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鑫
(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 )
松辽盆地以嫩江、松花江为界,分南、北2个部分[1],南部系指开鲁盆地以北、松花江以南的吉林探区,是我国油气富集区之一[2].松辽盆地发育具有“断”、“拗”双重结构性质的沉积,泉四段是重要含油层位之一,其沉积体系比较复杂.前人研究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认为泉四段属于大型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3-4].有人认为研究区泉四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5],但研究区前积反射特征不明显;有人认为泉四段总体为河流沉积体系[6-7].笔者通过岩心观察,结合砂体分布特征,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物源与沉积体系,认为该区泉四段主要发育河流—末端扇沉积体系.
稀土元素模式曲线对物源判别具有重要的意义[8],相同物源的沉积体稀土元素模式曲线非常相似,所以稀土元素在物源方向判别中得到广泛的应用[9].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砂岩的稀土元素模式曲线,并应用其特征判别该区物源方向.
研究区泉四段稀土元素模式曲线比较相似,说明物源具有相似性.其中,前48、扶117、让23、查20、孤32、塔7、长13与坨25等井区的稀土元素模式极其相似(见图1),均表现为Eu的负异常非常明显(见图1(a)),反映这些井区具有相似的物源,推测物源来自南方和东南方.Eu的负异常说明母岩被较多的酸性岩侵入,如花岗岩.随着Eu的增大,母岩中的中性岩含量可能增加,如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10].红152、方53、海14、英101与乾184等井区的稀土元素模式极其相似,这些井区Eu的负异常不明显或无Eu的负异常,反映该井区具有相似的物源(见图1(b)),推测物源来自西部[11].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存在一定差别,平面上查20井、塔7井、让23井、英101与红152井等地区砂岩成分成熟度稍高,在0.4~0.6之间,砂岩分选性好—中等,磨圆度为次棱—次圆状,接触方式为点—线接触,砂岩结构成熟度稍高;海14井、扶117井、前48井、乾184井与方53井等地区成分成熟度中等,在0.3~0.5之间,砂岩分选性好—中等,磨圆度为次棱—棱角状,接触方式为点—线接触,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坨25井、坨24井与安7井等地区成分成熟度较低,砂岩分选性为好—中等,磨圆度为次棱—棱角状,接触方式为点接触,砂岩结构成熟度偏低;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反映近物源的沉积特征.
图1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砂岩稀土元素模式曲线
沉积岩的颜色分为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是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前人将沉积岩的颜色依其氧化还原的程度进行相应比例的等加计算,即把单井沉积岩各层的厚度乘以相应的颜色指数累计起来,除以该段层总地层厚度,得到该层沉积岩色值,沉积岩色值越大,说明水体氧化程度越强;色值越小,说明还原程度越强[12].研究区泉四段大部分地区沉积岩为紫红色或棕红色(泥岩色值>50%),为强氧化色,反映水上沉积环境;局部地区以灰绿色为主或灰绿色、灰色交互(-50%<泥岩色值<50%),为弱氧化-弱还原色,反映不稳定水体的特征;极少数地区灰色与灰黑色泥岩交互(泥岩色值<-50%),为强还原色,反映稳定水体的特征.该区以氧化环境为主,缺乏稳定的水体.
岩心的岩性标志及垂向序列组合是沉积相识别的基础[13].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类型比较复杂,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各种地质资料与区域地质特征,可识别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与末端扇沉积等相类型[11].
2.2.1 辫状河
岩心观察表明,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辫状河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辫状河道在底部发育滞留砾石层,与下覆沉积冲刷接触,滞留砾石层之上依次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该区辫状河向盆地方向岩性变细,砂岩厚度逐渐变薄,砂岩岩性从砾石级至粉砂级,向盆地方向逐渐过渡为曲流河沉积.由于辫状河道的频繁改道,相互切割,河漫滩沉积不太发育.该区辫状河的古流向一般是单向的,砂体呈带状分布.
2.2.2 曲流河
研究区泉四段沉积时期曲流河河床亚相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河道底部常见粗砂岩,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等,底部具明显的冲刷界面,曲流河砂体平面上分布形态多呈弯曲的带状.曲流河堤岸亚相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包括天然堤和决口扇2个微相[14],研究区决口扇岩性以细砂岩与粉砂岩为主,岩性比天然堤较粗,沉积层序具有向上变细的特点,层序底部多具有明显的侵蚀面,与下覆的河漫沉积呈突变接触.河漫发育于天然堤的外侧,主要为红色、棕色泥岩夹薄层的平行层理、水流沙纹层理粉-细砂岩.
