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关爱生命 平安度夏
策划/本刊编辑部
增强防灾避险能力迎战夏季气象灾害
夏季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酷热难耐的高温天气。在气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摄氏35℃作为高温的标准。研究指出,这时人体的调节功能大减,人体内部代谢失衡,易发生“高温病”,中暑就是最常见的例子。我国的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5—10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经常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是我国热浪袭击的重灾区。
湖南盛夏天气酷热,与号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的南京、武汉、重庆相比较毫不逊色。若以任意连续5天平均气温高于28摄氏度作为暑热期标准,则我省暑热期平均维持长达63天。
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因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而森林火灾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外,建筑、旅游、交通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夏季高温属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应对。
专家建议说,在高温天里,大家在户外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裸露皮肤,在阳光下不要快步疾走,从炎热的户外进入室内不要马上开空调吹,每天10时到16时最好不要出行。夏季里更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有规律地作息,以增强免疫力。如果出现头晕、恶心、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要注意是不是中暑。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各相关部门要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除了高温,夏季往往多雨、多雷电,对正常的生活生产造成威胁,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据我省气象部门预报分析,今年6月至8月全省天气形势有五个特点:一是降雨总量比常年偏少;二是降雨的时段分布不均,极易发生局地强降雨。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短时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三是雨季结束后有区域性干旱发生;四是气温比常年偏高。其中湘东南偏高0-0.5℃,湘西南和湘中偏高0.5-1℃,北部地区偏高1-2℃;五是台风降雨对我省的影响重于去年。
专家提醒,虽然今年总降水量预报偏少,但仍要高度重视短时强降水造成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以及雷暴天气、雷电灾害造成人身伤亡的可能性。
自然灾害给人类经济发展、社会生活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所以防灾减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气象灾害最为频繁而又严重。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极端气候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突发灾害。必须建立科学的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基层防灾避灾体系,增强预见性,使避险抢险超前一步。特别是山洪、泥石流、滑坡体易发区,更要定点核查摸底,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类,明确重点,组织技术力量作好灾害防治规划。
此外,必须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到群防群治。有关部门可以在村庄、学校、受威胁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防灾避灾宣传和演练,让灾害防御常识深入千家万户,全面提高公众的自防自救互救能力。
烟花爆竹等十大行业领域须小心过夏
夏季高温多雨,天气变得反复无常,极易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根据往年经验教训,以下十大行业领域尤其需要警惕应对。
●烟花爆竹:高温天气药物感度增高,烟火药堆积受潮后结块导致温度升高也可能发生强烈燃爆,加之夏天气候反复无常,极易发生因雷雨抢收烟火药以及高温进行混药、装药、筑药等作业,引发爆炸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雷电和暴雨等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
●危化行业:夏季气温高,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生产装置及管道、原料及产品温度将升高,装置及管线压力将增大,发生燃烧、爆炸和群体中毒事故的风险加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经受严格考验,在日常储存和运输时必须注意阴凉、通风,远离火种和热源,储存和运输的容器温度不宜超过30℃,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高温、暴晒、雨淋。
●矿山采掘:进入汛期,露天矿山采场发生坍塌、滑坡,地下矿山发生透水、淹井,矿山尾矿库发生漫坝、垮坝的可能性增大,由此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大,必须加强安全监管,同时也要做好矿工防暑降温和防蚊虫叮咬等防范工作。
●建筑施工:建设工程进入施工旺季,脚手架坍塌、深基坑和沟槽坍塌、高处坠落、建筑机械倾倒等事故处于高发期,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部位的安全管理,做好施工现场防火、防触电、防爆、防坠以及职工防中毒、防中暑等防护工作。
●民爆器材:民爆器材进入生产和销售旺季,生产、储存和运输量加大,发生爆炸事故的风险加大;加之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和炸药库、成品库地处边远山区,因雷电引起生产厂房和仓库发生火灾、爆炸的概率增大。
●交通安全:由于天气炎热、光线强烈、雨水多、人容易困倦,发生道路交通群死群伤事故的风险增大;地质灾害易发的山区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易受洪水、泥石流威胁,存在被冲毁的危险。
