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媒在热议“中国创新的障碍”

2011-11-07 03:15:32俞崇武
华东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热议乔布斯苹果

本刊记者 俞崇武

看!外媒在热议“中国创新的障碍”

本刊记者 俞崇武

今年年初,上海《文汇报》曾发起一场“创新的障碍在哪里”的讨论,一时间,沪上各界人士纷纷关注、参与、抒议,《文汇报》连续刊发了40多篇署名稿件。然而,时间一晃半载,当初热热烈烈的讨论如今似乎“偃旗息鼓”了。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自己歇下来的时候,外国媒体却在热议“中国创新的障碍”——其间用意或有不端,评论或有不允,但揭示出的一些问题,却不由得我们不颔首、正视。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6日发表贾米勒•安代利尼的文章“指令未能激发创造力”,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国创新的障碍在于“政府试图通过指令来激发创造,从而导致中国创新有数量而无质量。”

去年底,中国一家军事科研机构向外界展示了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将其称为自主创新的胜利。但一些中国顶尖科学家很快就认为这仅仅是一场宣传攻势,而不久后人们便得知,这台“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主要部件都是由英特尔和英伟达两个美国公司制造的。

中国被普遍视作一些人类最伟大发明的发源地,包括造纸术、指南针以及火药。但今天它更多的是以廉价山寨产品的全球源头和盗版内容主要避风港而为人所知。

分析人士称,主要的障碍之一就在于政府坚持通过指令来激发创造力,命令人们进行创造,并投资于最终常常无用的项目。本土腐败和猖獗的学术造假也被视作其中症结。

北京方面对于增加中国国有和私人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的推动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它说明了政府政策不一定能产生希望的结果。今年来申请的专利中有约一半是所谓的“实用新型专利”,这种专利不太严格、成本较低、所受保护比“发明专利”要少。

换言之,中国在创新的数量而非质量方面处于世界领先。

分析人士注意到,在诸如清洁能源、空间技术、基因排序以及超级计算等领域的改进型创新方面,中国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技术没有一项是中国发明的,事实情况仍然是,中国90%的高科技出口背后的知识产权是由外国企业开发和拥有的。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4日刊文“中国乡村展出地标建筑复制品——乔布斯会怎么想?”,藉着对“华西村仿制美国国会大厦、北京天安门城楼”事件的分析,提出了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中国对复制品的强烈嗜好,是否阻碍了创新?”

这些复制品表明,华西村的成功尚未催生出一种有特色的文化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华西村的成功却提供了一个例子,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的心态。

评论还说:“近日来,中国公众一直热议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像乔布斯那样的终生创新家。如果乔布斯在中国第一村看到美国国会大厦,他会怎么想?在中国的乔布斯诞生之前,网民还将看到多少白宫和鸟巢的复制品?”

中国人的复制和抄袭问题长期以来都让其贸易伙伴感到不满。最近媒体对这个问题的报道更多了,比如一家假冒的苹果专营店竟然在同苹果公司正牌零售店极其相似的环境中售卖正版iPad和iPhone。

美国《纽约时报》于10月31日刊发“中国的抄袭之风”一文,同样对中国的抄袭、拷贝提出了批评。文章以“中国昆明近乎完美的山寨苹果零售店”引出对中国当前创新的评论:“仍然在和只会抄袭的公司玩着‘打地鼠’游戏”,文中认为,当前中国盛行的因抄袭而成功的风气,会让真正致力于创新者丧失信心。

几十年来,中国官员不断推出宏大的“本土创新”政策,目的是在2020年以前彻底把中国改造成为技术强国。他们拿出大量经费,注入基因组排序、煤层甲烷、纳米技术、核电等各类部门。他们劝说顶尖的中国科学家从国外回来,并警告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拿不出成果就走人。

从纸面上看,这种战略似乎正在发挥作用。去年,中国申请12337项国际专利,比前一年提高5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和华为仍然位居世界五大专利申请机构之列。

但是,北京越大力敦促中国公司和科学家发明创新,他们似乎就越抄袭别人。北京得到的不是苹果,而是Apple Peel(苹果皮),Apple Stoer(假苹果店)和BlockBerry(仿BlackBerry,有译为“破莓”)。

当然,技术始终都通过采用他人的创新来传播。但是,中国人常常不是在竞争产生的成果上继续开发,而是直接偷来,再低价售出。

在经济发展如此迅猛而法律体系负担过重的国家,不诚实的人常常获胜。保护诚实者的体制实在是不够健全。不诚实的抄袭者迅速行动,在快速增长的市场获得优势;他们的成功反过来又使中国的抄袭风得以延续。

这种观念既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用于商界。在中国学界,出版论著的压力太大,一些科学家担心没有时间发明创新。去年,浙江省一份科学杂志透露,他们发现有证据表明,在20个月的时间内,近三分之一的投稿涉嫌抄袭。

不信任也阻碍着公司和学者之间的合作。因此,中国没有自己的硅谷,取而代之的是经合组织所说的群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小岛,他们因为太害怕知识产权盗窃而不愿意合作。

很多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和新想法的中国企业家说,抄袭之风侵蚀他们的利润,让他们没有干劲创造真正新颖的产品。或者,就像美国外交学会资深研究员亚当•西格尔在《优势》一书中写到的:“鉴于对已经得到证实的技术做逆向工程的公司可以迅速获利,冒失败的风险投入金钱和精力搞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就失去了意义。”

今天的中国可能有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他也许曾在最近关门的某家山寨苹果店工作。但是,他是否会有信心,相信自己的想法能得到保护,相信供应商不会窃取他的产品,相信法院能实施法律?

美国《福布斯》杂志10月19日则刊发丽贝卡•范宁所撰“中国新兴企业需要什么才能达到苹果的水平”一文,对中国企业的创新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还没有能够威胁硅谷统治地位的普及的技术创新”,迄今为止中国大多数的成功例子都是对西方的模仿,中国企业需要在创新上实现大的飞跃。

中国的技术能力在达到下一个高度之前所缺乏的是鼓励创新思维的教育体制、企业家们在失败后重新尝试的意愿、有西方经验的成熟经理人人才库,以及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更大的尊重。

中国的企业家还没有捕捉到史蒂夫•乔布斯的魔力,他使手机、MP3播放器和个人电脑趋于完美化。“中国会出现像苹果这样的公司,不过可能还有点处在初级阶段,”查尔斯•里弗创投公司的比尔•戴(音)说。

腾讯美国公司的总经理布拉德•鲍(音)说,阻碍中国新兴企业向下一个高度攀登的原因是缺乏专业经理人。腾讯招募了一批有经验的西方技术专家和财务官,以填补中国领头网络公司的缺口。“中国的这一缺口至少还要延续十年,直到教育体制和人的思想和心态发生改变,”他说。

猜你喜欢
热议乔布斯苹果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9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收获苹果
有毒的苹果
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1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改变乔布斯的一句话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3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
海峡姐妹(2015年8期)2015-02-27 15: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