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郭霞
专业是孵化器的本质精神
——上海聚科生物园区“专业孵化器”建设之路
本刊记者 郭霞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当代,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快速发展的春天。上海聚科生物园区自2003年创立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八个年头,在不断艰苦奋斗的过程中,聚科园区正在向一个专业化、国际化,以孵化生物技术、服务生物医药企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迈进。
2003年初,在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国外学习工作生活,张炯回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工作不久,受领导委托,带着200万元启动资金到徐汇区开始创建上海聚科生物园区。这是一个中科院与徐汇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院地合作”项目,任务是建立一个可以推动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产业化,带动区域生物经济发展的孵化园区。
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起草管理规定、召开董事会,张炯和三位同事一起,在一栋破烂不堪的办公楼中开始了聚科的创业之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并完成了园区设立的全部过程;构思、设计、招标、施工……又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完成了最初四千平方米孵化场地的改建。在快要结束施工的时候,聚科迎来了第一家孵化企业。很快,又迎来了第二家、第三家……,一栋五层的小楼很快就积聚了十几家刚刚创立的生物医药企业。他们有些从事药物靶点的发现,有些从事小分子药物的合成与筛选,有些从事诊断试剂的开发,有些从事技术服务,共同的是,几乎每家企业都有一个博士老板,且有着一些共同的特质——专业技能扎实,活泼好动,兴趣广泛。
“我至今和这些博士依然保持着兄弟般的友谊。他们是聚科的第一批入驻企业,更是聚科在探索孵化服务过程的第一批良师益友。”由于张炯在国外生活工作的时间较长,对国外的情况相对熟悉,能很快把国外的动向和趋势告知企业,他也会时常和这些博士讨论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环境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生物医药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纯粹生物医药领域的孵化器本身就很少,而能真正坚持下来的更是为数不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孵化器行业在人员结构、运营模式等方面均处于探索阶段,政府倾向于支持一些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好的孵化器,像聚科这样一个规模小,又是百分之百从事生物医药这样一个高难度产业的孵化服务机构,其发展难度可想而知。
聚科园区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确立了“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从此和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伴影随行,不断实践着“专业”——这样一个专业孵化器最本质的精神。2007年,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的积极鼓励和支持下,聚科申报并获批了“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称号,也就在这一年,鉴于过去孵化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国内孵化器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专业孵化器的优势得到了各界日益的重视,聚科园区也迎来了发展的曙光。
由于企业越来越多,聚科开始在周边的关港开拓了第二块基地,在桂平路开拓了第三块基地(聚科II期);面积从4000平方米增加到了53000平方米;入驻企业的数量从十几家增加到了一百多家,覆盖了从药物源头研发到产品销售,从生物能源到天然化妆品,从技术服务到个性化医疗诊断产品等大多数领域;服务团队也从四个人发展到了近二十人,服务对象更是从初创型企业延伸到了准上市企业。
面对如此快速的发展,张炯却坦言:“聚科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盈利机构,也不是一个风光无限的弄潮儿。事实上,聚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定会是一个纯粹的专业孵化器,这种定位来自于聚科自身的基因。”作为一个“院地合作”的时代产物,张炯深知,聚科肩负的使命就是推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向前发展。
“要帮助企业开思路、拓视野,从思维方式等方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层次,给企业提供方向性的建议。”作为专业孵化器的总经理兼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张炯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技术等多重背景,并具备多年国际合作的经验,对生物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运作等具有丰富的经验,在专业化服务方面,曾长期致力于创新孵化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园区管理团队承担“聚科生物技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国际化‘助跑’平台”、“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多项课题建设。
在总结自己服务企业的方法上,张炯强调,要通过自身做企业的经验,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透过现象看实质,拉近与企业的距离,主动给企业提供帮助。
上海沛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诺丽果汁、橄榄油”等高档液体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该企业通过采用零氧技术,实现了生产加工、终端包装的零氧化,无需添加任何防腐剂和保鲜剂,生产、销售的是真正的天然食品。
