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黄晓蕾
日本横滨:全民参与的低碳实践
□ 本刊记者 黄晓蕾
横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港口城市。独特的港口文化及最早开埠的历史使横滨成了日本少有的极具异域风情的城市。相对于东京的拥挤和嘈杂,静谧与舒适是横滨的气质。干净的街道,清新的空气,热闹繁华而井然有序的商业区,安详之中又处处渗透出朝气。
如此舒心的生活气息,源自横滨人的不懈努力;横滨更因为在城市低碳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获得了日本环境模范城市的称号。
2008年1月,横滨市政府制定了进一步的低碳化计划——《横滨摆脱地球变暖行动方针》,提出在2025年前,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4年度的基础上削减30%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扩大10倍。
地方低碳目标的实现,绝对不是政府或者企业的事情,本着这一出发点,横滨多年来进行了不断地尝试,鼓励全民参与进来。
随着垃圾问题的日益凸出,横滨决定着手改善。2003年,横滨制定了由市民与企事业单位联手削减垃圾、提倡废物利用的环境行动准则“G30行动”。G30的“G”是垃圾(Garbage)的开头字母G,“30”是一个目标值,表示在2010年前,将垃圾产生量与2001年度相比减少30%。很多横滨市民积极参加了G30行动,效果明显——2005年市内垃圾量106万吨,比2001年市内垃圾量161万吨的情况削减了约34%,提前5年超额完成任务。减少城市垃圾,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生产工艺流程压缩不必要的包装等资源浪费,直接推动了温室气体减排。
随着这种以市民行动行动为基础的防止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活动的不断开展,2008年,横滨市制定了削减温室效应的行动准则“CO-DO3”,计划在2025年之前市民每人削减温室效应气体30%以上,2050年之前削减60%以上。同时,作为环境模范城市,在以CODO3为基准、切实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前提下,横滨市还以“智慧共享”(促进市民的意识及行为转变)、“增加选择”(市民能够选择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或消费)和“付诸实践”(引导社会采取不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和消费)为三大支柱,开展具体项目。
化石资源严重短缺的日本,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利用生物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制作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给予厚望。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曾不失时机地提出旨在摆脱经济危机和提高日本竞争力的战略构想,计划通过推广太阳能发电、电动机车及节能电器来实现“低碳革命”。
横滨在数百所中小学校免费建立了太阳能发电设施;在政府办公楼、净水厂以及福利设施等处也建立了太阳能发电设施。为促进住宅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横滨对住宅太阳能发电设施提供补贴,规定此类设施每千瓦功率可获得4万日元(1美元约合81日元)补贴,上限为15万日元。2009年横滨已经补贴了约00个住宅太阳能发电设施;此外,太阳能热水器也是补贴的对象,横滨根据热水器类型单独补贴4万日元或8万日元。
除此之外,横滨还相继开展了许多低碳发展项目,其中备受瞩目的是2007年开始投产的横滨风力发电站“滨翼”。“滨翼”的发电能力相当于大约860户一般家庭的年用电量,它的投入运转每年可以减少100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个数字相当于4500棵直径为10公分、高4到5米的落叶阔叶树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值得一提的是,该风电站的建设资金正是靠发行市民公债筹集的,这一举措是为了让全民参与,提高对节能的认识。2.8亿日元公债被300多市民3天时间就认购完毕。
还有如“零碳生活”项目,即引进住宅节能性能评价制度,促进节能住宅的普及,“零排放交通项目”——促进低公害、低耗油车辆的引进,零排放交通项目还与日产汽车公司合作,构建包括普及电动汽车在内的新一代交通系统工作,开办横滨环保学校,培养能够在各地区负责防止温室效应活动的“环保带头人”等。
除此之外,注重发展生物柴油是横滨市低碳建设的另一大特色。横滨所有学校食堂使用后废弃的食用油都被运送到专门的福利工厂,制造成生物柴油,实现了环保与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的双重目标。这些生物柴油作为污水处理厂柴油发动机的替代燃料使用,从而达到了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为了发动全民参与,横滨十分重视节能的宣传和教育。10年来已经举行了1.1万多次面向居民的低碳建设说明会,比如在市内车站宣传废品回收利用的意义等。横滨还在2004年建立了名为“横滨低碳学校”的组织,市民、团体、公司、大学、机关等都参与其中,在全市举行各种宣传活动。横滨还将节能行动削减的二氧化碳量化,建立了名为“环境收支簿”的特殊网站,市民只要将每月使用的电量、自来水量等输入,网站就自动将其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削减率,市民就能了解自己是否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对下一代的节能教育,日本也是不遗余力的,如今,经常有家长带孩子到发电站参观,以此培养儿童的节能意识。
据悉,横滨准备进一步培育环境和新能源产业,邀请专家对中小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提供援助和信息,同时与市内大学合作,开展环境教育,并组织市民参观垃圾处理厂等相关设施,进一步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
>> 减排教育从娃娃抓起。
>> 干净的街道纤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