●消防安全:夏季历来是易燃易爆危险品、电器、汽车、柴草堆垛等火灾多发季节。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严,直接放在高温下暴晒,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食品卫生:夏季是很多地方食物中毒的多发期,为此,必须加强对宾馆饭店,特别是对旅游定点饭店等餐饮场所食品卫生的安全监管,杜绝群体急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电气安全:夏季是各类电气事故的集中多发时期,因夏季天气多雨,大地湿润,空气潮湿,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降低,容易引发火灾等事故;天气炎热,人体多汗,衣物潮湿,皮肤电阻降低,加之作业人员不穿戴工作服和绝缘护具等原因,造成六至九月份触电事故高发。
●职业健康:夏季是职业性中暑和中毒的多发季节,建设工程露天作业现场、矿山露天采场和金属冶炼等高温作业场所中暑概率加大,作业现场粉尘、噪音和有毒气体量将增大。
链 接:
黄金洞矿业公司泥湾尾矿库举行汛期应急救援演练
“全体村民请注意!全体村民请注意!这里是黄金洞矿业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在播放紧急通知:泥湾尾矿库出现险情,水位上涨迅猛,严重威胁大家的安全。请全体村民按照紧急避险预案,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铜锣员、口哨员立即发布紧急转移警报,迅速组织转移。”7月1日,尖锐的防空警报声、“哐当哐当”的铜锣声响彻整个泥湾库区。
在接到气象部门的强降雨预报后,黄金洞矿业公司迅速对尾矿库进行隐患排查,发现可能出现洪水漫坝和溃坝等严重情况时及时进行预警。接到预警后应急救援分队迅速各就各位,随时准备抢险。随着雨势的增加,洪水即将漫坝,情况危急,各应急分队在救援总指挥的领导下迅速进行抢险,用沙包加固坝体,同时按照避灾线路迅速将下游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很快,在各分队的奋力抢险下,险情得到了排除。
其实,这是在省安监局执法总队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黄金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举行的泥湾尾矿库应急预案演练。该演练模拟汛期特大暴雨情况下,尾矿库发生漫坝灾害,公司及当地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抢险和疏散下游群众的过程。据了解,泥湾尾矿库位于岳阳市平江县黄金洞乡,设计总库容150万立方米,设计坝高73米,是一座三等尾矿库。其下游有3个村民组共170人,一旦发生溃坝漫坝事故,将严重威胁到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选择该尾矿库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次演练策划细致、准备周密、开展有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演练结束后,在现场观摩指导的省安监局纪检组长张宜红给予了高度评价。
安全小知识
应对气象灾害“九字诀”
纵观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我国人民在与气象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中国气象学会专家将其概括为学、备、听、察、断、抗、救、保、练“九字诀”。
学,学习各种气象灾害及避险知识。
备,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常备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收音机、手机、绳索和适量现金。并为婴幼儿准备奶粉、奶瓶和尿布;为老人准备拐杖和特需药品。
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121电话等正规渠道,及时获取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灾情信息,不可听信谣传。
察,密切观察周围环境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尽快报告,请专业部门研判和提供对策措施。
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灾源。
抗,灾害一旦发生,莫要过度恐惧、惊慌,尽量平和心态,积极抗灾。
救,利用已学知识自救和组织互救。如洪水、大火中的逃生、对伤病员的紧急救护和卫生防疫等。
保,积极参加防灾保险,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作物保险等,以减少经济损失。
练,社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以及乡村党支部、村委会应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特点,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避险预案,并有计划地组织防灾演练。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度夏有“三防”
湖南是烟花爆竹生产大省,随着盛夏和汛期的来临,高温、潮湿、雷雨等恶劣天气活动频繁,烟花爆竹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增大,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如何确保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度夏?
一防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汛期来临,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容易对防护屏障内的药库(含中转)、礼花弹成品库、药物烘房、凉药(散热)间等药物存储建筑物构成垮塌或掩埋危害,引发爆炸危害。因此,企业应在汛期前对药库等有爆炸性危害的工、库房进行逐一检查,采取加固护坡,开挖或疏通周边排水沟,加固工库房等有效防范措施;一时难以整改到位又具有现实危险的,及时将药物转移至安全场所。汛期中,企业要制定值班监管制度,适时巡查。
二防雷电灾害。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毁坏电力系统的变压器、电动机,引起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产生电火花、电弧,进而很容易触起烟火药等危险物品燃烧、爆炸。另外,雷电直击药物存储建筑,也可引发爆炸。对此,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一是完善防避雷设施,该安装的要安装。对药库、成品库等区域的避雷设施进行检测、检修,使之达到有效防护标准,并定期维护;二是对电气的安装、接地、线路敷设等进行检查,线路和设备要对照《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进行整改,1.1级工房内不得安装照明等电器,凡危险性建筑上电气线路要穿钢管敷设并接地,对一时难以整改的不符合要求的电线和电器设备,应停止使用;三是严格落实劳动技术规程,遇雷雨及时组织职工撤离工作现场。
