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①

2011-11-07 03:24:56陈文玉黄琦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理论课大学

陈文玉 黄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 黑龙江大庆 163319)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①

陈文玉 黄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 黑龙江大庆 163319)

以“学生发展”为体育教学发展目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进步,世界许多国家均主张大学体育课程必须适应学生,以“学生发展”为动机,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国体育课程应吸收先进经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课程,开发课程种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教学体系,从实践课教学、理论课教学、课外活动的参与来论述体系的组成,最后通过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来给予体育课程考核。

大学体育 学生发展 教学体系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我国当今的思想主流,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前进的标志。体育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最高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以学生为核心,将“学生发展”作为体育教学发展目标,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大创新与进步。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由来已久,早在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里“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这个词已十分流行,美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把“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德国大学体育目的是满足全体学生各种体育锻炼和享受自由体育的愿望和需要,日本体育教育则强调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创造性,英国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为了满足学生的广泛需要,教师应该认识到给所有学生同等机会的重要性,并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总之,无论是美国、英国、德国,还是日本、俄罗斯,尽管他们表现出来的教育方式复杂多元化,但是,异曲同工,他们均主张大学体育课程必须适应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动机,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1 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课程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但是受多年以来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影响,改革尚未彻底,在教学过程和教育方式中常常忽视大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需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大学体育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应对时代的要求,吸收国内外先进体育教学经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学体育教师由施教者转为“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推向最显著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心理状态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愉快地掌握知识,发挥自己优势、特长,发展个性,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实现体育教学的“健康第一”,培养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教学目地。

2 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课程,开发课程种类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诸如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要摒弃整齐划一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创建难度不一,要求不同的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通过体育课学习取得进步。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课程体系中,要注重技能与身体素质锻炼、健身与保健相结合,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的体育课程计划,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体育文化素养得到增强和提高。

高校体育课程还要根据学校教学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适合本校的体育课程,既可以开设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等传统运动外,还可以开设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轮滑等时尚运动。

3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教学体系

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中,安排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为出发点,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群体的存在,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教学体系,如图1,实行学生自选教学内容,自选教师,自选上课时间,合理安排实践课、理论课,重视课外活动。

3.1 实践课上通过分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方面要灵活采用分组教学,建立适时动态的可变的分组组合,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把握教学方向、内容和进程中,找到教学课程和学生的综合点,学生可自行选择分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学生的发展而变化,以学生练习为主线,因人因时随时调整分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与学生交流互动,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使学生们在愉悦的情绪下快乐学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表1 大学体育成绩综合评定内容与方法 100分制

3.2 重视理论教学

大学体育理论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建立良好的体育意识,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大学体育课程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让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还体现在发展人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重视体育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选择倾向于学生需求的知识内容,注意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要灵活运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任务选编和创编教材,延伸教材,建议在理论课上增加营养学、科学锻炼方法、体育发展简史知识以及新兴运动项目介绍,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运动兴趣。

3.3 配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工作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的重要手段。大学体育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以课外活动为手段, 将课外体育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紧密衔接,真正落实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的。

普通高校的学生除了每周一节体育课以外,在课外能否坚持正常的体育锻炼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关键。以乒乓球教学为例,教师除了在体育课堂上传授基本动作要领、技能外,在课外积极开展各种组织活动能够达到促进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的目地。如我校成立了学生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等,这些协会由体育教师担任指导,学生每周定期有组织的技术练习活动,从中选出高水平的队员参加与校内外的比赛交流活动, 既满足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增进了健康,也使课堂的学习内容得到复习和巩固,对一般同学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3.4 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

为充分科学、客观地评价大学生体育成绩,应当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元的综合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辅(表 1)。

[1]熊国胜,章静.略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08(1).

[2]蔺章桥.试论大学体育教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读与写杂志,2010(4).

[3]郭太玮.构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框架的研究[J].杨州大学博士论文,2004(4).

[4]彭兴云.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性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9,4.

[5]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

G807

A

2095-2813(2011)12(a)-0041-02

①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校级课题项目“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研究”(编号: 10413)的成果之一。

陈文玉,男(196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教师,副教授。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理论课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