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武,廖志鹏
(1.湖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湖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湖南湘潭411201)
节约型高校及其建设途径的探索
赵文武1,廖志鹏2
(1.湖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湖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湖南湘潭411201)
“两型社会”建设向高等学校提出了节约型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节约型高校主要内涵是办学定位准确且其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要求,内部管理科学且办学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作为一种美德获得师生的普遍认同且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节约型校园建设、办学资源优化配置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是节约型高校建设的主要途径。开展节约型高校建设的考核评价对推动节约型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节约;高等学校;途径;考核;评价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正在积极推进。这给肩负着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社会责任的高等学校从教育理念到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高等学校本身也占用着大量的土地、建筑物、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资源,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和淡水资源,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本身必须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减少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所有这些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求高等学校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要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节约型高校,以为社会起到表率作用。
“节约”一词在《辞海》中对的定义是节省,节俭,减省不必要的消耗。节约的实质是指人类在行为中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要实行减量化,要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利用,要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并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的各种废弃物。“高校”一词是高等学校的简称,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按培养人才的学历层次不同分为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等。
节约型高校的内涵涉及面很广泛、内容很丰富,国内外到目前为止没有对节约型高校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从教育学、经济学和伦理学三个方面对节约型高校的内涵作了初步的界定,认为节约型高校应当是办学定位准确并且其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要求,内部管理科学且实现办学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作为一种美德获得师生的普遍认同且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的从事高等教育的机构。
1.教育学内涵节约型高校的教育学方面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学校办学定位层面上,节约型高校应当能够根据自身现有的条件和可能的发展,准确把握学校能够为全国或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的学术支持、人才培养和智力服务的情况,以确定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而所谓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主要是指学校应当明确自己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等方面。(2)在人才培养质量层面上,对于绝大多数的高校来说,人才培养是其第一位的社会职能,而人才培养质量又是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节约型高校应当是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的高校。
从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质量两个方面很好理解节约型高校的涵义,这是因为如果一所高校不能准确对自己的办学进行定位,培养的人才的类型和质量都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对一所高校来说就是最大的浪费,也就无节约可谈。
2.经济学内涵节约型高校在经济学方面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学校办学资源配置方面。高校办学资源包括师资人力资源、学科专业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和物质条件资源等多种资源。物质条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建筑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供水供电等设施,它们是高校办学的最基本物质基础,也是高校办学最基本的资源。从这一点出发,节约型高校应当是能够根据自身履行社会职能的情况,优化配置土地、房屋建筑、仪器设备这些物质条件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占用和消耗,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智力服务。具体来说,节约型高校在土地征用、房屋建筑等校园建设中应当按照国家现行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将土地面积和房屋建筑面积都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在设备资源配置方面应当以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努力提高设备资源的经济效益,这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设备资源分配效益”,其含义是指学校如何在不同的教学、科研单位之间分配有限的设备资源,即如何使设备资源能够有效地分配到最适宜的使用方面和使用方向上。其二是“设备资源使用效益”,其含义是指每个教学、科研单位如何组织并运用所得到的设备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价值的产出。
3.伦理学内涵节约型高校在伦理学方面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二个层面。其一是节约型高校应当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在全校开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并通过各类相关实践活动将这种意识升华为学生个人的道德情感。其二是节约型高校应当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贯穿于整个校园管理之中,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这些制度以多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在校园广泛传播,使其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高等学校要成为节约型高校,关键在于加强建设。按照节约型高校的主要内涵,节约型高校建设内容很多,而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建设途经。实践证明,从校园建设方面、资源配置方面和内部管理方面开展节约型高校建设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1.校园建设方面高校校园建设包括土地征用、房屋建筑、管线铺设和园林绿化等,这些建设所形成的资产在价值上一般都要占到学校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因此,节约型校园建设是节约型高校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科学地做好校园建设,对高校公共服务体系的经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二个方面。其一是科学做好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这是因为校园总体规划具有基础性、法规性、全面性和持久性的作用。科学地编制校园总体规划,可以在校园建设中不仅能有效地实现节地、节能、节水,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降低和控制校园建设与使用中的污染物排放,确保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具体的一所高校校园总体规划编制,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学科建设规划为依据,紧密结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学校的现状实际,努力贯彻尊重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地形资源;整合校区设施,全面优化配置资源;主动融入城市,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等原则。其二是要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校园各类建筑设计。按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在校园各类建筑设计中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大众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优化各教学设施的功能配置,始终坚持功能、安全、美观、经济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单体建筑的建筑设计,全面落实建筑节能设计,优化管线布置和节能器具选用。