三防药物燃爆。高温天气,药物感度增高,烟火药受潮后易造成温度升高,引发爆炸;加之夏天气候反复无常,晾晒烟火药极易发生遇雨抢收情况,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爆炸事故,因此必须加强药物尤其是高感度药物和高吸湿性药物的管理。一是要加强晒场管理,禁止药物、引线在37℃以上温度中直晒;遇天气突然变化来不及抢收时,不得抢收药物,更不能将淋湿的药物堆放一起,应将被淋湿的药物摊开放置在凉棚或凉药间,并保持通风。二是禁止超过32℃时进行1.1级工序生产;防止太阳直射进入车间(含使用玻璃瓦);要对药物暂存间(洞)、中转库、总库进行防漏雨检修,防止药物被淋湿、漏湿。三是未经干燥和未经充分散热的药物效果件不能包装和入库、混合好的粉状烟火药应摊开放置,并保持通风。
总之,各级安监部门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汛期和高温期的事故防范,切实做好“三防”。
链 接:
岳阳等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停产度夏
6月9日,省安监局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温雷雨季节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好高温雷雨季节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严格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烟花爆竹企业安全度夏。
岳阳市安监局随即下发通知,要求6月20日至9月20日全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原则上一律实行全面停产。安全生产条件好、确需生产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特点,编制高温雷雨季节烟花爆竹生产计划报属地县市区安监局,再由县市区安监局结合实际,编制本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高温雷雨季节安全监管工作方案报属地政府批准,并报市安监局备案后方可生产。市安监局将在高温停产期间对企业落实停产制度情况进行抽查,对未经批准和备案擅自生产的,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查处并报请省安监局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常德市桃源县也下发了相关文件,决定对全县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施高温季节停产,6月28日起停止制药,7月1日起停止所有涉药工序生产,除值班巡查人员外,其他所有员工放假。同时,要求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利用高温雷雨季节停产之机搞好生产设备、安全设施的升级改造和员工培训,严禁边整改边生产。9月份气温下降后,由生产企业书面提出复工申请,报乡镇安监站初审,经安监、公安等部门验收合格批准后,方可恢复生产。
危险化学品储运面临高“烤”
危险化学品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特点,危险源点多,易产生事故隐患。夏季高温天气易造成作业人员身心疲惫或设施设备异常等,一旦操作条件发生变化或因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误操作,潜在的危险就会发展成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性事故。今年夏季,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燃事故屡屡上演。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发生大火,区内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燃,当地群众深受影响。因此,如何确保高温天气下的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作业受到了广泛关注。
分时段运输,避免高温暴晒雨淋
运输危险化学品时,由于高温暴晒条件下,沥青路面容易变软变滑,使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降低,附着力减小,车辆制动力下降,容易使车辆制动失效;汽车轮胎也会因路面温度过高,造成胎内气压增高,长距离行驶容易发生车轮软化而发生爆胎事故,这些都极易引发爆炸事故发生。为了确保夏季危化品运输安全,企业可以采取分时段进行运输的方式,选择夜间行车,以避开白天烈日的暴晒和高温蒸烤。
运输危险化学品时要随车携带所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当悬挂或者喷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警示标志。运输时必须注意阴凉、通风,远离火种和热源,储存和运输的容器温度不宜超过30℃,要采取有效遮阳和降温措施,对可燃、易爆、有毒的化学品储罐定时喷淋冷却降温,防止设备超压运行。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高温、暴晒、雨淋。运输车辆要按规定路线行驶,严禁在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区停留。要限制装车高度,严禁超载超限。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而且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要由有资质的企业承运。驾驶和押运人员也要有相应资质,应当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
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要强化危化品道路运输管理,对已取得危化品运输资质单位,尤其是承运强腐蚀、高温天气下易燃易爆危化品的运输企业,检查监督其规章制度制定落实情况、运输车辆维护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等,确保运输安全。同时,危化品运输管理部门要制定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置,避免事故扩大。
防热降温,分类存放
夏季确保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关键是要防热降温。具体措施有:
要有合格的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采用不导热的耐火材料做屋顶和墙壁的隔热层,屋檐要适当加长,以阻止阳光射入仓库;库墙要适当加厚,常开窗,采用间接通风洞,设置双层门,双层屋顶;窗玻璃漆成蓝色或选用磨砂玻璃。
要分类存放。对于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要分类、分库、分件、分架存放,严禁把各种性质互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容易引起自燃的物品混放在一处。储存物品时堆垛不可过高、过大、过密,垛与垛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留有消防通道,不得超量储存。
