增幅24.7%,其中包含400万吨国产大豆及4800万吨进口大豆。
大豆压榨产能相对过剩,新增产量继续增加,2010年国内大豆日压榨产能在30万吨左右,压榨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9000万吨,2011年国内大豆日压榨产能将增至35万吨左右,总压榨产能将突破1亿吨。与此同时,国内大豆压榨行业集成度不断提高,现有90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0多家具有外资背景,其产能占国内总量的70%,而前11家大的企业集团,占总产能的一半左右。
另外,自2009年以来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呈现出新的变化,外资比重下降,国有企业异军突起,大豆压榨产业正在形成外资企业40%、国有企业23%、民营企业37%的格局,大豆加工企业的弱势局面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并且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趋形成。
2010年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在连续下滑后出现稳步上涨,全年价格较2009年水平有所提高。1~7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持续下降,其中,1~2月到港的进口大豆平均完税成本在3700元/吨以上,至7月跌至3400元/吨附近。8月之后,随着CBOT大豆期价的震荡上扬,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也维持上升局面,11月进口大豆平均到港完税成本涨至4020元/吨,12月预计为4120元/吨。
2010年国产大豆价格较往年更显平稳,波动区间在3560~4000元/吨,另外,1~10月国产大豆价格持续高于同期进口大豆到港完税价格,仅最后两个月进口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后均高于国产大豆价格。受种植成本增加、整体品质较好以及国内外农产品集体上涨势头的影响,农民对新季大豆的销售价格存在较高预期,加上惜售等心理影响,产区销售进度较缓慢。
1.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对国内市场的传导作用明显。进口大豆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仍是影响国内大豆市场的主要因素。国内大豆市场对外依存度接近80%,大豆市场走势主要受国际市场指引。2010年连豆指数和美豆指数走势趋于相同,仅在12月下旬才表现出外强内弱的差别。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强劲,令美国和全球大豆库存收紧,从而带动2010年国际大豆期货价格震荡走高,为国内大豆市场提供支撑。2010年初CBOT最近交割期大豆期货合约价格1058美分/蒲式耳,最低931美分/蒲式耳(6月上旬),12月31日以近28个月高位收于1393.75美分/蒲式耳。美豆指数年内最高1392.7美分/蒲式耳,最低909.8美分/蒲式耳,年内波幅达482.9美分/蒲式耳,12月31日收于1386.1美分/蒲式耳;连豆指数年内最高4711元/吨,最低3750元/吨,年内波幅达961元/吨,12月31日收于4488元/吨。
2.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农产品集体涨价。大豆需求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2010年国内宏观经济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预计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左右,高于2009年8.7%的增速。国内饲料养殖业发展较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畜禽肉产量5439万吨,同比增长2.6%,提振大豆需求保持旺盛。另外,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加之2010年自然灾害较多,货币流动性充裕,催生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尤其从10月中旬开始,因为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全球通货膨胀的担忧,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暴涨,提振国内大豆价格稳步上行。
◎图3 2008-2010年月度大豆进口量对比
3.国内政策扶持与引导并存,调控并非打压。国家通过临储收购及拍卖政策调控大豆市场的供给水平,进一步影响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从2010年11月开始,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此次收购期自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临储收购政策的实施,对政策执行期间的大豆收购价格形成底部支撑,有效地保护了豆农收益。
国家连续实行大豆临储收购政策,筑稳了大豆价格底部空间;同时,还通过批发市场对国家临储大豆和地方储备大豆进行拍卖,对大豆市场价格形成一定的影响。12月以来(截至2011年1月14日)国家共进行了4次国家临储大豆拍卖,全部流拍,7次黑龙江省储大豆拍卖除首次和末次少量成交外,中间5次连续流拍。虽然如此,抛出依然持续进行,而且竞拍价格并未下降,两次有成交的最低成交价均为3750元/吨,由此,国内大豆价格的底部得到支撑,也充分显示了政策调控并非为打压价格,大豆价格的合理上涨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农业部2011年1月供需报告显示,2010/1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2.5553亿吨,较2009/10年度减少456万吨,消费量2.5549亿吨,较2009/10年度增加1694万吨;2010/1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仅略大于消费量4万吨,而2009/10年度产大于消2154万吨;2010/11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5828万吨,较2009/10年度减少195万吨。与美国农业部2010年12月发布的供需数据相比,全球大豆供给和需求量均有所下调,期末库存进一步下降,较12月库存数据减少了184万吨。主要原因在于大豆主产国美国和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2010/11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计9061万吨,低于12月预测量9185万吨,也低于2009/10年度9142万吨的产量。阿根廷产量较12月降低150万吨调整至5050万吨,亦大幅低于2009/10年度5450万吨的产量。巴西大豆产量则维持6750万吨的预计量,低于2009/10年度的6900万吨。与此同时,主要进口国中国和欧盟大豆消费量较2009/10年度大幅提高。另外,2010/11年度美豆期末库存382万吨,低于2009/10年度的411万吨,且处于1999年以来的偏低水平。从全球大豆年度库存大豆消费比情况可以看出,2010/11年度全球和美国大豆供需形势均进一步趋紧,见图4,供需基本面利好,尤其是美豆的低库存奠定了全球大豆价格高企的基础,2011年国际大豆价格有望延续涨势。
◎图4 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情况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计,2010/11年度国内大豆新增供给量达6920万吨,同比增加388万吨,增幅5.9%,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520万吨,进口大豆供应量为5400万吨;2010/11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达5700万吨,较2009/10年度增长700万吨,增幅14%,其中包含500万吨国产大豆及5200万吨进口大豆;年度大豆结余量161万吨,不仅低于2009/10年度544万吨的结余量,而且处于2007/08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由此可见,国内大豆供需宽松的状况将明显缩紧,对大豆价格形成有利支撑。
国储和地方储备自2010年10月中旬后,开始向市场抛售大豆和植物油储备。特别是随着11月中旬后调控力度的加大,抛储也变得更加密集。预计目前国储共有中央储备和临储大豆800万~1000万吨和相当数量的植物油。大豆储备量不仅很庞大,而且尚难以流入市场,后期国内市场将因此面临消化库存的压力。
为确保国内大豆产业安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大豆产业,有力地支撑了大豆市场价格,但2010年国内产区大豆种植收益依然相对偏低。随着玉米、粳稻等价格的不断上涨,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挤占大豆种植空间,另外,由于大豆种植的特性以及种植习惯、天气等方面的考虑,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减少的趋势仍难改观,目前预计2011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可能继续小幅下滑。
由于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油脂需求和植物蛋白需求)以及油脂企业产能的不断增加,预计2011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增长,考虑到2010年大豆进口量增幅较大,预计2011年大豆进口形势将会有所放缓,进口量区间将在5500万~6300万吨。此外,美国农业部在2011年1月供需报告中预估2010/11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为5700万吨。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尴尬局面,国产大豆供应相对稳定,而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日益加重。2010/11年度全球大豆供需格局进一步趋紧,且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通胀加剧,整体商品价格仍将维持强势格局,奠定了全球大豆价格的上涨基础。进入2011年后,由于国内需求不断增长,大豆供需宽松的状况将收紧,同时东北地区临储收购政策的实施,对国产大豆价格的底部形成支撑;另外,从政策面来看,“允许农产品价格徐徐上升”的倾向性,在2011年的国内大豆政策上可能会更为明显。因此,预计2011年国内大豆价格依然有望维持高位运行。但持续增加的进口大豆量和较高的国内政策性大豆库存,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国内大豆价格的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