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苏涛
抗熊记
撰文/苏涛
第三次北极考察是遭遇北极熊次数最多、距离最近、风险最直接、情节最丰富的一次。我作为考察队的一员,亲历了当时亦惊亦险、跌宕起伏的抗熊全过程。
进入楚科奇海作业的第3天,在北纬70度附近,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浮冰。零零散散的浮冰随波逐流,伴着覆盖其上的皑皑白雪,点缀出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随后几天,我们都是在浮冰区航行。这时的浮冰已不再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零星碎块,而是成群结队、一片片铺天盖地、纵横驰骋,大有气吞山河、舍我其谁的雄壮气概。就是在这期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北极熊。
大约晚上8点40分左右,在船右舷前方七八百米远的浮冰上,发现了1头北极熊。它对我们的到来丝毫没有诧异的感觉,依然我行我素、自顾自地忙着自己的生计。而后几天,我们又看到了1头母熊带着2头小熊,从船头前方的浮冰上跑过。这表明我们已到了北极熊的领地了。船时8月23日晚上5点40分左右,这时广播响起,说在船的右前方发现北极熊。这是本航次第3次遇到北极熊,与前2次不同,此时我们的考察冰站上还有作业人员。当时北极熊离长期冰站的最近距离只有两三百米远,大家的心立刻悬了起来。
此刻,驾驶台也是一片繁忙,对讲机频频呼叫,广播喇叭高声示警;领队、首席命令直升机立刻紧急起飞,指示队员们迅速撤离向大船靠拢;在驾驶台上可以清楚看到北极熊一步步向冰站靠近。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北极熊在离冰站两三百米远的地方停下了。前方就是我们长期冰站的帐篷,北极熊在挂着各国国旗的观测点旁徘徊逡巡,不敢靠前。原来气科院的逯昌贵老师和中科院海洋所的张永山老师正驾驶着雪地摩托做大幅度迂回周旋,掩护队员撤离。
也许是被雪地摩托的噪声所惑,也许是北极熊还要进一步观察,总之北极熊放慢了前进的速度。这时直升机带着强大的轰鸣声飞了过来,开始向北极熊发动驱赶性攻击。驾驶台一片欢腾,大家的心里有底了。很快北极熊就在直升机的强大攻势面前败下阵来,向队员相反的方向逃离。
从发现北极熊到队员撤离,整个过程持续了30多分钟。飞机接到指令到开始飞行攻击,不到10分钟,第一次与北极熊的短兵相接,终于取得了有惊无险的胜利。接下来,我们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抗熊任务,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北极熊是受保护动物,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伤害他们的,这关系到我国科学考察的国际形象,同时科考工作又必须进行,摆在考察队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矛盾选择。所以考察队与北极熊的较量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比拼勇气和智慧的高超艺术。
从长期冰站作业第3天晚上发现北极熊开始,考察队与北极熊斗智斗勇的大戏就上演了。如果说当时与北极熊短兵相接是一场遭遇战的话,那么随后几天就转变成旷日持久的攻防阵地战了。冰站作业首次遇熊后,临时党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对策,落实解决方案。考察队连夜召开全体队员大会,再次明确纪律要求,严格安全措施,制定详细应对计划。很快,长期冰站作业流程、冰站作业期间防熊预案、冰站安全作业规程等文件就印发传达到每一个队员,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防熊准备。
说来也怪,前几天还是风和日丽、一派祥和的长期冰站,随后2天却是一派肃杀、寒风刺骨,仿佛有一种大战来临前特有的寂静。第2天,早起的队员发现北极熊还没有走开,正在船头雪地上酣睡。这是它的领地,它没有理由离开;而科考工作不能停下来,我们只能“望熊兴叹”。但愿北极熊不要影响我们的科考工作,毕竟我们没有侵犯它的本意啊。