要严格控制温度。为仓库设贮水屋面或在仓库屋面上设置冷却水管,气温在30℃以上时喷水降温,使仓库内温度保持在28℃以下。根据物品性质和包装情况,还可以在仓库地面上浇井水、放冰块,有条件的安装空调进行降温。有的仓库可在早晚和夜间开窗通风,放进冷空气,中午关闭门窗,防止热空气进入。
对露天堆场和贮罐采取降温措施。桶装的易燃液体,应放在建筑物内,以防太阳直接照射。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临时露天存放的,应采用不燃材料搭建遮阳棚,并定时采取措施降温。桶内一般只盛装容积的90%~95%,留有5%~10%的空间,这样能防止桶内危险化学品受热膨胀而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贮罐顶部应设置降温装置,在气温达到30℃以上时,开启冷却水泵进行喷淋降温。贮罐也不能装得太满,需留出5%~10%的容积空间。
应有防雷设施。危险化学品仓库,一般都设在本单位或城市的边缘地区,与周围的其它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仓库周围就形成了空旷地带,容易遭受雷击。因此,仓库要安装避雷装置,以防止雷击而引起火灾事故。
加强管理。管理危险化学品仓库的人员必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库管人员要定时对仓库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安全。
链 接:
巴陵石化紧急处置一起重大化工物料泄漏险情
7月22日上午,湘北地区气温高达35摄氏度以上。一辆装载有36吨环己酮的外地槽车,在中石化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事业部主干道突然发生泄漏。险情发生后,己内酰胺事业部紧急启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在巴陵石化供销部、消防队及大成公司、昌德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及时处置,避免了一起重大恶性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
这天上午7点45分,己内酰胺事业部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黄敬,在赶往主控室途中,从车牌号为“闽DG928”的一辆槽车旁经过时,突然闻到一股环己酮的气味。他立即上前观察,发现槽车一道阀连接处因垫片材质不符合要求,被车内装载的环己酮物料融化,导致物料溢出。当时,地面已经有大片湿迹,且漏点有扩大趋势。该部生产室和安环室按照黄敬的指令,立即启动事业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7点52分,泄漏点开始成喷射状,泄漏的物料已经在地面形成水流状。在上班职工陆续进入生产区之际,该部治保队立即对突发险情附近的主干道实行交通管制,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综合利用车间紧急将自流到洞庭湖的雨水改为送雨水池储存处理。事业部分管生产、设备、技术的三位副经理,以及生产、机动、安环部门的负责人迅速到场,了解情况,商量对策。
8点14分,环己酮、综合利用、原料等车间的领导均带队赶到现场参与抢险;两台消防抢险车赶到现场,开始用水稀释泄漏在地面的物料,并冲刷槽车;大成公司堵漏班成员赶到现场查看漏点,并开始试用箍子堵漏;昌德公司残液处理组也赶到现场,用桶回收物料;接到报告的医务人员也赶到了现场。
8点30分,由于垫片被物料溶解,用箍子堵漏失败。赶到现场参与指挥的事业部经理程立泉和大家会商后,要求大成公司改用卡子处置,同时向公司供销部报告,请求派槽车进行转罐处理。
8点40分,溢出的环己酮物料被接引到应急桶中,不再流入地沟;大成公司打卡子成员继续在现场抢险,虽然物料喷射的态势得到一定缓解,但现场情形依然严峻。
9点,供销部副经理刘靖洲带领有关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参与抢险。此时,现场参与抢险的10名人员已经浑身湿透。
9点30分,一辆增援的槽车赶到现场,槽车转料正式启动。此时,外泄的物料已经装了5桶。
10点20分,险情得到控制,戒严解除。(彭 展 彭森林)
一块“神奇”抹布“体检”液氯钢瓶
“我们用蘸有氨水的抹布逐一对液氯钢瓶的密封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有泄漏异常,抹布就会有反应,起‘烟雾’。”盛夏时节,巴陵石化公司环氧树脂事业部盐水车间液氯包装检测工段职工,加强对液氯钢瓶的巡检,确保液氯贮存及运输安全。据介绍,这里有液氯钢瓶500多个,年液氯包装量达8000吨。为规范充装检测作业,杜绝误操作,盐水车间建立和完善了液氯钢瓶管理办法,实现了电子管理,做到了天天清理,月月统计,使液氯钢瓶的正常流通和管理受控。(彭 展)
专家支招:夏季生产加强“十防”
夏季持续高温、潮湿闷热的天气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生产作业人员容易身心疲劳而引发各类事故。因此,高温天气期间安全生产防范工作尤为重要。专家提醒,夏季生产一定要加强“十防”不放松,发生事故后,要立即组织开展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温作业防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我国法定的一种职业病,在有生产性热源的高温车间和露天作业者中较常见,严重中暑者有死亡危险。
预防中暑的安全措施有:
1、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采用通风、空调等措施;另外,合理安排生产,避开高温时段也是一个办法。
2、提高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保证足够的营养、水分摄入。可以发放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凉茶等;有食堂的企业,可以要求食堂提供有利于避暑的汤类。
3、高温季节,作业人员一定要休息好,要保证吃好三餐。
4、备好防暑药品,发现有中暑症状的及时救治。
★密闭空间防中毒
常见的密闭空间有:反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下水道、井、地窖、储藏室等。高温季节在密闭空间中作业的主要危险是各类有毒性气体和由于化学耗氧引起的缺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引起劳动者急性中毒或缺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预防密闭空间中毒的安全措施有:
1、必须请示管理者并获得批准,用仪器检测认为无危险,并采取相应的个体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
2、作业时至少要两人一组,一人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另一人呆在外面,并且能够保证跟密闭空间作业的人员相互看得见或听得见,以备万一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采取适当的救护措施。
3、进入密闭空间作业的人员要配备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等个体防护装备,以防万一。
★高空作业防坠落
高空坠落包括由地面2米以上高度坠落和由地面向地坑、地井坠落。高空坠落在建筑施工和电梯安装等高空作业领域比较常见,严重者会当场死亡。
