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吴凡
为中小企业做“靠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建设专业服务平台记
本刊记者 吴凡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产权,它只能在纷争中处于低端的位置,它的发展也不可能持续,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本着这个理念,开始摸索一个新的科研模式:牵头兄弟院所,以更开放的姿态共同搭建一个大的科研平台,承建了上海市微机电系统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并在这个基础上,再针对不同的需求,实现个性化技术开发,这样不但技术攻关的目标更明确、节省资源,而且加快了彼此的发展步伐。
作为一个科研所,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坚持以需求为牵引来推动技术。因为需求和技术是指导科技发展的内外两个动力,尤其是技术、高技术类型的科研。需求是最大的推动力,技术的突破往往也是一个内在的动力,是研究所坚持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结合。“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合作攻关”正是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在新时期推出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如今,它还在不断地被完善规划,实际操作也正在一步一步推进。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技术科学综合性研究所之一,至今已有83年历史。其前身为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曾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4年前上海微系统所经历了艰难抉择的学科转型,现如今微系统所已经成为同时开拓的4个新方向——无线传感网、MEMS传感器、小卫星、信息领域的行业领头军。
说微系统所是在不断革新中快速行进,丝毫不夸张。早在1999年3月,微系统所的科研人员就已经接到了重大的挑战——中科院根据国家未来星地通信技术发展需求而确立的重大科研项目确定目标,要自主研制我国首颗重量在100公斤以下的低轨道数据通信小卫星及其通信系统,主要的研制任务就落到了微系统所和上海技术物理所等单位。
这是处在学科调整中的微系统所面临的第一次艰巨的任务。而其后的成果表明,科研人员完成得干净漂亮。2003年10月,“创新一号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并正常运行至今。这是我们国家自己在国内研制,在国内发射,而且成功运行的第一颗小卫星,实际上,已经为我国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学科重新定位成功实现,顺利进入二期创新工程后,微系统所又面临一个新时期。研究所所长封松林曾说道,“从一个比较现实的情况看,中科院的研发成果太超前了,与民需、市场之间长期以来都存在距离。我们的科研成果和企业无法直接对接,导致始终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国内企业在低端产品上重复制造、低水平竞争;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在高端研究,却经常无法实现高端产品。这个瓶颈要解决,我们正在摸索一个相对有效的出路,以便能真正实现科研与市场对接。”微系统所在无线传感网、MEMS及通信技术等方面都已形成了影响,在国内不但是起步最早的,而且取得了优势成果。例如,无线传感网的概念逐渐被传播,近年来在国内研究领域掀起热潮,而微系统所这时已经通过概念和研发阶段,在宁波北仑区演示应用,并已经为上海浦东机场建立监控网了。
鉴于对国家和市场需求的理性认识,微系统所没有将创新科技成果仅留在实验室里、结题报告中,特别是他们研制的以国家需求为重要服务对象的传感器,不光做出样品来,而且开发出了产品。但科研人员这时没有放手,而是继续跟踪研发,到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定型批量生产了。
另一方面,为了把一些科技成果推出来,结合应用,以期达到让科研机构与地方有效互动、科研成果在社会上和市场上发挥作用的终极目标。该所派出相关人员主动走出所门,到地方政府、大学、知名企业去联系、探讨、交流,最终达到合作、共建的发展目标。
创新型企业在进入市场时,需要成熟的产品,而一般的企业很难提供个性化的研发条件来满足企业需求;而另一方面,企业研发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类仪器设备也经常成为了影响企业前进的障碍物。研发平台上所集聚的资源对于这类企业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且日益明显。
几年前,一家从事MEMS研发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就遇上了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资金上,研发所必须的大型仪器如果购置的话需要占用本就不多的起始资金的大量份额;其次,在技术上,没有专业权威机构合作也使得公司产品研发过程中困难重重。
而通过与微机电系统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合作,两大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技术层面,尤其在该公司产品从实验阶段到可以推向市场的成熟产品阶段,他们通过微机电系统平台提供的成套的高水平工艺线,在产品研发阶段可以随时调整设计方案和工艺参数,花费了较低的成本研发出产品,降低了产品研发门坎。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数百万的仪器购置费用,还在技术上给自己找了一座权威的“靠山”。而微机电系统平台所带来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平台还为该公司引入风投提供了有力支持。
起先,风投公司对该公司的前景并没有特别大的把握,原因就是公司处于创业初期,并没有系统化的技术体系、资源及人员支撑。该公司为了增强风投公司的投资信心,专门请风投公司与平台技术人员一起来讨论投资的可行性。风投公司得知该公司的产品研发将与微机电系统平台合作时,投资方表示对投资前景充满信心,马上进行了第一期投资。在平台的支持下,该公司创业初期,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第一笔投资,而且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并开始了销售。目前该公司已进行了几轮融资,正在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企业的发展非常顺利。
研究所副所长王跃林不禁向记者感叹,研发公共服务平台20世纪早期单打独斗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科技的发展随着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需要的必须是好的团队,好的金刚钻才能做好的瓷器活。微机电系统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现在方方面面投资已经到1亿,光一年的运营费用就要1000多万。作为一个中小型企业,怎么可能将资金都放到这里面呢?谁要想创业不要买这些设备,直接找到平台这里来,就可以把原始的东西做出原形,再找投资人,然后企业自然而然就可以做起来了。“举个例子,上海有一家公司,也是我们平台的用户,当时VC要投他的时候,专门找到平台来,问平台给不给他提供服务,如果不给服务他就不投钱。因为VC也懂,要做这件事情企业不可能自己建一个供应线,只要政府提供服务他也就有信心投入。”
研发平台为初创时期的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全面而立体的,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使用平台仪器资源而减少大型仪器购置所带来的巨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研发平台所集聚的服务资源都是行业内领先的权威机构,能为企业研发带来技术支持与保障。更有一家企业,通过与研发平台服务机构建立的研发合作关系而吸引了风投,从而使企业顺利通过初创期的重重难关。
正是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保障下,数年来微机电平台的对外服务卓有成效。入网仪器设备一百余台,并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实现对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客户包括华虹NEC、中芯国际、美维科技等大型制造企业,深圳星光通、海宁华平等中小型民营企业,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技物所等科研院所,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所还作为试点单位参与上海市科委有关项目建立了“微系统所仪器设备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与研发平台数据交互,使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得到提高,同步了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基本信息在所内与平台的更新,同时也更加突出了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的理念。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将再接再厉,同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一道,为打造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