2010年,张炯利用自己在生物医药方面的专长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不遗余力地对该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经过近3年的发展,该企业诺丽果产品已获得市场的认可,受到消费者的好评;随着市场的逐渐打开,其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为此,张炯建议其进入上游种植领域,打造全产业链模式,从源头抓起,保质量、控成本,实现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发展目标;此外,张炯分析了目前市场上营养保健品的各种销售模式,建议该企业采用建立“沛衡坊”系列产品特色专卖这种集形象、沟通交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卖店服务经营模式,可以在销售产品、宣传产品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沛衡坊”的品牌效应。
在听取张炯的建议后,该企业相继在上海的主要医院附近和繁华街道开设专卖店,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目标直指国内诺丽产品领军品牌。目前,该企业已具备年产1000吨诺丽果汁的生产和储运能力。随着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沛衡公司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专业孵化器由于其专业化特性,综合孵化器的管理团队显然不能满足其专业孵化能力的要求,因此,专业孵化器要加强孵化管理团队建设。作为园区的管理者,张炯无形中承担起培养专业服务团队的重任,承担起对孵化器工作人员、企业联络员进行培训、辅导的使命,以提升园区工作人员孵化服务能力。
8年来,在张炯的带领下,聚科园区集聚了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孵化团队,兼具各方面的复合专业背景,涉及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经济管理、创新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孵化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平台操作人员等。这种多元化的学科背景,保证了园区能够为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帮助园区企业在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上获得成功。
“聚科人已经成长为国内中小生物技术企业的‘孵化专家’。”张炯自豪地说。八年里,聚科的核心团队没有一个人离开,这在孵化器行业中极为罕见。他们忠诚于这个平凡的岗位,实践着自己投身于这个孵化事业的承诺。
在团队的强力支撑下,聚科园区外联内合,构建起了一套针对中小生物技术企业成长发展、符合中国特定市场环境的创新服务体系:专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从管理咨询到市场开拓,从风险投资到上市辅导,从国际交流到海外开拓;服务内容从原来单纯的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孵化培育,转向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企业的多层次服务内容,以满足大空间、大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
作为上海徐汇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战略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聚科生物园区不仅重温“院地合作”,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实践过程,更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自身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责任和重担,为新一轮产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聚科,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道路上一块最坚硬的铺路石。
记者札记
很多到过聚科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实在”。“干净做人,快乐做事”是聚科人最好的写照。实在,是对聚科人品德最高的褒奖。也只有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行,才有可能把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到一个灿烂的明天。
团队是聚科最为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经验和技能,更有一种兄弟般的友谊和精神。聚科的核心团队是一支敬业、高效、职业化的孵化服务团队,他们更是一支有奉献精神,敢于挑战,善于学习的团队。八年来,他们在长期的服务中,把对中小企业的孵化当作自己的事业在做,他们热爱孵化服务这个崭新的行业,尊重每一个勇敢睿智的创业者,善待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珍惜每一次为企业服务的机会。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聚科人正在把孵化服务当作严肃的科学问题在研究,并总结出规律和解决途径。八年来,聚科团队、园区企业都没有离开过生物医药这个产业。聚科人心里很清楚,在创业孵化这个领域中,孵化器永远只是幕后英雄,要把为企业服务做到位,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更不能用牺牲产业发展的代价来换取聚科自身的经济利益。聚科就像是一片做事的净土,一片产业发展背后的绿叶,把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当作自己最乐于做的事业而无怨无悔,创造了区域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未来空间。
只有专业,才能把握每一次机遇;只有热爱,才能成就事业;只有坚持,才能迎接每一次新的挑战。什么是专业孵化器最本质的精神?一个是专业,一个是热爱,一个是坚持,这是让所有创业者能看见的最好的榜样。在这个方面,聚科几乎可以打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