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有:
1、进入施工现场的职工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置安全网。
2、在施工现场必须做好各项临边、洞口的防护。
3、对各种脚手架必须认真把好10道关:材质关、尺寸关、铺板关、栏护关、连接关、承重关、上下关、雷电关、挑梁关、检验关。
4、在天棚和轻型屋面上作业,行走十分危险。必须在上面搭垫板或下方铺上安全网。
5、由于梯子而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是较多的,因此要求:梯子要牢;踏步30~40厘米;与地面夹角60度~70度;底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用电高峰防触电
高温、雷电和多雨等季节因素容易导致电器绝缘度降低,人员出汗等原因也容易导致人体电阻率下降,因此,夏季不仅是用电的高峰期,也是触电事故多发期。
预防触电的安全措施有:
1、职工应该严格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定,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如刀闸、电灯开关的绝缘或外壳破裂等,应及时报告,请电工检修,不要擅自拆卸修理,也不能带故障操作。
2、在生产中,如遇照明灯坏了或熔断器熔体熔断等情况,应请电工来调换或修理。调换熔体,粗细应适当,不能随意调大或调小,更不能用铁丝、钢丝代替。
3、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按安全规程,必须进行保护性接地或接零。对接地或接零的设施要经常进行检查,保证连接牢固,不得使接地或接零导线有任何断开的地方。
4、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5、移动电风扇、工地临时照明灯、电焊机等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时,必须先拔去插头,切断电源。
★暴雨天气防坍塌
夏季易出现大风和强降雨。
预防坍塌的安全措施有:
1、切实做好防汛准备,加强防汛值班和巡回检查。
2、及早落实防汛措施,防止暴雨冲刷造成护坡、危房、围墙等坍塌。
3、各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深基坑、沟漕、围墙、危陋厂房、民工宿舍等部位的安全监测,防止雨水浸泡造成的坍塌事故。
4、矿山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勤观察、勤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特别要坚持雨后安全检查制度,防止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坍塌事故。
★高处作业防打击
物体打击伤害是生产过程中常见事故的一种。特别是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职工往往违章不戴安全帽,发生事故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预防物体打击的安全措施有:
1、必须认真贯彻有关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
2、高空作业时禁止投掷物料。
3、吊运工作时要保证物料捆绑牢固,不能超吊。
4、禁止操作故障设备。
5、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操作或施工。
6、认真做好设备检查与维修。
★雷电天气防雷击
雷电最大的危害是它能使易爆和易燃的物质起爆或燃烧。此外雷电波沿电力、电信架空线路、广播电视天线和各种高架空管线等传到室内,产生电压造成起火,损坏建筑物和击死、击伤人畜。
预防雷击的安全措施有:
1、切断不用的电气设备的电源,拔出未装避雷器的室外天线。
2、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闪电穿堂入室。
3、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最好坐在木椅子上,脚下垫有不导电的物品。
4、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防雷电通过水传到人体。
5、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的地方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危险物品防爆炸
夏季是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的高危期。
预防危险物品爆炸的安全措施有:
1、危险化学品经营场所:严禁在店内超量存放危险化学品,使用明火或者电热设备;严禁在门市部销售带气钢瓶,更不许将带气钢瓶堆放在店门前或人行道边,受阳光曝晒。
2、加油站:员工做好自我防护,提醒司机进站熄火、不准吸烟和拨打手机。
3、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每天早晚通风降温,防热、防潮,严禁混放。
4、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应设置危险物品标志,对遇热、受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宜在夜间运输,白天运输时应隔热、防潮。
5、装卸危险化学品:检查车辆状况,清理车内残留物,车辆发动机必须熄火,并切断总电源。遇雷雨天气,停止装卸。
★消防安全防火灾
夏季高温,易引发各类火灾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防火措施有:
1、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锅炉房等易燃易爆场所严禁烟火,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内,应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管沟、下水道、深坑等处附近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对于混合接触能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对于吸水易引起自燃的物质应保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自燃的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中储放,避免与空气接触。
5、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6、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服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7、对于易产生静电火花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或设置防静电积聚装置,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机械操作防伤害
机械设备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到位,极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人、财、物的损失。
