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扬帆出海看今朝

2011-11-07 07:16黄晓蕾
华东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风电风机企业

□ 本刊记者 黄晓蕾

中国风电:扬帆出海看今朝

□ 本刊记者 黄晓蕾

五年,我国的一个产业几乎从零追赶到了接近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其发展历程被西方业界用“震惊”两个字来形容,这个产业就是风电。

中国风电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五个短语来概括,那就是陆地风电、国内市场爆发式增长、规模化以迅速降低成本、从拿来主义到自主研发、风机快速升级。而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企业都将正式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正如国内风电龙头企业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所说,中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全面走向世界,这是躲不过的一个发展之路。

产业政策为远洋导航

风电是一个政策导向和市场并行的产业。近几年来,中国风电的迅猛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来自政策层面的强力推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2010年修改并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通过将全国划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域,固定电价制度确立了陆上风电的基准价格,为强劲的增长提供了激励;同年年底,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将满足中国15%能源需求的承诺,对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规模和节奏提出了空前的期望与要求,也是对风电发展的又一次重新定位。

随着包括陆上、海上在内的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发规划的启动和迅速推进,中国的风电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高潮。2010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和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酝酿出台,给中国风电的远期发展定下了一个光明的基调。

然而,在风一样的发展现状的背后,是产能过剩的紧迫感;于是,中国风电产业将视野投向了海外市场。

政策同样也为风电产业的“走出去”进行了规划。从2009年开始,国家释放出一系列的信号,将要调控风电设备制造行业,抑制产能过剩的同时,鼓励风电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2010年3月,由工信部率先出台《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需要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不合格的企业今后在税收、土地、贷款等方面将得不到优惠,只剩下被淘汰的命运。政府在淘汰落后企业的同时也鼓励优势风电设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公开场合表示,政府将支持风电领域的并购重组,希望能够产生3~5家跻身全球十强的国内风电设备企业。2010年1月13日,史立山在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中确认,发改委取消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70%的规定,以减少外国以倾销为借口对中国风电出口的阻挠。

在中国70多家风电企业纷纷抛锚起航之时,如何避免这些企业之间互相降价、甚至互相诋毁等不择手段的竞争方式,如何避免内耗对中国风电行业整体信誉的影响,是中国风电人应集体思考的问题。

“光靠低成本,走出去了也立不稳”

产能的聚集和国家风电布局的日渐完成,使中国风电“走出去”成为国内企业积极开拓和进取的新方向。随着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并网发电,越来越多的海外开发商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国内风电企业或多或少地做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准备,金风科技称其30%的的收入要来自海外市场,华锐风电则把短期目标定在了2011年,规划销售量要突破总量的10~15%,未来其国际化要达到30~50%,以国际化支撑“十二五”期间的发展。

然而,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在中国风电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性价比是现在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内企业制胜的唯一优势:同样的风机,国外企业单位千瓦报价比国内企业普遍高20%~30%。但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仅依靠成本优势,是无法实现市场扩张的;更何况,这种价格优势近来也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国内市场上1.5兆瓦的主流风机,GE、Vestas等国外企业最近的报价已降至780万元左右,而国内企业的报价也要700万元左右。

技术薄弱、质量不过关始终是中国风电企业逐鹿海外的拦路虎。在国内风电设备厂商扩张奇迹的背后,却引发不少质量隐忧,中国风机的整体质量与国际水平有一段距离,同样功率的风机国外产品能比中国产品多发10%到20%的电。不同于其他产品,风电设备需要2~3年的安全运行记录作为市场的培育期,考虑到我国厂商在国际上最受诟病的就是机组的质量问题,所以即使“走出去”了,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占据一席之地。此外,中国企业若要切入美国、西班牙等传统风电市场,这些地方往往是 GE、Vestas等企业一家独大,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国际巨头短兵相接,而相对于后者,中国企业没有独步天下、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

因此,中国风电企业在“走出去”时,成本优势固然重要,但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的做法不应该是企业的选择;在经验积累和部分技术环节与国际前沿尚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如何在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的同时,不断优化和提高产品质量,是所有中国风电企业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

>>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企业都将正式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需要整个行业“共赴时局”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华锐风电有限公司副总裁陶刚认为,“中国的风电企业要避免‘内耗式地走出去’”。

企业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是在中国任何一个出口制造业中都不屡见不鲜的情况。在中国70多家风电企业纷纷抛锚起航之时,如何避免这些企业之间互相降价、甚至互相诋毁等不择手段的竞争方式,如何避免内耗对中国风电行业整体信誉的影响,是中国风电人应集体思考的问题。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还要学会和适应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2010年10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接受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着手调查中国的新能源产品补贴政策,风能行业也受此牵连,这无疑成为中国风电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第一次大考。

在这样的时点上,全行业都应该行动起来,集合人力物力财力,寻求“内忧”和“外患”的应对之策。

猜你喜欢
风电风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机折翼“倒春寒”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风机倒塔事故为何频发?
节能技术EPU在AV71风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