2.2.3 末端扇
末端扇是曲流河流入不稳定水体形成的扇体[15],发育于干旱-半干旱沉积环境,研究区末端扇岩性以红色、灰绿色与棕色泥岩夹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末端扇与曲流河相比,平行层理比较发育,且几何形态与曲流河不同,曲流河的古流向一般是单向的,而发育于末端扇上的古水流呈扇形发散,砂体形态呈扇形或朵状.
2.2.3.1 近端亚相
近端亚相位于曲流河大量分叉处,主要由补给河道和河道间组成,碎屑颗粒粒度是末端扇沉积体系中最粗的.研究区补给河道通常由数个单河道叠置组成(见图2,其中φ为粒度中值,φ=-lg(2D),D为粒径),岩性主要是中-粗砂岩,分选性一般较差,泥质含量高,粒度曲线多为三段式,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含砾中粗砂岩、中小型交错层理粉细砂岩、平行层理粉细砂岩和粉砂岩.
图2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坨24井末端扇近端亚相沉积层序
2.2.3.2 中部亚相
中部亚相是末端扇砂体的主要发育部位,砂岩含量高,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河道漫溢及泥滩,河道漫溢又分为近河道漫溢与远河道漫溢[15].研究区末端扇中部亚相分河道显示较好的向上变细的层序,粒度曲线为两段式,缺乏滚动总体,平行层理比较发育(见图3).河道漫溢微相为洪水期分流河道水流溢出形成的沉积物,多以薄层的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泥质含量较高,内部多发育平行层理和波纹层理.泥滩主要发育在中部亚相分流河道之间,表现为棕色、灰绿色泥岩夹平行层理或水流沙纹层理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2.2.3.3 远端盆地
远端盆地位于中部亚相的前方,研究区泉四段远端盆地亚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浅棕色泥岩夹薄层的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水平层理比较发育.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时期气候干燥,主要表现为强氧化—弱氧化沉积环境.通过岩心观察、砂体分布形态及综合地质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河流—末端扇沉积体系,河流相主要为辫状河与曲流河,辫状河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向盆地方向逐渐演化为曲流河沉积.辫状河沉积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平面上,河道横向不稳定,频繁迁移,辫状河沉积砂体展布范围宽,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复合储集体.曲流河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弯曲度比较大,其上游多为辫状河流,下游向末端扇沉积过渡.
图3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塔7井末端扇中部亚相沉积层序
末端扇处于干旱—半干旱环境下的河流末端,水流强度不大,沉积物大多暴露在地表,部分处于湖水面以下的远源溢岸沉积,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该区末端扇沉积物多以细粒砂岩沉积为主,砂岩颜色以浅棕色为主,泥岩沉积多为浅棕色、灰绿色,缺乏暗色泥岩沉积物.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时期总的沉积特征表现为辫状河、曲流河与末端扇分流河道大面积发育且相互切割、叠加,河流相沉积砂体基本呈带状展布,末端扇沉积砂体呈扇状分布.根据研究区砂岩等厚图、砂地比等值线图等综合分析,研究区泉四段发育5个主要的物源和7条主要的水系[11],形成“满盆含砂”的沉积模式(见图4).该区泉四段辫状河道与曲流河非常发育,沿物源方向,单层河道砂体有变薄变细的趋势.末端扇沉积分流河道砂体非常发育,向盆地方向,单层分流河道砂体厚度逐渐减薄,砂岩岩性逐渐变细.
图4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相平面分布
(1)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全区没有统一的汇水中心.大部分地区泥岩为紫红色或棕红色,为强氧化沉积环境,反映陆上沉积环境;局部地区以灰绿色为主或灰绿色、灰色交互发育,为弱还原—弱氧化沉积环境,反映不稳定水体的特征;盆地局部地区灰色与灰黑色泥岩发育,为强还原沉积环境,反映稳定水体的特征.
(2)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河流—末端扇沉积体系,靠近盆地边缘地带发育辫状河,向盆地方向逐渐过渡为曲流河.随着向盆地方向地形坡度逐渐变缓,曲流河末端流量消减,河道呈分散状大量分叉,砂体厚度变薄,砂体形态变为扇形,形成末端扇沉积.研究区泉四段发育5个主要的物源和7条主要的水系,形成了“满盆含砂”的沉积模式.
(3)研究区末端扇沉积分为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盆地.近端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补给河道与河道间,中部亚相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河道漫溢与泥滩.末端扇沉积层序与曲流河难以区分,但末端扇平行层理非常发育,且末端扇平面几何形态与曲流河不同,曲流河的古流向一般是单向的,而末端扇古水流呈扇形发散,砂体形态呈扇形或朵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