防范机械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1、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
2、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的紧急制动装置;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入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
3、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4、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5、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探访高温下的建筑工地
夏季是建筑工程施工发生伤亡事故的高峰期。这个时期,天气变化复杂,多雨闷热,户外作业紫外线照射强度较强,施工人员容易精神疲劳,而且夏季又是施工进度要求的高峰期,因此,夏季施工作业易出现安全事故。近日,记者走访了长沙市区多处工地,了解我市夏季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情况。
建筑工地“午休令”执行不一
据长沙市住建委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证夏季施工安全,当气温超过35℃时,12:00—15:00之间,我市各建筑施工(含装饰装修)企业不得从事室外施工作业。为了了解各工地“午休令”的执行情况,7月19日,记者在市区10处建筑工地进行了调查采访。结果显示,其中有3处工地的“午休”措施做得比较到位,工人比较满意,另外几处工地的“午休令”未得到有效执行。
中午1点,记者来到河西中建麓山和苑施工现场,从工地上的温度计可以看到,室外气温已经超过37摄氏度。工地上已经停工,整个工地静悄悄的,有的工人在休息,有的工人正朝地面浇水降温。工程项目部工作人员熊先生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工人中暑,工地不仅及时调整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工人在高温时段进行室外作业,每天还专门准备了凉茶。考虑到施工人员有500多名,每天都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加茶”,以保证工人们随时都有清热解暑的凉茶可以喝。此外,还给工人们发放了十滴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记者走访了其他几个建筑工地发现,大多数工地下午2点之前就已经开始施工。中午1点30分,在火辣辣的太阳照耀下,金星大道旁边的一个工地上,泵机“轰轰”响着,工人们拖着一车车砖头来回穿梭。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工程是一个大型商业项目,已经定于今年10月前开业迎客,施工单位以此为节点倒排工期,各个班组根据情况自行调配上班时间,虽然会尽量注意错开中午最热的时候,但因为进度问题还是存在中午时段施工的情况。
白天工地“烤”,晚上工棚“蒸”
傍晚,在芙蓉路上某大型住宅楼盘项目施工工地,工人李师傅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宿舍。记者跟他一起来到了他们的住处,发现十余平米的宿舍里放了十几张床,非常拥挤。虽然每张床上都放了一个电风扇,但李师傅告诉记者,除了一楼比较阴凉,顶楼宿舍热得像蒸笼,电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晚上通常要熬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枕头被汗水浸湿了一遍又一遍。“真希望夏天能快点过去!”李师傅最后感慨了一句。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大多数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居住环境都是如此。由于建筑工地宿舍多是临时性活动简易住房,相对比较低矮、隔热不良,加上夏季又是施工的黄金季节,工地增加了大量的临时作业人员,造成工地住房紧张,以致许多人只能挤在狭小的活动板房内休息。这样的居住环境使人难以入睡,加之多人共处一室,相互干扰,工人的睡眠时间难以保障,睡眠质量也大打折扣,必然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市住建委明确要求工地要改善民工住宿条件,保证宿舍通风良好,满足防暑降温要求,以有效避免作业人员因休息不好而发生安全事故。
部分工人防灾避险意识不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建筑工人们多来自农村,知识文化水平不高,虽然非常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劳动保护意识与知识十分缺乏。他们有时候为了赚取更多的薪水而坚持疲劳工作、带病工作,甚至为了图凉快省事而不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在某一个施工工地,记者观察发现,一些施工工人并没有按照施工要求戴上安全帽。当问及其中一名工人为什么不戴安全帽时,他的回答是“天太热,戴着安全帽更热”。记者随即在这家工地转了一圈,发现不戴安全帽的工人不在少数。
在一些工地上,为了图凉快,工人们还喜欢光着膀子做事,殊不知这样做更容易引发中暑。当问及高温下如何防暑,中暑后应该采取什么急救措施等问题时,多名工人都摇头表示不知。相应地,记者也注意到,虽然大多数建筑工地上工程概况、项目管理网络图、质量管理体系网络图、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等一应俱全,但是有关高温防暑知识的宣传几乎没有。
建筑工地的夏季防暑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防暑工作做扎实了,工人干活时头脑清醒,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安全小知识
建筑工人如何预防中暑
调整工作环境。对于在楼顶工作的钢筋工、瓦工、焊工等,发放遮阳物品,搭设遮阳防护棚。其他工作要安排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晒。
合理安排劳动时间。避开在中午太阳暴晒时间作业。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每天早开工、晚收工,延长中午休息时间,白天尽可能做一些在阴凉处进行的工作。
保障休息环境。住宿用房要选择树荫下或有高大建筑遮荫的地方,要设置前窗、后窗、侧窗,有利于自然通风。为避免人多嘈杂,每个房间居住不超过8人。每个房间至少配置1台吊扇,尽可能给工人创造一个安静、凉爽的休息环境。
注意个人防护。给建筑工人发放透气、导热系数较小的浅色工作服,选用透气性强的安全帽,不要戴草帽或斗笠,禁止光膀子工作。
中暑的现场救护。发现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患者,首先应迅速将患者脱离高温作业场所,将其移至阴凉处休息并及时补充盐水。发现有昏倒或痉挛现象的患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等候救援期间,可用洒水、冷敷等办法降温。
高温补贴你拿到了吗?
