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四法”

2011-11-13 10:31高银镜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2011年10期
关键词:四法父与子文本

高银镜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还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从而让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

我认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抓好课前预习是前提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曾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我们平时是否会这样布置作业:同学们,明天要上第几课,你们回去好好预习一下。这样学生回去又如何适从,大多就是读一下课文,画一下词应付了事。学生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抓好预习的质量关,提高预习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能力,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才能达到高效的预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预习任务:

1.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理解生字,新词。

昔日 废墟 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

②想一想,《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③读了课文,哪句话最使你感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④通过学习,你知道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1.2查阅资料,了解收集有关地震的知识,尤其了解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地震的情况。

1.3拓展:①阿曼达终于获救了,想想他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②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③面对巨大的灾难,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请你们去收集有关父爱的名言。

(1、每位同学都必须完成第1题;2、中等生必须完成第1、2题;3、优等必须完成第1、2、3题)

这样,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当然,教师在抓好预习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②一定要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虽然让学生预习了,但并不管学生预习如何,教师仍然只是按照自己老一套的办法来讲,那就失去了让学生预习的主要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③进行针对性教学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制定可行目标是核心

教学目标是师生进行教学法的指南,教学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教学时间的方向,过程以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老师们常会因为学生学情及年龄特点把握不住而造成教学目标偏差,学生有时会觉得我们提的问题太难,有时又觉得我们会小看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而目标不明,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目标空间。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②查找有关小兴安岭的知识;③读文章,弄清作者描写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句子;④作者写了小兴安岭的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以上四项每生必须达到。)⑤学习本文作者的写法,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风景。(优等生必须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既具体,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制定,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

3潜心研读文本是根本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生发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在教师的引进下进行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带进文本阅读,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从而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扣住“飞”指什么?“夺”指什么?两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带领学生研读红军战士是怎么“飞”的?又是怎么夺取天险泸定桥的?在学生充分的读、感受的基础上,用“‘飞出了什么?‘夺出了什么?”这一问题来升华课文主题。最后让学生揣摩这篇课文题目的优点,从文本的题目入手又回到了题目,体现了教学过程精致的同时,实现了对文本如何表达的解读。

4激发探究兴趣是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地震中的父子之间发生一件什么事?怎样的一对父子?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猜你喜欢
四法父与子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父与子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四法”
父与子
互联网时代的人物报道“四法”
突破文言文学习“四法”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