不利的情报再次出现,当天上午在船右舷前方远处又发现一只北极熊,尽管它没有向“雪龙”船靠近,但至少说明“熊情”开始严重,我们无法知道还有多少“熊兵”在伺机而动,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科考工作必须争分夺秒抓紧进行。中午时分,直升飞机再次启动,开始了驱赶熊的行动。只见这只熊从右舷跑到左舷,又从左舷跑到船尾,最后被直升飞机追赶到船尾以远4千米的地方;熊实在跑不动了,就钻到水里,直升飞机悬停与熊对峙。这时,我们的登冰部队开始下船,荷枪实弹的流动哨严阵以待,驾驶台望哨加强警戒,直升飞机待命攻击,海(冰)、陆(船)、空(飞机)三军立体配合,协调行动。考察队员也加紧了工作步伐,提高效率,在规定时间内胜利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安全返回。这次冰上作业,我们取得了与北极熊周旋的实战经验,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主动出击,与第一次遭遇战完全不同,预期目标全部实现,战果显著。
第3天的战况是,科考工作顺利进行,战术行动与前一天完全一致,北极熊被驱赶到5千米远的地方后飞机返航,作业区保持平静,未遇到北极熊攻击。当天晚上,又是吃饭的时间,“熊情”再次出现,北极熊增加到4头,2大2小。餐厅一阵骚动,大家拥挤到窗口眺望,一些队员顾不上吃饭,放下碗筷跑了出去。这次是在船的右舷前方,1头公熊正在追逐驱赶1头母熊和它带的2只小熊。至此,“熊兵”部队已经由1只增加到4只,其中2只大熊是否就是前2天看到的不得而知,冰站作业再次面临新的考验。
第4天,发现北极熊仍在船尾不远处酣睡。这只熊应该就是昨天驱赶母熊和小熊的那只熊了。据业内人士介绍,熊一般是有领地意识的,在它的势力范围是不允许其他熊染指的。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北极熊孤独的个性,它必须保证自己有足够的食物。据说北极熊可以忍受十几天不进食的折磨。那头母熊和小熊今天没有出现,其他熊也未再发现。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北极熊的领地意识还是很强的,大家都在共同遵守,群“熊”逐鹿,各自为牢。
经过严密监视,我们发现这只熊一直都在睡觉,爬在那里一动不动。自打遇见熊后,冰上作业都改在下午进行,由于大雾,今天的战斗被推迟到晚饭后。可是直到吃晚饭,这头熊仍然以一个姿势躺在那里,未动一下。好心人猜测熊是不是病了?是不是这两天被我们累着了?毕竟来到这里,没看见它吃过什么东西,站上都坚壁清野了,只见它第1天喝过队员未来得及撤下的2罐易拉罐啤酒,可那也不当饭啊!如果没有科考任务在身,队员们早就想把船上的酒肉招呼上去了。望着孤苦伶仃、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饱饭的北极熊,实在是看不过眼啊,宁可我们自己少吃点都行啊!大家开始为东奔西跑、体力消耗极大的北极熊担忧起来。
正在一筹莫展之间,有人发现离北极熊不远处有两滩疑似血迹的物质,由于视线的原因,即使用望远镜也无法确定。晚饭后,上冰作战开始打响,直升机作为先头部队发出了强大的轰鸣。一天都未动一下的北极熊这时扬起了头,一骨碌爬起来,警惕地注视着我们,“熊风” 不减当年。飞机很快就飞抵北极熊的上空,并发来报告:熊身旁一冰块后面发现死海豹,两滩血迹应为海豹留下的。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不禁对这只北极熊肃然起敬。它再次向我们证明了自己才是北极的“老大”、孤独的主宰。它不会为怜悯乞食而放弃职责;不会因危险将至而丢失阵地,它顽强地固守着自己的原则,这样的对手难道不值得尊敬吗?
接下来的几天,北极熊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善意,敌对感逐渐减少,相反倒显得训练有素,对我们的行动表现出充分理解和配合。飞机一响,它不再惊慌失措,而是不紧不慢、闲庭信步徘徊在我们的防御圈外;等我们作业结束,它又不知不觉出现在“雪龙”船周围,好像要告诉我们,这是我的家,总不能让我在外过夜吧。
6个昼夜的拉锯战终于结束了,我们和北极熊互有攻守。从最初的不信任,到相互达成默契,不仅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北极熊恐怕也付出了很大努力。我们应该向人类的朋友——北极熊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