进入7月后,高温“蒸烤”三湘大地。气温高,大家的工作却依然要照常,建筑工人还得冒着炎炎烈日盖楼、公交车司机仍需汗流浃背地开车……对于许多行业的劳动者来说,在高温下工作不可避免。
而随着气温升高,在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是否拿到了高温补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讨论的焦点话题。根据《关于做好夏季高温劳动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湘劳社政字〔2005〕20号)规定,我省防暑津贴标准原则上应不低于150元/人、月。然而,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高温补贴”在实际操作中被打了“折扣”。
谷阿姨是一名环卫工人,当记者问她知不知道高温津贴这回事时,谷阿姨有些诧异地说:“我们一个月就给1200元钱,没有听过发高温补贴的事,身边的同事好像也都没有,不过单位以前发过一些清凉药品。”
小张师傅是长沙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他在报纸、电视上知道有“高温补贴”这码子事,但并不清楚补贴其实自己也有份,更不清楚补贴标准如何。“我以为只有建筑工人、环卫工人才能享受。”
在记者对各行业的走访中,像谷阿姨、小张师傅一样,不知道何谓高温补贴的一线劳动者还真不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关与大型企事业单位职工,工作时多有空调送凉,也可以拿到高温补贴。而在私企尤其是小型企业里的工作者,如建筑工、清洁工、送水工、外卖工等,他们真正工作在高温下,高温补贴却成为一种奢望。
既然政府有发放高温补贴的规定,为何有的企业没有发放?高温补贴遭遇执行难,难就难在这一政策只是“指导性”而非“强制性”。尽管有条文明确规定,但从更多意义上来看,规定更明显的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由于该项规定并不是强制性规定,因此各个企业执行情况也参差不齐,尤其在一些私营企业,甚至可以说给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与否,完全寄托在企业主的良心上。一位一直关注高温劳动保护工作的记者同行说,从未听闻哪个企业因不执行此规定而受到惩处,这也意味着企业违规的成本低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按照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的说法,不发放高温补贴,或者将高温补贴计入工资支付,此行为侵害了职工合法利益。遇到此类情况,劳动者可以及时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投诉电话为12333。但实际上,在我国目前的劳资关系中,劳动者仍处于弱势地位,遇到自身权益问题不愿或不敢“吭声”。在调查中,不少被调查对象反映,如果自己主动通过维权渠道去争取高温补贴,可能最终要面临的一个可怕现实是:高温补贴没讨来,饭碗倒先丢了。因此,即便很多人没拿到高温补贴也不会去举报。
与高温补贴政策的“待遇”类似,高温停工政策也遭遇了“执行难”。根据记者的观察,虽然有关部门已经下发过关于高温酷暑停工的通知,但在酷暑下建筑等领域的劳动者并没有停止劳作。从表面来看是企业不服从不执行规定,实际上也是劳动者自身不能执行。目前,低收入劳动者仍有大部分使用计时工资。如果他们停止工作几个小时或者一天,那么收入也必将减少——这对于他们个人或家庭的生存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谁都知道高温停工好,可是打工者却面临“工停薪停”的困境。
保护劳动者的高温补贴权利,政府职能部门是责无旁贷的。面对高温下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政府适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在高温时间段调整工作时间、高温补贴、轮休等高温保障问题,并作一些处罚规定。如果没有法律的规范、约束和保障,那么套用一句流行已久的话:“高温补贴”对很多人而言只是一个传说。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我们总不能让一线劳动者去“战高温,斗酷暑”,却不知“高温补贴”为何物吧。
防暑降温暂行办法“年过半百”高温立法呼声频起
暑日炎炎,人皆苦热。古人常用毒日、溽暑、烦蒸、炎燠等丰富的言辞形容暑伏天气,更有“火伞高张”、“大火飏光”之类的比喻,足见暑热之威。
随着气温持续走高,虽然坐办公室的人可以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而远离室外高温,但毕竟还有大批劳动者要“战高温,斗酷暑”,如何保障他们在高温下作业的健康权益?各地纷纷制定相应规定,出台相关措施,如要求气温或工作地点稳定超过40℃时应停止工作,必须加强生产工作现场的通风、降温,保证清凉饮料的现场供应,等等。此外,各地还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高温津贴标准。
每年夏季,尽管各地给劳动者送“清凉”、发高温补贴等举措不断见诸报端,但实际上高温下的劳动保障存在欠缺和临时应急现象。高温季节里,有人因中暑而亡的消息屡见不鲜。
奋战在烈日酷暑下的劳动者固然可敬可贵,但是我们也要追问:人毕竟是血肉之躯,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是否科学?法律是否给了劳动者对高温作业说“不”的权利?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再多的高温津贴,再多的清凉药品、饮料也无法换来高温下劳动者的健康,劳动者本身更需要的是高温停工。除了一些无法停工的特殊行业外,当气温到达一定程度时,劳动者应该在高温时段停止户外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而这些都应该从立法层面予以明确。
然而,目前各地执行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是1960年7月1日由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这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针对高温酷暑条件下,如何调整单位和个人生产生活的部门规章,而且还仅仅是“暂行”。
从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和安全管理水平来看,《暂行办法》的许多规定还比较详细和具体。但是半个世纪以来,科技进步迅速,社会变化巨大,《暂行办法》所反映的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与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发生严重脱节。比如,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是那个低技术甚至近似手工操作的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而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许多工种也是当时的《暂行办法》无法涉及到的。在今天看来,《暂行办法》规定的适用范围非常小,仅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以及“田间作业”。事实上,在炎热的夏季,各行各业都有一个防暑降温问题,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也都有获得良好防暑降温条件和合理防暑降温待遇的权利。