2.资源配置方面 用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仪器设备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它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高校设备资源优化配置是建设节约型高校的一条重要途径。要使高校设备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主要方法有:(1)要按立足全局的原则配置设备资源。高校的设备资源配置必须立足全校统盘规划、统筹计划、统一管理,不能校内各单位自行其事。(2)要按效益优先的原则配置设备资源。在一所高校内部的不同单位,其设备资源配置的效益是不相同的,尽管各单位对设备资源的需求都很迫切,但从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管理部门应当优先满足配置效益高的单位的需求。(3)要按共享通用的原则配置设备资源。首先要做到在一所高校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设备资源的共享通用。其次,在设备资源配置时就要尽可能地选择哪些通用性强的设备;再则,对大型贵重的仪器设备要尽可能实现校际之间和与企业之间的通用共享。
3.内部管理方面随着高等学校的规模扩大,高校已经成为所在城市的用水用电大户。现实情况表明,高校用水用电现存在诸多浪费现象。因此,加强学校内部的用水用电管理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1)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校园节约文化。高校要将节约文化教育纳入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案,在全校开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的公共课程,供学生选修。要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简报、展览窗和校园“小帖士”等各种传播手段,将节约文化的有关理念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要利用节目演出、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科技实践和成果展示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经常不懈宣传介绍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知识和成果。(2)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高校既要制订全校性的节能节水规划和管理办法,也要制订校内各单位有关节能节水实施细则和校内能源消耗定额和用水消耗定额,还要制订个人的有关节能节水的行为准则,以便将节能节水的责任层层落实。(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广利用再生能源。高校要广泛引进节能新技术,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及时改造老化管网和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水技术。
开展节约型高校建设的考核评价对推动节约型高校建设,提高办学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改进高校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节约型高校考核评价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收到真正的效果。
1.考核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节约型高校建设评价是指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节约型高校建设的要求,通过制订节约型高校的考核评价办法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节约型高校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定的行为。由于这种考核评价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考核评价所给出的指标及相应的标准明确告知各高校,在节约型高校建设中政府提倡什么、支持什么,各高校要做哪些工作,做的要求是什么,这些对节约型高校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其次,由于考核评价结果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建设资金拨付是结合在一起的,考核评价结果好的高校,政府主管部门在节约型高校建设中的拨款就多,这对调动高校本身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再则,考核评价是在各高校之间相互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和成果推介的过程,这对节约型高校建设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考核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节约型高校建设考核评价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据节约型高校建设的实际,对节约型高校建设的考核评价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1)客观真实、公开公正的原则。所谓“客观”,就是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指标应当符合高校的实际,不脱离现实,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节约型建设具有实际作用。“真实”就是要求被考核评价的高校所提供的考核评价材料和介绍的情况要真实,不得虚假。“公开”就是要求考核评价的方法、指标、过程和结果都应当向被考核评价的高校公开。而“公正”就是要求对所有参加考核评价的高校要一视同仁。(2)定性考核评价与定量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中能够用定量指标来评价的尽量采用定量指标评价,不能采用定量指标的则可采用定性指标来评价。(3)以评促建、重在引导的原则。这是要求考核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被考核评价高校的节约型高校建设,引导被考核评价高校朝向节约型高校努力,而不是找问题、挑毛病。
节约型高校的考核评价方法主要有: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数据资料、现场检查测试、走访座谈询问、综合分析研讨、确定评价结果等。
3.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根据节约型高校建设的内容,节约型高校建设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可分为机构人员配备与制度建设、校园基本建设、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能源消耗与节约、资源占用与消耗、节能改造与技术应用和节约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七个方面,而相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可按考核项目(共7项)、分考核项目(共15项)和具体考核项目(共40项)三级设置,具体如下表。
节约型高校建设考核评价评分表
注:1、表中所指的“能源”、“节能”除包括电、燃气、燃油外,也包括用水;2、表中所指的《92指标》是1992年由原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教委共同批准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3、表中每一具体考核项目的评分范围,可根据评价细则和具体情况在评分范围内记分。
[1]陈德敏.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2).
[2]王 燕.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3]金运成.高校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几点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
[4]赵文武.基于教育创新的高校设备资源配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4).
G647
A
1674-5884(2011)10-0041-04
2011-09-06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XJK08BGD004)
赵文武(1955-),男,湖南邵阳人,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校 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