此外,《暂行办法》虽然规定了防暑降温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防暑降温的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组织措施,但是没有规定任何法律责任,即使企业不遵守也无有效的处罚措施,这就使得它不像一个具有强制力的规章,而更像一个行政指导性质的文件,其执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实际上,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确实是打了折扣的。
由以上种种看来,“年过半百”的《暂行办法》已经无法有效地规范和指导我国目前的防暑降温工作,“防暑降温”迫切需要立法明确。
近年来,每到盛夏,各大媒体总是会掀起一阵对防暑降温立法的大讨论,但高温立法始终难以破题。去年,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就此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国各地温度、湿度相差较大,而且在同一地区的不同行业,其湿度也有较大差异,在相同温度下,湿度越大,越容易造成中暑。目前尚无统一的高温作业场所停止作业的温度标准。还有针对不同的行业,也很难出台相同的标准,在办公室空调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和在工地上露天工作的工人显然不能采取同样的标准。因此,有关人士呼吁,在高温保护法规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探索高温劳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设。
过去有个口号:天大热,人大干。但是人毕竟是血肉之躯,精神的力量也不是无限的。面对高温灾害,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减低高温对一线工作者健康的威胁,不仅是出于安全管理的需要,更是一种对人权的重视。长远来看,面对高温下每个劳动者的权益问题,还是需要一部适合国情现状的全国性法规。
链 接:
高温季节,国外如何保障职工健康权益?
加拿大:设计高温适应计划
加拿大采用的湿热指数,是以正常劳动者所感受到的温度为计算标准,而不是以天气预报信息或者室外空气温度为准。在加拿大,如果雇主让工人在高温工作场所工作,需要向管理人员如职业健康安全代表和工人提供有关高温条件下劳动保护问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温的形成原因,高温的危害,如何尽可能消除高温带来的危害,对中暑症状的识别,以及在自己或者同事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下如何处理等。同时,雇主必须制定高温预案,对高温工作场所进行降温、通风、隔热、除湿等处理,并且在管理上作出调整,采取调整工作时间、增加轮休次数、免费提供防暑饮料、提供降温衣物等措施来降低高温对劳动者的不利影响。
针对工人更容易在高温季节初期出现中暑的情况,加拿大的雇主通常设计高温适应计划,其内容通常为:对于此前未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过的工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第一天只安排20%的工作量,此后每个工作日增加10%至20%的工作量,直至增加到100%的工作量;而对于此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过的工人而言,再次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第一天可以安排50%的工作量,此后每个工作日增加10%至20%的工作量,直至增加到100%的工作量。这种高温适应计划充分考虑了人体对高温的适应性,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降低中暑和其他由高温引起的疾病的方法。
加拿大在符合“工作相关性”要求的前提下,中暑往往被视为因“事故”而造成的“伤害”。职业健康安全主管部门往往根据其严重程度细分为几种类别,这样更有利于“伤害”的认定和预防。
德国:气温超过35摄氏度就放假
德国在2004年8月修订了劳工法,明确规定了工作场所的温度。2010年6月,政府对有关高温作业的规定又进行了修改。德国高温作业的规定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在26摄氏度到30摄氏度(不包括30摄氏度)之间工作时,雇主除应该保证员工正常的休息时间及提供良好的卫生设施外,还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与温度”,包括安装百叶窗、提供冷饮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上下班时间或延长休息时间、分发免费游泳票等方法来“降温”。另外,企业可放松对员工的着装要求,允许穿短裤和凉鞋上班。在30摄氏度到35摄氏度(不包括35摄氏度)之间工作时,雇主必须“强制”采取降温措施。室内办公的企业,雇主应在工作空间安装空调,或者租空调用,因为德国的高温天气一般不超过15天。气温超过35摄氏度,则被认为是不适宜办公的温度,包括室外和室内。因此,只要气温超过35摄氏度,员工就可以放假休息,公务员及无法停工的企业,安排员工倒休。一旦被发现在此温度之上仍安排员工在室外工作,雇主将根据劳工法的规定受到重罚。
编者按
当前,正值盛夏和汛期,高温、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活动频繁,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事实上,夏季历来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一方面,极端天气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另一方面,夏季也是生产忙季,企业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生产、促效益上,一旦对安全生产稍有忽视,各类事故便有了可乘之机。随着暴雨、雷电、高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各行各业要想平安度夏,必须吸取往年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积极防范。
■责任编辑 钟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